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燃烧的海洋 >

第350部分

燃烧的海洋-第350部分

小说: 燃烧的海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到七点左右,第一护卫群才收到命令:继续前往大隅海峡,只是不要深入东海,在黑岛与口永良部岛之间巡逻待命。

    下达命令的不是海上自卫队司令,而是空中自卫队司令。

    因为木村小次郎已经自裁,所以今井利村成了最高指挥官。在小林光一任命新的海上自卫队司令之前,由今井利村统一指挥。

    显然,今井利村觉得,第一护卫群在靠近本土的地方活动没有太大危险。

    结果是,八点过,第一护卫群才进入大隅海峡。

    当时,“海龙”号正在徘徊,萨非墨已经做出决定,沿着巡逻航线绕行一周之后就去南面的土噶喇海峡碰碰运气。

    航向转到西北的时候,“海龙”号的拖拽式声纳截获了第一护卫群发出的噪声。

    这下,不用去土噶喇海峡了。

    虽然第一护卫群来得晚了一点,但是总比不来好。

    与第三护卫群不同,第一护卫群进入大隅海峡之后没有全速航行,而是把速度控制在十六节以内。

    在这个速度上,第一护卫群的反潜作战能力不会受到影响。

    九点左右,“海龙”号发现了逼近的反潜直升机。

    显然,第一护卫群非常小心谨慎,提前派出了反潜直升机。

    只是,这个时候“海龙”号已经占据了有利位置。为了避免暴露行踪,萨非墨还收回了拖拽式声纳,让潜艇在黑岛南面大概二十公里处坐沉海底,随后关闭了潜艇上所有发出噪声的设备。

    为了尽可能的降低噪声,萨非墨甚至让厨师休息,给官兵分发罐头食品。

    最重要的是,“海龙”号离日本领海非常近,几乎就在领海线上,而之前从未到过如此接近日本本土的地方。

    正是如此,第一护卫群派出的反潜直升机全都飞往远海,没有在本土附近逗留。

    九点三十分,“海龙”号的侧舷声纳阵探测到了正在逼近的第一护卫群。

    第一护卫群的航速仍然不高,但是航线正好从“海龙”号上方经过。再次确定了目标航线后,萨非墨在九点五十分左右下达了战斗命令,让武器军官准备火控数据,全体官兵进入战斗岗位。

    十点过,第一护卫群从竹岛南面经过,进入东海,也进入了“海龙”号的攻击范围。

    机会就在面前,可以想像“海龙”号上的官兵有多么激动。

    如果单独干掉一支护卫群,“海龙”号绝对是中国海军战果最丰硕的潜艇。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中击沉“华盛顿”号,已经使“海龙”号问鼎“王牌艇”的宝座,至今没有被其他潜艇超越。

    也就在这个时候,第一护卫群转向了。

    不是离开东海,而是在离“海龙”号大概二十公里的地方徘徊。

    这下,萨非墨有点傻眼了。

    显然,第一护卫群没有打算深入东海,只是象征性的进入东海,以证明日本海上自卫队在东海的存在。

    二十公里不算远,但是不能确保攻击一定能够得手。

    要知道,没有航空兵配合,“海龙”号必须凭借一己之力对付第一护卫群。

    距离太远的话,必然会使偷袭失去意义。

    萨非墨没有打退堂鼓,因为离得已经足够近了,近到不用考虑由反潜直升机构成的外围反潜网。

    第一百零五章 完美伏击

    第一百零五章 完美伏击

    第一护卫群确实是象征性的进入东海,没有任何军事意义,只是让日本当局在宣传的时候,有理由宣称仍然在东海部署了舰队,中国海军没有独霸东海,让更多的人相信,日本有能力夺回钓鱼岛。

    从反潜能力上看,第一护卫群不能说不强大。

    十艘战舰都有反潜能力,特别是八艘多用途驱逐舰。舰队总共有十架反潜直升机,此外还得到了十多架岸基反潜直升机的掩护,确保能在任何时候、在三个主要方向上各投入三架反潜直升机。

    以反潜直升机的战术,三架直升机协同作战,足以对付一艘攻击核潜艇。

    只是,在部署反潜直升机的时候,第一护卫群的指挥官严重忽视了一个问题,即反潜直升机提供的是外围反潜掩护,如果潜艇就在跟前,那些飞到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外的反潜直升机就派不上用场了。

    舰队的内层反潜,主要依靠战舰自身,即战舰上的拖拽式声纳与反潜鱼雷。

    依靠“阿斯洛克”反潜导弹,战舰能够攻击二十公里内的潜艇,还能用三百二十四毫米轻型鱼雷攻击十公里内的潜艇。

    只是到了这个距离上,优势绝对不在战舰手上。

    十一点四十五分,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极慢速航行,“海龙”号把攻击距离缩短到了十公里。

    在这个距离上,任何一条重型鱼雷都能追上全速逃逸的日本战舰。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距离上,“海龙”号携带的电磁武器能够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十一点五十五分,第一枚电磁火箭弹在离第一护卫群大概八公里的海面上空引爆,顷刻间摧毁了十五公里内的所有电子设备。

    不是战斗机使用的电磁火箭弹,而是专门为潜艇研制的电磁火箭弹。

    在第二次朝鲜战争期间,志愿军就想过为潜艇配备电磁武器,让潜艇能够单独袭击得到严密保护的舰队。只是受技术手段限制,当时的电磁武器得装在鱼雷里面,用一枚小型火箭取代鱼雷的战雷头,在鱼雷到达目标附近后,携带了电磁弹头的小型火箭冲出水面,在空中引爆。

    显然,这种发射方式非常麻烦,还要占用潜艇上宝贵的弹药空间。

    对常规潜艇来说,这基本上无法接受。

    原因很简单,常规潜艇的载弹量本来就非常有限,如果电磁武器占用了空间,携带的鱼雷就更少了。

    战后,中国海军对电磁武器做了改进。

    主要就是,不再通过鱼雷发射管发射,而是通过发射通信浮标的投掷器发射,而且火箭弹做得更小了。

    这样一来,潜艇能在不影响作战的情况下使用电磁武器。

    缺点是,通过直接为二百毫米的投掷器发射的火箭弹只能携带小型电磁弹头,而且射程非常有限。

    正是如此,在作战使用中,很多艇长都把电磁火箭弹当成防御武器。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用来对付敌人的反潜直升机与反潜巡逻机,就算不能击落,也能干扰反潜直升机与反潜巡逻机,为潜艇赢得逃逸机会。

    要在进攻中使用,就得离目标足够近。

    当然,这个问题早就引起海军重视,而且海军已经投资开发专门用来发射电磁火箭弹的垂直发射系统。

    只是,在很多老式潜艇上,除非增添专门的舱段,不然都无法使用。

    作为实战经验最丰富的常规潜艇艇长,萨非墨非常清楚电磁武器的重要性,也知道该如何利用这种武器。

    这枚电磁火箭弹造成的破坏绝对是灾难性的。

    当时,第一护卫群里,至少有四艘驱逐舰在电磁火箭弹的打击范围之内。

    与联合舰队里的战舰一样,遭到电磁打击之后,这四艘战舰立即瘫痪。

    更重要的是,其他六艘护卫舰与电磁火箭弹引爆地点的距离都不超过二十公里,而且都在按照正规程序执行战斗巡逻任务,战舰上的雷达、通信电台等设备都在工作,结果均被脉冲电磁波烧毁。

    不同的是,这六艘战舰的动力控制系统没有损坏。

    因为潜艇发射的电磁火箭弹的引爆高度不到五百米,所以破坏范围比战斗机发射的电磁火箭弹小得多。如果这枚电磁火箭弹在高空引爆,第一护卫群里的十艘驱逐舰没有一艘能够逃脱。

    在电磁火箭弹引爆的时候,“海龙”号已经发射了六条重型鱼雷。

    只是,萨非墨没有急着进行第二轮攻击。

    在为鱼雷发射管重新装填的时候,“海龙”号开始加速,在十一点五十九分达到二十节的最高潜航速度。

    此时,六艘还能航行的驱逐舰没有撤离。

    原因很简单,旗舰在电磁火箭弹的打击范围之内,通信中断后,舰队指挥官无法向其他战舰下达撤退命令。

    在旗舰瘫痪的情况下,其他战舰的舰长首先想到的不是撤离战场,而是上前援助。

    勇气可嘉,行为却极端愚蠢。

    以战舰的速度,摆脱“海龙”号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也就是说,只要六艘驱逐舰全速撤退,就能逃出“海龙”号的攻击区域。

    前去救助旗舰,等于主动踏入鬼门关。

    凌晨零点不到,“海龙”号发射的第一批鱼雷陆续命中了四艘瘫痪的驱逐舰。

    此时,“海龙”号已经向第一护卫群航行了大约两公里。

    零点过十分,第二枚电磁火箭弹在离第一枚电磁火箭弹大约五公里处引爆,顷刻间摧毁了剩余六艘驱逐舰上的电子设备。

    为了搞清楚情况,萨非墨让“海龙”号启动了主动攻击声纳。

    确定十艘驱逐舰均已瘫痪后,“海龙”号在零点十三分发射了第二批鱼雷,随后又在零点十七分发射了第三批鱼雷。

    这时候,第一护卫群的反潜直升机赶了回来。

    萨非墨没有迟疑,在零点十八分发射了第三枚电磁火箭弹,把赶来围剿“海龙”号的六架SH…60J送入大海。

    这些直升机都属于日本海上自卫队,不具备电磁对抗能力。

    到这个时候,第一护卫群里的十艘驱逐舰中,最先中雷的四艘驱逐舰、包括两艘防空驱逐舰均已沉没。

    在撤里之前,“海龙”号进行了第四次鱼雷攻击。

    因为只携带了二十二条鱼雷,所以第四次鱼雷攻击只发射了四条鱼雷。

    萨非墨没有什么好顾忌的,因为“海龙”号已经出海一个多月,在之前的战斗巡逻中超额耗费了储存的液氧,所以在完成这场战斗后,“海龙”号必须返回舟山海军基地,没有必要带着鱼雷返航。

    至于是否会在返航途中遭遇日本潜艇,萨非墨根本没有想那么多。

    只要“海龙”号保持安静航速,被日本潜艇发现的可能性非常渺茫。

    零点二十五分,“海龙”号转向撤退。

    到这个时候,第一护卫群里已经有六艘驱逐舰沉没,剩下四艘也即将沉没。

    因为首批赶到的反潜直升机在舰队上空被电磁武器击落,所以其余反潜直升机没有立即赶过来。

    直到凌晨一点前,才有一架反潜直升机来到第一护卫群上空。

    此时,“海龙”号已经航行了十海里。

    大概是担心遭遇日本潜艇,萨非墨在凌晨一点过十分让“海蛇”号减速,而且没有急着发出战报。

    不需要“海龙”号的战报,杨禹方在凌晨一点前就收到了空军发来的消息。

    战略电子侦察机探测到了出现在大隅海峡西端的几次电磁爆,随后海航的一架J…11C飞到黑岛西南,发现了遭到袭击的第一护卫群。

    因为大隅海峡那边只有“海龙”号一艘潜艇,所以周渝生立即断定,肯定是“海龙”号偷袭了第一护卫群。

    只是,这并非是好事。

    战斗地点不在公海,至少不完全在公海上。根据侦察机拍下的照片,至少有三艘驱逐舰在日本领海内遭到袭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