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汉之帝国再起 >

第67部分

大汉之帝国再起-第67部分

小说: 大汉之帝国再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杨赐等人来说,天子的官制其实是将军政大权分散了开去,内阁省地位最为尊崇,几乎可以说是和天子管着全国的政事,可是军事这一块却插不进手,还有龙渊阁掌着封驳之权。御史台左右两院分管中央和地方的监察,国事插不上嘴,还得彼此盯着,枢密院虽掌军事,可是后勤,训练却是兵部在管。

看完这套官制,杨赐等人思索了一下后,便全部通过了,总得而言这套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制对帝国好处远大于坏处,对他们来说,现在的重点便是官职的分配问题,若论位高权重当然是内阁省的七相,即使如杨赐等人也是对此颇为上心。

官制通过以后,刘宏也松了一口气,基本上他是要借着改变官制的时机,将整个帝国忠于皇权的力量进行整合,只有进行利益捆绑,才能让真正让这些人效忠自己,完成他所想要的变革,分化瓦解高门,拉拢打击豪强,扶植中小士族才是正确的道路。

三日后的朝会上,刘宏将新官制公布于众,同时公布了内阁省,御史台,枢密院,以及六部等各官职上的人选,靠着这一次的官制改革,刘宏真正将整个中央政权握在了手中,帝国中央的官僚们在大方向上与他是一致的,当然其内部也必然有着各种分歧,不过这种矛盾是刘宏乐意见到的。

九十。迟来的鲜卑内乱

官制的改革持续了三个月,才大体完成,在这段时间里一些原本刘宏难以解决的人事问题在捆绑了新的利益集团后迎刃而解,没有人可以对抗这个和皇权结合的庞大势力,和刘宏步调一致的高门都在新朝会里得到了回报。转载  自

内阁省的七名宰相大半都是出身士族高门或豪强世家,如杨赐,桥玄,陈球等人,而且俱是老成持重之辈,至于内阁省下的六部尚书和侍郎则几乎都在四十岁左右,全是年富力强之辈,里面中小世家出身的占了多数。

至于御史台左右两院,原本的廷尉阳球和司隶校尉程昱则继续着他们为天子铲除异己的职责,当然以如今的新体制而言,他们更多是替天子针对地方进行。

而枢密院则以山西武人和边郡武人为主,同时大风等一批少年精英也成了参谋处的主要构成。

在诸多的新部门里,龙渊阁是最容易被人忽视,可是如杨赐,桥玄等七位宰相却很清楚,虽然这十一人没有实权,只是作为天子的幕僚团而存在,但实际上却可以参与到内阁省的决策中去,因为他们有着封驳之权。

而这一次官制改革中最重要的一笔就是取消了原本帝国的官僚可以自己征用幕僚处理政事的制度,从今往后,帝国行政体系中所有的官吏都由朝廷进行任免,而原本的察举制度继续保留,但是将不再是帝国主要的选官手段,今后帝国将设置国郡县三级考试制度。最后选取合格的人进入太学完成四年地学业方才授予官职。

建宁六年,帝国对官制和选官的改革让中小士族和寒门学子看到了更加广阔的前程,而对于已经逐渐势微的豪族来说,他们的优势随着纸张和书籍的大规模生产和印刷以及官学的推广而在衰弱,不过他们只有适应这种变化。==

经过四年的累积,刘宏在名下的庄园里开发了不少成熟地产品,并且在建宁五年以官营的方式开始进行生产,获取的各种利润足以支持他的教育和扩军计划。

对于驻扎于雒阳的帝**队来说,他们只效忠于天子一人。在过去的几年里,他们得到的天子赏赐足以让帝国其他任何地方的部队都眼红嫉妒。而细柳营,这支建营快五年的军官预备营,更是形成了一股庞大的潜在势力,他们将是帝国新军制里地脊梁和骨干,也是参谋制度最坚决的执行者。

积蓄了五年,刘宏终于拥有足够的本钱开始来改造自己的帝国,对他来说,官制只是重新架构了帝国的权力制衡,而结合科举的官学选官制度。起码得在十年以后才能起到它应有的作用,眼下他真正可以做到事情是掌握军队,郡国兵部队才是他控制帝国的关键,现在是时候让细柳营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从四月开始,从雒阳驻军里挑选的下级军官作为军事主官前往各地地郡国兵部队接管,而随同他们一起的则是大批的细柳营少年军官,他们将以参谋官的身份协助他们训练士兵,并向士兵灌输国家概念和效忠天子的思想。

整个建宁六年,帝国都在卯足了劲集权,尽管地方上豪强的势力依旧庞大。可是他们并没有跨地域地联系,作为单独地地方势力,面对日益强盛的中央政权并没有什么抵抗的力量,更何况随着中小地主对中央政权的支持,以及国政和吏治的好转,他们的势力在不知不觉间衰弱着。

而这个时候。刘宏出台了新的大运河计划。那就是豪强在取得本地运河段的认额后,可以在其他地方继续取得,这样一来,各州地豪强们都是纷纷盯上了其他地方地运河段的认额,于是当幽州段运河工程开工时,中原各州地豪强资本纷纷涌入,为了从冀州通往幽州的五段五百里河道认额争抢得厉害,互相结仇的就更加多。

总之在豪强的竞争里。刘宏利用大运河不但削弱了豪强。更重要的是他从囤积粮食为主的地方豪强手里取得了大量的粮食,而大运河仍旧是一段一段地进行工程。同时再一次对帝国的道路体系进行修整和扩建,消化着帝国庞大的流民人口。

幽州,曹操等人对于国内发生的诸多大事并没有太在意,他们现在关心的只是鲜卑人的内乱,当年初天子发给他们的密诏到达后,护乌丸校尉卢植,就派出了一支使团秘密前往宇文氏,会见宇文莫槐,和檀石槐这个鲜卑大王相比,宇文莫槐的实力太弱了。

四月,使团传回了消息,宇文莫槐愿意接受帝国的册封,并且发兵讨伐檀石槐,到了月末,这场鲜卑内战终于开始了。

当宇文莫槐发兵半个月后,得到消息的护匈奴中郎将张奂给在南匈奴单于庭的臧发了过去,南匈奴今时不比往日,也只有趁这种时候才能占些鲜卑人便宜。

同时呼应宇文莫槐的还有已经投靠帝国的乌丸人,自从卢植担任护乌丸校尉以后,整顿边郡的官吏,安抚各部边疆民众,赢得了乌丸各部的敬重,因此当卢植提出让他们攻打鲜卑人的时候,各部二话不说一起发兵了,当然促使他们发兵的除了帝国恢复的威信以外,帝国发布的购奴令也是促使他们加入这场战争的主因,一个鲜卑青壮换取一斤茶砖,十个鲜卑青壮则可以换一坛烈酒,这都让乌丸各部的贵族们红了眼加入了这场战争。

虽然不能带着帝**队在草原作战让曹操等人有些遗憾以外,其他倒也没什么不顺的地方,至少那些乌丸人还算听从指挥。

乌丸联军的中军大帐里,曹操,袁绍,荀攸,戏志才和陈宫五人筹划着一场大规模的战役,事实上乌丸自建武年间裂为两部后,南迁内附的各部一直都忠于帝国,而留于塞外的则相助鲜卑人寇掠边境,双方倒是泾渭分明,互相看不起。

对于在坐的乌丸贵族来说,这次除了要多抓些鲜卑奴隶外,同样要多立战功,虽然南迁后,他们也都是学了一口汉话,可是始终未被帝国接受,但是这次不同,天子下了诏令,只要他们立下的战功足够,就允许他们抬籍入汉,作为大汉的贵族管理部众,他们的孩子也可以接受来自雒阳的先生教导,以后可以参加帝国的考试入仕朝廷。

丘力居是各部乌丸贵族共同推举的大人,此时他内心也憧憬着日后的前景,只要成为大汉的贵族,他就不必在担心自己死后家族的败落。

曹操等人虽然猜得到些丘力居等人对贵族身份的渴望,可还是低估了他们的迫切,至少当他们提出先对和他们接壤的塞外乌丸各部进行打击时,他们本以为同为乌丸人,丘力居或许会有些抵触,可是没想到这些乌丸贵族比他们还恨这些同族,居然直接问他们这些塞外乌丸各部的青壮能不能算作战功,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们眼中露出的凶狠让曹操等人也是心头一寒。

曹操和袁绍倒是很快就反应过来,反正这就是草原的规矩,强者决定弱者的生死,斩尽杀绝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我军秘密发兵,若是快马疾行的话,三昼夜就可以进入饶乐水一带,只要沿途消息不泄露,我们可以由东至西扫荡各部。”曹操指着地图朝丘力居等人道,沙盘是国之利器,他们是不会给这些乌丸人看的,就连现在用的这幅地图也是简略版。

丘力居等一干乌丸贵族看了之后道,“大人尽管下令便是。”对于曹操他们,丘力居他们不敢怠慢,毕竟这一次的战功计算,可全是这群天子身边的心腹主持,他们讨好还来不及。

“那就烦请大人拨给在下一支精锐队伍,随我先行清除路上的部落,大人等率大军过来便是。”曹操当仁不让,直接朝丘力居要兵道。

“榻顿,你带三千人跟曹大人一起出发,一路上谨遵曹大人之命,明白了吗?”丘力居喊过了自己的从子,年方十七的榻顿,同时派出了自己麾下的精兵,其他乌丸贵族知道他这是在抢功,可是也只有干瞪眼的分。

“是,父亲大人!”榻顿答道,十七岁的他生得并不高大,但是虎背熊腰,极其壮实,在乌丸各部中是年轻一代的翘楚,平时也颇得丘力居的喜爱。

“那我们就先行出发了。”看了一眼站到自己身后,一语不发的榻顿,曹操朝丘力居等人抱拳后离开了中军大帐,这一次清剿塞外的乌丸各部,用兵无非就是一个快字,骑兵最强大的武器就是速度。

看着离去的曹操,袁绍一脸的不甘,他没想到曹操居然直接开口跟丘力居要兵,而且还要成了,早知道他也这样干了。

九十一。曹操的天性

入夜前,曹操和榻顿领着三千骑兵到达了距离饶乐水五百里的一处牧场附近,根据队伍里的斥候前锋的回禀,这里有三个部落放牧,人数都在千人左右。转载  自

眺望着前方在暗下来天色里隐约只有轮廓露出的寨子,曹操看向身旁的榻顿道,“派两支千人队包围他们的侧翼,我们从正面进攻。”

榻顿没有答话,只是点了点头,一双有些微黄的眼珠里露出了嗜血的兴奋,接着转身朝身旁的几个亲兵用乌丸话吩咐了几句后,才看向曹操道,“大人,我们什么时候进攻。”

“等你的人包抄到位,断了他们的后路,我们就进攻。”看了眼天际已经沉了大半的落日,曹操答道,他必须在天完全黑下来发动进攻,他身边的这些乌丸骑兵可不像帝国训练的精锐骑兵能够进行夜袭作战,这些人一到了晚上跟瞎子没什么两样。

两支乌丸的千人骑兵队,迅速地摸向了远处的部落营地两翼,此时正是五月,半人多高的牧草随风飘曳,如同青色的海浪一样起伏,侧伏在马鞍旁的乌丸骑兵在一波一波的青色海浪掩护下,运动到了这支部落的侧后方。

曹操眺望着那些在牧草中紧紧贴着马鞍一侧的乌丸骑兵,心下暗叹草原骑兵的个人控马技巧,好在他们疏于纪律,短于配合,不然的话还真是帝国的劲敌。

很快,远处部落的两侧响起了鸣镝声,曹操知道那些保存地乌丸骑兵已经就位。他看向了身旁早已迫不及待的榻顿道,“让士兵们上马,该我们上了!”

榻顿用乌丸话呼喊了起来,很快按照氏族排列队伍的乌丸士兵一队一队地上了马,然后策马冲向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