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大帅-第1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终于要组党了,年轻人的热血一下子沸腾了,其中一个来自广东的年轻人更是激动的站起来,用夹生普通话喊道:“我们愿意追随大帅,为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奋斗终生,我的绝对母啊人(从不骗人,谐音)”
这最后一顺口,一句广东粤语就蹦出来了,弄得大家一脸的诧异。不过巧合的是,来自后世的王振宇在广州呆过六年,恰恰能听懂粤语。
他也让这个质朴的学生给逗乐了:“我相信你不会骗人,你们的爱国热情一定是最真挚的,这位同学,你叫什么名字,广东哪里人?”
那年轻人没想到大帅会问自己名字,立刻挺直胸膛道:“报告大帅,学生陈公博,广东南海人。”
啥,陈公博,王振宇恨不得把前面那句夸赞的话收回。你丫的还不骗人,你就是历史上第二大汉奸,第一是你老乡汪精卫。
王振宇面带尴尬的问道:“你怎么回来湘西的?”
陈公博可没看出咱们王大帅的尴尬,他还当是大帅关心自己了,十分自豪的说:“学生是在报纸上看到说建设湘西需要爱国青年,所以学生就偷偷从家里跑出来了。”
王振宇这才好想点:“至少这个时候的陈公博还是爱国的,至于当汉奸,其实跟环境有关系,没必要往个人私德上引,小的时候掏个鸟窝长大就一定当汉奸的论调那都是扯淡的。”
想通了这个关节,王振宇抬手示意有些亢奋的陈公博坐下:“你们都是湘西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的学员,严格来说都是我的学生,以后就不要大帅来大帅去的了。这是前清的叫法,比军门进步不了多少,你们就叫我一声校长吧。”
这些年轻人立刻齐声道:“是,校长。”
过了把蒋校长瘾的王振宇还没得意几秒钟,突然想到后世关于一些校长劣迹的报道,呃,自己的军校还是不要招募女学生比较好。
聊得差不多了,陈绍立刻拿出了草拟好的组党方案念了起来。
党的名字是王振宇亲自定的,叫中国国家社会主义党,简称国社党。至于推不推行国家社会主义到时候再说,反正不动摇王振宇目前县人治县的责任承包制。
至于党的性质,也是王振宇自己亲自制定的:在中国完成**革命,彻底达到封建残余势力,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维护国家主权完整和统一,实现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复兴。
这五十二个字的性质或者说行动纲领看得王振宇自己都觉得自己的人品高尚了,升华了,脱离低级趣味了。
党的最高领导者是中央委员会执行主席,最高权力机关:中央委员会。
中央委员会设立一个五人的常委会。常委会下设组织部,宣传部,调查部,纪律部,青年部;分别负责组织人事,宣传动员,调查情报,纪律惩戒,青少年发展五项工作。
王振宇思索再三,还是没把自己的军队直接变成党卫军,原因很简单。一旦政党有了军队,那么除了毁灭,不然绝对不会在掌握权力之后交出军队。后世在全球范围内,也只有国民党在台湾后做到了军队国家化,那是中国人的骄傲,是人类进步的灯塔。
更多的政党明明知道军队是毒药,却更愿意跟军队一起去死,这点是王振宇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在没有足够的把握前,王振宇是不会在国社党设立军事委员会这样的怪胎的。
但是让政党向军队和政府派出带有监督,宣传,教育性质的干部却是王振宇可以接受的,这种程度的控制可以避免将来尾大不掉的情况发生。
考虑到目前的形势,王振宇没有急于组建党中央,而是设立了一个临时中央。没有常委会,只有部这一级机构,其中:
陈绍任组织部部长;陈公博任宣传部部长;李不韪任纪律部部长;曾琦任青年部部长。
这里面最高兴的要数陈公博了,仅仅是一时冲动站了起来表决心,就被委以宣传部部长的重任。而调查部部长,王振宇留给周斓,桌子要三只脚才能站稳。
何键的军情处,马西成的保卫局,周斓的调查部,就是王振宇的三只脚。。。
9月9日,中国国社党的事情处理的差不多了,王振宇在党章草案上签字使之生效后,就立刻吻别妻儿,带着随行人员从安江出发,前往靖州。徐源泉已经在那恭候自己多时了,对柳州等桂北地区的作战行动计划要开始实施了。
为了自己的钢铁发展计划,王振宇抱着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想法(反正已经得罪袁大头了),下令继续执行柳州攻略。。。
第133章 柳州变天(三)
龚澎现在可以说是全广西最忙的人,在调任军情处常德站站长前,他就是柳州站站长。
可以这么说,他用了三个月时间,把柳州的情况搞的一清二楚。
但是现在调回来已经是升任广西站站长了,按照军情处最新的编制表,柳州站和南宁站都变成了分站。那么他这个大站的站长就有的忙了,特工就那么多,要调查的不光是刘古香的情报,还有南宁方面陆荣廷的情报。而此前在南宁站工作的特工在这方面的工作十分不理想,直到龚澎从本军抽调了五个广西籍的军人编入军情处,这个情况才有了改善。
何处长最新的要求是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柳州和南宁二个点上,任何风吹草动都要立刻飞鸽传信(电台还没普及)。
而何键本人则带着军情处总部的一帮人跟随王振宇的总指挥部一起到了靖州,宋浩民刚刚被调到总指挥部担任后勤保障部部长,军衔还是上校不变。
从军事部署来看,王振宇对柳州等桂北地区确实是势在必得。不但调来了第一师,还调来了刚刚在常德战事中大放异彩的山地第一旅和山地第二旅。
要知道刘兴指挥的守备第二师已经调到了常德地区驻扎,协助当地的政治改革(用枪协助?)。目前整个湘西大本营,除开安保总队外,就只有赵东生的近卫旅了。
不过王振宇也不是完全在冒险,他看准了一点,就是你再空虚,只要蔡锷还在,贵州的刘世显就不敢踏足湘西半步。人家蔡大帅可是宣布了中立的,刘世显要是敢坏了蔡大帅的棋局,估计这个贵州都督也就当到头了。
“德邻大哥,你说大帅为什么就敢没有任何理由就让咱们现在就朝柳州开拔?”在常德讨伐战中,因奔袭澧县而大出风头的白崇禧刚刚和李宗仁一起见了王振宇。可是王振宇仅仅交谈了几句,就让二人立刻赶回通道,然后带队伍朝柳州出发,白崇禧对此十分不解。
李宗仁摇摇头:“大帅行事一向天马行空,所以我也不太清楚,想来又是咱们的军情部门提供了什么重要情报?这个你在慈利不是得过一回好处了吗?而且咱们打广西没什么不好,离家差不多两年了,也不知道家里的人是否还好?”
说到家人,一直冷面示人的白崇禧也流露出温柔的眼神,看看远处的山,山的那一头是家。。。
正当李宗仁和白崇禧两个广西人思乡情绪开始泛滥的时候,在柳州,血腥的一幕正在上演。
如果历史学家有兴趣评选1913年或者说民国二年中国最悲剧的十大人物的话,第一名一定是属于刘古香了。至于宋教仁等等全部要往后面排,因为如果刘古香自认第二的话,估计没人敢认第一了。要比惨,谁能跟刘古香比惨?
刘古香,生于1873年,广西马平人(今柳江)。参加过举世闻名的广州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时在柳州发动起义,并担任广西右江军政分府总长,陆军第五军统领。这么一个没能在历史教科书露脸的人在后来编写地方志的时候,是这样被描述的:“1913年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后,图谋称帝,他积极响应孙中山领导的倒袁运动,并在柳州起兵讨袁,通电响应各省,宣布广西独立,因沈鸿英出卖,不幸被袁世凯的爪牙陆荣廷缉拿。同年10月14日,在柳州东门从容就义。”
对于袁世凯的爪牙陆荣廷后来如何跟我们的国父合作在南方搞护法运动我们就不谈了,我们就谈谈刘古香生命最后的神奇。
在民国时代,带兵的将领遭遇兵变是常有的事情,比如曹锟在保定就因为克扣军饷让自己的部下用大炮轰过帅府,幸好他当时不在屋里,只是一个小妾被炸死了。
但是刘古香和这些人遭遇兵变的情况不一样,在短短五天时间内,他居然遭遇了两场兵变,而且结局一次比一次惨。
第一场兵变说起来就有点尴尬了,发动兵变的不是别人,正是刘古香的革命同志,国民党人。
由于不满刘古香在讨袁问题的犹豫不决,党内的同志自称是要逼刘古香讨袁,于是果断发动了兵谏,听起来有点西安事变的意思。
在国民党内的资料也清楚的记载了这次兵谏活动:9月11日(这时多么吉利的日子啊)深夜,刘古香的卫队长刘麻六发动所部鸣枪示威,欲借以胁迫刘古香决心起义。
哦,原来是鸣枪示威啊,那还是比较温和的。可是后果呢?根据国民党人的记录,由于事起仓促,刘古香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废话,他要是知情,还能让你们瞎折腾啊!),惊慌失措,翻墙逃生。可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明明是朝天鸣枪示威的一次示威活动,为什么刘古香的秘书长梁作霖及刘妻马电、刘媳杨澧均被乱枪击毙?难道他们三人当时已经在天上了。
于是第一次兵变的结果,刘古香死了老婆,成了鳏夫,当然他儿子也跟他一样,也加入了鳏夫的队伍。
这还是开了个头,刘古香让自己党内的同志们摆了一道,照理他应该幡然悔悟,然后投入大总统袁世凯慈祥的怀抱,从此成为老袁的爪牙,镇压革命的工具了吧。
可是人家不,刘古香跟后来某位元帅一样,老婆都让组织杀掉了也毫不犹豫跟着组织干到底。这样的同志不是坚定的革命者是什么?
刘古香一边养伤一边反袁,然后任命刘震寰为广西讨袁军总司令,调兵去打拥护袁世凯的陆荣廷。
第二次兵变则完全是现代版的农夫与蛇了,因为发动第二次兵变的沈鸿英是刘古香一手栽培的。沈鸿英,字冠南。做绿林受招安之前名沈亚英。原籍广东嘉应州(今梅县),生于广东恩平,因土客械斗,其祖先迁居广西雒容县城,经营小商贩为生。沈鸿英21岁左右,参加匪帮,在柳城、洛埠、罗城—带作案抢劫。由于身体强壮,性狡黠,行动剽悍,被推为匪帮头目。在雒容沙塘等处沈匪之弟兄叔侄,凡有气力的,全部参加匪帮。
辛亥革命后,沈鸿英拉着队伍投靠了革命党人刘古香,成了广西陆军第五军督带。
由于沈鸿英五官端正,能说会道,办事勤快,善迎合刘古香意,与刘古香又同是操客家话,因此,得刘赏识,倚为心腹。
1912年初,刘古香出巡右江所属各县,均以沈鸿英率部跟随。到各县招安土匪,均拨给沈鸿英部,因此,沈部兵力较充实。
第一次兵变发生后次日一早,沈鸿英到帮统部,先见刘震寰,表示跟随刘震寰反袁。再见刘古香,向刘古香下跪说“我受统领栽培,不能保护统领,对不起统领。”
当时就把刘古香感动的不行,就差没认干儿子了。
随后沈鸿英又向刘震寰说,“帮统部人多事繁,统领住在这里不易养伤,我处比较清静,请统领到我处去住吧。”
刘古香对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