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天品青铜时代-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华文化的原生动力正在那个时代,汹涌的潮动,齐桓,晋文,秦伯,楚子,新兴国家,新起的文化流派,扫荡了整个黄河流域,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的光芒,千年之前文化变局,一千年之中再无可比拟的时代,如花似的缤纷多采,可以赢得史者最长久的深思,文人最深沉的感叹。便是青铜时代的终结,铁器时代开始,文化文明的启兴。
于是有了这本《青铜时代系列》,我觉得它来得太晚了,早该有人去把春秋战国的文化故事汇总成一本通俗读物了,中化文化的活力自汉之后日渐衰落,春秋战国时思潮也凋零殆尽,而文人故事流传到今天无非将相和,赵氏孤儿几个老掉牙本子,刺秦,墨攻,这些故事被娱乐片导演糟蹋一空。人们放眼四周,春秋战国的文化读本竟少得可怜,要么被外国人拿去编成娱乐故事,要么放入高阁,束于尘灰,无人问津。相反的外国古代故事涌入中国,或以电影,或以动漫,其来不渐,其入更深,却不是因为中华文化本身失去了吸引力。
相关于历史的文体并非没有,平易近人着实很少,现代人很难耐下心来,由古代之乎者也中去体会中华文化的脉络,历史故事被演义成小说,又会失去历史本来的面目,无法成为一本参照物,可以体验到历史中的思想与文物,写成历史教材则失却通俗,写成历史小说则流于媚俗,很多人径而选择历史散文式的读物,结构轻松自由,言语灵动活泼。
这本《青铜战争》便是一本散文式的历史读物,由自春秋战国而到西秦一统二百多年历史,择其要害事件,历史人物,以小品文章的形式,各分章节,娓娓道来,作者性子恢谐,有意把现代的最多意识和词语汇溶于书中,苏秦张仪,英文俚语不断,令人喷饭,语言上轻松活跃,自更可使人沉溺于其中,不会因历史隔膜而产生厌倦,语言上的轻松,形式上的轻松,使这本书十余万字的书陡然轻盈了不少,而作者广博的历史阅历,依然在文中经纬毕现。
开篇写胡服骑射,详考胡服与汉服的样式区别,各其优劣,形像生动,比喻汉服为卷桶冰淇淋,戏笑怒骂,又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赫赫战功,卷带于中,平铺直叙,畅如流水,写至研铁炼钢,长幼伦理,制度典章,丝丝入扣,精采分呈。写至习俗,可以细至于人的衣襟,搭扣,煮水的碗,甚或于烹饪的方式,无异于一本战国民俗制度考旧,读之新奇愉快,受益良多。
在正文之外,一个历史画卷合上帏幕,总有作者精良细至的点评,便更是全书的精采之处了,作者潇水的历史观,绝非因循守旧,引章摘句,而是自述胸噫,风雷齐动。他可以写十二岁为相的甘罗,是个投机的政客,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放弃了秦国的长远战略,写至战国四公子时,更贲笔直书,其四公子的门客习气,是B社会流氓一类的乌合罢了,而门聚三千客的各大公子,更是分弱王权的割据之徒,孟尝、平原、春申、在史书之中窃据名号的英雄,是争名遂利的小人,对于国事和外交一无所知,最终断送了国家的命运。
青铜一书,沉缅更多的是作者的感悟,历史容不得假设,沉沙流砾之下,很多人和事都化然其中,盖棺定论,然而台前幕后,独立风流可能只是杀掉英雄的胜利者,历史长卷总被这些角色占据,令人生厌,我们试想一场胜负的颠倒,是否会影响整部历史的褒奖呢?誓如秦晋之役,誓如长平之战,胜负之后,我们再评论这些历史事件的结果,无非从胜利者身上挑出优点,自失败者身上挑出缺点而已,成王败寇,胜负定论。潇水的笔下,尽量避开了这些习已惯性的调调儿,既使是被历史学家垢病千年的人物,他也用洒淡的笔法,写出其客观真实的一面。
《青铜时代》的名字,一定会让人联想起王小波,潇水文字中的某种幽默的快感与其非常相似,不过王小波所写不是历史小说,而是一种情绪和态度的演泄。潇水传承了这一点,用现代人的情绪和态度写出传统文化的文字,不过他着实是在写历史,对待历史,用一点王小波的痞味,非常锋利,效果出奇的好,解构起来游刃有余。
网络上也有一些作者,写的前朝故事,以人为单元,与沉闷流水的历史枯稿中,浮笔于次要人物的喜怒哀愁,但《青铜》着眼点在文化,潇水更善于将人性做为点缀历史进程的一抹光芒,丰富多采,以历史的为主线,涌动的这些人物,交接于读者,层次分明,技蔓化丽,掩卷长思,读者或许会为历史上一场战役,一个国家,一个人物,做出种种独立的思考。如果,偶然,必然,历史可能就会被推翻,胜利者与失败者,大约会易位了,而研读历史的快感,莫过于此。
二百多年的战国史,能被一本十余万字的书载动,作者落笔举墨,青铜时代就已落幕了,而青铜时代的人与事,还会在读者心中停留,还会做如果和假设,这时青铜时代便是由读者们继续再创造了。
中国文化的在千年前的一次绽放灿烂,余辉不绝,落霞灿烂,潇水将这本书放在网上,希望更多人可以看到,大约觉得青铜时代的遗物,不仅束于高阁,供后人顶领摩,还应该熔化为水,在所有中国人的心里灼灼流动,以期下一次的潮起潮涌。
附录 附录六:好熊熊逸品青铜
潇水《青铜时代的终结战争》读后感
作者:好熊熊逸
'臭文人总是喜欢互相吹捧,我从小就想做一个臭文人,所以这次要来吹捧潇水一下。当然我的吹捧是发自真心的,这点潇水兄弟自己心里知道就可以了。最近人言汹汹,都是冲着我来的,因此而连累了潇水,很让我过意不去。跟贴里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干净的话,希望潇水不要介意。
对我有意见的,请到我的《春秋大义》里砸硬伤,不胜感谢~'
1.可娶
在历史写作方面,潇水是我的启蒙老师,虽然这关系并非亲传,而是私淑。所以,能给老师的新书写点什么,实在让我诚惶诚恐。
潇水写春秋史的一系列书流传已久,堪称别开生面,启一代风气之先,而今,以本书的战国时代作为这一系列的终结,于人于己都可算功德圆满了。
说到书的内容,也许嗜读“《春秋》三传”与《战国策》的人都会对潇水的写作不以为然,但至少我自己是个例外——潇水不但把无比繁复的春秋战国历史梳理得清清楚楚,更把近年的考古成果与历来的诸多旁证巧妙地融入文本主体,既补充了我很多知识上的不足,又理顺了我不少混沌的想法,还开启了我一些触类旁通的思考,当然,更让我心怀感激的是:所有这一切都是在一次妙趣横生的旅途中不知不觉地完成的。
把历史视为畏途的人应该更会喜欢潇水,因为,即便把潇水书中的历史完全视作虚构,那么,仅仅作为一部纯文学的小说,他的书也是罕见的精品——至少是喜剧作品中的绝妙之作。试想仰面朝天地趴在床上读着潇水的书,时而会一个人哄堂大笑,时而会前仰后合地会心一笑,无数扎实的史料和深刻的思考都悄悄地藏在笑声的背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但请千万不要误会,潇水其实是个十分严肃认真的人——不信的话,我们可以看看下面这个平铺直叙、似乎毫无华彩的小段:
'''二十多岁的大禹在他的治水岗位上一干就是十三年,从华北到江南,无处不留下他施工队的足迹。他以身作则,亲临一线,冲锋在前,享受在后,三过家门而不入。翻山越岭,涉沼渡河,手脚磨出了厚厚的茧子,脚趾甲盖也全磨掉了,因为跋涉泥浆,小腿也被磨得精光,不带一根寒毛,大腿更枯瘦得没有一斤肥肉。而且大禹吃的穿的都是民工水平,吃饭的时候经常吃到一半就吐出来跑出去干活;洗澡刚到一半,又握着湿头发冲出去指导调度。鲁迅说,中国历史上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这大约就是大禹。大禹亲自拿着挖土的双齿铲(耜)和装土的筐,辛勤劳动,风里来、雨里去。那时的主要工具都是石器,挥动起来可不容易。'''
——好像也没什么哦,不过是最简单的平铺直叙而已呀。
那么,做一些简单的注释再看一下:
'''二十多岁的大禹在他的治水岗位上一干就是十三年,(注:依据《史记》中所载:“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从华北到江南,无处不留下他施工队的足迹。他以身作则,亲临一线,冲锋在前,享受在后,三过家门而不入。翻山越岭,涉沼渡河,手脚磨出了厚厚的茧子,脚趾甲盖也全磨掉了,因为跋涉泥浆,小腿也被磨得精光,不带一根寒毛,大腿更枯瘦得没有一斤肥肉。(注:《庄子—天下篇》载:“昔者,禹亲自操橐耜而九杂天下之川,腓无胈,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而且大禹吃的穿的都是民工水平,(注:依据孔子说:“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所以说他吃的都是民工水平。)吃饭的时候经常吃到一半就吐出来跑出去干活;洗澡刚到一半,又握着湿头发冲出去指导调度。(注:《帝王世纪》:“(禹)一沐三握发,一食三起。”)鲁迅说,中国历史上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这大约就是大禹。大禹亲自拿着挖土的双齿铲(耜)和装土的筐,辛勤劳动,风里来、雨里去。(注:大禹亲自劳动,依据《淮南子。要略》:“禹之时,天下大水,禹身执虆臿,以为民先。”)那时的主要工具都是石器,挥动起来可不容易。'''
——这其实也说明了潇水文章的另一种可读性:读者掌握的信息越多,能从字里行间读出来的内容也就越多。就这样,一本因为精彩而让人一见钟情的书随后又因为厚重和扎实而值得相伴终生。
应该承认,市面上很多文学历史读物读起来也会给人不小的阅读快感,但相比之下,读这样的书有点像是嫖了一个漂亮的妓女,而读潇水的书则像是娶了一位美丽贤淑的妻子。世间多少书翻翻即可,而潇水的书却是非常可取(娶)的。
2.求真
先秦历史,不但头绪纷纭,而且扑朔迷离,而潇水正在极力地为我们“求真”。
那种种纵横捭阖的历史事件、悲欢离合的人物经历,所谓一手资料本身未必就是可信的,但正如一部现实主义小说,通篇的故事情节即便全是虚构,但其中所展示的风土人情、衣冠器物却都是真实不虚的。潇水对这层意义上的真实下了极大的功夫,让读者可以笑容可掬地跟着情节了解到先秦时代逼真的社会风貌。
我觉得这一类的笔墨堪称铺散在全书各处的珍珠——毕竟先秦时代的社会结构、风土人情、衣冠器物等等和秦汉以后差距太大,我们现代人可以比较容易地理解秦汉乃至明清,但先秦社会更像一个外星世界,如果仅看史料的表面,很容易会让读者得出荒谬的结论——更何况人的心理毕竟是喜欢以己度人的。
但就这点来说,我有时也会很矛盾地为潇水惋惜:以他的文笔、才情,是个罕见的畅销书作家的坯子,如果他写的不是先秦,而是汉唐宋明;如果少一些社会结构、风土人情与衣冠器物,多一些人物的性格与成败;如果少一些冷静细腻的分析,多一些貌似深刻的论断,书的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