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达人生-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怎么行?你永远是我的老师,到什么时候你都是我的老师。”已经七十岁的高收财说罢走到薛廷臣的面前,当着高金有的面说道:“薛老师,现在不兴磕头,我给你鞠个躬拜年了!”说罢,就向薛廷臣深深地鞠了一躬。
高收财这一鞠躬把薛廷臣弄的更加不好意思了,他只比高收财大三岁多一点。他们两站在一起,在外人看来他还一定没有高收财大呢!薛廷臣顿觉面红耳赤。高金有看着这两个古稀老人的举动,站在旁边呵呵笑。
在薛廷臣看来,自己当时只有初小四年级的文化水平,确实没有当好老师,尽管当时是教过高收财,但也只能算是个不称职的老师,所以他就不好意思。高收财虽然是个农民,但“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道理他还是知道的,自从这一次跟上高金有和薛廷臣联系上以后,他们每年都要来往,总是没有改变“薛老师”的称谓。
二零零一年,薛廷臣是在老家过的年。过年以后,他便叫上薛顺治一块到上源头村去看望薛金廷。不管怎样,薛金庭曾是他的同路人,他们相约到运城上学,他们结伴一路步行九十公里,到盐干校上学,他们一起到盐池背盐,还是薛金庭帮他在长旺村口扔了纸条,才在风陵渡口见到了母亲一面。这些好处他怎么能够忘怀?
到了薛金廷家以后,寒暄一会儿后,便扯到四九年去西北的事上了。薛廷臣问道:“当时你是怎么想起要偷跑的?”
“在西安的时候我就听人说到青海有很远很远的路,甘肃过去才是青海,还听说那里是少数民族地区,净是回民和蒇民,汉民很少,回民不让汉民养猪,吃不上猪肉只能吃牛羊肉。在西安时就有人劝我不要去了,我当时表示很坚决没有听劝。快到长武的前两天我就开始动摇了,想起了在西安时人家劝的话,觉得我们都走了五丶六天了还洠в谐錾挛魇。固的抢锾貏e冷,所以,我就越想越后悔、赿想赿害怕,心想,与其到那里受罪,还不如早点回去好。现在我想,这可能是当时敌人散布的反面宣传和谣言吧。” 薛金廷回答道。
“你从长武偷跑的时候身上有没有钱?”
“哪来的钱?我有没有钱你还不知道?”
“那你是怎么回到家的?真不可想象!”
“我走的时候身上虽然没有多少钱,但我自己背着行李,一路上不花钱住店,天黑了就找个避风的地方胡乱搞上一夜,只是吃饭花点钱。后来钱花光了,肚子饿的不行,就把被子卖了,用卖被子的那点钱去买点吃的东西。”
“到了西安以后,必须坐火车,但我已经没有钱买火车票了,我也不敢坐火车,怕的是学校派人来抓。因为临走时在西安有些熟人曾劝告过我,当时我没有听劝,表态很坚决,也不好意思去向人家借钱。没有办法,我就从西安沿路乞讨要饭回家。三百里路哩!罪是受扎了,也把人丢尽了!还好,没有把这条老命扔到外面。”
“到了陕西华阴以后,我不敢走风陵渡。一是没有钱买船票,过不了河;二是怕如果学校派人来抓,肯定会在风陵渡渡口守着。于是,我便走了朝邑县。朝邑就在我们村的黄河对面,那里有我们村里的船,不用掏钱就能过河回到家。”
“到那里以后,还真的见到了我们村的人。当时又激动、又羞愧,觉得出去才几个月,落了这么个下场回来,真的有点不好意思见人。”
“回到家里的头几天,我不好意思出门,有些亲戚、本家来看我,我感到非常羞愧。就这么在家里呆了几个月,等到过了阴历年,当时教员很缺,我就当了教员。”
“当教员每月只有二十几块钱的工资,工作还抓的很紧。六零年生活困难的时候,根本就顾不了家,一斤小麦要卖三块多钱,每月二十几块钱的工资,还买不上十斤小麦。我就不想干了,便呆在家里不去学校了,算是自动离职。不当教员了,在家里也没事干,每天就开点小块地,觉得还挺自由的。”
“粉碎了“”,上了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提出了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我找过几次,但没能找进去。人家说:‘是你自己不干的,又不是公家把你开除了,就是开除了,也要弄清楚是什么原因。所以,你的问题没有办法给你平反’。就这么在农业社当了社员,一天跟上大家混工分,日子老是过的紧紧吧吧的。”
说到这里,薛金廷很遗憾的接着说道:“看来一个人的一生,真是难以预料,一步走错了,步步跟不上。现在回想起来,还真的有些后悔哩!如果当时不回来就好了,现在也是个离休干部。不要说一个月有几百块钱的工资,说不好听的话,我每月能有二十块钱就够我花的了,可惜我连十块钱的收入都没有。要是把教员继续当下去也好了,总不至于落到今天这个地步。但现在后悔已经来不及了,这就叫悔之晚矣”!
听了薛金廷的叙述,薛廷臣心里非常难过。也觉得有点后悔,很遗憾的说:“要是我当时把你偷跑的情况给王主任报告了或许也好了。当时真的把你抓回去,挨一顿批评也就没事了,顶多说你的革命意志不坚定就算完了,因为你只是个学员,也不会把你怎么样的。”
薛顺治接过薛廷臣的话茬说了一句:“如果你当时真的把他偷跑的情况报告了,就等于把老同学给出卖了,说不定薛金廷一辈子都会把你这个老同学当成仇人哩。”薛顺治的话把大家都惹笑了,其实这也是一句大实话。
“不说了,想听听你们到青海以后的情况。” 薛金廷对薛廷臣说道。
“我们一块去的薛达生,一九五零年在湟源得病死了。马吉昌、陈光华、张兴中到了青海以后,也因受不了当时的苦,都先后偷跑了。赵克让分到共和县盐务支局,一九五零年土匪叛乱的时候,被土匪抓的去,土匪将他的肚子割开,把肠子头绑到马尾把上。土匪骑上马拖着他的肠子往前走,就那么活活的把人拉死了。听说赵克让后来被青海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接着,薛廷臣又讲了他们刚开始到青海的一些情况:“那个时候,生活上的确很不习惯。我在湟源盐务局当事务长的时候,一段时间吃的是接收马步芳粮仓里有点发了霉的青稞,吃的菜是冻大头菜。在家里吃黑豆面和高粱面馍馍觉得最难吃,但也比那发了霉的青稞好吃些。首先生活这一关就很难过,但已经过去了都是好日子,我也不知道我当时是怎么挺过来的。”
为了安慰薛金廷,薛廷臣接着说道:“人和人不能比,也不必悲观失望的钻牛角,应当面对现实。我们已经都是七十多岁的人了,活一天算一天,说不定那一天就像毛主席说的那样,要去见马克思了。这是不可避免的,谁也不能抗拒。虽然每一个人都不愿走这条路,但每个人都必须走这一条路,这是自然规律。”
这一天,几个老汉谝了很多很多,聊的也非常开心、热闹,大家都很高兴。
了却心愿 '本章字数:4169 最新更新时间:20140101 08:16:22。0'
061 了却心愿
人生拥有的幸福里往往夹杂着苦涩,快乐中往往携带着忧伤,无助的惆怅经常会在午夜里弥荡。走过几十年人生的道路之后,每个人都会有许许多多的回忆。愉快的往事在回忆中令人欣慰,忧伤的往事却会使人心里隐隐作痛,这是人生的一种必然现象。
夜深人静的时候,几十年来的历历往事总会像电影一样,经常会在薛廷臣的脑海里徐徐而过。每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苏联著名作家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传世杰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那句至理名言总会浮现在他的脑际:“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和纯洁高尚的灵魂告诉他: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保尔。柯察金战胜磨难、永不掉队的英勇气概总会激励着他。
是的,当一个新生命诞生的时候,伴随他的不仅是清朗的哭声,还有那紧紧握成拳头的双手和用力挣扎的双脚。这就意味着,人自从降生到这个世界上的那一天起,生命的延续就是要在努力拼搏中进行。他的每一天都不会再安宁,每一刻都会在疲于奔命,辛劳而自信的活着,按照自己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期间,有成功,也会有失败。生活就是酸甜苦辣尔后鲜!每个人一生中,他所拥有的财富只是暂时的,喜悦也只是一笑而过,但只有在对目标追逐的过程中;才会让他体验到坎坷后的开心与快乐。
人生有岸。所有的人都不是超脱物欲的人,薛廷臣同样如此,他虽然忙里偷闲萌生出许多非分之想,但是他从来不敢鄙视生活,因为他没有丰厚的物质基础。虽说一生中没有过辉煌,但他却永远不会满足平庸;也许一辈子都不会成为百万富翁,但他依然要去奋斗,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许爱情里不会有轰轰烈烈、海誓山盟,但他坚信爱的至尊只有真心;他的一生曾经有过许多的遗憾,但他总会尊重自己所做的每一个选择。他一直认为,路途的长或短,顺利或艰辛,失败或成功,收获的就是品味人生。健康的活着,是每个人一生最大的幸福与快乐,在有限的生命里,就应该用微笑去对待每一天,用勤奋去对待每一份工作,用坦诚去对待每一个人,用平和对待自己,用自己的努力把欢乐和慰籍带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人生拥有着太多的眷恋,薛廷臣在耄耋之年,最最眷恋的就是他那可爱的家乡——西侯度,是那些生息繁衍在黄土高坡的父老乡亲们。
他的母亲在世时曾经说过:“老天爷让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就是让我们能尽自已的力量去帮助别人,有机会和力量去帮助别人是自己的福份。”这句话是她一生的人生信条,后来也成了薛廷臣自己一生的行为准则。
母亲一生乐善好施,名闻乡里。继承母亲的遗愿,是他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最好报答。他虽说是一个工薪阶层,收入非常有限,生活的也极为平常,但他不会因此而不去履行他对母亲的心的承诺。多少年来,他一直继承母亲把做好事作为自己的生活必须,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和事。正是因为如此,在离休之后,薛廷臣没有只考虑自己坐享清福、安度晚年,而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力所能及的报答那生他养他的家乡和家乡的父老乡亲。
西侯度村的老年人,一生中大部分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从早到晚,在山坡和梯田里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庄稼人。多数都是一辈子没有出过远门、也没见过世面的人。薛廷臣觉得自己比他们强得多,经济上比他们宽裕,阅历上比他们见过世面,于是,他就根据自己的力量,为家乡的老年人尽点力、办点事。
1991年,中瑶乡政府给薛廷臣寄来了一封信,信中称:中瑶乡政府准备修电视差转台,希望中瑶乡所有在外工作的人员能根据自己的力量予以赞助。接到信以后,薛廷臣就想,我的家乡有那么多的历史文化值得宣传和发扬光大,修电视差转台的确是一件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