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科技狂人 >

第61部分

重生之科技狂人-第61部分

小说: 重生之科技狂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零七章 分组

当然,李建也有另外一层考量,电子工程系跟强华的合作进行之后,华清其他学科肯定也会眼红,提出他们的研究项目来跟强华进行合作,而材料学方面,液晶的发展肯定是另外一处热点战场,跟他们合作,等于找了一些实验员把李建知道的液晶面板材料从理论落到实践之中,到时候日系韩系液晶面板统治国内液晶面板市场的时代将永远不会来临。

国内也不会连一条六代生产线都没有的情况下,用高价购买敌人的液晶面板,低价销售自己的液晶产品,眼睁睁看着巨额利润被敌人收取,自己却在苦苦挣扎,以至于无数原本在crt显示器时代兴起的电视机厂最终破产消失。

“哎,李建,你在想什么呢,我们问你半天了,你准备到那个项目组去?要不要跟我们一起,听说强华这次对我们小型数据传输中转站很赶兴趣,投入是最大的。”

王洋拍了拍李建的肩膀,他们讨论的热火朝天,李建却神游天外,让还对李建的286电脑抱有希望的他们,怎么能不着急拉李建加入话题。

“我随便,那个项目有需要我就到哪儿去,对了,286已经从美国发出来了,过一段时间就能到。”

李建知道这些舍友巴结自己的目的所在,他们跟李云聪不一样,李云聪是因为那些书,而这些舍友,对电脑的兴趣更大,所以在唐阳帮忙联系发过来寻呼机所用的芯片的时候,他叮嘱唐阳,一定发两台二百六过来。

对于这种简陋的电脑,李建丝毫没有操作的兴趣,之所以买两台,其中一台是准备送给春江的闫立强的,李建觉得闫立强这样对电脑软件及其有兴趣的人,不上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真是白瞎了,在春江一中教体育,也真难为哪位刘校长能有如此魄力。

闫立强体育教的好不好李建不知道,不过他的数学基础跟记忆力和推演能力李建是亲身感受过的,偏偏这样一个人,还学过英语,对李建带回去的那些英语资料不用翻译就能够看懂,让李建问过他好几次身世的问题,闫立强却从来没回答过,问的急了就会顶李建一句,

“你脑袋里有这么多好东西,我问过你怎么来的么?”

李建从哪儿以后,就没问过闫立强的来历,不过给他带一台电脑的心思却更加重了,趁着这次采购的机会,就一并带了回来。

“真的?”

“李建,你要说的是真的,我们哥几个一起去聚餐,我们请你。”

“对,这次不用你掏钱,以后电脑给我们用,等我们参加了项目,赚到点辛苦费,就请你吃好的,这次先在食堂对付对付。”

看到几个舍友雀跃却口袋空空的样子,李建心里一暖,轻飘飘的扔出来一句话,

“其实你们几个可以先把毕业之后的工作确定下来,只要跟强华签了合同,现在的研究都算你们工作,虽然工资不多,起码不用家里掏生活费,要是不浪费的话,还能给家里点补贴呢。”

“真的?”

“现在就给钱?那我到时候反悔了怎么办?”

“是啊,我如果毕业能进邮电部或者邮电局,不是比上企业好么?要稳定的多啊。”

“对了,强华能给开多少钱的工资,如果高的多的话,也不是没那个可能,看人家现在财大气粗,总不会等几年就倒闭吧,只要能开下去,一直保持高工资,去私企干也没什么。”

几个人议论起来,李建连忙说自己不熟悉,具体的事情等强华负责人力资源的那个齐总来了再说。

笑话,谈几个学生加入强华科技的这种小事,能用董事长亲自出手么。

周一下午,整个电子工程系的教学楼里基本上空了,除了搞基础理论研究的那几个教研室,其他凡是跟应用有关的教研组,连平时打扫卫生的同学也都跑去了校园外的新实验楼。

李建这还是第一次进入重新布置过的实验楼,齐翠萍虽然不懂电子工程,但是实验室的布局却很符合现代实验室的规范,彼此区划很明显,并不因为是老旧的楼房而显得多么局促。

“现在开始分组,大部分同学昨天已经报了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组,只剩下五个同学,李云聪、李建……”

班长点过名字之后,询问了一下五个人的意见,只有李建摊开双手,

“我那个组都待几天吧。”

“那个组都待几天,李建你可想好了,项目考核是按照各自发挥的作用给钱,论文署名也是按照各自发挥的作用排顺序,你每个组都待几天,到时候只能是每个组的论文跟奖励都没你的份。”

钟自强伸出熊掌一样的大手,在李建身后轻轻扯了一下,心想李建这小子人挺仗义的,怎么脑子这么糊涂,就算你跟强华科技的人比较熟悉,系里也得按照规矩办事不是。

“没事,就这么定了,我每个组最多待两天,然后就会请假,主要是想多学习学习。”

李建跟班长示意,班长拿起手中的钢笔,在项目组人员名单外面单独写上李建,然后跑去跟系里汇报。

李建的第一站选择的是光传导项目组,彼时我国邮电部的重点科研工程八二工程已经在汉武开通,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光纤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的光线传输损耗在

0。2db/km,而多模光线通信系统也已经商用化,在远距离传输也就是局局传输的首选,很多地方已经采用光纤传输。

而电子工程系光传导项目组目前希望攻克的难题是石英光纤的理论衰耗极限-0。1db/km。

同时也希望能够制造出远距离传输无错误的光放大器,国外红外led发光管早在76年就已经研究成功,我国却没有能够跟得上的光源。

led跟lcd一直是李建想要插手的两个方面,跟lcd液晶面板一样,led光源在今后十几二十年将直接影响大多数人的生活,而我国的led发展一直落在列强之后,直到下世纪初期,才在进口了台湾的技术之后发展起来。

第一零八章 导师姜思成

李云聪跟李建一样是刚刚做的决定,他因为最近一直在研究李建带回来的那几本外文书,所以多光传导有了极大的兴趣,没等班长请示归来,就已经去了位于三楼的光传导实验室。

光传导的导师名字叫做姜思成,此刻穿着一身有些破旧的白大褂,将头发包在白色的帽子里,眼镜片后面露出来的两只小眼睛看了看李建,让自己手下打杂的学生吩咐李建他们工作。

大三大四的学生在他这里也只能打杂,何况李建跟李云聪他们这样刚刚踏入校园,对光传导没什么理解的学生。

对于姜思成这个名字李建已经很熟悉了,在给李云聪看的那些外文书中,关于光传导的这本书有中文译本,翻译者就是面前这位,当然,李建德脑子里还有另外基本光传导方面的书籍,著作者里毫无例外都有面前这位的名字。

看着姜思成小心翼翼的在一根头发丝粗细的光纤外面用不知道什么材料的液体在被膜,李建知道他这是准备实验这根光纤的光传导传输错误几率。

原本的电子工程系光信号检测仪只有一台,而且是几年前进口的老型号,检错率受当时的条件所限,只能达到0。2db/km,姜思成想要实验新的光纤材料能否降低错误率,却苦于没有合适的检测装备。

所以听到系里说强华提供的新实验室设备到了姜思成第一个举双手表示同意,他等新设备等了不知道多久,偏偏系里经费紧张,而同时等待的又有好几个项目组,还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够落实。

“李建,你去把这些包膜容器清洗一下,虽然强华提供了实验仪器,能重复利用的还是重复利用,别让人说我们不知道节约。”

一个瘦瘦的师兄躲在白大褂后面,指着一些容器让李建去清洗,按照正常的操作来说,如果有条件,这种包膜材料的调试容器完全可以是一次性的,但是在当下的实验条件,这种容器一个也要几毛钱,那个项目组都舍不得让他们一次就发挥完光荣使命。

“好的。”

李建本想去提醒一下姜思成,记得姜思成在他其中一本书中写到他研究石英纤维不同包膜对光损耗的影响的时候提过一句,因为包膜容器清洗后仍然有少量残余致使他某次实验的时候得出了不准确的数据,事后却无论如何也无法进行数据还原,这个问题困扰了他足足一年时间。

清洗过容器,李建回到实验室,李云聪已经不知道被哪位师兄指使的去干什么,而四五位有白大褂的师兄都围在姜思成身后,小心翼翼的不敢说话,生怕打扰到姜思成的下一步动作。

光纤已经被膜成功,姜思成的手很巧,本应该由机器操作的动作他用两只手就完美完成。

光纤的两头被分别连接上了光源和光检测器,李建看到这是一台很老旧的红外光源,机身上原本的颜色已经被磨损的斑驳不堪,漏出来的部分反射出镜面一样的光,这种使用起来非常精细的仪器能够磨成这个样子,足以看得出使用频率有多高。

而光纤的另外一头,是崭新崭新的光信号检测仪,白色铭牌上刻的是英文字母,上面一块不大的液晶屏上数字在不停的跳动,姜思成的眼睛紧紧盯着那块屏幕,右手握成拳头,似乎他的心脏也随之数字不停上蹿下跳。

“姜老师,成了,成了,0。19db/km,比原来的标准低了0。01,这说明有效果。”

让李建去刷容器的那个师兄好像是在场诸人最有资历的一个,看到数据之后兴奋的叫了起来,科研工作者,等的不就是这一天么,有任何一丁点的突破,就是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一点点的积累,一点点的累加,总会有从量变到质变的那一天。

“不会吧,这么巧就让我碰到了。”

李建听到了那个0。19,想起了姜思成书里提到的数据,好像正是这减少的0。01,抬头看过去,姜思成的脸憋的通红,似乎兴奋,却没有说话,好像压抑了很久的感情得不到宣泄的样子。

想必他研究这种石英纤维跟被膜已经很久了,一直得不到验证,今天憋足了劲儿,终于得偿所愿,这种技术宅对于技术的感情,非常人可以理解,不过李建自己也是个技术宅,知道这个时候可不能去触他的霉头,技术宅也是有脾气的。

“把这次试验的数据记录下来,延长纤维长度,进行数据复核。”

等了半晌,姜思成从激动之中恢复过来,却并没有就此放下去庆祝,而是立即进行二次复核,科学是需要经过千百次的重复来进行检验的,不能经过检验,那就是偶发事件,小概率事件不可以忽略,就此发表不经过实践反复论证的报告,万一真出了问题,那就是在自己脸上扇巴掌。

“姜老师,没必要了延长了吧,我们现在重新检测一下就是了。”

那个师兄看了看姜思成,

“要不等明天,姜老师你从上午做实验到现在还没有歇一歇,别累坏了身体,到时候就算有了研究成果,也没人能把他变成论文啊。”

“没事,我不累,你再用这根纤维做一次检验,数据记录下来,延长是必须要做的,短距离内衰减度降低了0。01,如果真的延长,衰减度不变的话,才有可能在长距离传输之中保持这种衰减度,要知道真正的应用,是要有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的距离的。”

姜思成立即转身就要去继续准备拉长光纤的材料,李建悄悄的凑到了这位师兄跟前,偷眼瞄了一下实验记录本上的光纤跟被膜名称,果然是姜思成书里写的,困扰他足足一年的那种材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