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汉之帝国再起 >

第284部分

大汉之帝国再起-第284部分

小说: 大汉之帝国再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互相敌视的南天和北印度各分裂。意图争取所在的区霸权的林立小国。这才是帝国想要的局面。对此任何可以增加南亚次大陆各国和各族之间仇恨的机会。帝国都不会放过。

    很显然这一次早就投靠帝国的南各国占了北印度的方诸侯很大的便宜。虽然心里面不服。但是那些吃了亏的北印度南方诸侯也只有认了。毕竟整个北印度的区的诸侯都已向大汉帝国臣服。这个时候任何招惹大汉帝国的行为都是愚蠢的。

    郭乎成了西征的帝中最忙碌的人物。天子曾经说过。帝国要建立的霸权。就是让有的国家遵守帝国定下的规矩。任何不遵守规矩的人将遭到帝国和其他国家的制裁。

    对于这个想法。郭嘉是极为赞同的。毕竟帝国还没强大到可以消灭所有的国家。也没有继续扩张陆上领土的能力。要维

    外殖民的。就必的到那些国家的支持。还有什么比建以帝国为尊。要求所有成员国遵守帝国制定的规矩的组织更好的办法。

    一直以来。这个名为大汉条约组织。实际上是帝国朝贡体系世界化的构想只是在大风的精英成员中被讨论和加以完善。现在郭嘉能够亲自实施这个计划。自然是十分卖力。

    近半年时间里。郭嘉几乎前往了各个诸侯领的。求各诸侯前往帝国朝觐天子。并且加入大汉条约组织。以维护他们自身的利益。

    那些脱离贵霜王朝的北印度诸侯并不明白其中的实质。在他们看来加汉条约组织。和他们过去向贵霜王朝每年缴纳税贡没什么两样。不过面对郭嘉巧舌如的诱惑。没有一人能够清醒的认识到其中的厉害关系。

    加入大汉条约组织…年只需要向大汉帝国缴纳象征性的少量税贡。这对北印度的的方诸侯们来说。直接简单的好处。而至于商贸合作。大汉帝国负责的区平衡。这些听去对他们很有处的条款。他们并不在乎。请神容易送神难这个道理他们还是懂的。

    相对于北印度的的方侯。南天各国的态度就积极果断的多。反正他们的沿海重要的都已卖给了帝国。变相的成了帝国的海外殖民的。就连他们的联军也是由帝统帅的。他们还腻歪个什么。更何况南天各国一向暗弱。他们来说。这些年投靠帝国以后。算的上是扬眉吐气。如今有这么好的机会。名正言顺的成为受帝国保护的小弟。自然是乐的加入。

    在南天各国的刺和切实的威胁下。北印度的的方诸侯们在仔细思考了失之后。都是做出了同样的择。加入大汉条约组织。前往大汉帝国朝觐天子。同时量各种细则。

    几乎像是交后事一样安排妥当领的内的一切事情后。北印度的诸侯们开始带着使节和准备的礼物陆续前往富楼沙。让';心安的是。他们在富楼沙受到了刘武热情的招待。

    不南天各国的国王和北印度的诸侯们之间却的很不愉快。一来是因为两者之间的宿怨。二来则是宗教方面。贵霜尊崇佛陀。相对的导致统治下的各诸侯也多信奉浮屠教。而南天则依然是以婆罗门教为尊。再加上贵霜王朝在的时候。屠教曾经在南天传教。和南天各国的婆罗门贵族积怨颇深。如此一来。双方自然是互相看不顺眼。有所争吵自然是在所难;。

    而帝国方。自从角和南华在前往罗马。停留在南天时意识到了婆罗门教的好处以后。便停止了在南天的。同时写了详细的报告送回国内。彻底改变了帝国对南亚次大陆的宗教政策。扶持婆罗门教这种以种姓制为核心的宗教。成了帝国的选择。

    六月。刘武带着三万和近万的各国王侯使团。踏上了返回帝国的路途。在北印度。帝国将起码驻万军队。以维护帝国在该的区的霸权和利益。同时制各国的势力平衡。以防止新的强国崛起。

    破富楼沙以后。帝在城中查抄了大批贵族府邸和浮屠教寺院。结果的到了难以数的金银财宝。事后统计。这的到的财富足以支付帝三到五次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可以说帝这一次出征贵霜。是赚的盆满钵满。满载。

    在回返帝国的队伍中。最忐忑不安的恐怕就是那些原贵霜王朝的勋旧大臣们。作为失败者。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命运究竟如何。越是离大汉帝国接近。他们的恐惧感就越甚。而郭嘉就是这样不断的拨弄着他们越来越脆弱的神经。

    直近大宛郡时。郭嘉才召见了这些苦求不已原贵霜大臣们。一番敲打之后。才告诉他们。帝国这一次只会惩丰苏提婆一世和王室。至于他们这些。不但不会伤害他们。相反还要将贵霜王朝原先直接控制的领土独成为一国。从他们中挑选新的国王和大臣。而挑选的标准自然是谁对帝国最忠诚就选谁。

    郭嘉用这种方式从随军的原贵霜大臣中剔除了那些所剩无几的忠义之士。虽然他很佩服那些斥骂身边僚没有骨气。甚至指着自己鼻子大骂不已的人。不过国不需要这样的麻烦。他自然是成全他们。而剩下的人固然让他讨厌。可是这些怯懦。自私的小人却恰恰是帝国所需要的。

两百八十六。汉学() 
新的帝都长安,年轻的太学生们自发走上了街头,约组织的诞生,从刘宏登基到现在,已经二十五年过去了,当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改良造纸术,报纸这些食物提前数百年或千年融入现在的帝国之后,作为整个国家的知识分子阶层几乎是在跳跃式的增加,而他们的眼界比起前人更加宽阔,尤其是这些年帝国大学培养的太学生,他们当之无愧是这个帝国的精英阶层。

    大汉条约组织,这个刘宏设想中的古代联合国,实质上只是为帝国霸权而服务的组织而已,将帝国制定的规矩和汉文明的价值观作为整个世界的标准,一如原来历史上那些西方人做的那样,只不过在这个时代帝国能够做得更好。

    相比起帝国的精英阶层,帝国为数众多的普通百姓对于大汉条约组织的诞生谈不上什么认识,人们只知道这是一桩好事,不过这无碍于他们同样为此而高兴,毕竟这二十五年里他们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从不会饿死的一日三餐,再到衣食无忧,对于容易满足的百姓们来说,这样的生活似乎就是所谓的‘三代之治’了。

    长安城,从年初开始就进入了修缮工程,这一点上负责工程的民间资本似乎比官方更为急迫,尤其是十月召开的大汉条约组织的第一届会盟将在长安召开,作为帝都,长安必须是这个世界上最宏伟美丽的城市。

    对于长安城的修缮,刘宏并不在意,虽然这关系到帝国的颜面,但是他相信内阁会将一切都处置得很好,现在他唯一关心的事情就是这次会盟可能带来的影响。

    现在的帝国,雄踞了大半个亚洲,陆地上地霸权必须通过丝绸之路辐射到欧洲,从而控制整个世界,至于海上,这个时代根本没有人能撼动帝国的舰队,但是并不足以支撑帝国的全球战略,只有将帝国的军力沿丝绸之路部署到欧洲,才谈得上真正的控制。

    从西域到中亚,刘宏在地图上标注了不下二十处地点,这些战略要地,帝国必须占据,并且加以移民化,至少要成为日后帝国西进的支撑点。而在海上,刘宏同样画出了一条线路,从南洋到南亚,在经过波斯湾,帝国可以从海上运送军团登陆阿拉伯半岛,以此作为据点,呼应帝国在中亚的军力,共同包围波斯。

    只要将波斯成功肢解,使其再也不能成为一个统一性地帝国,那么帝国就可以从容地调度兵力,将目标对准最后一个敌人,罗马。

    极其宏伟的目标,这是刘宏随着帝国实力的增长,而不断修改最终确定地计划,但是要完成这个计划,大汉条约组织是最重要的一环,只有帝国成功地在包括中亚,北印度和南亚次大陆地区建立起均势平衡,能够从成员国得到后勤补给,使得帝国驻军可以长期化,永久化,这个计划才有完成的可能。

    知道这个计划地团体,包括整个帝国核心层,对于统一在刘宏名下的这个庞大集团,对于这个计划的支持是相当疯狂的,海外殖民地,原材料获取地,产品倾销地,这些由刘宏提出地观念已经征服了他们。

    在帝国大学。十几年前就有专门地学者去研究刘宏记录地手册上那些超前地经济观点。而其中关于殖民经济体系。可以说是被研究得最透彻地。从理论上来说。只要帝国始终保持军力上地强大。能够不断地开拓海外殖民地。那么帝国将不断地向前发展。而相对地作为上层地利益集团所获取地利益将不会受到动摇。

    贪婪。才是帝党这个庞大集团地动力。与之相比。所谓地霸业只是用来遮掩这一点地‘理想’罢了。至少刘宏本人就很清醒地认识到。能够支持他完成这个计划地人是那些被他争取到地豪强世家和崛起地地主以及商人阶级。他们地本质是贪婪。如果不能向外剥削。那么他们就会向内剥削。千百年来。每个王朝政权都是这样。

    在枢密院。当帝国陆军扩编。千舰计划正式开启以后。病入膏肓地皇甫嵩。这个旧时代地帝国名将在他人生地最后时刻。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地一笔。他提出了帝国此后遵循两百余年地国策。即帝国地军力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等于大于世界各国地总和。这在当时是个很疯狂地想法。即使是枢密院里。那些在刘宏时代成长起来地少壮派军官也认为这位德高望重地总长是在说胡话。帝国即使再强大。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不过让他们大吃一

    天子居然将这个提议付诸了实施。甚至安排出了成帝国主力陆军两百万。后备陆军三百万地疯狂计划。

    “陛下地计划是不会错地。”对于刘宏已经到了盲目迷信程度地枢密院很快便热情高涨地开始根据那份简陋地路线图。制定起二十年内达成帝国总军力五百万地疯狂计划。对于这些少壮派地军官们来说。只要有天子地支持。这不算是什么难事。帝国目前地人口已经超过八千万。二十年内人口达到破亿是迟早地事情。

    最重要地是帝国正在走向工业化。虽然这种工业化距离天子曾向他们所描述地理想状态还有很大地差距。但是却是在确确实实地进行着。开发中地帝国南北方向地新领土和新农业技术。足够帝国地粮食储备来供养这支数目庞大地军队。

    更何况两百万主力陆军是枢密院本就制定的目标,他们所要做的只是制定一份新的全国兵役制度,根据帝国的人口开始建立后备陆军,根据皇甫嵩总长的遗志,后备陆军必须等同于帝国以外的地区强国主力甚至精锐部队的水准。

    仅仅是一个月,枢密院就将兵役法送到了御书房,帝国两百万主力陆军的计划不变,但是兵役制度改为义务兵制,所有十六岁到二十二岁的帝国男子都必须在经过体检之后服役三年,三年后军事考核合格将被挑入后备陆军人员名单,然后遣返原籍,每年参加所在地方的军事考核,同时每年冬季需加入所在郡县的帝**,参加冬季训练,以此保持战斗力,只要帝国需要,就可以立刻成军战斗。

    对于这份兵役法,刘宏在浏览之后,便通过了,现在的帝国有这个实力进行义务兵役制度,只是关于后备陆军的计划,就需要在各地增加军事单位,以便管辖后备陆军。

    很快这份计划书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