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代魏成蜀-第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昂摆枪相迎,二人战在一起。
这一交手,杨昂就感觉到这家伙别看长得瘦瘦柳柳的,手中这个铁蒺藜咕嘟可是够分量的,大枪磕上了几次都震得自己虎口发麻,好悬没有震飞。还好自己这是花枪,没啥分量。这硬碰硬肯定不是人家的对手,自己花枪本来就是快攻一路,为何不拿自己的长处攻敌软肋呢?
想罢多时,杨昂加快了出枪的速度。如此以来,木黎就有些招架不住,身上就被杨昂点破了几个口子。虽然不深,但是也渐渐落入下风。
后阵之中,刘备见状大惊,急忙命令鸣金,唤回木黎。
一阵金声响起,木黎、杨昂各收战马。虽然木黎身上增添了几处伤口,但是其勇武之力尚在。就见他一摆铁蒺藜咕嘟,说道:“杨昂,我家主将鸣金,带我回去问问何事?待会儿再战。”说罢,木黎打马回归本队。
“将军因何鸣金?”木黎来见刘备,问询道。
“云杉,此战不宜与你,故此鸣金。”刘备一指木黎身上的伤口,说道,“此人见你力猛,故此以花枪快攻。拼力气,你则胜;比速度,非你之强项。快些把伤口包扎一下。此番就让仁生代你出战吧!”
“这个?”木黎心中知道此番自己确实不及对方的速度,吃了不少亏。可是一想到平南军出征到现在,还没有听说有谁在阵上失利过。不会要从自己身上开始吧!心中多少有些不甘。
“我知道你有所不甘,宗兄曾多次教导我们,大丈夫应识时务。此番固然存在你在速度上不及对方,又何必强求呢?”刘备劝解道。
“将军所言极是。”木黎此时方解开心中阴霾,到一旁包扎伤口。
“仁生,你去会一会此人。”刘备吩咐道。
薛戟领命,策马出阵。来到两军阵前,平举闭月方天戟一指杨昂,说道:“大汉益州刺史麾下五品偏将军薛戟前来领教!”
“杨昂。”报完名讳,杨昂打马上前,摆枪变刺。
薛戟挑戟相迎。这一交手,薛戟可就更加有体会木黎为何难以应付这条大枪了。这个速度,比之陈枪的花枪都不慢。如果再跟刘骞学习月余的枪术,恐怕打败陈枪不在话下。可惜的是他没有跟随刘骞学习枪术,也可惜的是他碰到了薛戟,碰到了十二燕将中武功实力最强的一个人。
二人大战五十回合之后,薛戟虽然在杨昂枪下也被点了几个伤口。不过,那杨昂身上倒是有多处被薛戟大戟所伤,尤其是胳膊上被大戟月牙刮出了一个三寸余的口子,影响了杨昂的出手速度。
薛戟看到杨昂的速度有所下降,就把绝技三羊连摆头施展开来。就见闭月方天戟猛地刺向杨昂的腰部。杨昂摆长枪来磕,哪知道这是虚招。薛戟把大戟撤回,再一戟刺向杨昂的哽桑咽喉。杨昂急忙把身子向左一偏,可是他哪知道这还是虚招。薛戟的大戟没有刺出多远,又抽回些许,再次刺向杨昂正在偏出身子的面门。
这一次,杨昂是想躲也躲不开,想用大枪挡可是大枪会不过来。最后没有办法,把眼睛一合,他就在那等死。
说时迟,那时快。薛戟这一戟就要刺破杨昂的面门。杨昂的尸身仰面朝天的从马背上摔落了下来。
薛戟刚要上前削其首级,就听见上庸关方向有人喊道:“呀呔!该死的朝廷鹰犬,给我哥哥偿命来!”
薛戟把马缰绳一勒,眺眼观看,就见从敌军阵营之中又杀出一人。
此人是谁?此人名叫杨白,乃是杨昂的亲弟弟。在张修麾下的部曲之中有名的大将共有五狼四虎之称。这五狼就指的是杨家五狼——杨任、杨松、杨平、杨昂、杨白,这五人中杨任、杨松、杨平三人是亲兄弟,杨昂、杨白是亲兄弟。五人同出一个小镇,叫做杨家镇。但是不是一个家族之人,只不过都姓杨而已。而五虎则指的是张衡的四个儿子——张鲁张公祺、张卫张公则、张愧张公仁、张徽张公乂。
薛戟把闭月方天戟一横,点指杨白问道:“你是何人?口口声声要报仇。岂不知战场厮杀各寻天命的道理?”
“我乃杨昂的同胞兄弟杨白。你今天斩杀了我家哥哥。我一定要为哥哥报仇雪恨。小子,着刀。”杨白说罢,轮刀便砍。
薛戟见状,也不多说,摆戟相迎。二人久战做一团。
还别说,杨白的这把刀舞得可不比杨昂那条枪慢。犹如董刀施展清风刀法中的狂风式,一刀快似一刀。再加上,杨白报仇心切,速度平白又添了几分。
薛戟虽然还可以应付,但是不由得他不多做小心。到最后,逼得他不得不施展出另外一套戟法——钩挂连环十三戟。
就见杨白“刷刷”两刀砍来,薛戟早有准备,大戟中间一分,“嘡嘡”两声,拨开这两刀。再看薛戟,已经开始反击。他把大戟一伸直刺杨白哽桑。杨白侧身躲过,用大刀刀柄往外一磕。
薛戟就等着他用刀向外磕呢。只见他左手戟柄一转个,往回就搂,月牙朝外,直接就挂在了杨白的刀杆之上。如此寸劲儿,杨白的身子跟着往前稍送。哪知道,薛戟此戟并没有要夺其兵刃。一见杨白要往回夺刀,他顺势把大戟推出。就听见,“噗”的一声,闭月方天戟直接就插进来杨白的肚子。
至此,薛戟还没有完,前手上提,后手下压,直接就把杨白给挑了起来,惯于马下。后面的上庸关出阵的两千士兵一看,吓得都不敢上前抢杨白的尸体。纷纷倒退,甚至有的士兵双腿颤抖,动弹不得。
连败两阵,张徽火冒三丈,指点着身边几位将军,骂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如今张氏仲昆战死,你等几人竟然无人敢出阵夺回二位将军的尸体。真是让我感到羞耻!”
这哥几个心中可就犯嘀咕了。有的甚至在心里骂道:妈的,那杨昂、杨白那个不得我这样的两个才坎坎与其战个平手呀!你让我上阵,那不是送死是什么呀?你的武功比他们高,你咋不去呀?
张徽越骂,这几个人的脑袋耷拉得是越低。
张徽知道这些就是平时仗着给自己拍拍马屁,混点饭吃。真到有危险的时候,这种只会拍马屁的家伙肯定跑得比自己快的多。看着底下那个拿着长戟、骑着白马的家伙,他心里也没有底到底能不能打赢。
杨昂、杨白虽说和杨任他们是一个地方的,但是不是一个杨家。现在哥俩都死了。应该也没有人找来吧,想必是如果自己不派人给埋了,恐怕都没有人给收尸了。
真是人走茶凉,可见世态炎凉一般一般呀!
再说刘备见薛戟连斩两员敌将,顿时大喜。喝令击鼓兵擂鼓助威,又唤孙勇出阵换回薛戟。
孙勇到阵前一阵高呼腥,倒是也没有招呼到一两员敌将下来交战。
徐庶见到敌军坚守城池,拒不出战。知道如此下去也不是个办法,他低声对刘备说道:“玄德将军,看来敌军是被打怕了。不如我军先去安营扎寨,再做打算!”
刘备一看,也只好如此。随即下令,各营退后安营扎寨。
不多时,营寨安扎完毕,徐庶召集众将来到刘备的中军大帐。此番徐庶专门要求廖化带着情报营随军的两个小队的队长前来。
此番徐庶随同刘备首次出征第一个关隘受阻与此,他有何对策?此番刘骞可是派出了三万精兵给刘备平定汉中,但是进攻汉中的道路崎岖险阻,多有关隘更是一人把关万夫莫开的艰险之处。但不知徐庶此番施展什么计谋,助刘备攻群中?
第九十九章 上庸关之战(二)
第九十九章上庸关之战(二)
话说上庸关内守将张徽见到自己手下两员大将被薛戟挑杀,自知出关迎战未必能赢。他倒是有自知之明,放进出阵残兵,便严守关隘。凭借上庸关一侧是高山,一侧是悬崖,若想进入汉中,唯有从此关通过的一人把关万夫莫开的艰险之地,阻止敌人进入汉中。如此以来,张徽喝令三军严加防守,高挂免战,拒不出战。更是紧闭关门,不让任何人进出。
此关之后,乃是上庸郡府城上庸城,只要攻破此关,即可直取上庸城。刘备、徐庶把大军安扎在上庸关外,当日就就聚众商议对策。
刘备军的中军大帐内,刘备端坐当中,一旁是张颌、徐庶、黄忠、周仓、徐荣、木黎、薛戟、廖化、孙勇、孙仲、孙夏,还有两名情报小队的队长。
徐庶点指沙盘之上的上庸关,说道:“此关乃是进军汉中的必经之路。然而敌人陈兵关内,据险而守。我军要想破关而过,就要付出很大的伤亡。我军可以派元俭带领情报小队想办法进入敌人后方,惑乱上庸城。如此以来,上庸关内的敌军势必会会师救援。我军就可趁此机会火速攻城,可减少士兵伤亡。”
“不知军师可知,此处山中可有绕过此关的山路?”廖化问道。
“来此之前,我曾派人向此地百姓打听得知此山有一条小路,可直达山后。你等化装成砍柴樵夫从这条下路过山,直接进入上庸城。”徐庶说着,招呼廖化到近前,在其耳边低声耳语几句。
廖化点点头,便带着两名情报小队的队长走了出去。
张颌见状,问道:“不知军师接下来准备怎么做?”
“从明天开始,你等将军轮流出营讨阵。不管敌军是否出战,每日晌午之前,都要出阵讨敌。”徐庶说完,转身就出去了。
到底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呢?刘备、张颌二人听得是一塌糊涂。更别说便是其他几位将军了。
不过就算是没有听明白怎么回事,他们还是要按照徐庶的话去做。一来,出征之时,刘骞再三强调务必听取军师的意见,尤其是在战斗抹不开头绪的时候;二来,刘备、张颌二人对徐庶的智谋向来信服。是故,二人虽然听不明白,但是也不妨碍他们执行。
“明日一早,哪位将军出阵?”刘备更干脆,直接就开始派兵布将。
黄忠出来请令:“末将愿往。”
铁甲说道:“我愿同汉升将军一同出阵,为他观敌瞭阵。”
“好!明日一早,你二人就点起一营弓手出战。敌若不出,你等带到日上三竿方可回营吃饭。敌若出战,交战三五十合,即可败阵回营。”刘备说道。
“遵令!”黄忠、铁甲二人接令。
次日一早,黄忠、铁甲来到弓手步兵营一营所在,吩咐营统领起灶做饭。等到士兵吃过早饭,二人便统领一千士兵来到上庸关前。
摆好阵形之后,黄忠打马出阵,对着关上守军喊道:“城上守军听真,快快唤出你家主将,南阳黄忠在此讨阵。”
城上守军早已得到张徽的指令——严守城门,拒不出战。此时见黄忠在下面讨阵,更是把盾牌在上面的隘口上一挡,看都不看下面。
黄忠讨叫半天,根本就没人了。真是应了那句话——只管你喉咙喊破,我等依然我行我素。
黄忠最后气急,摘弓搭箭,朝着那城楼上的旗帜射去。
就听“咔吧”一声,大旗拦腰折断。那关上的士兵拿着断旗跑进关内,来见张徽。
关口的厅堂内。
“啪嗒”一声,张徽把断旗掷于地上,瞪着眼珠子,叫道:“真是欺人太甚!”
“将军息怒。此番定是敌将多番讨阵无功,恼羞成怒,方才击断我军将旗。小不忍,则乱大谋。还望将军三思呀!”前来投奔张徽的黄巾余孽张曼成在一旁进言。
“依你之见,我军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