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彭氏军史评论 >

第48部分

彭氏军史评论-第48部分

小说: 彭氏军史评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美军不计损失的进攻终于取得了成果,赫特根森林中的村镇一个个地被拿了下来。十二月七日,美军为了占领伯格斯坦,必须要攻占小山坡上德军的88毫米大炮阵地,因为这里的大炮可向射程内的任何移动目标开火。此前四个美军师都没能啃下这块硬骨头,在诺曼底奥马哈滩头血战过的游骑兵第2营授命前往进攻,终于把德国人的炮兵阵地给敲掉。为了恢复阵地,德军展开了五次反冲锋,莫德尔元帅承诺将为夺回山头的部队颁发铁十字勋章。在这里作战的美军中尉罗梅尔在战后回忆说,“一九四四年六月六日并不是我最长的一天,一九四四年十二月七日才是我七十五年生涯中最长的和最难忘的一日。”
第二天,美军的援兵赶到了伯格斯坦,德军才被迫放弃了进攻后撤,游骑兵第2营百分之九十的人已经被拼掉。赫特根森林的东部和施密特镇仍然牢牢地掌控在德军的手中。荷兰丛林战的惨烈程度完全可以跟著名的蒙托卡西诺血战相提并论,美国人伤心地把赫特根森林称为“绿色地狱”。荷兰的雨季,泥泞的道路,恐怖的森林,跟德国伞兵作战成了盟军士兵的噩梦,而这场战斗“是应该可以避免的”。
突破齐格菲防线和接近莱茵河的战斗造成了美国第1集团军,第9集团军五万七千人伤亡,另有七万人成为霜冻、战壕足疾、呼吸疾病的受害者。莫德尔高超的防御指挥艺术在西线得到了很好的诠释,这也是他军事指挥生涯中防御战的最后一次完美展演。在东线,莫德尔被冠以“反共义士”,“防御之狮”,“希特勒御用救火员”;在西线,轮到自己头上了,西方的绅士们成熟了,不愿意再像战争初期恭维隆美尔那样地把抑美之辞送给他们的敌人莫德尔。
而德国自己方面的宣传媒介,鼓吹的是仍然“新武器的神奇”和元首的英明等陈词滥调,他们在等待着更重要的工作。因为要不了一个月,德军将在阿登山区展开大规模地进攻,那将是第三帝国最后的赌博。莫德尔元帅并未能改变德军节节败退,丢城失地的事实,失败者是一个弃儿,莫德尔元帅防御艺术的最后辉煌就像他在东线火星行动中的成就一样暗淡无光地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了。

(十七)蚍蜉撼大树
更新时间20071010 21:41:00  字数:6286

 早在一九四四年的十月,希特勒决定实施阿登山攻势了。他把行动的方案透露给冯·龙德施泰特元帅、莫德尔元帅以及西线德军司令部的参谋长齐格菲·维斯特法尔将军和B集团军群参谋长克莱勃斯将军'※注解二十一'等人。
根据希特勒的意思拟订的计划:由二十八到三十个师(内十二个装甲师和摩托化步兵师)编成的两个装甲集团军,应从蒙绍和埃希特纳赫间地域突然发起进攻,利用第7集团军的突击掩护南翼,在列日与那慕尔地段进抵马斯河,强渡该河,最后迂回布鲁塞尔,攻占安特卫普,切断部署在突破地段以北所有英军和美军兵团的退路,并将其消灭。
莫德尔元帅惊愕地读着阿登作战计划,不禁大声地叫道,“这个鬼东西,根本站不住脚!(莫德尔的原话是用了一句德国的谚语:这他妈的玩意儿连一条腿都没有!)”龙德施泰特元帅也深有同感。
“很明显,你已经记不得腓特烈大帝了!”希特勒讽刺说,“在罗斯巴赫和洛伊登,他打败了兵力两倍于他的敌人。”
希特勒一直都不愿意承认德国已无法夺回西线的主动权,他指出阿登作战进攻的目的不是为了夺取土地,而是消灭盟军的兵力。龙德施泰特后来回忆,“我知道到现在还和希特勒去争论任何事情的可能性,那只是徒费口舌而已。所以在与莫德尔和曼陀菲尔商量之后,我遂感觉到惟一可能希望使希特勒放弃其荒谬目标的办法,即为另外提出一个也许可以使他感到欣赏却又比较具有实际可能性的计划。”于是莫德尔元帅和龙德施泰特元帅原则上不再反对进攻,但是想根据现实的兵力对比,殛德国军队的实际能力,把战役限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只是迂回到缪斯河”。
莫德尔元帅提出了“鉴于敌我力量对比极为悬殊,德军应该集中力量歼敌一部。即曼陀菲尔的第5装甲集团军与党卫队第6装甲集团军,不应该渡过缪斯河,而应该配合第15集团军以优势兵力将美军第1、第9集团军的二十五个师歼灭在锡塔德—蒙绍地区。”的正确主张,俗称为“小解决方案”。但是莫德尔元帅的主张未被希特勒采纳。
整个阿登作战计划“莱因河卫兵”的筹划是由莫德尔元帅与他高效的参谋团大约五、六个人制订出来的。战地记者慕宁格回忆说,“地点是克雷菲尔德附近一个容易防守而又像临时工房的建筑物里,我们被叮嘱不能对任何人说一个字,要百分之百地保密。整个阿登计划的策划B集团军群只有五到六个人:莫德尔元帅,他的主要将领,军需及作战军官以及一个小小的我。”“莱因河卫兵”策划无疑是成功的,体现了莫德尔元帅非凡的参谋才华,这与当年曼施坦因的“曼施坦因计划”可有一拼。只不过这时的德军已经不再是一九四零年那支无敌雄师了。
当然阿登计划中尤其值得一提的还有由希特勒本人设计的“格拉夫作战计划”,格拉夫(Greif)一词在德语中的是指神话中的一种鹰头狮身而带有翅膀的怪兽。即由奥托·斯科尔策尼组成的会说英语的德国突击队,假扮美军乘坐美国产的军用吉普车,渗透到盟军后方去制造混乱。
整个十一月份,就这个战术问题德军统帅部进行了激烈地争论。但希特勒不为所动,只做出了一点点的让步即进攻的日期。十一月二十六日,希特勒定下十二月十日为最为可能的日期。进攻命令和计划传达到了集团军一级,第5装甲集团军军长哈索·埃卡德·冯·曼托菲尔上将不同意其中的一些细节,于是拟定了一份新的计划来找莫德尔。曼托菲尔将军年仅四十七岁,是希特勒刚从师长职位上越级提拔上来的,据某些研究者统计,希特勒在整个战争期间总共越级提拔了数百人,这些人大都成为他侵略战争的帮凶,其中就包括了莫德尔。莫德尔同意曼托菲尔的新方案但他无法作主,于是说,“你还是去说服元首吧。”据曼陀菲尔回忆录的说法,后来希特勒竟然一声不吭地接受了这些建议。
十二月二日的零点,希特勒在柏林总理府再次与莫德尔元帅、约瑟夫·狄特里希大将、曼托菲尔上将、齐格菲·维斯特法尔上将等磋商,尽管西线司令官们的历次陈述均遭到了希特勒拒绝,莫德尔元帅还想作了最后一次努力,试图说服希特勒改变其进攻计划。莫德尔元帅作为将军们的主发言人,在持续数小时的谈话中,以坦诚相见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力陈自己的见解,连希特勒也在耐心地聆听着,始终没有打断他的发言。不过最终希特勒还是拒绝了以“小解决方案”——元首称之为“半解决方案”来作为话题,只答应解决现在部队装备严重短缺的状况。会谈唯一的成果是把进攻的时间定在了早晨的五时三十分。后来因为后勤等因素,不得不又两次推延了进攻日期。
十二月十一日在离进攻只剩下五天时,德军各位指挥官基本上各就各位了,西线总司令龙德施泰特元帅故意用盟军能够破解的无线电发出命令,指示德军在西线停止一切攻击行动,准备帝国的最后一道防御工事。
十二月十三日晚,上千吨已经收集起来的稻草运抵了前线,并铺在了道路上,这是用来消除坦克和车辆前进时发出声响的;大炮也将由更换了特殊马掌的马来拉运;夜航低飞战斗机呼啸的轰鸣掩盖着德军车辆调动的声响。。。。。。一切伪装的措施在悄然无息地进行着。莫德尔在前线视察是碰到了一个伞兵指挥官向他抱怨本部队承担任务的困难,莫德尔问对方,“你觉得有百分之十完成任务的可能吗?”伞兵指挥官作出了肯定的表示,莫德尔笑着说,“那就不用说什么了,因为整个攻势的成功率都不会超过百分之十。”
十二月十五日下午三点,希特勒与希姆莱、维斯特法尔将军等人进行了最后一次战务会议。前线的莫德尔同时收到了国防军参谋部参谋长送来的通知,瓦尔特·瓦利蒙特所著的《德国国防军大本营》提到通知中写道:“……如果……遵守作战指挥原则,……肯定可以取得重大胜利。”
美丽的埃尔哈德特小姐也是在这天来到了B集团军群的司令部,这位二十三岁的女参谋助理是一位来自第53军特种部队的东线老兵,她将负责将命令打成文字,以及协助办理一些行政事务。埃尔哈德特小姐活泼可爱,讨人喜欢,她的到来给紧张凝重,暮气沉沉的B集团军群司令部带来了一丝的春风,莫德尔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微笑。
莫德尔元帅还想再一次要求推迟进攻,而龙德施泰特则认为如果再次改期有可能会暴露德军的作战企图,希特勒决定展开进攻。维斯特法尔将军在三时三十分向西线指挥部传达了元首的决定。希特勒还亲自给莫德尔元帅打来了电话,禁止他在过缪斯河之前就调转进攻的矛头。可是德军第66军的一个军官从军部驾车去前线时走错了路,被美军俘虏,他随身所携带的几份作战命令落入美军之手,让美军有了防备。
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十六日拂晓,德军火炮齐鸣,V1火箭呼啸,几百盏探照灯照向美军阵地,耀眼的强光形成了“人工月亮”,德军兵分三路从晓雾弥漫的阿登森林中杀将出来。参加作战的德军部队,士气十分高昂,他们确信胜利是可能的——不像那些深知内情的高级指挥官一样地忧虑后怕。在他们的当面只有六个战斗力薄弱的美军师,其中就含概着在赫特根森林一役中被重创的第28、第4步兵师。
阿登进攻开始之后,龙德施泰特老元帅即退居幕后,后来美国人也把这次突出部的战役称之为“龙德施泰特的攻势”就证明了美军情报搜集的匮乏和无知。龙德施泰特元帅的指挥部只是元首的传话筒而已,这次战役是由莫德尔元帅来具体指挥的。虽然曾经反对过阿登反击计划,但怀着对希特勒的无限忠诚,莫德尔元帅竭心尽力地执行着指挥职责,他负责着战线的中部从文洛到特里尔三百九十公里的战线共三十八个师(其中十个装甲师、两个摩托化旅)的作战。具体分派由埃里希·布兰登贝尔格将军的第7集团军责进攻最南路和保护侧翼;古斯塔夫·阿道夫·冯·粲根将军的第15集团军在最北端负责牵制美军部队,情况有利时才转入进攻;曼陀菲尔将军的第5装甲集团军进攻美军防线的中路和占领布鲁塞尔;党卫队总指挥迪特里希的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被托付此次作战的主要目标,攻占安特卫普。
德军原来计划要空投的伞兵却只能征集到一千人左右,但绝大多数优秀的伞兵已经在前阶段的地面防御中消耗掉了,又因为缺少运输机和必要装备,实战中第一梯队只有九架飞机,这次伞降成为了德国伞兵在二战的“天鹅绝唱”(虽然在保卫柏林时,也实施过一些伞降,但已经没有什么含义了)。着陆后五个小时伞兵指挥官海德特上校(VonderHeydte)只集合到一百五十人和一门迫击炮,他们通过截获敌方的通讯兵,得到了很有价值的军事情报,但没有(或毁损)电台,不能通知后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