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汉之帝国再起 >

第163部分

大汉之帝国再起-第163部分

小说: 大汉之帝国再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快李儒就看完了资料,这两个国王也基本上都算是没有什么能力的类型,要不然也不会那么容易就给国中地贵族绑着送出城,至于贪生怕死,两人被关押以后,仿佛是认命一样,从资料上看不出他们具体的品性,只有等他亲自观察了。

    李儒刚放下手边的资料不久,两国国王就被人带来了,两人似乎也知道自己的处境,倒是没有充什么好汉,只是安分地跪下准备行礼,不过让他们惊讶的是,他们还没有跪下就被帐中穿着大汉文官服饰的陌生男子阻止了,他们只是站着行礼之后,甚至得到了座席。

    李儒对于自己的相人之术还算有些把握,像他和贾诩这样的人都是靠揣摩人心的谋士,只不过贾诩比他更强一些,但是对于面前地两人,李儒自问还是自己可以一眼看穿地人,这两人不是不贪生怕死,只不过是知道必死,不想多受皮肉之苦而已。

    车台和乌贵有些受宠若惊地坐了下来,自从被国内的贵族给出卖以后,两人便已经认命,所以被带到高昌壁以后,一直都很平静,而袁绍地性格也比较宽厚,没有为难两人,虽然是被关押起来,可过的还不算太差。

    “两位国王不必太紧张,天子明察秋毫,已经知道这次的事情其实两位国主只是受了国内浮屠教僧人的蛊惑和鲜卑人的胁迫,两位大可放心。”李儒的话一出口,立刻让车台和乌贵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情。

    听着李儒的解说,车台和乌贵欣喜若狂,他们不必死了,而且还有机会重新回国当国王,人生大悲大喜,莫过于此。也许是被手底下的贵族出卖,在高昌壁开窍的缘故,两人在听完李儒的解说以后,都是跪在地上,朝着东面叩头不止。口中拜谢着天子恩德,他们心里明白,自己是被那些贵族出卖的,若是想回去做国王,便只有借助帝国的力量,才能铲除这些叛徒。否则的话,即使他们回去了,也活不长久,所以两人都是决定投靠帝国,抱紧大汉天子的粗腿,经历过死亡阴影地他们太珍惜这次机会了。

    “两位对陛下的忠诚,我一定会派人向天子禀明,到时必然送两位回国铲除那些和浮屠教妖僧勾结的叛逆,重登王位。”李儒看着两个在地上不停朝东叩头的国王。等他们磕了一阵后,才下去扶起了两人,他怎么也得给两人表表忠心的机会不是。

    一直在旁的袁绍看着李儒扶起两人。心里却是回味着李儒地话,他不知道这个计划是谁想出来的,不过这实在是太绝了,车台和乌贵被国中的贵族绑了出城以后,他们的妻子儿女都是被留在了交河和后城,当时他和黄忠还疑惑只带走两人的军令,可是现在一想这全都是设计好的,车师都尉国和车师后城长国的贵族既然连国王都给出卖了,又怎么会放过他们的家人。更何况当初是帝国兵临城下,逼他们交人,他们绝想不到帝国还会送两人回去当国王,到时候这两人回去以后,又岂会放过那些贵族,到时占据了道义的帝国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帮两人除去那些贵族,彻底控制两国,这一环连着一环地计算可算得上是天衣无缝,想到这里。袁绍不由暗自钦佩。

    扶起两人以后,李儒倒也继续用言语安抚着两人,对于傀儡,多说几句好话让他们心甘情愿,有什么不好。

    夜晚,原本还是阶下之囚的车台和乌贵立刻换上了丝绸华服,身边也多了几位汉人侍女,不过两人都是不敢怠慢这些名义上的侍女,两人虽然无能。可是却并不蠢。他们知道自己地妻子儿女恐怕早就在自己被那些贵族绑了送出城以后,就遭了毒手。这几位帝国使节大人送的侍女等自己回国以后,便是他们的王后和妃子,不过两人也已经想通了,反正妻子儿女也已经死光了,若是下半辈子要享受荣华富贵,就只有紧紧靠着帝国。

    在高昌壁逗留了几日之后,李儒便再次上路了,至于车台和乌贵仍旧待在袁绍的军营里不能露面,等他从车师后国回来,才会正式将帝国对两人的优渥诏命公告天下,临行出前,李儒按照天子的吩咐在作出决定后毁掉另两道诏命。

    从高昌壁以后,李儒他们一路经过车师都尉国和车师后城长国,两国自然都是对他们招待殷勤,尤其是那两个自立为王的原贵族更是下了血本交好李儒,自从车师后国的使团在帝护送回国以后,打听到消息的两人都是立刻派遣使带了国中地珍宝前去敦煌献礼,希望能够和车师后国的王叔一样得到帝国的正式册封。

    交河城,在车师还没有分裂成三个国家以前,一直都是车师的王都,不过现在却是车师都尉国的王都,距离高昌壁的距离也不是太远。作为西域有数的几座大城,交河建立在一片绿洲之上,水源充沛,因此人口众多,也是车师三国里最繁华的城市,当年孝武皇帝时代为了征服此城,帝国出动了五万大军,围攻数月才攻陷此城,而车师也就是从那时候起分裂成前后两国,彻底衰败的。

    交河城地王宫内,李儒受到了暂代王位的原国相的招待,而张飞和关羽则分列于他身旁的两席,三人看着王宫大殿内起舞的舞娘,心思却并不在上面,只是虚与委蛇地应付着。

    夜晚,王宫旁的驿站内,李儒倒是很不客气地收了目前这位代国王所送的宝物和两名舞娘,反正他不收也是浪费,至于张飞和关羽则是拒绝了送来的舞娘,直接回了军营宿寝,不过对代国王来说,只要李儒这个使节大人收下礼物就行了。

    一阵喘息声后,李儒看着两个赤身的舞娘,倒是没有想到这两个女子还是处子之身,不由暗道那位代国王倒舍得下本钱。

    “来,跟我说说你们原来那位国王地事情?”李儒搂着两个舞娘道,“说好了,我收你们做个侍妾。”

    “多谢大人。”由于长期处于帝国地霸权影响下,虽然西域各国都有自己的语言,可是在贵族间最盛行地还是汉话,就连那些浮屠教的僧人也都是会讲一口流利的汉话,本来这些贵霜来的浮屠教僧人最大的目的便是向帝国传教,而李儒身边的两个舞娘则是现在的代国王特意为讨好李儒,从王宫的乐伎里挑选出来的,两人原来的是城中的大户出身,只不过家道中落才沦为王宫里的乐伎,对于两人来说,能够依附上李儒这位大汉的使节大人,本来以为自己最多也只是沦为玩物,却没想到有能够成为侍妾的机会,都是连忙答应下来。

    听着身边两个舞娘的解说,李儒对车师都尉国内目前的情势有了大致的了解,现在的代国王本就是国中的大贵族,而原国王车台的王后便是他的姐姐,他正是以外戚的身份才掌握了车师都尉国的军队,这一次车师都尉国随车师后国和鲜卑人围困高昌壁,表面上看是迫于鲜卑人的威胁,再加上车台受了浮屠教僧人的蛊惑,可实际上真正的幕后黑手却是他这个外戚,在李儒看来这个人是必须加以铲除的,所有有能力有野心的西域本地人都是帝国要铲除的对象,因为他们的存在会给帝国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在交河城停留了数日,将所有的情形都确认了以后,李儒才继续上路,他不得不承认车师都尉国的代国王是个人物,居然把原国王的妻子儿女杀了个干干净净,包括自己的姐姐和两个外甥,可谓是心狠手辣。

    半个月后,李儒在车师后城长国也受到了差不多的待遇,身边再次多了两名侍妾和不少财物,收获颇丰,当然车师后城长国现在的代国王也不是什么善角,虽然没有车师都尉国那么狠,可是却胜在城府够深,光是冲着他处理原国王乌贵的几个子女就可见一班,他没有直接杀了那几人,相反倒是在把乌贵出卖以后,在王宫里大哭一场,说自己是为了车师后城长国三万百姓才不得以那样做,之后为表清白更是上演了一出自刎的忠臣戏码,当然这位忠臣自然是死不了的,在扶着乌贵的幼子登上王位以后,这位忠臣很快便将当时一起出卖乌贵的两家贵族给铲除了,而罪名恰恰是刺杀国王和王室成员,最后乌贵的七个子女,只剩下一个个女儿,其余四个儿子和有家室的女儿全死在了那两家叛逆手上,然后他自然娶了那位剩下的公主,暂代国王之位,手腕比起车师都尉国那一位不知手段高明了多少。

    两国之行,让李儒也不由提高了警惕,谁知道车师后国的那位暂代国王之位的王叔军盖是个怎么样的人物,也许是个不好对付的狠角色也说不定。所以一路上他开始向随行的车师后国使团不断询问起这位王叔的事情来,说起来这一次同行去的还有原车师后国王卑君,被军盖所杀的原国王阿罗多原先在孝桓皇帝的时候背叛过帝国,当时帝国派兵攻打阿罗多,把他赶去了北匈奴,立卑君为国王,不过后来阿罗多又重新归降,帝国复立其为国王,却是把卑君带回了敦煌,在敦煌住了十几年时间,除了外貌,基本上已和汉人无异,而这一次李儒便是要重立他为车师国王。

    。。。

一百六十一。民族() 
本章是我对主角所处时代如何处理民族问题的一些看法,以后不会再做详述。)

    帝护送的车队末尾的马车内,卑君穿着汉服,手里捧着一卷书,在敦煌住了十六年的他看上去已经完全不像一个车师人,倒像是位饱学的大儒,只有他的肤色和眼瞳依稀能看出些端倪来,除了李儒,随行的所有人包括那些车师后国使团的人都不知道的存在,其实就算他现在出现在那些故国的人面前,也没有人能把他认出来,儒学的熏陶已经把他从当年那个曾被帝国立为国王的蛮勇青年变成了如今温文儒雅的中年文士。

    和卑君同乘一车的是位照顾他的十一军团的年青参谋,出身细柳营,与卑君相处倒也愉快,尤其是两人都颇好帝国如今正蓬勃展的新儒学,自从建宁三年开始以后,帝国原本的儒学就开始出现新旧两派,旧派自然不用说是过去已经展到瓶颈的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若是没有刘宏的介入,古文经学会在郑玄这个一代宗师手里扬光大,从而取代今文经学,成为儒学今后的展方向,不过现在郑玄和一批这个时代顶尖的学则被刘宏笼络,加入了新儒学的研究中去。

    儒学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算是孔子开创,孔子一生述而不作,而当时所谓的儒也只是负责丧事礼仪的术士,地位卑下,孔子一生所追求的便是摆脱这种小人儒的地位,成为他所向往的君子儒,虽然从表面上看,孔子始终是在维护守旧的礼乐制度,可实际上他所提倡的礼治以及在鲁国的官僚生涯,却充满了改革的意味,也正是因为他的私学,原本贵族和庶人间不可逾越的鸿沟开始被打破。

    而儒家学派实际上是在孔子死后,由他地弟子所开创。当时一共产生了八个学派,最后更是分裂出了墨家和法家这两家学派,至少在先秦时代,儒学始终都在展着,即使是始皇帝在一统六国以后,也曾经有过使用儒家治国的念头。不过可惜的是当时儒家向始皇帝提出了恢复分封的主张,才被始皇帝所摒弃。

    从后人的角度来看,当时儒家提出的分封主张无疑是倒退地,可是从当时的实际情况而言,在边远地区分封宗室子弟作为诸侯经营地方,而对中央的繁华地区实行郡县制才更加稳妥,秦朝的二世而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