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燃烧的海洋 >

第471部分

燃烧的海洋-第471部分

小说: 燃烧的海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者编入南海舰队,后者取代“长江”号,而“长江”号则增派给印度洋舰队。第三批的“南岭”号与“武夷山”号服役后,将用与“秦岭”号一道编入印度洋舰队,两艘中型航母则转调东海舰队。

    到这个时候,在印度洋上将有三支航母战斗群,本土方向上则有五支航母战斗群。

    也就是说,即便日本到时候拥有四艘航母,印度拥有两艘,中国海军也能确保在两个战场上都有兵力优势。

    设想很美好,实现的难度却非常大。

    别的不说,仅六艘“昆仑”级航母的造价就高达二千四百亿元,相当于今后每年平均投入二百四十亿,在二零三零年与二零三一年的建造费用都将超过四百亿,占到了原计划的海军造舰费用的百分之四十。

    仅是几艘航母,问题还不大。

    按照标准配制,航母的建造费用仅占航母战斗群的百分之二十五,护航战舰占百分之三十,舰载航空兵占百分之四十五。也就是说,在未来十年内,海军在航母战斗群上就要花掉九千六百亿元。

    这是个什么概念?

    海军至少得把装备费用增加百分之六十,不然不可能完成全部建造任务。

    与装备建造费用同步增长的,还有维持装备的开支,特别是人员开支。一支航母战斗群需要八千到一万名官兵,其中百分之十五是军官、百分之七十是技术士官,只有百分之十五是水兵。仅此一项,一年就需要花掉四十亿元。如果常年在外执行作战部署任务,人员开支还要增加百分之三十。

    在海军军费中,舰队只占了大概百分之二十。

    原因很简单,海军是三大军种中,作战能力最全面的一个,比如海军航空兵的作战能力就不会比空军的战术航空兵差多少,海军陆战队则直接向陆军看齐,此外海军还拥有一些极为独特的兵种。

    也就是说,舰队只是海军的一部分。

    虽然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为了把舰队的战斗力发挥出来,其他作战力量的建设工作也得同步跟进。

    按照木桶原理,任何一块短板,都会降低海军的作战能力。

    拿航空兵来说,多一艘航母,就要多一支舰载航空兵联队,增加数十架舰载战斗机,还得在后方安排相应的补充力量与训练设施。此外,为了支持舰队在远海作战,还得购买更多的反潜巡逻机、战略电子侦察机、大型加油机等等,扩大岸基航空兵的规模。同时还得增加潜艇的数量,以便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作战。随之而来的,则是修建更多的航空兵基地与潜艇基地。

    这还仅仅是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

    以牧浩洋的经验,在他看来,如果腾耀辉的扩军计划全面展开,海军在未来十年内需要二十万亿的经费投入,相当于平均每年两万亿,而海军在二零二七年的军费预算还不到六千亿元。

    如此大的缺口,怎么补得上?

    显然,腾耀辉根本不在乎军费预算,甚至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却绕不过去,海军建设就是吞金怪兽,没有钱,什么也办不了。

    可是,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吗?

    日本与印度已经转移了国家重点,甚至不惜牺牲经济利益,把国家资源集中到了军备建设上。中国不跟进的话,那么在十年、最多二十年之后,就会遭受惨败,输掉已经赢得的所有利益。跟进的话,则会在这场局部军备竞赛中损失更多,哪怕打赢了下一场战争,也不是真正的赢家。

    很显然,真正的赢家是美国。

    不管结局如何,美国都能从中获益。

    受这个问题困扰,连续几天,牧浩洋都有点魂不守舍。他觉得应该找腾耀辉谈谈,可是又觉得谈了也没用。腾耀辉肯定会坚持己见,而且现实威胁非常迫切,除非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不然就得扩军备战。

    能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吗?

    想着事情,牧浩洋对其他事情都有点心不在焉,在家的几天也是寝食难安,让陆雯感到很不安。

    “工作上出了问题?”利用吃早饭的机会,陆雯主动打破了沉默。

    “没有,舰队那边没什么大事,不然我也不会回来了。”

    “那是什么事?”

    牧浩洋笑了笑,说道:“老腾搞出来的麻烦,让人很头痛。”

    “腾耀辉就是那种性格,你别往心里去。”

    “你很了解他?”

    “算得上了解吧,你在瓜达尔港那几年,我负责技术工作,经常跟海军打交道,他还多次提起你。”陆雯笑了笑,说道,“老腾心直口快,而且藏不住话,不过做什么都是对事不对人,所以……”

    “这个我知道,我也很了解他,只是……”

    “只是什么?”

    牧浩洋叹了口气,说道:“他提交了一份海军装备发展计划,我觉得很不稳妥,又想解决办法。”

    “步伐太快了?”

    牧浩洋点了点头,表示就是这个意思。

    “你有时间的话,应该去见见钱仲泰教授。”

    “见他干嘛?”

    “虽然我不是上战场的军人,但是作为技术工作者,对海军的情况也有一些了解。我觉得,你应该转变一下思路。”

    “怎么转变?”牧浩洋来了兴趣。

    “战争拼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即便在大规模战争中,技术依然非常重要。现在海军面临的问题很简单,要么追赶敌人、要么转变发展方式。说得直接一些,争取通过技术突破获得战术突破,来一次技术**,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问题是,这个不由我决定。”

    “所以,你应该去见见钱仲泰,也许有些帮助。”

    牧浩洋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似乎明白了陆雯的意思。

    “你要有空的话,我陪你过去,反正这几天也没什么事。”

    “钱教授搞的那个什么科技战略有眉目了?”

    陆雯笑了笑,没有多说什么。

    “行,我也不急着回去,而且好几年没有拜访过钱教授了。”牧浩洋看了眼手表,“时间还早,赶得快的话,晚上就能回来。”

    “这么急?”

    “说做就做吧,留在这里我也是魂不守舍,还不如出去走走。”

    两人没多说,陆雯去换衣服的时候,牧浩洋给勤务员打了电话,让机场安排他的要员专机做好起飞准备。

    半个小时后,两人已经在飞往高能物理学实验中心的路上了。

    趁此机会,牧浩洋对实验中心的工作情况询问了陆雯。

    因为跟随牧浩洋一起回到总参谋部负责技术工作,所以陆雯也不大清楚具体情况,只是知道钱仲泰最在乎的项目已经有了眉目,而且收获非常大。现在他主要负责国家战略科技项目的管理工作,即充当充当科研带头人,组织其他科研工作者,利用军方提供的经费搞一些前沿研究。

    这些研究有多“前沿”,连陆雯都说不清楚。

    只是,谁也不能否认,钱仲泰等科研工作者做出的巨大贡献。

    因为是军方资助的科研项目,所以很多成果都得到了应用。比如定向通信技术就来自钱仲泰负责的科研计划,成功解决了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通信问题。此外,具有最高保密级别的光子通信技术也在测试之中,一切顺利的话能在二零三零年定型,彻底解决军事通信的保密问题。

    类似的科研项目还有很多,只是牧浩洋与陆雯都不大清楚。

    来到高能物理学实验中心,见到钱仲泰的时候,牧浩洋不得不承认,钱仲泰老了,八年时光,在他身上留下的印记极为明显。

    只是,钱仲泰仍然那么精神,而且风格一成不变。

    不认识他的人,肯定会把他当成实验中心里最不重要的角色之一,比如看门的大爷、或者是在食堂里的清洁工。

    在钱仲泰眼里,牧浩洋的变化也很大。

    不是变老了,而是变得更加成熟,跟八年前那个海军上校相比,不但更加稳重,也更有气魄。

    搞清楚牧浩洋与陆雯的来意,钱仲泰带两人去了自己的办公室。

    实验中心的规模扩大了不少,生活与居住环境大为改善。虽然钱仲泰的要求不高,但是仍然给他安排了单独的卧室,以及一间面积在一百平方米以上的办公室,比很多大公司老总的待遇都要高得多。

    只是,办公室里非常凌乱,到处都是带着“绝密”字样的文件。

    显然,钱仲泰仍然不大爱收拾,也许从来没有收拾过。搞得陆雯不得不亲自动手,腾出了两张椅子。

    第八十一章 前沿科技

    第八十一章 前沿科技

    “你要前沿科研项目?我这里到处都是,随便拿一份,都能让科学家花上一辈子的精力与时间。”钱仲泰随便挥了挥手,说道,“这几年,国家的支持力度大大提高,军方也给予了很大方便。科研工作顺利了,奇思妙想也多了。不过大部分项目都是年轻人提出来的,我们这种老头子,也该退休了。”

    “年轻人?”

    “就像你。”钱仲泰看了眼陆雯,笑着说道,“你要不回总参,肯定大有作为,说不定能接我的班。”

    “钱教授,你太看得起我了。”

    “小陆,你的能力如何,我最清楚。说实话,我给黄总打了几次电话,希望你能回来工作,结果都被拒绝了。”

    “我怎么不知道?”

    钱仲泰笑了笑,说道:“黄总肯定没有告诉你,而且你也不会回来。”

    陆雯有点尴尬,因为钱仲泰说得很对,她不可能回来工作。如果她回到实验中心,两个孩子怎么办?

    “钱教授,再过几年,陆雯就有空了。”牧浩洋怕钱仲泰把话扯远了,赶紧把话题拉了回来。“我不是科学家,对你们的搞的研究也不大了解,我只想知道,有哪些前沿项目具有**性意义。”

    “只有两个。”

    牧浩洋皱起眉头,等着钱仲泰说下去。

    “一是具有商业用途的可控核聚变反应堆,二是量子通信技术。”

    “这……”

    “前者的主要技术难题都已得到解决,我们建立的模型通过了模拟测试,准备在五年之内建造第一座科研反应堆。一切顺利的话,十年之后就能达到商业应用标准。”钱仲泰笑了笑,又说道,“当然,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即谁愿意投资。仅靠国家提供的经费,进度肯定快不起来。如果能够获得商业投资,前景将非常光明,说不定能在八年之内拿出成果,彻底解决能源问题。”

    “相关领域的研究呢?”陆雯问了一句。

    “有了应用前景,还怕其他研究跟不上吗?”钱仲泰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我个人非常看好这个项目,只是一直没有找到愿意投资的企业,而且上面也没有表态,让我们不好出面拉赞助。”

    “你是说,最快也要八年之后才具备实用能力?”牧浩洋赶紧把话题拉回来。

    “差不多吧,也许要十年。”

    “军事应用呢?”

    “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取得突破之前,军事应用前景并不看好。此外,初期的可控聚变核反应堆肯定非常巨大,小型化工作需要耗费很多时间。最重要的是,军队现有的装备都不具备改进能力。按照我的估计,等到可控聚变核反应堆商业化运作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