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袁腾飞讲战争史 >

第42部分

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袁腾飞讲战争史-第42部分

小说: 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袁腾飞讲战争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起义了,沙皇的五个孩子这时都得了麻疹,这种病在1917年可不是一个小病。皇后亚历山德拉无法与沙皇取得联系,她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但很快,她恢复了理智,把全部精力投入照顾女儿们和12岁的儿子身上,安排饭食,让两个仍然效忠的哥萨克士兵住在温暖的地下室。与革命前的疯狂不同,皇后此时展现出平和的力量,可惜为时已晚,她只能努力帮助家庭度过最后的时光。

到3月15日,俄国出现了两个政府:一个是杜马推出的政府,由36岁的司法部长克伦斯基担任领导;另一个是效忠布尔什维克,由士兵和工人代表组成的苏维埃政府。这两个政府竟然在同一栋建筑中运作,尽管是竞争关系,但两个政府有一个共识——沙皇必须退位。

沙皇的内阁成员并没有与杜马作对,而是可怜兮兮地要求被逮捕,以确保生命安全。几个来自圣彼得堡的代表前去会见尼古拉二世。一开始,沙皇同意在退位诏书上签字,后来又反悔了。代表们要求他把皇位传给儿子,尼古拉二世坚决不同意。他知道儿子有血友病,可能活不了几年,到时候,陌生人就会来接掌皇位。

最后,沙皇决定把位子传给弟弟。这位御弟是罗曼诺夫家族公认的败家子,他曾与一个离过两次婚、育有一子的平民妇女结婚。御弟听说自己要继任沙皇,第一个反应是退位,他怕成为革命的牺牲品。接着,他又声称有意在未来恢复皇位,条件是必须有一个民选的议会。简直是闹笑话,哪有这种好事儿。

至此,统治俄国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宣告结束了。

用专列送回列宁

罗曼诺夫王朝虽然结束了,但杜马的临时政府宣布将大战进行到底,直到取得最后胜利。

前任沙皇尼古拉二世这时表现得极为大度,表示毫无保留地支持临时政府,他在给军队的告别书中说:“无论是谁,如果他现在梦想和平,或者乞求获得和平,他就是祖国的叛徒。”

世界各国很快知道了俄国罗曼诺夫王朝崩溃的消息,伦敦和巴黎都非常高兴,美国政府里那些渴望参战的人同样也非常高兴。英国、法国一开始就感到与独裁的帝俄建立同盟令人尴尬,因为英法希望把这场战争定义成民主和独裁之间的斗争,跟俄国同盟,使得解释这场战争的性质变得非常复杂。现在,俄国显然将要变成一个民主国家,而且比原先的沙俄更愿意参加大战,协约国内部变得更纯洁了。

俄国国内,有些人认为帝制的终结是场悲剧,但更多的人欢呼雀跃。事情发展得太快了,这是奇迹中的奇迹!一名士兵在日记中写道:“欢乐和焦虑使我无法工作,这是一件多么伟大的事,这是新俄国的黎明,真是令人快活!……警察被抓起来了,他们的武器被没收。上帝,请让世界永远如此!”

但是,没有人想到,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用自己的专列,把流亡在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袖列宁送回了俄国。列宁回国后,立刻着手领导了十月革命,推翻了克伦斯基的临时政府。

布列斯特和约

列宁领导俄国布尔什维克党掌权之后,立即向协约国提出了一个和平建议。在和平建议被协约国拒绝后,俄国便与德国单独进行和平谈判。

1917年12月3日,布列斯特谈判开始。德国提出了把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的局部和拉脱维亚、白俄罗斯的全部割让给德国,并赔款30亿卢布的苛刻条件。

这么苛刻的条件,引起了布尔什维克内部严重的分歧。列宁主张接受德国的条件,尽快签订和约,斯大林等六名中央委员支持列宁;以布哈林为代表的委员则反对签订和约,主张继续进行世界大战;托洛茨基则主张停战,复员军队,但不与德国签约,即不战也不和。

1918年1月2日,苏俄政府召开中央和地方负责人会议。会议上,赞成布哈林主张的有32人,赞成托洛茨基主张的有16人,赞成列宁主张的人数最少,只有15人。

1月24日,苏俄政府召开中央会议,重新表决关于对德签约的问题,列宁的主张仍然没有获得通过。1月30日,布列斯特谈判恢复。作为外交人民委员(即外交部长)、谈判代表团团长的托洛茨基临行前与列宁约定:如果德国下了最后通牒,就让步签约。不出意料,德国果然向苏俄下了最后通牒。托洛茨基向列宁电报询问对策,列宁立即复电:接受德国条件,立即签约。但是托洛茨基没有接受列宁的建议,而是发表了拒绝签约的声明,率团离开布列斯特。结果,德国开始对苏俄大举进攻。

2月18日,苏俄中央委员会举行了紧急会议。会上,列宁的主张又以6:7的票数被否决。随后,中央委员会又连夜开会。经过激烈的争论,托洛茨基转而支持列宁,会议以7票赞成、5票反对、1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列宁的提案。苏俄政府连夜通知德国方面,同意签约。

但是,德国在接到通知后没有立即停止进攻,而是于2月23日提出了更苛刻的条件。苏俄中央委员会又召开有15名委员参加的紧急会议。会议中,列宁力排众议,但大多数委员仍然不赞成他的主张。

郁闷的列宁最后提出,如果这种空谈继续下去,他就要辞职,退出政府和中央委员会。布哈林对此表示无所谓。托洛茨基不同意列宁的意见,但为了防止列宁辞职和党的分裂,他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在他的影响下,出现了4票弃权。结果,列宁的主张以7票赞成、4票弃权、4票反对获得通过。

2月24日,苏俄政府重新派出谈判代表团与德国进行谈判。3月3日,《布列斯特和约》正式签订。按照和约,苏俄须割让波兰、立陶宛、乌克兰、白俄罗斯和爱沙尼亚的部分地区共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给德国,赔款60亿马克。苏俄付出丧权辱国的巨大代价,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保住了自己的政权。

几个月后,德国在西线战败,于1918年11月11日同协约国签订了停战协定,苏俄政府立即于11月12日宣布废除《布列斯特和约》。





02。 奥斯曼帝国的崩溃


想杀就杀,杀得疯狂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沦亡,许多人归咎于经济的崩溃。实际上,造成这种结局的是统治者本身。

奥斯曼帝国后期的历任统治者,都是半疯或者半傻。为什么呢?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者们,害怕王位被王朝内部的阴谋者篡夺,因而有一个骇人听闻的习俗,他们建起了一栋没有窗户的建筑,称为“囚笼”。苏丹的后裔从少年起就被禁闭在其中,直到死去或者被杀死。他们中只能有一个人活着出来,这个人在没有学过任何知识的情况下,便被推上苏丹的王座。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几个世纪以来,一些极度无知和无能的人统治着庞大的土耳其帝国。他们中许多人曾被禁闭数十年,然而,一旦被释放,他们在死之前就能自由自在地做任何想做的事儿,无论多邪恶都能做。当然,他们最喜欢做的事儿就是杀人,新君主的兄弟们会被杀得一个不剩,包括成年人、少年和婴儿。他们杀人可以用任何借口,或者根本不需要借口,想杀就杀,杀得疯狂。

从16世纪的奥斯曼帝国苏莱曼大帝,到一战爆发的三个半世纪里,只有一位苏丹展示出了奥斯曼帝国君主应有的力量,这就是17世纪在位的穆拉德四世。穆拉德四世在10岁的时候成为苏丹,由于年龄太小才没被放进“囚笼”。他曾带兵攻入波斯,镇压了那里的起义。但是他比其他苏丹更加残酷,更像神经病,仅仅一年内,他就处决了25万臣民,很多人还是被他亲手杀死的,他宣布自己有权每天杀死10个无辜的人。他有时站在宫殿的墙上,随意射杀过路人。晚上,他微服私访伊斯坦布尔的客栈,一旦发现有谁抽烟,当场处决。甭管他走到哪里,刽子手总是跟着,腰带上布满钉子和手钻,提着能打断手脚的木棍,揣着装有能使人眼睛失明的粉末的小罐。

这样的人统治奥斯曼帝国,能把这个国家糟蹋成什么样,就可想而知了。

结束奴役之路

这种惨无人道的统治持续了数百年,直到一战前夕,奥斯曼帝国才告别纯粹的君主专制。

1908年,奥斯曼帝国内部发生了一场革命。青年土耳其党军官建立了新政府,复行1876年宪法,恢复议会,扶植穆罕默德五世成为新苏丹,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一战初期,奥斯曼帝国也取得过几场胜利,如加里波利之战,但更多的是遭到挫败,如在高加索战役中败于俄国。同时,战争爆发后,帝国内部的民族矛盾变得更加严重。不幸的是,土耳其政府不但未能调和各民族间的紧张关系,反而制造民族分裂,酿成惨祸。

1915年,土耳其内政部长塔拉特对帝国内信奉基督教的亚美尼亚人的忠诚表示怀疑,指责亚美尼亚人勾结入侵的俄国军队,下令逮捕亚美尼亚人的领袖,大规模驱逐和屠杀亚美尼亚人,强行将数千人带到叙利亚沙漠的营地。事件演变成了种族灭绝,此后的几年时间里,估计有150万亚美尼亚人因饥饿、缺水、暴晒、盗贼掠夺而死亡,被称为亚美尼亚大屠杀。

奥斯曼帝国很快吃到了民族分裂的苦头。1916年的阿拉伯起义,使帝国在中东战场的形势逆转,土耳其军队伤亡惨重。1917年俄国革命后,奥斯曼帝国失去了外高加索的大片领土。到1918年,土耳其军队在英军和阿拉伯军队的攻击下,节节败退,丧失了全部美索不达米亚、巴勒斯坦和叙利亚。这时,土耳其军队失去了战斗力,士兵自动放弃阵地,拒绝作战。形势的急转直下和国内民众高涨的反战情绪,使土耳其政府无力再战。

1918年10月30日,在一艘英国巡洋舰上,土耳其与协约国签署了停战协定,退出战争。此后,协约国便开始侵占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希腊自西面登陆向内陆挺进,法国和亚美尼亚分别自南、东两面进入小亚细亚。1920年8月10日,协约国与土耳其签订了《色佛尔条约》。条约使土耳其的领土急剧缩减,昔日地跨三大洲的大帝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

这时,土耳其的一战英雄凯末尔站了出来,大呼:“不独立,毋宁死!”着手把全国各地的爱国组织统一起来,成立了土耳其大国民议会,在他的带领下,进行独立战争。凯末尔对内废除苏丹制,对外与入侵土耳其的希腊、法国、亚美尼亚军队作战。

1922年,土耳其独立战争获得胜利,协约国同意废除《色佛尔条约》,并于瑞士洛桑重开谈判。1923年7月24日,土耳其政府与协约国签订《洛桑和约》,收回伊斯坦布尔周围大片土地,稳固了土耳其在小亚细亚的领土。

1923年10月29日,土耳其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1924年3月3日,土耳其的哈里发制被废除,昔日的统治者奥斯曼皇室被列为不受欢迎的人驱逐出境。





03。 永别了,奥匈帝国


断断续续的谈判

自从1916年冬天,茜茜公主的老公弗兰茨·约瑟夫一世死后,奥匈帝国的政治形势就大为恶化。

奥匈帝国之前的皇储斐迪南大公已经在两年前死于萨拉热窝,因此由弗兰茨的侄孙卡尔继位。卡尔皇帝是一位无能的好人,即位以来就一直想要和平。皇帝和他的外交大臣都感觉到奥匈帝国撑不下去了,于是就跟协约国秘密接触,想提前媾和,结束战争。

卡尔皇帝有一位亲戚,是法国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