九味书屋 > 恐怖科幻电子书 > 心理罪(书评) >

第7部分

心理罪(书评)-第7部分

小说: 心理罪(书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木与向日葵
  文/桃小薇
  说到《心理罪》,我想到了梵高的向日葵:在黑暗的尽头,我看见希望在招手。
  我,指的或者是你,或者是我自己,也或者是方木。方木,这个让我深深感伤的男人,从《第七个读者》到《心理罪》,已经在我的心里留下不可泯灭的印象。我读不懂他,也不明白为何他能有如此的魔力,周旋于那些磨难之中,他就像梵高的向日葵一样,面对着太阳,却让人无法看清他的脸是否朝气蓬勃,也无法看清他的内心是否阴暗冷漠。
  方木说,他是一个怪物,整日与孤独为伍,让那些渴望了解他的人望而止步。他以为自己没有希望,或者,对一个劫后余生的人来说,希望就是伊甸园里的红苹果,鲜艳得让他无处自容,惟有将自己埋入深土里,终日沉浸在阴凉而潮湿的黑暗中,他才会安生。其实方木忘记了,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青年,就算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令他尘封了内心的激荡,也无法停止他那颗正义的心脏。否则,他不会为警方所用,更不会卷入那场莫可名状的屠杀中。可是,当我读完《心理罪》之后,我不免为方木的善良而悲痛,也开始懂得,为何方木总是将自己禁锢在与人为陌的牢笼中。他是怕靠近他的人受到伤害,甚至死亡。是啊,那些冰冷的尸体,那场汹涌的火丧,带走了无辜的青春,也带走了罪恶的灵魂,却带不走方木心里的阴沉。
  《少年包青天》有这么一句话:有你在的地方,总会有命案。谁也不会知道,下一场浩劫将会以怎样的模式降落在谁的身上。夜幕的降临后,邪恶的黑木剑将插进某人的太阳穴中,让那倒霉的人再也看不见清晨的曙光。然而能看见曙光的方木却只能闭上眼睛,默默承受四面而来的唾弃和愤怒。他成为有罪之人,只因为所有的命案看似都是因他而起。所有的人都因为胆怯、害怕、无能为力而愤怒,可他们无从宣泄,所以他们选择了将这种懦弱的仇恨爆发在方木身上:有方木的地方,就有命案,换句话说,方木就是间接杀人犯。可是,那些荒诞的人却没看见方木的眼睫毛上,氲着清澈的泪珠。往往,最沉默的人才是最痛苦的人。
  《心理罪》将方木矛盾的心理描绘的淋漓尽致。作为读者,遵循着方木的情感线路去阅读这部作品,很容易就会泥足深陷于剧情当中。如果你认真的欣赏它,你会被当中的逻辑推理,侦察手段,案件剖析深深迷住,甚至会义无反顾的追随方木的脚步而去,就像小说开头描绘的一样,渴望去试图了解他,了解这样一个面色苍白,看似漫不经心,却在不住的打量别人的男人。如果你问我,《心理罪》的焦点在哪里,那么我会说,如果你的眼中有方木,那么整部作品都是焦点。
  漫不经心的窒息——雷米的文字
  文/忧尘
  漫不经心的窒息,我想这是对雷米文字的最好的表述。雷米的文字,很平淡,很简单。看他的文字,就如同听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在淡淡地说着那过去的故事。老人倚在已经摇椅上,眼神望着远处天边的淡蓝,老人的手指泛黄,那是多年品茗染上的麦色茶香……
  作为同行写手之一,我深知悬疑推理写手易犯的一大弊病——文字叙述生硬。生硬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光有故事没有细节描写,看这种小说如同看一具只剩骨架的人体标本。另一种则是满篇形容词大肆渲染悬疑惊悚,其实故事结构和构思俗不可耐,看这种小说则如同看一个营养不良性水肿的病态躯体。这一大弊病是大部分悬疑推理写手易犯的,包括一些知名写手。这也是为什么我在这里要重点品评雷米文字的原因。
  《心理罪》作为雷米的第二部长篇悬疑小说,已经趋于成熟。用简单而平淡的叙述勾画情节,这是雷米文字的一大特色。而恰恰是这份简单和平淡,让故事本身显得愈加真实。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不知不觉地迷失在情节发展中而不可自拔,以至最后窒息在故事的高潮处。这份看似漫不经心,不经修饰的叙述手法正是雷米的高明之处——将最真实的情节以最自然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
  雷米的叙述风格是很有特色的,包括在塑造人物上。比如方木这个主角人物,读者们在文中找不到任何形容他性格个性的语句表述,而是让故事情节的发展将方木的灵魂直接浮现在读者的面前。可以说,雷米塑造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物,而是塑造了一个灵魂。方木是睿智而又迷茫的,他一直在寻找自我,这个人物永远站在边缘线上思考徘徊着。正是这份迷茫带出的人性魅力将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带动着读者的思考。
  《心理罪》的出版,会让更多人了解雷米风格,爱上雷米风格,爱上那份在漫不经心中窒息的感觉。
  走下神坛的侦探——评雷米的《心理罪》
  文/koko
  从上中学开始就痴迷探案推理小说,为了看《福尔摩斯探案集》能不睡觉不吃饭,能节省午饭钱去买各种推理书,从柯南·道尔到阿加莎·克里斯蒂;从森村诚一到松本清张;从夏树静子到西村京太郎……。也曾经因为好友弄丢了我的一本推理书就坚决地与他断交,实在没有可看的书就去看《狄公案》《施公案》等古文小说,那真是一段疯狂的日子。在探案推理小说中的侦探们往往料事如神无往不胜,他们能够轻易窥破各种机关,他们不是人而是“神探”。他们永远智慧超群但离我们是那样的遥不可及。一次无意的阅读了雷米的《心理罪》,原来有如此精彩的犯罪心理小说,只要你打开这本书就会难以自拔地陷入作者摆下的迷魂阵中,那血腥的场景描写使人身临其境感受发自内心的恐惧,但又无法克制地跟随着主人公方木一层层地抽丝剥茧追查凶手。《心理罪》这部作品让我们洞悉嫉妒有如毒蛇一般,一旦被它缠绕就会变得无比邪恶无比凶残。
  给我印象深刻的不仅是故事情节的紧凑悬疑,而是雷米笔下的这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方木。尽管外表冷漠但内心狂热,他心底有一条不能触碰的伤疤,难过时会痛苦;恐惧时会呕吐;愤懑时会爆发。尽管有着与众不同的察觉犯罪的天赋,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快乐,相反到给他带来更大的困扰、更大的危险、更大的挑战。他与杀人恶魔之间追逐较量的过程就如同两个在拳击台上互搏的对手,尽管一次次地被打倒,又一次次顽强地站起来,他的意念在一次次挫败中变得坚强,人格在一次次博弈中得到升华。雷米笔下的这个人物使我们看到了一个血肉丰满的人,感受着人性光辉的力量。他不是寻常意义上的“神探”,他就象我们身边的同事或朋友,有着善良、勇气、智慧、意志坚强的人。如果能幻化成书中的人物也许会爱上方木,爱上方木因为他的无畏;爱上方木因为他的善良;爱上方木因为他的坚强;当他自责内疚时去开解他,当他痛苦哭泣时去安慰他,当他直面危险孤立无援时与他携手面对……。
  感谢作者雷米给我们塑造了这样一个走下神坛的侦探——方木的感人形象,就象作者所说“每个人都向往着善良与勇气”,我深信当人民生命财产面临危险时,总会有方木义无返顾地保卫人民的安全,他就是正义的化身,他就是我们的保护神,他就生活在我们中间,是维护社会安定最坚强的力量。
  人性的罪恶与善良
  文/火翼
  “与怪兽搏斗的人要谨防自己因此而变成怪兽。如果阁下长时间的盯着深渊,那么,深渊也会同样回望着阁下。”《画像》的第一页,就是尼采的这段话。看了以后,觉得有种脊背发凉的感觉。之所以叫《画像》,是因为主要讲的是犯罪心理画像者的故事。画像的含义是多重的,是对犯罪人形象的重塑、对犯罪心理的重现、也是画像者对自己内心的考验。在第一部小说《第七个读者》种,方木经历了身边朋友一个个的离去,甚至目睹了心爱的女孩在自己的面前被砍下头颅,那在这一部故事里,他又将经历什么呢?
  曾经,方木也是一个开朗、活泼、爱开玩笑的男孩,可是经历了了太多的故事,他成了一个沉默寡言,在他人眼中十分怪异的人。也许,他是一个天才,但天才并不都是幸福的。邢至森说,方木有觉察犯罪的天赋;邰伟也说,方木有这样的天赋,但这种天赋带给方木的痛苦,是刻苦而难言的。
  《画像》中,有很多凶杀案,方木熟识的人,不熟识的人,一个接一个死去了,在方木没有意识到这些死亡与自己的关联之前,他可以冷静的判断,运用自己的天赋来找到凶手。这个时候,他心里是欣慰的吧。可是,这些无辜的死者,原来都直接间接的因他而死,这对他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记得在第一部里,方木还不会吸烟。烟也许会让人放松,可是我觉得,方木在后来不停的吸烟,只是追求短暂的逃避,在烟雾中把自己隐藏起来。
  我还记得一个细节,方木经常呕吐,这种呕吐并不是因为生理上的反应,而是出于心理上的。邓琳玥在体育场将要被人杀死时,也感到一种想呕吐的恐惧,那么方木,是否也在时刻的恐惧呢?恐惧朋友的离去;恐惧爱人的离去;恐惧隐藏在黑暗中凶手的狞笑。他如何能不怕那种被整个世界抛弃的孤独感。他以为他不怕,其实他并没有那么坚强。孟凡哲对他的信任与感激,因孙普的介入而导致了悲惨的后果;杜宇对他那种温暖心灵的友情,也因为张瑶的死而破裂;邓琳玥因为害怕而离开他;邰伟,差点因为他而丢掉性命。再往前追溯,同寝的好友、刚刚建立友谊的王建、爱着的陈希,都离开他。写到这里,不禁对方木感到心疼,他本可以做个普通的人,毕业、工作、结婚,做一切二十几岁的人都会做的事,命运却推动他走上另一条道路。如果在第一部里是痛苦找上了他,那么在第二部里是他深陷痛苦不能自拔了。
  作为女性读者,我是很关心方木的感情生活的。陈希在方木心中的分量是不言而喻的,因为那不曾出口的“我爱你”,因为她那令人震撼而完美的死去。我也仍然记得,陈希在超市的货架下对方木说:“你说,那样该多好。”我甚至想象的出她巧笑嫣然的样子。这样的女孩,怎么会不让人爱呢。邓琳玥的出现,也许并不那么合时宜,在小学操场上放烟花的瞬间,我相信她是真的爱上了方木,可是方木呢,是感动,还是怀念?我们把不能责怪她的离去,作为一个正常人,这样的选择并不奇怪,谁能苛责一个家境优越、自身条件也是相当优秀的女孩,陪着一个并不是那么爱自己的男孩去冒生命危险呢?她陪方木走过了一段日子,已经是很有勇气了。陈希,是方木心中不能言明的痛。
  在整部小说中,有很多让人落泪的瞬间,但是让我震撼的,是乔教授在火中的坚忍。乔教授在故事中出场的次数不是很多,甚至有些让人讨厌的古板和苛刻。但是,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也同时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想象着他双手抓紧栏杆,花白的头发颤动着,强忍着烈火焚身的痛苦而一声不吭,我落泪了。
  小说看完了,仍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一部没有鬼怪神异的小说,却时不时让人心生战栗、汗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