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词典 >

第50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词典-第50部分

小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词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包括 装备最新式坦克的党卫队第六坦克集团军,企图用反攻恢复多瑙河一线防 御。苏军面对占有坦克优势之敌,决定先以相当兵力(40.7 万人)进行积极 防御,待消耗德军突击集团后再向维也纳进攻。经 10 昼夜激战,德军仅在个 别地段楔入苏军防线 12—30 公里,但损失 4 万余人和半数以上坦克,至 3 月 15 日被迫终止进攻。 
 巴祖卡火箭筒(Bazooka)美制步兵轻型反坦克武器。其 M1 式于 1942 年开始生产并装备部队,首次使用于北非战场。发射器为长圆形主筒,长 1.68 米,口径 60 毫米,装有握把,及瞄准装置,重量 7 公斤。发射火箭高爆弹, 重 1.6 公斤,有效射程 366 米。两人操作,一为射手,一为装填手。其改进 型在战后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各国陆军继续使用。 
 巴斯帝亚尼尼(GiuseppeBastianini,1899—1961)意大利外交官。曾 为法西斯党副总书记。先后任驻波兰大使(1932—1936)、外交副大臣(1936 —1939)和驻英大使(1939—1940)。主张亲英疏德,保持意大利的独立地 位。大战期间任达尔马提亚总督(1941—1943)。1943 年 2 月,意军在各战 场失利后,出任外交大臣,与罗马尼亚、匈牙利维持密切关系,同时通过梵 蒂冈和美、英秘密接触。1943 年 7 月 24 日,在*法西斯大委员会会议上投票 支持格兰迪动者。*萨罗共和国时,被维罗纳法庭缺席判处死刑,后避难至瑞 士。战后一度被审,1947 年被开释。 
 巴布亚半岛战役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和盟军争夺巴布亚半岛的战 役。1942 年初,日军进兵巴布亚新几内亚,发动*莫尔兹比港之战,企图据 此为入侵澳大利亚的基地。同年 7—8 月间,日军南海支队在掘井富太郎少将 率领下两次向欧文斯坦利(OwenStanley)山脉的科科达(Kokoda)山道进 军,企图越过崇山峻岭直趋该港,遭驻守山道的澳军抵抗,继而因*瓜达尔卡 纳尔岛争夺战开始而暂停。同年 9 月上旬,西南太平洋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 调集美澳军 5 个师约 3 万人,沿科科达山道、莫尔兹比港东线以及米尔恩 (Milne)湾北海岸三条轴线进行反攻。日南海支队被击溃,崛井突围中落水 溺毙,残部退守布纳(Buna),日军被压缩在狭长的北海岸线上。11 月中旬, 澳军第七师攻击戈纳(Gona),美军第三十二师攻击布纳,日军殊死顽抗, 盟军进攻受阻。11 月底,美将*艾克尔伯格飞抵布纳前线指挥,盟国空军对 日军海岸防御阵地及海上交通线实施连续突击,切断其增援。12 月 14 日美 澳军先后攻克布纳与戈纳。1943 年 1 月,布纳残存日军溃败,22 日战役结束。 此役日军被歼 1.2 万人,盟军约亡 3000 人,伤 5400 人。 
 巴勒姆号战列舰(Barham)英国战列舰。1915 年建成,三十年代改装。 排水量 3.1 万吨,最大航速 24 节。装有8 门 15 英寸火炮,12 门 6 英寸火炮, 8 门 4 英寸高射炮和 4 架飞机。大战时主要在地中海作战。1940 年 9 月参加 英国和自由法国部队攻击北非达喀尔的战斗。1941 年 4 月炮击的黎波里港, 5 月参加克里特岛战役。同年 11 月 25 日凌晨,在克里特岛附近海域被德国 潜挺 U331 号击沉,舰长与官兵 862 人阵亡。 
 巴勒姆号战列舰巴赫齐列夫斯基(ErichvonDenBarchZefewski,1899 —1972)德国党卫队地区总队长,武装党卫队将领。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 1930 年加入纳粹党,翌年加入党卫队,并任国会议员(1932—1944)。1939 年获党卫队地区总队长衔(相当于中将)。苏德战争爆发后专事镇压游击队 运动,曾在苏联中部地区大肆屠杀。1943 年 7 月在波兰镇压抵抗运动。1944 年 8 月负责镇压*华沙起义,获骑士十字奖章。1944—1945 年曾指挥武装党 卫队部队在各地作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受审,被判无期徒刑,死于狱中。 
 巴尔文科沃洛佐瓦亚战役苏德战争前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苏 军一九四二年冬季反攻的组成部分。1942 年 1 月 18—31 日,由*西南方面军 和*南方方面军实施。目的是围歼德军顿巴斯集团,并北上解放哈尔科夫。1 月 23 日,苏军攻占巴尔文科沃(BapBeHtt0Bo),1 月 27 日解放治佐瓦亚(Л irэOBaя),进至巴尔文科沃以南 30 公里一线。此后双方呈对峙状态。苏 军在 100 公里正面上向西和西南方向推进 90—100 公里,但未达预定目标。 
 邓小平(1904—)中国将领。1920 年赴法勤工俭学。1924 年加入中国 共产党。1929—1930 年先后参加领导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曾任红七军、红 八军政委,中共中央秘书长。1934 年参加长征,北上抗日。抗日战争爆发后, 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同朱德等奔赴华北抗日前线。1938 年 1 月,任八路 军第一二九师政委,与*刘伯承一起率部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先后参与指 挥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等战斗,打破日军对晋东南的“九邓小平路围攻”, 创建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1940 年 8 月,指挥 46 个团参加八路军总部发起 的*百团大战,实施正太、榆辽战役,给日伪军沉重打击。1941 年后,领导 部队实行主力地方化,强化游击集团,挫败了日军对根据地的蚕食和多次“扫 荡”。1942 年 9 月起历任中共中央太行分局书记、北方局代理书记、晋冀鲁 豫中央局书记、晋冀鲁豫军区政委,领导部队整训和根据地建设,对日伪军 连续发起攻势作战,扩大了解放区。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二野战军政委,参与 指挥淮海、渡江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共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共中 央军委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著有《邓小平文选》。 
邓子恢(1896—1972)中国将领。原名绍箕。早年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 学。192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闽西特委书记、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 军政委,开创闽西革命根据地。1934 年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北上抗日后,坚持 闽西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新四军政治部副主任,奔赴皖南抗日前 线。1939 年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政治部主任,率第五支队挺进皖东敌后,开 辟和发展皖南抗日根据地。1941 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兼第 四师政委、中共淮北区委书记,领导淮北军民,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粉 碎日伪军多次“扫荡”。1944 年率部开辟淮北解放区,向日伪军进行战略反 攻。抗战胜利后,任中共中央华中分局书记兼华中军区政委。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后,曾任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长、国务院副总理。 
邓龙光(1896—1979)中国将领。字剑泉。保定军校毕业。曾任国民政 府军副军长。1936 年授中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六十四军副军长、第 八十三军军长,参加南京保卫战。1938 年 9 月任第二十九军团副军团长,同 年 12 月任第六十四军军长,守备西江地区。1939 年 10 月任第三十五集团军 副总司令,率部在粤北作战。1940 年 1 月任第三十五集团军总司令,参加桂 南会战。1945 年 3 月任陆军总司令部直属第二方面军副司令官。同年 8 月奉 调广州湾及海南岛,接受日军投降。抗战胜利后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广州 行辕副主任。1949 年底去台湾。 
邓尼茨(KarlD nitz,1891—1980)德国海军将领。职业军人。1910 年入海军当预备军官。1912 年在巡洋舰上任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调至潜 艇部队,在地中海和大西洋作战,曾被英军俘虏。战后继续在海军服役。历 任鱼雷艇长、支队长、海军参谋部首席参谋和巡洋舰长。纳粹党执政后,撕 毁《凡尔赛条约》,重建德国潜艇部队。1935 年 10 月被委派指挥新建的“威 迪根”潜艇队并组建新的潜艇部队。翌年任潜挺规队司令,获海军准将衔。 邓尼茨鼓吹“无限制潜挺战”,主张大量建造中、小型潜艇,迅速发展德国 的潜艇部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立即开展潜艇战,广泛袭击商船,力 图切断盟国的海上交通线。首创并成功地实施多艇集群近距离攻击的*“狼群 战术”,曾给盟国海上运输造成严重威胁。先后升为海军少将(1939 年)、 海军中将(1940 年)和海军上将(1942 年)。1943 年 1 月接替雷德尔任海 军总司令,同时仍主管潜艇部队。同年晋升海军元帅。战争后期,美、英加 强护航,发展反潜兵力和兵器,尤其发挥空中优势的作用,使德国潜艇战趋 于失败。1945 年 4 月,在纳粹德国崩溃前夕,被任命为德军北部最高司令官。 同年 5 月 1 日,按照希特勒的政治遗嘱,继任德国总统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 在德国北部的弗伦斯堡米尔维克(FlensburgMürwick)组成新的德国政府, 企图与盟国进行结束战争的谈判。1945 年 5 月 9 日通告德国投降。1946 年在 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以破坏和平罪和战争罪,判处 10 年徒刑。1956 年刑 满释放。定居联邦德国。著有《回忆录》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海军 战略》。 
邓宝珊(1894—1968)中国将领。原名邓瑜。将弁学堂毕业。曾任国民 联军驻陕副总司令。1932 年后,应杨虎城之邀,任西安绥靖公署驻甘肃行署 主任、新编第一军军长。1936 年投中将衔。西安事变时,支持张学良、杨虎 城抗日救国八项主张。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二十一军团军团长、晋陕绥边 区总司令。赞同中国共产党倡寻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曾数次访问延安, 与陕甘宁边区建立良好睦邻关系,被毛泽东誉为“支撑北线,保护边区”。 1945 年 6 月任第十二战区副司令长官。抗战胜利后,坚持反对内战的立场。 后任华北“剿总”副总司令,为北平(今北京)的和平解放作出贡献。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甘肃省省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全 国政协常委。 
邓振询(1904—1943)中国新四军苏南军政委员会书记。字仲铭。192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 年参加长征,北上抗日。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 江西省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1938 年 1 月赴龙岩,协助邓子恢组建新四军第 二支队。翌年起,历任中共皖南特委书记、中共苏皖区委书记、新四军苏南 军政委员会书记、苏南行政公署副主任。1940 年冬,领导苏南抗日军民反击 日伪军的“扫荡”,收复茅山、江句地区,巩固和发展了苏南抗日根据地。 1943 年 8 月 3 日,遭敌突然袭击,在突围战斗中牺牲。 
邓铁梅(1892—1934)中国将领。原名古儒。辽宁本溪县警察教练所结 业。曾任牡丹江警察分署署长。九·一八事变后,在凤城组织东北民众自卫 军,任司令。同年 11 月,率部攻打凤城县城,全歼日军守敌。后转战辽东半 岛,在丹东、凤城、岫岩、庄河一带开展抗日斗争,共进行大小战斗近百次, 队伍发展到 1.5 万亲人。1932 年 8 月,处死日军来凤城诱降的代表,9 月粉 碎了日军对自卫军根据地的大“扫荡”。1934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