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 >

第87部分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第87部分

小说: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子龙谈及过,有些印象,不知这个马台如今何在?”刘和看看李严,询问说道。
  李严回答:“赵都尉离开蓟城时,你曾让我给丁况安排寻人的任务,后来丁况便联系上了马台,带着马台一起出了容城,他临走时还特意向我报告过此事。”
  刘和面sè微缓,点头说道:“哦,是这样啊。丁况这次倒是会办事了,知道拉上马台更容易一些。”
  想到丁况这次是去寻找孙礼,刘和心里顿时好受一些。只要孙礼能来,刘和手中的武将就多出一个可以机动的,那么就可以派个人陪同韩珩同往辽东,然后从辽东带回来一个更猛的武将。今后若是对上了桃子三兄弟,或者对上袁绍手下颜良、文丑、麴义等将领,刘和手下有赵云、太史慈、孙礼可用,也就不怕吃亏了。
  “公子,卑职举荐马台为涿县令。”刘放的声音响起,将刘和的思绪从辽东拉了回来。
  “呃,子弃曾与这个马台同县共事,不知其品行和能力如何?”刘和问道。
  刘放回答:“公子,马台在雍奴时,为县里的议曹,虽然平时言语不多,但却是个踏实勤勉之人,听说他当初曾经悉心照顾过同乡的老母,却不愿接受人家的感恩和回报。而且,马台在雍奴时,就对当地豪族大户兼并穷苦百姓土地的做法十分反感,还特意向赵都尉提出过杀富筹粮的建议。卑职以为,让他前往涿县,一定不会对那些心怀异心的豪族大户手软!”
  一直没有开口的齐周,听了刘放这话,急忙阻止说道:“此事万万不可!公子不仅不能让马台前往涿县担任县令,像这样的人,今后都要离他远远的!”
  本来心中已经十分意动的刘和,看着齐周焦急的样子,有些不悦地问道:“为何不能让马台出任涿县令?为何还要我今后都离他这样的人远远的?”
  齐周解释说道:“公子,各县的豪族大户虽然有些地方做的不对,可他们却是幽州的根基,轻易动摇不得。这些豪族不仅蓄有家兵,多数还建有坞堡,一旦他们察觉到公子今后要派人对付他们,只怕幽州立刻就要乱起来,到时候内忧外患之下,形势危矣!”
  齐周说完,赵该点点头,表示同意这个观点。
  刘和看看刘放,再看看齐周,忽然有种蛋疼的感觉。
  一直轮不上插嘴的鲜于银,这时候开口说道:“公子,我觉得咱们前怕虎、后怕狼的,还是因为马城的事情没有解决。不如你去前线代替太傅大人返回蓟城,我觉得治理内政这些事情,还是太傅大人更有经验一些,而公子你在指挥兵马作战方面,天然就有悟xìng和才能,一定可以将轲比能和阎柔制服!”
  刘和看看鲜于银,不知道这货究竟是在夸自己还是在贬自己。
  “公子,属下说的句句都是实话!难道你忘记了自己在三户亭时的作为了么?当时你手下只有我和田畴两个随从,最后却生生覆灭了昭家和景家,还在南阳留下了一支队伍,换做别人,谁能做到?”
  说这些话的时候,鲜于银就差跺脚了。
  厅中诸人,除了李严多少耳闻了当时三户亭民变的事情,其余人从未听刘和提起这些事情,此时听了鲜于银的讲述,顿时有种眼前一亮的赶脚。
  鲜于银说的没错呀!治理内政这种事情,貌似刘和这个愣头青还嫩了一些,而打仗这事貌似刘虞又显得有些不够狠辣,如果将父子两个调换一下,问题不就解决了么?
  大家于是一起看着刘和,眼中流露出来的是“就该你去”的表情。
  刘和拍拍自己的脑门,郁闷地说道:“好吧,等丁况回来,我就护送着第三批粮草前往马城,将父亲大人替换回来。”
  PS:感谢书友们踊跃投推荐票,本书已经进入第二卷,热血激荡的大场面即将接踵而来,亲们,乃们准备好了么?
  ;
  
  


 第一一三章 焦急等待

  最终,刘和采纳了比较折中的意见,让治中从事齐周带着五百步兵前往涿县一趟,处理县里官吏被杀之后的事情。同时,立即派人赶往马城,将自己愿意接替刘虞镇守马城的想法和原因仔细向刘虞做出汇报。
  能不能去马城,不是刘和说了算,最终还得看刘虞的意思。
  夜里,刘和只带几个亲卫来到鲜于银的府中,瞪着眼睛问鲜于银:“说说看,为啥要在众人面前怂恿我去马城?是不是你见鲜于辅都上阵了,就留你一个在蓟城,所以心里痒痒的很?你也知道,这次我要是去马城,身边不可能没有武将护送,而蓟城目前就剩你一个都尉了!”
  鲜于银有些委屈地说道:“公子哇,我可都是为了你好!涿县这件事情,一个处理不好,对你的名誉就是极大的损害。相反的,马城的形势目前已经稳定下来,公子你在这个时候前往马城,不仅可以避开涿县之事,还能收获一份威望!两相比较之下,我当然是要建议你去马城!”
  “我那个去!合着你是让我老爹回来背黑锅,让我去捡桃子是吧?这些话千万不要被我老爹听到!不然他一定饶不了你!”刘和愤愤地说道。
  “大人怎么可能背黑锅呢?他比你在幽州的威望不知高出多少,只要返回蓟城,州里各县的豪族和大户们就会立即老实下来,绝对不敢有任何异动!大人的官职比公孙瓒高,如何处理涿县这件事情,总会有合适的办法,反倒是公子你,如果越俎代庖,胡乱替大人做主,到时候不仅会被大人训斥,还落不下什么好!”
  “我擦,可不可以不要这么打击人?”刘和怒了。
  鲜于银也不怕刘和干瞪眼,继续说道:“公子,不管是议事之时,还是现在,我说的都是心里话。我觉得以你现在的身份,其实不宜过多插手州中事务,不如前往马城,从大人手中接过兵权!换成别人,大人不一定愿意将兵权交出,可你是他的嫡长子,这世上他最可信任的人,他绝对不会怀疑你,牵制你。这个乱世,有了兵权,才有一切啊!”
  刘和沉默不语。
  “我很奇怪,你明明是我父亲手下的将领,为何却要处处替我着想?”
  “原因很简单!我替你着想,其实就是在替太傅大人着想,也是在替数百万幽州百姓着想。公子或许不知道,当你在赵家峪从王越大剑师手中夺过宝剑,强忍着心中的恐惧带头杀人时,我一直在旁边默默看着。大人过于仁厚,有的时候其实就是妇人之仁,他这样的主公,根本带不出有血xìng的强兵,而公子你却可以!”
  “那rì在校场上比斗,当我看着夏侯兰率领一百真定骑兵轻轻松松就将诚弼麾下最jīng锐的骑兵打得落花流水时,我真的有种心里发慌的感觉!这一百真定骑兵,不过是在公孙瓒营内受训了不到一年而已,为何却要比我们训练三年的骑兵还厉害呢?那是因为我们的士兵缺了一股子敢打硬拼的血xìng!”
  鲜于银一番推心置腹的话说完,却把刘和听愣住了。刘和没有想到一向给自己粗枝大叶印象的鲜于银,心里竟然藏着这么多的想法和体会。或许鲜于银成不了绝世名将,可就冲他这份用心和忠心,刘和觉得自己今后一定不能亏待了这个好哥们。
  刘和用手指着心窝,诚恳说道:“明辉,你的话我都记在这里了。你说的对,我现在其实不应该急于抓政权,而应该专心抓兵权,只有带出一支百战百胜的强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今后也才有机会去实现心中的想法和愿望。”
  见刘和如此用心,鲜于银眼眶顿时有些湿润,正要开口表决心,却听刘和说道:“不过呢,这次我去马城,你却不能跟着!”
  “为什么呢?”鲜于银急眼了。
  “因为蓟城必须有一员忠诚可靠的武将镇守,而我觉得你这位步兵都尉最合适不过!”
  “公子,其实你是不知道,李正方比我还厉害,只要将他留在蓟城,保准可以守得四平八稳!”
  “少来!李严我是必须要带走的,没有这个家伙当军师,我可不敢去马城。我把刘放留下来帮助你,他xìng子内敛一些,相比李严更易服从,能跟你尿到一个壶里去。”
  鲜于银见刘和决心已定,只好作罢。他叹口气,向往地说道:“唉!要是子泰这次一起跟着回来就好了,我觉得和他共事最舒坦,基本上不用cāo什么心。”
  “你就不要挑肥拣瘦了。就算子泰现在回了幽州,我也不会把他配给你,我肯定是派他去辽东!”
  “去辽东?这又是咋回事?”鲜于银八卦之心顿生,立即问道。
  刘和于是将白天面见韩珩的事情详细对鲜于银说了一遍,还重点向他描述了太史慈的厉害,以及自己对于太史慈毫不掩饰的向往心思。
  “公子,那个太史子义真有这么厉害?竟然能跟赵云一决高下?”鲜于银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刘和点头:“以我估计,一百招之内,两人分不出胜负。一百招之外,子龙略占优势,可以胜出。”
  鲜于银搓着手,兴奋地说道:“既然这么厉害,那一定不要让别人将太史慈招揽去了!子龙虽然厉害,却也不能同时对付张飞和关羽两人,若是将太史慈招到我们阵营,今后他们两个联手,正好对付张飞和关羽!要不,就让我去一趟辽东吧?我寻路藏匿的本事可是不差,当初我和子泰两人从幽州出发,途径”
  “打住!赶紧给我打住!就那么点事,我都听你念叨八遍了!”刘和捂着耳朵,不停鲜于银的罗嗦。
  “公子,我说真的呢!”鲜于银依然不依不饶。
  “招揽太史慈这事,你咋比我还积极呢?”刘和有些不解。
  “不积极不行啊!听你将张飞说的那么厉害,我一不小心跟他成了死仇,不找个厉害的帮手,今后岂不是要绕着他走?”
  “我擦,原来也是个怂包!”刘和露出一脸的“鄙视”来。
  “公子,你教导邓海和陈贵时曾经说过:‘多数时候,明知无法取胜,还要硬着头皮送死,其实就是一种**行为!’你还曾经说过:‘斗争的意义不在于过程,而在于结果。’”
  刘和搔搔脑门,一脸郁闷地问:“我真说过这些话么?”
  “公子,**这个词,好像没听别人说过”
  “跑偏了!我们继续说太史慈的事情!你真的想去辽东?”
  “真的想去!”
  “不怕辽东天寒地冻,路途遥远?”
  “公子,当初我和子泰从幽州出发时”
  “赶紧打住!你若是去了辽东,谁替我爹守蓟城?”
  “可以让鲜于辅跟随大人一起回蓟城来,他比我还要厉害一些。”
  “鲜于辅回来了,谁在马城替我打仗?”
  “公子手下现在有赵云和夏侯兰两员猛将,马上又会增添一个孙礼,等我从辽东返回时,再将太史慈给你带回来,到时候就怕你嫌人多而职位不够分呢!”
  刘和被鲜于银这么一番“蛊惑”,确实有些心动了。正如鲜于银自己强调的那样,若论前往辽东的合适人选,文士非韩珩莫属,而武将却是赵云和鲜于银最为合适。
  赵云的武艺高强,如果派他去,自然可以保得韩珩路上的安全;鲜于银的经验丰富,加之又是土生土长的幽州人,对于辽东的地形比较熟悉。
  刘和相信,这两人无论哪个陪着韩珩前去辽东,都会顺利完成任务。
  “好吧,我暂且同意你的提议。只要丁况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