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之至者谓之元-闲话元朝往事 >

第44部分

大之至者谓之元-闲话元朝往事-第44部分

小说: 大之至者谓之元-闲话元朝往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乔治三世50岁以后,即1788年以后,开始有精神错乱症状发作,曾发作过五次,现在的一些研究人员认为他得的是卟啉症。1810年,乔治三世最心爱的小女儿阿米莉公主去世,1811年,乔治三世旧病复发,1811年以后,即乔治三世的最后十年,英国议会通过决议,决定由乔治三世的长子,威尔士亲王小乔治摄政,此时正是拿破仑帝国的极盛期,而此时的乔治三世已又聋又瞎,生活极为痛苦,还遭受着妄想症的折磨。在乔治王子摄政期间,1815年,英国取得了反法战争的最后胜利。

1820年,乔治三世去世,年八十一岁。与东方大清帝国的乾隆一样,乔治三世也是统治时间最长的君主之一。

在乔治三世统治时期,十八世纪中叶,英国纺织机械的发明和瓦特蒸气机的发明,使得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而英国战胜拿破仑帝国,则使得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并且朝着世界霸主的顶峰迈进,称霸世界的第二大英帝国,就要出现了。
【正文】


权力被限制,国土被分割,但作为国王的元宗倒是终于摆脱了数十年的武人权臣干政,成为了真正的掌权者,当然以我国历史惯用的说法,便是“元朝在高丽的代理人”了。
至元十二年(1275年),元宗还都开京,高丽完全依附元朝。忽必烈命令高丽更改官职爵号,也就是官职爵位的名称都要相对元朝降一级,例如尚书省和中书省改为佥议府,枢密院改为密直司,御史台改为检察司,吏部和礼部改 为典理司,刑部改为典法司,侍中改为中赞,平章事改为赞成事。国王的自称由“朕”改为“孤”, “宣旨”改为“王旨”,臣子对国王的奏疏由“奏”改为“呈”,臣子对国王的称呼由 “陛下”改为“殿下”,国王储君的名称由“太子”改为“世子”。而最让高丽人难以接受的,恐怕就是废止了高丽的庙号制度,以前的“某某宗”是不许再用了,国王庙号都要改为“忠某某王”、“恭某某王”,例如“忠烈王”、“忠宣王”、“忠惠王”、“恭憨王”等等。这些庙号充满了藩属之国的低眉顺目,活着窝囊死了也窝囊,所以高丽人在暗地里还是给自己的国王上“某某宗”的庙号。
一切似乎都平静了下来,藩属的身份确定了,国王的权力确定了,被分割的疆土一时也收不回来,作为高丽国王,元宗似乎没事情还需要操心了。
但元宗不这么想,什么都确定了吗?高丽王朝的安全可还没有确定呢。朝廷大臣,尤其是武将,反元情绪十分高涨,高丽的老百姓也不平静,一旦哪天再来个反元的政变或者动乱,且不说自己这个国王会身首异处,高丽王朝恐怕也要社稷为墟了。何况,经过“林衍之乱”,忽必烈对高丽的好印象大打折扣,现在有了个“高丽达鲁花赤”,说不定哪天皇帝一不高兴废了高丽国号——这可谁也不能担保不会发生的。
怎样才能既压制国内又让元朝有所顾忌呢?那就只能和元朝成为一家人,就像那些蒙古汗国一样,对内,可以不再有“高奸”的恶名,对外,皇帝总不好对家里人无端发难。

于是,元宗从至元八年开始(1271年),便不停的向元朝“求婚”,希望忽必烈把公主嫁给自己的世子王愖。忽必烈本不想答应,高丽叛附无常,自己把女儿嫁过去,万一有什么变故,不就成了人质?而高丽世子已经三十多岁,早已经娶妻,并不是公主配偶的合适人选。何况,以前都是蒙古帝国和元朝向高丽要美女,现在却把自己的女儿送过去,总感觉不太对劲。
但忽必烈毕竟是一代雄主,考虑问题还是要从政治着眼,随着高丽局势日趋稳定,更是考虑到嫁公主过去对于安抚高丽所能起到的巨大作用,终于还是同意了高丽的求婚,答应把自己的小女儿齐国公主忽都鲁揭里迷失下嫁高丽世子王愖。可此时齐国公主才十三岁,直到三年后,也就是至元十一年五月,才将成年的女儿嫁到高丽和三十九岁的王愖成婚。
这桩婚姻的成功,了却了高丽元宗的最后心事,老国王终于不必再操心了。儿子和新儿媳婚礼举行后仅一个多月,高丽元宗王禃病逝,世子王愖继位,是为高丽忠烈王。

当年还是太子的王倎选择了效忠于忽必烈,换来了免除惩罚和国祚延续,在去世前又让自己成了忽必烈的亲家,一举让高丽的地位有了显著提高。
经过“林衍之乱”,忽必烈在高丽设置了达鲁花赤,既监督高丽国王,也插手高丽国政,类似于后来日本在“满洲国皇帝”溥仪身边设置的“御用挂”,那是完全不把高丽国王当回事,以宗主国大臣的身份对国王颐指气使,巧取豪夺。而从忠烈王开始,因为成为忽必烈的女婿,国王印信便成为“驸马高丽国王”,臣仆之国的君主一下子成了主子,达鲁花赤再跋扈也不敢对主子无礼,百炼钢立即变为绕指柔,态度谦恭有礼起来。例如第三任高丽达鲁花赤黑的,在王愖还没有和齐国公主成婚时便已经谨小慎微,一次接受元宗宴请时,元宗请其上座,黑的连忙推辞:“现在皇上的女儿已经许配给太子了,您就是皇帝驸马大王的父亲,我们是皇帝的臣子,怎么敢违礼呢?大王向西坐,我们就向北坐;大王向南坐,我们就向东坐。”一定要坐到元宗的下首。
忠烈王之后,高丽又有共有九位国王,依次为忠宣王、忠肃王、忠惠王、忠穆王、忠定王、恭愍王、前废王、后废王和恭让王。其中,除了忠穆王和忠定王在位时过于年幼,不宜娶妻,前废王、后废王和恭让王在位时期元朝已经日薄西山、行将就木外,其他几位国王娶的都是元朝的公主,其中忠肃王因多次丧偶,前后迎娶了3位元朝公主,以“一个女婿半个儿”标准,成为了元朝皇帝的一个半儿子。
不过,忽必烈以后的元朝皇帝,也学会了汉、唐皇帝的“不厚道”传统,嫁给高丽的公主,都不再是自己的亲生女儿,而是宗室之女,但在名义上,高丽国王的“驸马”还算是真金白银,各种好处也随之而来。
至元十五年(1278年),忠烈王带着新媳妇齐国公主到元朝省亲,趁着老泰山忽必烈高兴,提出废除“高丽达鲁花赤”,这要是在过去,一定会被看作是“不臣”之举,而现在的忽必烈却当做送给新女婿的礼物,一口允准了。
在“林衍之乱”中被元朝划为东宁府的高丽西京是高丽降人献给元朝的,算不得“非法侵占”,谈不上归还。但在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忠烈王奏请归还西京,忽必烈本着都是一家人,谁管都一样的态度,同意所奏。
到了忠烈王晚年,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林衍之乱”时被元朝直辖的另一块疆土——耽罗岛。可也不好意思总是向老丈人提要求,一直等到忽必烈驾崩,元成宗继位,忠烈王趁着登基之喜,向侄子元成宗提出收回耽罗岛的请求,元成宗自然不好驳姑父的面子,将耽罗归还高丽。
当初高丽的爱国者们浴血奋战,使得这些领土归了元朝,而忠烈王这位标准“高奸”却使得这些领土回归。作为国家,究竟是面子重要还是里子重要,这真是永远无法讨论明白的话题。
【正文】


话又说回来,“是药三分毒”,任何谋划都有正负两面,只不过需要针对具体情况斟酌选择。高丽迎娶元朝公主,在政治上是稳赚不赔,而在生活和感情上,高丽王们则很是悲惨。就以忠烈王来说,他的庙号是“烈”,从谥法上说,“有功安民、秉德遵业曰烈”,可他的“烈”可能还有一层意思——娶了一位有着暴烈脾气的妻子。
齐国公主忽都鲁揭里迷失比忠烈王小二十三岁,老夫少妻的组合本就意味着小妻子有资格耍小脾气,何况小妻子身后还有着强大无比的娘家。可想而知,忠烈王成为了政治上的“妻管严”,日子很不好过。不但任凭妻子打骂不敢稍有反抗,而且虽然摆脱了达鲁花赤,但国事上却又不得不受到妻子的干预摆布,齐国公主不但执掌内宫权柄,而且连朝会、宴享、巡幸、接见使臣等无不参与,甚至人事的任免也要有她的发言权。王后干预国政的传统,在有元一代的高丽成为惯例。韩国大片《霜花店》中的高丽国王,从情节来看应该是高丽恭憨王,影片中有朝会上国王、王后一起召见大臣的场景,这应该是符合历史真实的。但历史上的元朝公主们会不会如电影中一般,在大臣面前维护国王老公的尊严,那可就难说得很了。
一连几代娶了“野蛮女友”,国事不得不和家事划为一体,这已经比较窝囊。而因为从忠烈王开始与元朝通婚,有的世子作为质子长期在元大都居住,回国后又带着蒙古妻子以及大批怯怜口,也就是公主的私属人户一起来到高丽。双方各种交流非常密切,再加上元朝属于强势,高丽的蒙古之风便越来越重。
首先,高丽国王从忠宣王到恭愍王都取了蒙古名字,忠宣王名为益智礼普化,忠肃王名为阿刺忒纳失里,忠惠王名为普塔失里,忠穆王名为八秃麻朵儿只,忠定王名为迷思监朵儿只,恭愍王名为伯颜帖木儿。如果只是在原名之外再取个名字,这本不伤大雅,可高丽国王们还打算在服饰和发式上向蒙古学习。高丽的服式和发式本来与中国是一致的,都是长袍大袖留全发,可从忠烈王开始,国王们都穿着窄袖紧身的蒙古袍,发式也成为蒙古发式,也就是“在头顶上把头发剃光一方块,并从这个方块前面的左右两角继续往下剃,经过头部两侧,直至鬓角。他们也把两侧鬓角和颈后(剃至颈窝顶部)的头发剃光。此外,并把前额直至前额骨顶部的头发剃光,在前额骨那里,留一簇头发,下垂直至眉毛。头部两侧和后面,他们留着头发,把这些头发在头的周围编成辫子,下垂至耳” 。
电影《霜花店》中,王后的哥哥在宫廷宴会上和宫娥翩翩起舞,恭憨王欣慰的说:“他越来越像高丽人了。”不得不说,这只能是现在的韩国人为祖先找回点面子,其实在那个年代,高丽王室“越来越像蒙古人”才是事实。
要说高丽王们这些做法也无可非议,无非是习惯或者政治需要,但忠烈王却下令普通百姓也要剃发改装,弄得老百姓,尤其是熟读儒家经典的读书人痛苦不已,这便是大大的不对了。从蒙古帝国时代开始,对所征服的地区虽然杀戮很惨,却并不要求当地人民改变信仰和生活习惯,忽必烈建立元朝灭亡南宋后,也保留“汉家衣冠”,对高丽更有“衣冠从本国之俗”,“风俗一依旧制,不须更改”的承诺,高丽忠烈王的做法有些拍马屁过头,连忽必烈听说之后都十分惊讶,说:“都说是我禁止高丽人保持服式,哪是这样的?高丽的礼仪怎么突然就丢掉了呢?”
忠烈王能够委屈自己,换来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本来是正面人物,但这一举措立即把自己的形象毁了个七七八八。不但高丽老百姓不以为然,连宗主国皇帝、老丈人忽必烈都觉得过分,从此愈加瞧不起高丽,乃至说出:“誓不与高丽共事” 这样的话。
这句话已经够分量,可忽必烈还嫌不足,进一步定下“贱高丽女子,不以入宫”的“世祖皇帝家法” 。而这个祖宗家法在他的曾孙元惠宗时代被破掉,朝鲜女子奇氏成为大元皇后,可也成了大元朝的末代皇后,于是有人便说这是不尊祖宗的下场,一娶高丽女子便要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