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林的回忆-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喷火器这东西好,上去就喷,让越军的阵地成一片火海,他们就没法和我们打了。”我们步兵兄弟对喷火兵这样说。
“哎呀兄弟,你们可不能靠我们这火筒子,这玩意喷不远,就喷30、40米远,没什么用!还不如一枝枪呢!”喷火兵这样回答了我们步兵兄弟。是啊,那东西的确喷不了多远,呼呼呼的,看着挺吓人,就喷那么几十米远,还没等你到跟前,就被人家给毙了,看来只能用它来烧房子了。
有了这些配属分队和我们合练,也使我们的训练增添了不少兴趣。他们常和我们在一起,但训练完后又各自回到自己的驻地。这时,又让我想起了我的同乡钟力,他也会像这些配属分队一样,下到步兵连,和步兵连的弟兄们一块合练,说句真心话,他们的危险系数比我们还大,他们打起来可是名副其实的“火力点”,越军不首先打你还打谁?我不由得替他们担心起来。
1979年2月10日这天,天气异常晴朗,太阳红红的,烤得橡胶林像个蒸笼。想起要是这个时候还在重庆的话,一定是身穿棉衣还要加件绒衣,腿上怎么也要穿件绒裤吧。就在午饭后,大家正坐在地上休息时,我们的刘连长和郭指导员走出了橡胶农场的场部房门,对着通信员说:“通知部队集合开会,只带战斗装备,要求着装整齐。”全连人马很快来到了农场的篮球场上,经过整队报告后,听候连长的命令。连长只是轻轻的说道,“跟着我,出发!”一队人马宛如一条长龙在山中的橡胶林里穿行。虽然我们在这林中才住了10多天,但这片橡胶林早已成了我们的家园,对它已经非常熟悉,知道哪片林子产胶多,哪片林子长得茂。
连长很快带我们来到一片最茂密的橡胶林中,选中了一片山坡让我们在林中列队,山坡上很难像操场上那样整齐的列队,可连长还是非常认真地要求大家依山而立,一行行一列列的对齐。“坐下!”值班排长下达了口令,接着请连长讲话。“同志们、弟兄们!”刘明丰连长用他那并不洪亮但很坚毅的四川邛崃话向大家发话了:“今天,我们来到着橡胶林深处集合,是要向大家传达中央军委的文件,现在我首先向大家宣读中央军委的命令。”他展开了手里的一份文件,略加停顿后读到:“中央军委作战命令!……”当这8个字从连长的口中发出后,全体官兵肃然起立,全部目光都集中在那张刚毅的紧闭的嘴唇上,等待着下面内容。……大家都知道军人在接受命令时的要求,必须以立正姿势接受长官的命令。这不仅仅是要求,这是我军纪律条令的规定,是一个军人必须遵守的法则。何况是军委的作战命令,它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远远高出平时连长宣布任命一个排长的任职命令。
“昆明军区所属各部队、陆军第13军、陆军第50军……”连长一口气念了一长串的部队代号。由于时间久远,内容也很多,我不可能在这把内容给大家复述出来,但主要的内容是:由于越南追求地区霸权主义,忘恩负义,对我国边境施行暴行,致使我国边境不得安宁,严重干扰和破坏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为保卫国家的安全,维护边境地区的安宁,中央军委决定,由所列各部对越南霸权主义给予还击,彻底粉碎越南霸权主义阴谋,打击越南霸权主义嚣张气焰,还我边境地区安宁、和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央军委命令昆明军区所属各部和陆军13军、50军各部,要发扬我军优良的战斗作风和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狠狠的打击敌人,严惩侵略者……!
很多年后我才知道,这并不是一份作战命令,而是一份中央军委的“政治命令”,因为在命令中我们并没有听到要我们如何作战,目标是什么?对象是什么?时间和地点在哪里?如何向敌人进攻等这些基本的命令要素,而全是满篇的政治口号,是一个象征意义上的作战命令,后被史学家称为“政治命令”,因为在我们解放军的军语词典里,命令的内涵不包括那些蛊惑人心的政治口号。
命令读完了,大家的血液也涌上来了,等了那么久,终于要我们开战了!如再让我们等下去那我们的弹药都快受潮了。
橡胶树,每一棵都像洗脸盆那么粗细,每一棵都是那么的挺拔,都是那样的匀称,油亮亮的树叶被太阳照着,似水面的波光,粼粼闪闪,除了小树苗外你很难看到一棵孬树,就像我们的战士一样,没有一个孬种。战士们矗立在林中,脸上泛着激动的红光,与那闪亮的树叶交映生辉。
命令在宣读,我的内心也在跌宕起伏,幻想着各种激烈的战斗场面:“敌人一群群的被我们消灭,他们中弹后痛苦的表情让我们感到非常痛快,山头的阵地被我们顺利攻占,然后我们又冲进了城市,就像解放军攻占了国民党的南京总统府,我们冲进了他们的政府大楼,那里面有很多的好东西,精美的笔记本、钢笔应有尽有,还有照相机和手表等高档东西,当然也有小手枪等精致的防身武器,这些东西我非常喜欢!还有那些高官收藏的首饰,金戒子、金项链什么的,这些好东西都呈现在我的面前,归我们所有了!我们是胜利者嘛!想拿什么拿什么!”想想日本人侵略中国时是个什么样?他们可是实行的“三光”政策呀,这三光我们“一光”也实行不了,但好东西我们还是要拿的。我还想到了‘琛姑娘’,“这下到了越南还怕见不到‘琛姑娘’吗?说不定多的是,那会儿还不是我们说了算。我们没有日本兵那样坏,见了花姑娘就抢,这些暴行我们一直都在谴责!但起码来说,我们要她们站着她不敢坐着,那种感觉多好啊!”
我一直在幻想着战斗打响后的情景,幻想着胜利者的姿态,幻想着在这生命最后要结束的时间里找回点还没有体会过的东西。
命令很快读完了,我的内心和大家一样激动得久久不能平静,脸上涨得红红的。本想让这样的幻想继续下去,任这种想象尽情地发挥,可连长紧接着说:“现在宣读第二份文件,中央军委关于作战的十大战场纪律,这十大纪律是我军纪律条令的补充,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具体内容,是我们作战时的纪律要求!大家必须严格遵守!”霎时间,战士们的表情由激动转为了严肃。
十大纪律采用的格式很像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但明显与它不同的是,在每一项纪律要求的后面都明确了违反纪律所应受到的处罚和军官采取的措施权限。比如:第一条,一切行动听指挥,坚决服从命令;对不服从命令者连级正主官有权采取措施制止违反命令的行为;第二条,不准抢窃和私藏财物,一经发现,按违抗命令处罚,连长有权进行没收,对情节严重的,战后送交军事法庭审判;第三条,不准虐待俘虏,对受伤的俘虏应给予人道主义的救治并及时送交后方处理,不得私自关押;第四条,不准侮辱妇女,对猥亵和强奸妇女的行为任何人都有权立即进行制止……等等。十大纪律的篇幅要比命令长的多,仿佛战士们的注意力也集中了许多,因为这全是关于他们自己行为的事。我看到,随着十大纪律的宣布,战士们的情绪也逐渐低落下来,其中也包括我自己。
情绪能不低落吗?我想那时的人大多有这样的心态,反正是要死了,谁敢说自己能活着度过这战争,没有一个敢打保票,那还不趁着这时候拼一把,喜欢什么就干什么,就是战死了也不作那冤死的鬼。可现在来个“战场十大纪律”,把大家约束的死死的,没有一点余地,就是想杀只鸡也没那么容易,就别说杀人了,更别想为所欲为!你看美国兵在伊拉克干的那些事,对于我来说很容易理解,现在科学发达了,人手一部数码相机、DV摄像机,想怎么拍就怎么拍,哪有不出事的。当然虐俘事件也太低级了,虐异性可以,虐同性有什么意思。还有那士兵枪杀受伤的俘虏,也很好理解,在那样紧张的时刻,手指一动枪就响了,谁还顾的上考虑国际影响。当然现在是文明社会,大家用和平时代的行为准则来要求战时士兵行为,这也太严格了,万一那受伤的伊拉克士兵手中有枪的话,那几个美国兵不早就见阎王了!战争中敌对双方的士兵,其行为标准很难用法律来约束的,如果没有摄影记者,鬼知道那些人是战斗打死的还是被枪杀的,那时还会有法医来鉴定吗?不会的,只能是政治家们的需要罢了。说白了,一切都是政治的需要。研究军事的大政治家们早就说过:“战争是流血的政治”一点没错!他们在需要公众谴责的时候就播放暴虐的镜头,需要同情时就向观众播放委屈的镜头,这对于政治家或一个国家来说太容易了。
命令读完了,它没有带给我们即将严惩小越南的快感;十大纪律读完了,它却带给我们无名的怨气。
今天回顾这段历史,我认为作为一个国家政府,作为一个政治家,还有一个文件没有在那时宣布是一个失策,那就是补偿条例,这个文件是战后才公布的,我在以后的故事里会给大家讲到。是啊!按我们现在的思维,你要我去为你做一件事,并且给我规定了行为,那么我做了以后,有什么补偿呢?比如我战死了以后,你如何对待我的家人呢?起码要让我先知道吧!
两个文件读完后,战士们的心情变得很复杂。
“他妈的!打个仗还要规定这不准、那不准,这仗打起来还有什么意思!”
“老子才不会管他那些纪律,反正都是死,还不如死个潇洒!”
很多战士私下里嘀咕着这些语言,我也在想这些问题:“小风呀小风,你可别去捡什么金戒子和手表往口袋里装,万一你战死了,人家给你清点遗物,发现你私藏财物,你连烈士的称呼都没有,那才给你家人的脸上抹黑呢!”是啊!我绝对是不会去捡东西的,但我有个愿望没法实现了,那就是我非常想要一支手枪,就像父辈们的战利品一样,如不死,那留下来有多牛气!可现在不行了,真是千古遗憾呀!
不管怎样,毕竟是正式宣布了作战命令,全体官兵完全丢弃了原来的侥幸心理,全心准备应战。同时,上级还要求所有的参战部队必须要每个人表决心,一时间决心书、请战书满天飞。
我们连队专门在橡胶农场部的砖墙上设立了墙报栏,每个人的决心书都要见诸公众。各种笔迹、各种字体、各种颜色的文字遍布墙上,其中不乏红色的字迹,赫然醒目,有用红色墨水写的,但也有那歪歪扭扭、大小不一、时断时续的字迹很容易让人看出是用鲜血写出的请战书和决心书,数量并不多,但那几份就足以让人为之动容。看得出,连队领导他们看后的心情是喜悦的、激动的,但在连长和指导员激动的表情下掩藏着怜悯的心情,他们鼓励着写血书的兄弟,同时也告戒全连战士,不要再用这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决心。
墙上的决心书和请战书我们每个人都很认真地看过,可以看得出没有一个人不关心,它不像平时连队的墙报有人关心有人不关心。大家一有时间就会站在那里,一字一句的阅读,一份一份的浏览。只有两个人不看――就那两个越南向导,因为他们看不懂,因为他们不理解,他们就像傻瓜一样,整天只知道站在那抽烟。有时我看着那两人的无动于衷,真恨不得上去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