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 >

第92部分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第92部分

小说: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迁移的百姓吗?河南、湖北交界处沦落的数十几万流民选出一些不就塞过去了,正好也省了再清查白莲教匪了。不过乾隆想不到的是,今天朝堂上的一句轻言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麻烦。而因为这个麻烦,中华国又多得了十多万百姓。

顺着东北季风,第三趟仅仅一个月的工夫就到了吕宋岛,而第四趟到了来年的五月份才结束,然后是第五趟。到此,耗时两年的移民才宣告结束,五次运送了四十余万百姓。

 二十七章 起义

河南、湖北边界山高林密,很多地方还保持着原始气息。 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清以来这一地带的林木业极为昌盛,山沟密林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林场。这些林场吸纳了数以万计失去土地的流民前往谋生,而后越聚越多数十万流民就在山间密林处乞食为生,日子艰辛自然是非同寻常人家可比。

当地的官府自然晓得数十万百姓聚集山林是一个不定时的炸药桶,一旦爆炸自己绝对是粉身碎骨的下场。可乾隆中后期土地兼并剧烈,失去土地的百姓愈来愈多,已经是大势所趋不可挡也。只能尽可能的将各个辖区内的山寨状况摸个清楚,也好做个准备。

乾隆四十八年12月,一道同样的圣旨下到了河南巡抚衙门和湖广总督衙门,“几选南山(两省交界处的称呼)流民不稳者,迁至暹罗安置”。

这道圣旨对于河南、湖广来说都是好事,何裕城、特成额马上办下了政令,责命地方办理。

对于涉及到的地方官府来说这也是件大好事,虽然得不来横财却也去了心头的一根刺,一些州县官员甚至能凭着手中的资料马上就定下了“迁移”百姓的寨子。经过一个热闹的寒冬,一切都似乎准备好了,近十万迁移百姓也被纷纷告知,只等来年春天气温暖和了大队人马就开拔了。

但是有一批人可不愿意,这次选出的十万百姓中有不下于三千的白莲教众,这些都是几年、十几年来努力的结果,对于白莲教的主脑人物来讲都是“星星燎原”的火种,靠着这些白莲教在不久之后可以将触角渗透进整个南山。

混元教领刘之协、宋之清和湖北枝江、宜都白莲教领张正谟、聂杰人,以及襄阳地区白莲教领齐林(他老婆就是王聪儿,不过按年级算现在才十二岁,还不知道在哪个角落里窝着呢)几经协商,最终是定下了举义的章程。

他们先要利用的就是迁移的“地点”——暹罗。对于中原的百姓而言,云贵两地就算是鸟不拉屎的荒凉之地了,穷山恶水不说,毒虫瘴气也很多,比那更南边的暹罗是什么鬼地方就可见一般了。评心而论,他们宁愿在南山抛食也不愿意去所谓的“米粮之地”。所以在白莲教徒的蛊惑之下,迁移百姓的抵制情绪极为高涨,而地方官府则认为万事大吉了,带过消息后处了放了少许的米粮后就不再搭理了,事情就这样蔓延开来。

这要是落在梁明眼中,满清的手段就少了一条,极重要的一条——钱。你让人家背井离乡远到国外,不一点遣散费怎么可以?只要十万两银子砸下去,那才是万事大吉。

到了乾隆四十九年初春,各地州县纷纷派出治下的衙役、巡丁前往各山寨催促。这算是最后的错误了,这些个衙役都是啥样的货色?石头里面也能榨出三滴油的主,到了深沟密林里催促百姓上路的同时也不忘顺手牵羊的望怀里搂。于是矛盾彻底爆了,湖北樊城成为了第一个被起义军攻破的城池。

为什么是樊城呢?这就要看中国的地理图了。河南、湖北两省边界据天津相隔数千里,太远了,十万百姓走过去是不现实的。在前两次的迁移中,用到了黄河的水运,而此次要用到的就是长江的水运了,到襄樊正是要走水路的。

樊城同襄阳隔江而望。自身地防守远远比不上湖北重镇襄阳。而且也没有防备。被白莲教总教师齐林这么“突”了一下。半天地功夫就陷落了。

长江北岸地移民见义军突起。自然陷入了惊乱之中。纷纷向襄阳涌入。可襄阳知府这个节骨眼上怎么可能将城外地百姓放进城中?如此一来就进一步激了移民地怒火。再经过隐匿其中地白莲教徒蛊惑事情终于闹大了。十万百姓近半加入了义军。虽然里面裹夹着很多老弱妇孺。可壮劳力还是有些地。

紧接着枝江、宜都白莲教领张正谟、聂杰人率众起义。长乐(今五峰)、长阳等地教徒在刘之协、宋之清地领导下纷纷响应。在极短地时间内连克当阳、保康县城。白莲教至乾隆三十九年山东起义后。再次震动了天下。

特别是白莲军师。前大清当阳县秀才方和志于三月初草拟了一袭缴文。宣明之后更是震惊了天下士子、百姓。在这封缴文中。方和志大量地引用了实证。控诉了满清入关肆意屠杀。屡造杀孽。关内百姓死溺万万等等。还进一步宣扬了史料来自《扬州十日记》、《扬州城守纪略》、《嘉定乙酉纪事》、《江变记略》、《嘉定屠城纪略》、《川中记事》等书。

不问就知道。这个和军情局地运作息息相关。不过这个秀才方和志却不是军情署地人员。更不是白莲教地教众。他原本仅仅是一个当阳地穷秀才罢了。

自从两年前几万本书籍运进了大6。中原情报署三大分处就在各地悄悄地运作着。书籍明显不是给寻常百姓看地。他们也看不懂。更不可能摆在大街小巷贩卖。这些都是满清地**。它唯一地目地就是“陷害”各地地读书人。每本书各选一册用绳子一扎在晚上隔着门墙一扔了事。虽然绝大部分地书籍被:主人“当即烧毁。可世上总是有一部分另类。

如《扬州十日记》、《扬州城守纪略》、《嘉定乙酉纪事》这些书在满清早期是流传还是颇广的,可随着三藩被削,郑家投降,满清的统治渐渐稳固,这些书籍就成了明令禁止的**,一经查抄就是身死族灭的下场,慢慢地也就消失了。

不过很多文人还是知道有这几本书的,虽然没见过。在得到从天而降的一摞书后,或出于好奇,或是处于对满清的气愤(是气愤,不是愤怒),还是有几人私下里藏了起来的。这些人很少,在藏书的文人中也就是两三成罢了;另外一部分则是真正的大家,他们纯粹就是为了藏书而藏书,这样的更少,一成都不到;藏书的主力还是向方和志这样的落魄学子。

 二十八章 文字狱前奏

后世有人评价洪秀全,认为是他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动摇了满清的统治根基,这几乎是一个公认的定论。可梁明有个怪异的想法,洪仁坤(本名)这个屡试不第的穷酸秀才,假如在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他最后一次科考中中举了,那以后还会有轰轰烈烈的天平天国运动吗?答案是肯定的,没有。

没有了太平天国运动,那石达开、秦日纲、陈玉成、李秀成这些人也不会成为赫赫有名的将帅。所以,梁明得出了一个结论,人才到处都有,只要把事情挑起来,是人才的自己就会跳出来,你拦都拦不住。(想想开国众将中,有多少是大字不识一箩筐的泥腿子出身,可打起仗来gmd所谓科班出身的将军照样稀胡)

就好比方和志,他就是洪秀全的“消弱版”,同样屡试不第,却又无养家糊口的本事,平日里只能混迹于私塾、楼管之中,勉强顾住一家老小的吃饭。这样的人就是情报署的重点照顾对象,书籍的选目标就是这些人。反正不用担心他们上告官府,因为满清的文字狱足以让他们望而却步。

方和志的“崛起”和“精明”让暗地里的情报署对他充满了感激之情,真的,真的是感激之情,因为书籍的记载一直在文人阶层传播,情报署不能也不敢谣传至民间,一是这样的反言是流传不开的,二是怕引起满清的注意。可方和志的一袭缴文却提他们打开了局面,几天的工夫各种流言就光明正大的在豫楚大地上传播开来,随后以不可阻挡的架势向四周蔓延开来。

反映过来的地方官府连连明令禁止传言,可又怎么止的住,古训有言: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就是这个理。

传言使得白莲教义军的生存空间有所宽松,但现在不是十年之后,他们的根基比起后世五省九年之久的川楚陕白莲教大起义时弱的太多。不用乾隆的旨意,湖广总督特成额马上调集了大军联合川陕驻军和河南驻军分路围剿,在北京的旨意到达时白莲教义军已经被逼进了大山之中。

乾隆的意思很明白,是要一举清除隐患。于是中华国就落得了个意想不到的好处,聚集在豫鄂边界的余下二十余万百姓全部遣至暹罗。而梁明所要付出的仅仅是二十万两银子的礼钱,和以暹罗国到的一封感谢信,外加几船暹罗的土特产,好歹也要有几个贡品不是?

中华国在这场波动中坐收渔翁之利,得到了天大的好处,两年的移民迁来了四十多万百姓,极大的巩固了中华国的根基。而满清则陷入了全国动荡的开始。

乾隆皇帝第六次南巡泡汤了,心情的郁闷可想而知,七旬老头一生气,后果可就严重了。对待造反之人,满清是向来不讲留情二字的。就好比梁明家的山东起义,清水教不但土崩瓦解,而且其主导的王伦等五人家族全部被灭,甚至牵连到整个寿张县的王姓百姓,他们的下场是一律斩杀。手段残酷之极。

陕甘、川楚、豫南,最后是五路大军进剿,将白莲教义军紧紧地围在山林之中,并且将当阳县翻了个底朝天,方和志的乡邻、亲朋、师友等等,只要抓到了一律处斩。对于方和志,乾隆可谓是恨之入骨,他可不傻,白莲教起义只是区域的一时动荡,可方和志的缴文却可以动摇整个大清朝。

虽然到了乾隆时期,满清的统治已经极为稳固了,渐渐的也占据了正统的地位。可就这样乾隆依旧要做出一副亲善汉族、友好士子的样子,在几次南巡之中他为了折服江南的汉族士子还特意穿着明朝的服饰,同当地大儒谈经论学,以用来证明自己的亲善。所以,对于方和志他自然不会放过。

不过清军没有很快地实现他地愿望。押解方和志等人进京千刀万剐。豫鄂边界山高林密。义军有熟悉地形。辗转之间就拖住了满清地进剿大军。局势一时间僵持住了。但大局上义军却已经全盘落入了下风。只要不傻他就明白义军坚持不了多久了。

这次起义。白莲教在豫鄂两省地主力尽出。若是就这么被灭了那没有个十几二十年是恢复不来地。梁明不想这样就放弃了一个好子。马上命令情报署开展进一步行动。

四十九年九月。河南、安徽、陕西三省再次爆了起义。主力依旧是白莲教;十月份。四川巴山地区白莲教再次举义。

梁明不求他们支撑多久。只要可以拖上两年。让中华国有足够地时间来消化迁移来地百姓就可以了。至于情报署用掉地近百万两银子。他不过是“呵呵”一笑了之。

白莲教地突然爆明限让清廷有些措手不及。虽然很快就调集了各地地大军可毕竟给了义军展地空间。而且各地用兵也大大减弱了清廷地军力优势。

时间很快就到了年底。白莲教义军屡受打击实力已经大不如从前了。河南、安徽地义军除小部分突围至山区外。大部被消灭;陕西、四川义军也都退入了山区;可他们毕竟是支撑下来了。冬季可不是个进山剿匪地好日子。各路清军也退入城镇进行修正。战火暂时得到了平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