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云台 >

第355部分

三国之云台-第355部分

小说: 三国之云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以为可以让华佗神医去更好一些”自是邓瀚说道,“张机先生,所擅长之事乃是人体的阴阳调理,或可以内科命名之,而华佗神医,却是诸科咸宜,更有闻得,华佗先生近来新制得意中麻沸散,乃是神药,可以帮人开胸破膛,除人病患而不伤人命,这等技艺足见是神迹,有他前往定能为天子疗治伤患,恢复神智”
“子浩,于这些事情倒是关心的紧啊”刘备却是说了这么一句。
“敢问主公,这是何意?”
“呵呵,本来我等以为之前将你摆在长安,让你主持长安及雍州的恢复事情,定然可以给你压些担子,好让你小子也变得稳重些,不想你不知道从那里又找出一个杨阜,杨义山,又将事情给了人家,你小子又去偷懒,若非如此,你哪来的那么多闲情逸致,去打听华神医又出了什么神技”刘备言道。
“主公,你这可不能怪我,我倒觉得你还应该奖励与我,我这可又是为国举贤任能,也算为国又立了一功,却是不见主公之奖赏,先听的主公的训斥,这叫人情何以堪啊”邓瀚却是佯作一副伤心人别有怀抱的样子。
见到邓瀚这个样子,先前议事厅中的压抑气氛自是驱散干净,刘备也为之展颜,“呵呵,那杨阜却也是大才,短短时间内将雍州的事情都安置的调理得到,这么看来,子浩这次过来就是有意将雍州别驾的事情交给他了吧”
“正是,主公,你也知道我可是当不了那种坐堂的,我可不像孔明师兄,也不如士元师兄能够坐得住,沉得住气,我可是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人物,呵呵”
“孤还真是拿你没办法不过你总不能又去搞什么几大名酒计划吧”刘备倒是笑道。
“主公,不放就让子浩去搞一搞吧,反正他不也是闲着么?”一边上的酒鬼倒是这个时候建言道,不过在他看望邓瀚的眼神中却是表露道,师弟,你看师兄这可是帮你了,你这次总该表示一下吧“既然士元也这般说,那孤……”
“且慢,主公,这件事倒也不急,先请主公将我这又一次为国举贤的赏赐先行发下,也好让我安心”邓瀚回过头看着庞统,却是轻轻的摇着头,师兄,不好意思,我不会如你所愿的,气的一旁的庞统有些咬牙“你小子,如今可是比孤这个大将军都富有,而且你又不想当坐堂的官位,这叫我如何赏赐与你呢,要不然你说个要求,我看看怎么样”刘备却是言道。
“既然如此,我这个时候还真有一个要求,不过恐怕主公不会答应啊”邓瀚却是装作为难的样子。
“只要孤能办得到,还不过分的话,孤便答应与你”刘备应承道。
“主公说话,自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吧”邓瀚还在勾引着。
“那是自然,你家主公的信誉还是很有保障的”
“既然如此,那就请主公,将这次护送华佗神医北上许都为天子送医送药的重任交予我,可好”邓瀚此时正颜道。
“为何是这件事呢?”刘备却是脱口问道。
一旁的诸葛亮却是一副早知如此的摸样,而另一边的庞统只是失落有没有从邓瀚这里拿到买酒的折扣,而另一边的法正倒是颇为有趣的看着邓瀚。
“主公依然答应了,那就不许反悔了”邓瀚却是说道,“个中缘由,本来可以说得,不过,现在,我倒是觉得等我回来之后,再向大家解释,那便更好”
看着身边的几个人,都没有组织的意思,略作思量之后的刘备终究郑重的点了点头。
允了

第三卷 第五章 无题


(今天的心情不是很好,不知道为什么,标题也不知道该叫什么,请大家原谅一二)
尽管刘备已经同意了邓瀚的要求,不过这并不代表着他这就可以前往许都了。毕竟到现在为止他们得到的消息还是传闻,当然他们知道这传闻是真的,却也需要照顾一下天子的面子,毕竟若是他们没有想到一个好的名头的话,或许曹操本来有心打击天子名望的事情,还会在荆州这边的举动下,更显推波助澜的场面。
当然除了这个原因之外,华佗神医如今的行动也是需要打探一下的。虽说两位神医都已经不想以往的时候,那般四海为家,到处为人行医问药,更多的时候会在上庸的杏林堂中传道授业,不过有些时候华佗还是会止不住自己行医问诊的习惯,四下里游走一二。当然张机却是不比华佗,他好歹也是当过太守的人物,而今除了带带徒弟,他更多的心思倒是著书立传,编纂医典。
早年的张机便已经因为见到荆州总是有时疫爆发,见到这种情况之后,便根据他多年的行医经验以及一番探查之后,写出了一本《伤寒杂病论》,而今在杏林堂这么些年,混杂了诸多名医的行医经历,以及整理了一众都行之有效的药理处方,他却是又有心去将这些东西都一一确实之后,为后人再留下一些著作。
至于华佗也是有这方面的论述,此时的他也在张机等人的影响下,结合了本人多年的行医所见,所闻,以及一些心得,所著的《青囊书》却也在荆州的大力支持下,已经给予了刊印出版。
当然要说到着刊印出书,还是借了以往邓瀚在襄阳城设立的造纸坊和印刷作坊大力支持的光,毕竟对于这些足以恩泽后世的事情,邓瀚自是大力支持的。不过这些被他的印刷坊刊印出来的东西,如今所能惠及的地域还是刘备的势力所及之处,对于曹操或者孙权的地盘,还是少有这些的。
在等待着华佗回到襄阳的这段时间里,荆州自然已经开始派人向许都方面做起了沟通,其名义倒也好找,作为大汉的臣子,想要供奉一下自己的天子,还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不过这些都是为了后来给许都方面派出邓瀚他们一行人所要做的铺垫。而作为丞相的曹操自然也是心知肚明,刘备他们已经知道了天子不妥的事情。当然此时不仅仅是刘备一家清楚,就连江东孙权,还有辽东的袁尚都已经知道了。
虽然不管是孙权,还是袁尚都知道天子有事,和曹操自是脱不了干系,不过两方所作出的反应却是如此的不同,孙权近来却是正和曹操的关系搞得颇为亲近,毕竟他们两方的势力都和刘备之间有过太多的龌龊。
而今随着刘备不断的将自己领地内的各种关系梳理妥当,并且让雍州也不再是他自身势力的拖累,还渐渐的为刘备的势力发展提供一定的臂助,又统合了益州的实力,却是又将领地内的各种方方面面的关系也整理的相当和顺了。
原本雍州缺少人口,益州内部多年以来,益州的本地人和那些当年跟着刘焉入川的东州人之间的矛盾很是尖锐,不过他们所争持的都是益州内部的势力和利益分配,如今当益州被完全的纳入了刘备麾下这个无比广大的体系中之后,却是无形之中,将这些人的眼界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自然对于原本就是坐井观天,局限于益州的那些人来说,如今他们的天空却是比之以往更为广阔,又岂会如往日那般争持。
至少,以往的张松,孟达,李严这些人在益州的时候是怀才不遇,而今的他们却是在见到了刘备麾下的这些个英才之后,虽然不怎么自惭形秽,却也不会固步自封,或者自怨自艾,毕竟如今的他们要想在与逐渐投靠刘备的那些天下英才之间出类拔萃,自是需要能够发挥出更大的能力,为刘备建立更大的功劳才可以,即便如此,还不一定能够达成所愿,哪来的时间去哀叹所谓的怀才不遇。
故而随着如今刘备势力的疯涨,江东孙权在当下也只能选择和曹操更好的合作才是道理,至于说那辽东的袁尚,虽然孙权也和他们保持着不错的关系,而且一在南,一处北,相隔甚远,可是大家既然都靠近大海,而所谓朋友的朋友未必是朋友,可是朋友的敌人即便算不上敌人的时候,却也会有未雨绸缪的举动。
自从江东发现了夷洲,袁尚发现了扶桑之后,使得这两方濒临大海的地方势力自然是从这其中看到了海上拥有的利益所在,尽管他们的重心依然还在大陆之上,不过毕竟同行冤家这样的事情却是古已有之,尽管现在的他们还没有什么利益上的冲突,不过在近两年中,江东却是有应曹操所请,奉献了一些海船,这自然会让袁尚等不满。
江东得知了许都城中的事情之后,却是没有什么动静,不过袁尚等人却是在幽州,冀州等这些当年袁氏故地大肆的宣扬着曹操的刻薄寡恩,侵凌君父的举动,而今飞扬跋扈,又不知廉耻的逼迫天子请封魏王,如此的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之人却仍然还高居庙堂之上,是可忍孰不可忍毕竟大汉以孝治天下,这却是多少年流传下来的,像文景武等前汉的帝王名号之前,可都是有称为孝文,孝景,孝武的,虽说大汉流传到了当今天子这里,已经多少有些人心丧乱,国势倾颓,然而这种民间的教化,却依然在不声不响的浸润着一代代的黎民百姓。
故而袁尚的这番举动倒也使得这些地方的民心有些动摇,不过除此之外,袁尚的辽东大军却是没有什么向幽州进兵的举动,当然袁尚也不是完全没有动作,没有兵发幽州,然而他的大军却是开始向幽州以北的那些草原上进兵,毕竟如今袁尚手下的诸多受汉化颇深的扶余,沃沮等等边塞诸族的骑兵为数众多,为了这些人的生存,袁尚却也要给他们找寻一些好草场,牧场,当然顺带手的先将曹操在草原上的势力给扫掠一番,也是为他们日后的大事预作安排。
对于他们的这些个举动,此时的邓瀚也只是让手下的暗探细作们,好好的打探着彼此的消息,并时时回报就是。
而他自是趁着这段时间在襄阳城中,陪一陪年龄渐长的父母。
如今的邓羲原本为了避嫌,已经将原本担任的荆州别驾的职位让渡了出去,不过刘备却是没有应承,毕竟邓瀚他老爹的能力还是不错的,而且又是从刘备入荆州之后,一直追随到现在的,却是让邓羲依然待在荆州别驾的位置上。
至于邓母,这些年来,自是过的还算顺心,丈夫无恙,儿子儿媳生活和谐,而且却又给她先孕育了一个可爱的孙女之后,这又新添了一个孙子,这数代以来都是单传的邓氏一脉,总算是没有在他们这一代给绝了后,自然让老人家感到高兴。
除了有些因为荆州长安两地不便,不能就近照看之外,让老人家很是思念自己的儿子孙子,倒也并没有别的什么事情。
当然在江东得知了孙尚香又为邓家添丁进口之后,却也从秣陵,如今已经在张纮的建议下,被该做了建业,送来了不少的礼物,却是都先放在襄阳。
对于如今的邓瀚来说,这些礼物,也只能算作是江东给自己儿子的心意,要说贵重或者奇特上来说,以如今邓瀚的身价,这些物事都算不得什么。
毕竟就连刘备也在先前有说过他的身家不如邓瀚,算算江东的地盘和人口,实力都及不上刘备,这个人的财富方面当然也不及邓瀚多矣。
仔细算来,还真是如此,邓瀚自从建立了云汉货栈之后,便是一直作为刘备的志愿大户供养着当时还在新野的他,而那时候的邓瀚除了云汉货栈之外,还有造纸,印刷这两样物事。随后他自是将云汉奉送给了刘备,当然刘备还是给邓瀚在其中保留了几分股利的。再有邓瀚在上庸,汉中两处的那些个匠作研究坊,每有新技术出现的时候,为了做模范带头作用,多数的时候,都做了那第一个吃螃蟹得人,虽然当世之人很多自是这般看邓瀚,不过以邓瀚的见识,自是认定了那些如纺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