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 >

第18部分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第18部分

小说: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起自己在那天夜里看到的,那人至今也感触不已,随着他的诉说堂上的众多头领和王伦一样吃惊的张开了大口。

“唉”,叹了口气王伦摆摆手道:“下去吧,好好的休息,明天再到这来,本教主亲自助你练功。”

“些教主。”看着那人一脸高兴退出大堂,王伦的眉头又皱了起来,这大秋岛的实力太强了,已经远远出了原先的预料,看来原先那一套是不行的了。

原先在梵伟等人动身前,他们曾定下了一个策略,探听到大秋岛的具体位置,以此为要挟不求大秋岛服软,也要让他们在要价上让上一让。可如今依大秋岛的实力已经远远不是山东一省可以解决的了,再用原先的法子只会弄巧成拙,平白得罪了一个强力势力。

“义父”,乌三娘在一旁说道:“大秋岛如此强劲绝非朝夕可成的,这么多年来依我教的实力竟然从未听说过,其所图必大,说不定与我教是同路之人也非不无可能啊!”

“不错。”孟灿一拍大腿叫道:“三娘所言正是。如此强势却引而不,不显痕迹与人前,必是图谋重大。依我看倒是不妨试上一试,若是事成,与教主宏图大有助力;若是不成,凭其贩卖大炮兵刃与我教他们也不敢告知官府。”

两人的话赢得了众人的一致赞同,王伦也很是满意,但他到底是“教主”级的人物,马上补上了一个漏洞,“李贵,你立刻着人到日照、蓬莱(登州府城)、掖县(莱州府城)等沿海富饶之地打探,大秋岛经营再是紧密可它毕竟是海岛,一应粮秣皆需6上供应,其多年进出必会留下蛛丝马迹。”看着众人敬服的样子王伦“呵呵”一笑道:“要多派人手,细细打探。”

解决了这件事王伦心中一松,待看到众人情急的脸色,他明白众人是关心此次的成果。将手中梵伟的信纸轻轻一摇,就在身边的李贵知道他的意思,走上前去接过先是一看,然后满脸喜色的朗声读道:震天雷:一两银子/一枚。

散花雷:一两五钱银子/一枚。

三斤山炮:一千两银子/一门,重三百斤。

五斤山炮:二千两银子/一门,重六百斤。

实弹:一两银子/一枚。

霰弹:三两银子/一枚。

开花弹:五两银子/一枚。

火绳枪:五十两银子/一支。

弹丸:十两银子/一百。

火药:二十两银子/一桶,一桶重一百斤。

“枪头,一千;刀剑,六百;共五千两白银。”

“震天雷,二千枚;散花雷,二千枚;共五千两白银。”

“三斤山炮,六门;五斤山炮,两门;共一万两白银。”

“实弹:三斤山炮弹,一千二百枚;五斤山炮弹,八百枚,共二千两白银。”

“霰弹:三斤山炮弹,六百枚;五斤山炮弹,四百枚;共三千两白银。”

“开花弹:三斤山炮弹,三百枚;五斤山炮弹,一百枚;共二千两白银。”

“火绳枪:三十支,子弹,三千。共一千八百两银子。”

“火药,六十桶,一千二百两白银。”

共耗白银三万两整。”

孟灿笑的嘴都咧到耳后了,“此次起事,我教必能功成。”

乌三娘…………

就在众人都高兴的时候,国泰不解道:“那三斤山炮弹和五斤山炮弹咋都一个价呢?”

好似一盆冷水浇下,大堂等时安静了下来,这里面要是有什么道道,这事就大了。

王伦对梵伟、王经隆、颜六三人还是十分信任的,摆了摆手,“这事等人回来了再说,我们现在………………”

 第七章 化解

求票啦……被新书榜上那些点击一两千的压在身下真是不爽,各位求票啦啦啦啦啦!!!!!!!!!

七天后,梵伟、王经隆、颜六三人带着清水教的大队人马押着百余辆推车浩浩荡荡的赶回了王家庄。//

不管如何在这件事上他们三人是名副其实的功臣,所以王伦用了很高的规格来欢迎他们,他自己亲自带队赶到了四十里外的古清桥。

古清桥说是一个桥,其实是个渡口,而且是黄河在寿张县一百多里流程中最好的渡口。

一路上没什么说的,梵伟三人也是一副建功归来的高兴气,虽然早在三天前他们已经接到了“朋友”的密信,这其中最早的一封就是国泰的。他话一出口就知道了不对,纵然心里只想扇烂自己的那张破嘴,他也只能耸在那了。俗话说得好:一口吐沫一个钉,你掰都掰不下,特别是他和颜六这样的江湖豪杰。为了弥补过失,国泰连夜修书一封遣人到了日照。

待众人赶回天色已晚,王伦大摆宴席犒劳教中兄弟,一众头目自然是相聚大堂之上。待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梵伟帅先挑起了话头,不但聊到了自己等人在大秋岛的见闻,还很是得意的说起了大炮的威力。

而早已商量好的王经隆、颜六二人是顺水推舟,给清水教众人好好的上了一堂普及课,虽然他们自己的火炮知识也是浅薄的很。

这期间自然聊到了炮弹。在大秋岛上大炮的威力他们是亲眼看到的,但在此之前怎样给他们解释什么是实弹,什么是霰弹,开花弹又是什么,这实在是让梁明等人前伤透了脑筋。最后还是梁明脑子转得快,总的说这事解决的很漂亮。现在就轮到梵伟三人在王伦这帮土爷们面前显摆了。

昂头灌下了一杯烈酒,滚烫的酒液划过喉间火辣辣的,颜六精神一震说道:“这实弹就是个铁疙瘩,不过都是一般大小的,重量一样、形状大小也一样,就跟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那李头领说了”,颜六顿了一下解释道:“他是大秋岛的火器主管,大秋岛所有造好的火器都由他掌管。”

“他说了这炮弹啊,最难得地方不是它有多重,而是在于把它们弄成一般大小,那细磨功夫下的可不少。”

清水教有的是精明人物,那李贵就马上接道:“那咱们买回来的那些个实弹都是一摸一样的,没个几分差错?”

虽然是顺话,可这话实在是太没水平了。这不,王经隆马上就哈哈大笑起来,“你懂这个?这火炮的学问大的嘞!”有点损人的味道,可不损一下王经隆心里怎能出这口气,虽然这气谁也怪不着,就是国泰也不过是无心之言。这清水教的众多头目都是下层阶级出身,而平时相处的极好,没什么争宠啊,打压人啊这些个龌龊事。

王经隆的身份很特殊,自己不仅是王家庄人(这叫嫡系),王伦的第一批弟子,他还是王伦的义子。这个义子的意义不同杨垒、李旺等人,王经隆是王伦没创建清水教时就已收下的,在古代这是叫做“螟蛉”,是要为王伦送终戴孝的。他就像是《三国演义》里刘备收下的那个义子——刘封,而最重要的是王伦英雄一世却没个儿子,而王经隆祖上差个两代就是和王伦一门子的,所以它不仅是清水教的重要人物,而且是王家的重要人物。

李贵是谁,他是乌三娘的丈夫。李贵与王伦相随三年,寸步不离,系为王伦传话之人。而乌三娘作为王伦唯一的义女,素来为王伦喜爱,所以想损一下李贵的人在清水教也不是那么好找的。

李贵被王伦看重有个很重要的优点,此人敦厚不争名夺利,在清水教中声明很好。他被王经隆这么一损,脸色一红闷头不说了。他是不吭声了,乌三娘可不会让了去,心想帮你反倒落不到好了,当下丽声回道:“大哥这话可不中听,你今天不道出个好歹来我可饶不过你。”

王经隆也知道自己是迁怒于人,不过道歉话场下有的是时间说,现在先把正事了了,“妹子,不是大哥说话难听,这其中的学问可真是大了。”说着抱拳绕了一圈,然后对向王伦:“义父,各位兄弟,且听我道来。”

“这**可不是随随便便的,炮管里放的火药是有一定限量的,那随着大炮的不是有个瓢吗?一瓢,最多一瓢,再多就要坏事了。轻的是有损炮身,重的就是炸膛,就是大炮自己炸自己。”

“除了这个火药外,最重要的就是炮弹。像这个实弹,三斤炮的炮弹就是三斤重,形状一定是要大小相同的,不然你大了一号这铁管子就塞不进去了,小了可就打不远了。所以每个炮弹都是要打磨过的,不然它那三五斤破铁凭啥要卖上一两银子!”

这些话都就他们三人事先设计好的,就是要告诉他们炮弹的价钱不在重量,而是在人工,在它们的形状。一个炮弹不管是三斤炮的,还是五斤炮的,造炮弹的材料和重量是不重要的。

这番话的效果很好,片刻间席上的气氛就更加热乎了,去掉了一块心病后众人都安心了。但关于大炮的言论并没有结束,反而是更热烈了,就是王伦、孟灿也想多听听。若是梁明在这里说不定就要感慨了:原来中国人爱凑热闹的传统是因为古时候人们的娱乐太少了。

这不,已经有人问道:“这炮弹小了咋就打不远了?”

这问题有点内行,王经隆和颜六顿时缩了回去,他俩不过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那里记得下这些,最后还是要梵伟出马。

“这铁疙瘩这所以能打那么远,就是因为炮管里的火药爆了后有股推劲,要是炮弹小了塞不住炮管,那劲不就跑了一些了嘛,那不就打不远了。”虽然简陋不堪可大致意思还算表达了出来,于是梵伟就沉浸到了恭维声中,就是王伦为了听听稀罕也不时的夸奖几句。

“霰弹是啥啊?”……

…………

“啥是开花弹那?”

…………

 第八章 这是战舰

乾隆三十九年,夏初。 //

大秋岛所有的战船都已回港,正如梵伟等人预料的那样,梁明手下已经拥有了大小战船三十四艘。其中双篷艍船七艘,趕缯船二十艘(**十吨位的),大型趕缯船五艘(2oo吨位左右),大型海船两艘(2oo吨位)。至于小型的哨船、脚船则不多,十三艘,都是跟随大队行走通报的。梁明和柳风倒弄出的旗语太差劲,几年来旗手也就只能打出一些简单信语,很多情况下只能靠这些个小船穿梭于队中来回通报。

这些年来梁明做事很小心,不但在同岸上联系时小心,就是老巢也是防的严严实实。每次大队出海都要留下几艘战船护家,特别是最近,他手头宽裕后留下的就更多了,就像这次梵伟看到的。

梁明做事小心,这在说明他为人紧细的同时也证明了他很怕死,所以在王伦起义不久将要爆时他出手了。再也不顾及是否会暴漏行迹,梁明下令让张建科、赖金明带队前往东北大量收购松木等适合建造海船的木料,他要建造自己的战船。

梁明心里很清楚,想要在南洋混海上实力一定要过硬,可仅仅靠自己的这三十来艘虾米级的战船是根本抖不起来的。或许到了南洋后再建造战舰更方便省事,但其间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了。思前想后,梁明决定还是先造好了安心,于是二十多艘战船穿行于东北、朝鲜和大秋岛之间。截止现在木料终于凑齐了。

对于风帆战舰梁明并不陌生,就在穿越前半年他还“造”了一艘以历史上最著名的木质风帆战列舰——英国的“胜利”号为原本的一艘工艺品。

想起那个大家伙梁明就心思不定,欧洲十七世纪中叶以后战船也就越造越大,起初排水量约为15oo吨,到175o年2ooo吨的船只已很普通,而到18oo年更有过25oo吨的。

从十七世纪起,英国和其他一些欧洲国家更是开始按配备的火炮数目将战船分为六级,过1oo门的为第一级,8o~1oo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