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步步生莲 >

第746部分

步步生莲-第746部分

小说: 步步生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继业站在那儿苦笑不已,杨延训皱着眉头很认真地想了想,然后对杨继业道:“爹,圣上在说什么?”

杨继业叹道:“莫测高深,爹也不懂。”

杨延训讪笑道:“那爹笑甚么,儿还以为爹听明白了。”

杨继业微窘:“爹之所以发笑,是因为发现圣上最近忽然添了个毛病。”

“什么毛病?”

“给人起绰号……”

※   ※   ※

成都失陷,赵光义可不能等闲视之了,然而派何人去西川平叛,这主将人选却煞费心思,最可意的自然是他一手提擢起来的罗克敌,不过自从他感觉到潘美、党进、曹彬等这些前朝老臣似有结党之势后,哪里还敢把罗克敌派出去。

何继筠、李继勋、赵赞、王全斌……这都是名将,可惜,这两年这些老将跟赛跑似的,一个个都去了西天。党进?这老货倒是能打,不过……潘美现在领兵在外,再给党进一支大军把他也打发出去?关中紧捱着巴蜀,老三赵光美如今正在长安府呢,万一这些老臣们……不行,绝对不行!

赵光义思来想去,觉得崔彦进也不错,可这主意刚想出来,还没等拿到金殿上议一议,就先被宋琪、程羽等一干心腹给否决了,想当年兵进西川的首功之臣就是王全斌和崔彦进,这两个人不但能打,而且可算上最熟悉蜀国山川形态势。

然而巴蜀百姓之所以如此仇视宋人,屡屡造反,最直接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巴蜀赋税过高,要知道那些苛捐杂税早在还是蜀国的时候就是这么多,宋国占领巴蜀后只是故意装糊涂,没有把宋国其他地方并不存在的这些苛捐杂税给取消罢了,蜀人之所以再三造反,这根儿就在王全斌身上。

王全斌入蜀后烧杀抢掠,又坑杀降俘逾千过万,从此和蜀人结下了深仇大恨,这才是蜀人屡屡造反的直接反应,如今王全斌死了,崔彦进可是他当年的副将,如果把崔彦进派去西川,那不是变相地把蜀人往造反的童羽身边推么?

赵光义一想也是道理,最后只好选了大将郝崇信为主帅,王政忠为先锋,又命程羽为监军,领禁军五万,并持节节制西川各路地方兵马,一刻不停杀奔西川去了。

西川战事骤急,可不只是两面用兵那么简单,辽国在宋夏战事正酣的时候突然增兵大同,到底意图何在,赵光义一时还有点搞不清楚,横山之战恐怕得搁置下来了,然而宋国刚刚在夏国手上吃了一个大败仗,若是就此偃旗息鼓,如何向天下交待?更不免要让四邻诸国看轻了,就算硬着头皮也是要打一打的。

曹彬在朝堂上的态度引起了赵光义的警觉,阵前换将本是大忌,何况如今潘美领兵在外,大权在握?赵光义打消了原来的念头,下旨严厉斥责了王继恩一番,罢其监军之职,仍返河北任观察使,另遣宋琪任监军,他本想调郭进赴麟府,奈何雁门关军情紧急,只得派出老将定国节度使宋偓赶赴麟府,只象征性地带了一万五千人马,其实是要他节制西北六路边军,以分潘美之势。

在这样的情况下,西北战局如何进展已可想而知,不管如何,至少麟府两州已经落入赵光义的囊中,总算是颇有斩获,要不是在黑蛇岭丢了六万大军,遭致一场惨败,迄今为止,这场战争还是非常风光的。

北人凶悍,远较南人难敌,当年太祖皇帝亲征北汉,北汉数万兵马,几座破城,都能让他无功而返,赵光义自问此番对西北用兵,还是功大于过的,如今所虑,只是如何体面地结束这场战争罢了,若论国家实力,他不信区区一个新立贫瘠之地的夏国,能耗得过他的大宋。

※   ※   ※

崇孝庵的香火很旺盛。

崇孝庵本就是一座极有名气的寺庙,再加上地处西郊,不是汴梁中心繁华所在,所以殿宇庞大,占地很广,虽说这里是尼姑庵,僧众不及大相国寺那种极富盛名的男性出家人所在僧侣众多,但是汴梁有百万人口,基数庞大,因此这最出名的尼姑庵里僧俗弟子也就不少了。

这里本有持戒修行的女尼和俗家弟子一百五十多人,自从永庆公主在此出家修行,朝廷下了大力气修缮翻盖,重修庙宇,再塑金身,这里的香火更加旺盛,来此剃度修行的女尼也日渐增多,如今人数已有二百八十多人了。

此刻,正有一位崇孝庵的大施主又来进香了。

庵外爆竹声声,新年的气氛仍然十分浓郁,庵中,庵主定如大师,也就是永庆公主亲自接见了前来进香的这对老夫妇。这对老夫妇是高员外和高夫人,夫妻俩都是佛门信徒,不管走到哪儿,老夫妻手中一串紫檀念珠总是少不了的,平素里修桥补路,赈济乡里,是出了名的善人。

高员外夫妇俩本来是大相国寺的护法施主,自打公主到了崇孝庵,那可是金枝玉叶啊,这层身份可比把佛祖塑得金光闪闪更具号召力,从此老夫妇就把这崇孝庵当作了平素礼佛参拜的佛门圣地,每一回来,老夫妇出手就是一千贯的香油钱,出手如此豪绰的信众自然是佛门弟子最为青睐的人物,就算永庆是公主身份,如今成了崇孝庵主,高员外夫妇对本庵贡献如此巨大,那也是要十分礼遇的。

此刻,定如小师太就在住持禅房里,亲自接见款待这对老夫妇。永庆身边只有一个原来在宫中时就侍候她起食饮居的宫女林儿,此刻也被打发了出去。永庆刚到崇孝庵的时候,赵光义还让皇城司暗中注意崇孝庵的动静,但是真正的原因皇城司自然不会知道,他们只道是官家关心皇侄女的安全,对这个命令不敢不上心。

然而他们只能派些人在崇孝庵四下活动,注意庵内来往香客的动静,无法更进一步,准确掌握永庆的一举一动。两三年下来,崇孝庵从无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永庆本就是一个女儿家,赵光义对她忌惮有限,便也放松了管制,现在皇城司已很少派人来崇孝庵附近占卯了。

永庆一身缁衣,秋水湛湛,颇有些佛门得道高人的气派,高员外夫妇是一对慈眉善目的老人,气度雍容,和颜悦色,也是一对长年吃素的在家居士,这样的人相逢于佛门,说的理应是经义教理才是,不过如果有人现在听到他们三人的谈话,却一定会大吃一惊。

“高员外,我现在愿意按受你的援手。”

白发苍苍的高员外喜形于色:“公主同意了?那就好,那就好,草民马上……”

“且慢,我还要你答应为我做一件事。”

高员外的神色一下子冷静下来,公主要他帮忙去做的事,又岂是容易办到的?高员外未敢一口答应,只是问道:“不知公主所托何事?”

永庆缓缓地道:“我弟德芳已年满十六岁,我要你发动你们的力量,造出声势,迫官家封王。”

高员外诧异地道:“封王?公主既已答允了草民的安排,又何必在意今上所封的一个王爵?这个……”

“本宫所图,你不必管。这是我唯一的条件,只要你们办到了,我就按你说的去做。”

高员外与夫人对视了一眼,一根根地捻着胡须沉吟起来,永庆亮晶晶的双眸微微向他一瞟,端起茶来缓缓喝了一口,气定神闲,从容不迫。

高员外脸上阴晴不定,半晌方重重一点头道:“好,草民答应了。不过……是否封王,决定于今上,草民不敢保证……”

永庆双眼微微一眯,淡淡地笑道:“你放心,那个人一生最大的志愿就是做李世民第二,不但在文治武功上以李世民为目标,而且希望自己也能像李世民一样彰功扬过,让后人只记得他的好,不记得他的过。如果你们真如你自己所说,拥有如此庞大的力量,那么只要你们发动士绅公卿,造出声势来,他就算心里头再不愿意,这个名声他也是要顾的。”

“好!”高员外白眉一耸,说道:“我们尽力而为,但愿一切尽如公主所料。”

起身送了高员外夫妇出去,永庆站在廊下,双手合什望着高员外夫妇离去的方向,半晌,眼帘微垂,看向院中正在扫雪的一个女人,她穿着一件灰色的袍子,可僧帽下后颈处隐隐露出的一绺秀发,显示着她的身份:这是一个皈依三宝,但尚未持戒的俗家弟子。

永庆静静地凝视她一阵,开口唤道:“丁玉,把贫尼禅房的茶水撤了。”

那正埋头扫雪的清秀女子闻声抬头,向她微微一笑,轻轻放下扫帚,便步履轻盈地踏雪走来……

第十四卷 西夏王 第023章 人人都在算计

那个叫丁玉的俗家弟子进了庵堂,永庆随之而入,顺手掩上了房门。

丁玉似也知道她唤自己进来并不是要让她收拾茶水的,一进房,便转身望向她,面上带着浅浅的微笑:“殿下可是已同意了在下的计划么?”

永庆微微颔首:“不错!”

丁玉欣然道:“好,那我马上去为殿下安排。”

“且慢!”

永庆唤住她道:“不止我和皇弟要走,我的母后也要一起离开。”

丁玉吃了一惊,说道:“皇后娘娘?这恐怕……深宫大内,要把皇后娘娘带出来,恐怕不是那么容易的。”

永庆道:“如果我的母后到了这崇孝庵呢?”

丁玉沉吟道:“那样的话,自然比宫中要容易一些,可是……尽管皇后娘娘如今不是统率六宫、母仪天下的当今皇后,一旦出宫,必然也是鸾驾隆重,而我们就算能把娘娘劫出来,甚至出了汴梁城,此去河西,山高路远,想要在官兵手中脱身也是大不易。如果施计悄然带了公主和德芳皇子走,只要抢出一两天的时间来,成功的希望就大多了。”

说到这里。丁玉对永庆认真地道:“我主虽已自立称帝,实是迫于无奈,其实他一直没有忘记先帝的恩典,没有忘记娘娘和公主对他的呵护关爱,我主安排我们潜伏于京师,就是要不惜一切代价把公主和德芳皇子救出去,以报先帝娘娘和殿下的关心厚爱。

当今圣上心胸狭隘,猜忌心重,前朝皇子柴氏、蜀国废帝孟氏、南唐废帝李氏,乃至先帝和公主的皇兄德昭,个个死得蹊跷,说起来背后似乎都有当今圣上令人生疑的举动,如今二皇子渐渐长大,恐怕当今圣上的猜忌之心又起,早晚还是要对他下手的,要救一个皇子离开已是难如登天,如果再要娘娘同行那简直是不可能的呢。为安全计,还是请公主打消这个主意吧,当今圣上爱惜羽毛,容不得人说三道四,不会悍然不利于一个对他无甚威胁的宋皇后的……”

永庆打断了她的话,断然道:“如果母后不能离开,永庆和皇弟德芳也不会走的!如果丁姑娘办不成这件事,那么你我之间也没有什么好谈的了,你可以离开了。”

“公主……”

永庆转身就走,丁玉连忙唤住她,低头思忖片刻,轻轻一顿足道:“公主真是难煞人了,也罢,我答应你就是,只是这一来路上便少不得一番腥风血雨了,原来拟定的计划都要全盘推翻,事关重大,公主还要容我等仔细思量一番,详细做番准备才是。”

永庆转过身来,缓和了颜色道:“那是自然,我想在不引起今上猜疑的情况下把娘娘和皇弟齐聚于崇孝庵,也需先做许多准备,你们自管去商议,想个万全之策才好。”

丁玉苦笑道:“万全之策么?唉,在下尽力而为便是了。”说完向永庆拱了拱手,便匆匆走了出去。

丁玉,是新近刚刚皈依三宝,尚未持戒的一个俗家弟子,据说她是一个孀居的妇人,本在东十字大街上开了一家酒坊营生度日,谁知道被禁军中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