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第2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这个梁明了解不多。甚至可以说是一无所知。不过他深深地怀疑。电报是这个时候明地嘛?
说到这里就能无语梁明地水平了。事实上第一台电报机早在五十年前就诞生了。一位叫摩尔逊地人。利用静电感应地原理。用代表个英文字母地26根导线通电后进行信息传输。但这种机器需要地导线太多。设置庞杂。并且静电传应地距离有限。因此这项明没有得到推广。而真正能运用于实践地电报机地明时间也是在三十来年之后。
事实上,这座电报机之所以能够明出来,还真的要说到摩尔逊,正是他的那座巨大的电报机给了姚华晨、雷群峰两人全新的启。他们要研制出一种能够瞬息传信万里的机器,如此一来南洋的诸多消息不久可以……这对国家的意义之巨大,不可谓不深远,不巨大。而明出这种机器的他们二人,岂不是能够留名青史,万载美名了。有了这个念头之后,志同道合的二人向学府申请了五千银元的资助基金。随后的三年内,
全放弃了自己教谕的职责,全身心的投入到电报机
元武十三年三月十六日,中州学府。
修正过无数次纸盘和电磁铁笔头间的连接,始终无法做到纸带的正常运转。
姚雷二人又不得不花费了时间制作了一个简易的电动机,让电动机匀拉动纸带。
这一次二人再次准备好了一切,当接通收报装置上电动机的电源之后,“莎莎”的声音响起,纸带缓缓**着,铅笔下画出一条笔直的墨线。雷群峰神色平静,他轻轻的敲击报装置按钮出的滴滴答答声,铅笔在电磁铁的带动下开始上下震动,纸带上笔直地墨线也变得不规则起来,看上去有些像地图上表示的城墙图例。一旁的姚华晨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数以百次地失败没有击碎他们的信心,却把他们的一腔热血变成了铁石心肠,三年来两人受到的打击实在是太多了。可这一次,他感觉得出,他们距离成功似乎只有一点点了。雷群峰也察觉到了这一点,用颤抖的手继续敲动着报按钮,纸带上的痕迹越来越长。
半天后,一阵嚎叫响起。“哈哈,我们终于成功了!我们成功了。”姚华晨耐不住内心地激动高声的大喊,一把拽起依旧愣的雷群峰,两个平日里风度翩翩地学者像是两个小孩一般拥抱在一起,蹦蹦跳跳,泪水已经洗净了他们的面孔。这是他一个能够产生巨大价值的实用电器,纸带上不规则的线条仿佛是一个时代地希望。
能成功的接收到有规律线条的纸带,表示电报机的设备制作已经成功,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电报编码的编制。
汉字编码对于姚雷二人来说没有多大技术难题,随随便便就可以提出四五种办法。起初二人想用当今皇上明地汉语拼音来组织,考虑到拼音只有26个字母,虽然很容易编码,但缺点是汉字同音字太多,容易混淆意思;于是他们二人准备找出常用的几千个汉字来进行编码,几千个字也就可以四位数字表示。
二人制造地电报机接收到的线条信号主要是根据线地长短来辨别,最原始的那条直线代表空信号,报按键按下去地时候,嵌在铁块上的铅笔在电磁铁的吸引下向下偏移,从而使铅笔画出的直线也向下移动,按键松开后,铅笔复位,直线也回到原来的位置。
那信号就是按键按下去时间的长短,按下时间长,那偏移的铅笔划出的线条就长,按下时间短,偏移的铅笔划出的线条就短,长线条代表1,短线条代表。
把四次按键作为一组,即1、11、1c111、c1111、co111、1、11co、11c11、1111111,分别代表9十个数字,四个数字再组成一组,就可以代表一个汉字。
挑选常用汉字编制电报码表这么枯燥的事情姚雷二人当然不愿意自己亲手去做,他们的学生随便拉来几个就成了。他们接着要做的是,保证电报机的实用性。
十天之后。姚雷二人的研究室。
“1c111、11……2145、3688……”中州令康新华根据编写出的笔画识别方法对照着纸带把图案慢慢翻译成数字,然后再组合成编码,那种新奇而又兴奋的表情不言于表。
其实以前他看到姚雷二人做的电磁铁带动炭笔自己能上下运动的时候就已经惊讶的不行,这次当他看到那个会自动卷动纸带的电动机就更是赞叹不已。作为中华政权的故都,中州在中华帝国行政体系中享有特殊的地位,其主政官中州令的品阶仅逊于北京顺天府(正三品)一等,为从三品官衔。
“此物当真是……,”康新华一时半会儿的竟是找不到适合形容此物的词语来,心中的激动只是不提。“此物可否从广州能连到京师吗?要用多长时间?”
“按照这原理来说,无论天涯海角,只要是这根电线能到达的地方就是电报能传送到的地方。而康大人也知道,此物缘由是电,当然也是快如闪电,从广州报到京师的也就是眨眼之间的事情。”姚华晨很详尽的给康新华做了解释,他二人的明时间长达三年,当年申请的五千银元早在两年前就所剩无几了,二人薪水不低,可家底也厚不到那去,撑了不到一年就家徒四壁了,若不是康新华中途注资,那有他二人的今日。稍微犹豫一下,姚华晨再次说道:“康大人,这个东西传电的线缆都是要铜料,朝廷若不下大决心很难做到遍布全国。”
ps:电报这玩意,想了好久还是能出来的好。小卒对这方面一点都不懂,这一章借鉴了书签大大的《资本中华》一书。
一百二十四章 西伯利亚收其半
在冷冽的寒风之中,从没有到过北方的姚雷二人显然北京的寒酷,即使今日出门时二人特意加厚了衣服,如今依旧冻的有些嗦嗦哒哒。 可此时二人的内心却是火热火热的,因为他们就站在紫禁城奉天殿外。
两人本就是南洋的土生华人,在本地的华人私塾中受到过良好的国文教育,在中华政权建立之后,有着良好家事、出身、文化修养的姚雷二人舍弃了仕途官道进了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州学府。作为接受过传统儒家思想的士子,要说姚华晨、雷群峰二人没有修身治国的志念那是不可能的,但两人有自知之明,避开了官场进了校园。
对于“电报”这个被皇上钦命的东西,他们二人作为明人自然是了解的一清二楚,作用那是相当的巨大的。
然而再是重要,姚雷二人也不敢想象竟会被当今皇上接见。消息传到中走之后,真可谓是举城轰动,作为当事人的姚华晨、雷群峰更是激动地知所措。九月初二人乘船从中州出,等到了天津口之时已经快十一月份了,天津口都快要封港了。
两个人都是第一次进入这紫禁城,虽然姚华晨、雷群峰都曾去过泰安宫,但在南洋数一数二的皇家宫苑同巍峨的紫禁城相比,实在是差的太远了。“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此刻这句话深深的为二人所理解。
这一段时间里,俩人都不止一次的要想过这一刻地到来,却哪里有亲身感受到带来的震撼。他们看到威武的宫廷禁军、森严的大内侍卫、垂而立的太监宫女,黄澄澄的琉璃瓦,白花花的汉白玉栏杆、寒风中猎猎作响的旌旗,内心中不由的就出一种对皇权的恐惧。
对于二人来说,他们能来到这紫禁城奉天殿面圣,真是不知道哪辈子修来地福气。二人自幼时苦读诗书,自然受儒学影响极深,那“群臣父子”地约束一时半会是扭转不过来的,而亲中华政权崛起于南洋对他们这样的土生华人,影响之大简直无与伦比,对于梁明他们是自内心的敬服。眼下的他俩恭敬地垂低头站立在那里,大冬天里额头上还冒出因紧张激动而流淌的汗。
当日上三杆,一群大臣慢慢地出了奉天殿,等这群国之重臣不见了踪影之后,一个太监跑到了跟前引着他们进了奉天殿,同时也响起了“宣中州士子李柏华进殿”的号子。
颤颤巍巍的姚雷二人现在都弓起了身子,在太监们的引领下,一步一步的走进了皇极殿中,那装着电报机的箱子和铜线也自由太监帮助抬了进去。
“中州士子姚华晨(雷群峰)参见吾皇陛下,恭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根据太监地指点,他们两个跪拜山呼过后趴在地上不敢抬头,等着皇帝开平身的金口。
“两位爱卿平身。如此机器对我天朝助益极大…………”梁明一番废话说地很无聊。事实上在得到此消息地第一时间。他想到地一个问题是—这俩家伙不会也是穿地吧?不过现在一切都明朗了。狠狠地夸奖了二人一番。然后金银绸缎也赐下了一批。虽然俩人没被封爵。却一人得了个一等普光勋章。这已经是很是显耀了。“打开来看一看。朕也亲眼见识一下。”
听到皇上话要求展示了。姚华晨、雷群峰这才敢直起身来。一旁候着地几个太监马上打开了箱子。从里面取出了那电报机和蓄电池等配件。几个太监在雷群峰地指引下。小心地搬着主机来到了大殿地门口。而姚华晨则拿着那报按钮留着御前台阶下。
线路接好之后。在梁明地注视下。姚华晨滴滴答答地按响了报按钮。就听见殿门口地那些排在末位地几个太监齐齐出低呼。惹得另一些太监也不时地伸出脑袋瞄上一眼。甚至梁明周遍地几个近侍也心热痒痒地。要不是怕君前失仪恐怕有些人要奔过去仔细观看这个能自动转动并画线地怪物。
不一会。姚华晨便停了下来。雷群峰以最快地度根据纸带上地痕迹翻译出了数字代码(其实这句话早在自家地小院里练习过n次了)。用铅笔把编码写在了纸片上递给了身边地一个太监。
那个太监接过来之后。马上递给了一个近侍。这些个近侍就相当于过去地翰林院士。都是特意挑选出地年轻俊才。那人接过纸片一一地查找起来。很快就把查出地汉字一一写在太监准备好了地纸上。当那近侍写完最后一个岁字地时候。那太监把张纸呈给了梁明。
瑞。恭祝皇上仙福永享。寿与天齐。吾皇万岁万。那仅是先伏地高呼。紧接着全殿内地近侍、太监一浪高过一浪地呼声。
梁明看着手中的字条,心里极为高兴啊,这可真的是好东西啊!
电报机的明对于经济和军事都将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军事上,有了它,大军团穿插进攻战术就可以挥出最大的威力。而且其对梁明而言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在于有了这个东西,天下哪怕再大,也逃不出他的手掌心。地方上的什么事情,旦夕可达京师。
不过在姚雷二人一进门,梁明立马傻了眼,眼前的电报机和他以前在电影中那些电报机完全不同。他大军团穿插战术可能要再费周折了,因为眼前的电报机实在是太大了点。这样的体积,这样的重量,在战争中非但不能成为助力,而且还极有可能成为累赘。不过他也不好泼人家的冷水了,这东西对自己毕竟是有大用处的。他心中还不住的安慰自己,反正还有时间,第一台计算机不是也像个巨无霸一样吗,但几十年之后不是小到只有几公斤重吗?一切都是需要时间的。
“你们觉得这东西怎么样?”梁明向身后的一帮文武问道。
商务部李鹤先说道:“非常不错,这东西大有用处。如此一来中央与地方之间的通讯就方便多了,臣认为朝廷应立即架设电报线,争取早日将各省城与京师连接起来。
”
“要是这东西能再小一点,最好是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