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史并不如烟 >

第116部分

唐史并不如烟-第116部分

小说: 唐史并不如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现代社会喝酒时讲黄段子助兴一样,那时的酒宴也讲究助兴,这场宴会李世民定下了一条新的饮酒助兴规则:每人都必须说出自己的小名。

这下热闹了,五花八门的小名随之而出,“狗剩”,“栓柱”,“小强”齐齐出现,笑的大家前仰后合,到了李君羡这里,大家都静了下来,听一听这个五大三粗的将军小名究竟叫什么。

李君羡站了起来,理直气壮地说道:“臣的小名叫五娘!”

喷了,彻底地笑喷了,大家怎么也不能把眼前这个李君羡与五娘这个小名联系起来,反差也太大了吧。

李世民也加入到了爆笑的行列,指着李君羡说道:“这算哪门子女子啊,长得如此壮实五大三粗!”(何物女子,乃尔勇健!)

李世民笑着笑着差点岔了气,突然,他的脑海中快速组合起一串词组:

武连郡公,左武卫将军,玄武门守将,五娘子,李君羡!

这五个词组组合到一起是什么呢?难道他就是唐三世之后那位女主。

不可能,不可能!



李世民心中盘算了半天,还是不能把李君羡和女皇帝联系到一起,这一切或许只是巧合吧,怎么说,李君羡也算是忠臣良将。

然而,事情巧合到这个程度,李世民心中还是有所顾忌,重中之重的玄武门不能让李君羡再守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不久,李君羡被免掉左武卫将军职务,出任华州(陕西省华县)刺史!

如果此时的李君羡意识到自己的处境谨慎交友,或许还可以一生平安无事,然而李君羡偏偏没有意识到,在华州他很快结识了一些朋友,其中有一位朋友叫员道信。

员道信这个人说起来比较神奇,他自称可以不吃任何东西,只需采天地之灵气就可以维持生存,听起来像是一台“永动机”,一般人都不相信,而偏偏李君羡就信。

另外员道信还有一个特长,通晓佛教法术,这个特长同样折服了李君羡,时间不长,两人就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在两人谈话时,李君羡一律清退左右,只与员道信密谈,李君羡满心以为,这样的谈话只有天知地知,他知,员道信知。

事实证明,这是错觉,他们的谈话不只天知地知,李世民也知。贞观二十二年七月初,李君羡倒霉到了极点,老天彻底跟他过不去了!

七月初,长安上空再次出现奇异天文现象:太白昼见!

原本渐渐淡忘的李世民再一次被提醒,“女主昌”三个字再次萦绕在李世民的心头。

几天后,有御史上奏:君羡与妖人交通,谋不轨。

七月十三日,华州刺史李君羡伏诛,身后家产全部充公。

倒霉的太白金星,莫非你跟李君羡前世有仇。



其实,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如果你真的认为李君羡死于太白金星,那么你被耍了。

这是一个复杂的连环套,而这个连环套的制造者其实是两个人,一个是李世民,一个是武则天。

晚年的李世民是猜疑的,他猜疑一切可能威胁皇权的人,李君羡之所以被杀,其实原因很简单:一,曾经镇守过玄武门,二,与妖人交际。

以玄武门政变起家的李世民比所有人都清楚玄武门的意义,小小的玄武门其实就是李唐王朝的命门,只要运作得当,几百人的政变队伍就能通过玄武门夺取李唐王朝的皇权。这一点,李世民比谁都清楚,所以他格外看重玄武门,不是绝对心腹,绝不可能镇守玄武门。

李君羡原本是可信的,然而承平已久,养尊处优,曾经的忠心是否还会依旧,这让李世民有些怀疑。侯君集、张亮的例子近在眼前,所以李世民有了将李君羡出任华州刺史的举动;然而,在华州,李君羡偏偏不检点,居然与“妖人”交往甚密,仅这一点,李君羡已经在劫难逃。

说到底,李君羡不是死于太白金星,只是死于李世民的猜忌,而太白金星不过是一颗替罪星。

李世民没有想到,他为巩固皇权所做的努力,最后居然成了武则天的宣传工具。

李君羡交往妖人,太白金星白天出现,两者组合到一起,李世民最终诛杀李君羡,这是李世民的连环套;

太白金星异常,李君羡身上有一连串与“武”有关的符号,李君羡伏诛,而武则天却最终登基,组合到一起就是武则天的连环套:朕早有天命。这就是武则天最想要的。

到此时,一切已经真相大白,贞观年间的“太白昼见”只是普通的天文现象,天文官员可能只是占卜出“未来国家政权可能存在变数”,这一结果加重了李世民的猜疑之心,也导致了交结妖人的张亮、李君羡人头落地。

所谓“女主昌”,所谓“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这一切说辞其实都是武则天后来的伪造,一切的一切,都是武则天为了向天下证明:看,朕有天命,天命不可违。

然而,无论是李世民的连环套也好,武则天的连环套也罢,总之曾经的名将李君羡已经人头落地,撒手人寰,留下一系列巧合让人无法解释。

为什么偏偏是他?

为什么他会与“武”字那么有缘?

玄武门,左武卫将军,武连郡公,五娘。这一切究竟是天意,还是巧合?

没有人能够说的清楚!

我们只知道,在贞观二十年前后,先后有三名高官死于冤案:侍中刘洎,刑部尚书张亮,左武卫将军李君羡。前两位是正三品,正部级,后一位是从三品,副部级,短短三年时间,三大高官人头落地,罪名莫须有。

这一切,只因为,皇帝老了,他很猜忌。





第十五章 伤离别


说再见

仕途千里,终有一别,当了一辈子官,总有告别的时候。

同现代社会的离退休制度不同,在古代,官员的任期其实是终身制的,只要有一口气在,你就还是国家官员,什么时候把眼睛闭上了,你的这一辈子才算剧终,你的仕途才能打上鸣谢字幕!



从贞观十九年开始,李世民手下的重臣纷纷到了“剧终”时刻,从贞观十九年到贞观二十二年,短短四年时间,就有五名重臣先后去世,分别是岑文本、高士廉、马周、萧瑀、房玄龄。

最先去世的是岑文本,他死于东征高句丽的征途之中,时间是贞观十九年四月十日。

在贞观十八年八月,他刚刚升任中书令(正三品,正部级),兢兢业业了一辈子,终于到达了仕途的顶峰。

然而,岑文本在顶峰的时间实在太短,从贞观十八年八月到贞观十九年四月,只有短短半年时间,半年之后,他就病逝于东征高句丽的大军之中,他是日夜操劳,累死的。

在他去世的当天,李世民已经看出端倪,对左右侍从忧虑地说道:“参文本跟我一起去,只怕他不能跟我一起回来了。”

当天,岑文本遇暴疾而死,可能是过劳死,时年五十一岁。

岑文本,降官出身,武德年间割据政权萧铣部下,后投降唐朝进入李世民帐下,贞观年间一路平步青云,最后官至正三品中书令。也算创造了贞观一朝的职场奇迹,与他齐平的只有后来被处斩的侍中刘洎,不同的是岑文本虽遇暴疾也算善终,而刘洎,只能三声叹息。

在岑文本去世两年之后,贞观二十一年正月五日,老资格、开府仪同三司(从一品)高士廉病逝,享年七十二岁。

高士廉,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的亲舅父。长孙皇后兄妹父亲早逝,高士廉这个舅父就承担起养育的责任,也正是高士廉慧眼识珠,在长孙皇后小时就为他选定了李世民这个夫君,事实证明,高士廉的眼光很独到。

事实上,无论是个人谋略还是为官,高士廉都非常有一套,玄武门政变他是策划者之一,贞观年间他也曾经长期主持人才的选拔,这样的故旧去世,李世民的心痛可想而知。



时间进入贞观二十二年,这一年,李世民更加感伤,因为在这一年,他一下失去了三位重臣,马周,萧瑀,房玄龄。

正月九日,一直受消渴病(糖尿病)困扰的马周撒手人寰,享年四十八岁,他的去世,也意味着贞观一朝的职场奇迹彻底终结。

马周,贞观四年以布衣身份得到李世民垂青,历经十八年努力,最终官至正三品中书令,从平头百姓到正部级高官,期间的跨度有多大,可以想象。难能可贵的是,马周在不断攀升的同时,还保持着不错的官声。

李世民对马周的厚爱还不止于此,甚至在李世民驾幸翠微宫时,还下令寻觅一块风水宝地,做什么用呢?为马周起宅!

至于马周病重期间,恩宠尤甚,名医中使,相望不绝,每天令尚食以膳供之,李世民亲自为之调药,皇太子李治亲临问疾,于公于私,给足了马周面子。

李世民厚爱如此,马周也没有辜负李世民的厚爱,临终之际,马周还亲自做了一件事,对别人来说是小事,而对他而言,则是大事。他找出了昔日上书所用的所有草稿,亲自付之一炬,慨然曰:“管仲、晏子大肆宣扬国君的过失,为自己赢得身后之名,而我不能那么做!”(管、晏彰君之过,求身后名,吾弗为也)

同样是上书的底稿,马周选择付之一炬,魏征选择流传于世,谁高谁低,李世民有数,历史同样有数!

在马周之后,六月二十四日,特进(正二品)、宋公萧瑀病逝,享年七十四岁。

老资格萧瑀在前面我们已经介绍过,这位老资格能横跨武德、贞观两朝不倒,确实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不过他偏激的性格还是在无形之中让李世民非常不爽,以至于李世民要在他的谥号上做做文章。

原本太常寺给萧瑀拟定的谥号为“德”,而尚书省经过研究应该定为“肃”,无论是“德”还是“肃”都是不错的谥号,然而报到李世民那里,这两个都被推翻了。

李世民说道:“谥号,是行为的痕迹,应该与生前的行为相符,这样的话就定为贞褊公吧!”(谥者,行之迹,当得其实,可谥曰贞褊公)

“贞”表明端庄,“褊”表明多猜疑,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毁誉参半的谥号,在一个谥号上跟萧瑀过不去,说明萧瑀得罪李世民得罪的不轻。

得罪谁不好,偏偏得罪皇帝。



在萧瑀之后,李世民最心痛的事情来了,七月二十四日,他的肱骨重臣房玄龄病逝了。房玄龄的病逝让李世民感觉几乎塌掉了半边天。

贞观一朝,能够从头至尾恩宠不衰的人其实不多,长孙无忌算一个,房玄龄也算一个。如果说长孙无忌凭借的是友情、亲情加能力,那么房玄龄完全凭借的是自己的能力,贞观一朝里里外外都需要他事无巨细的打理,一个人一时兢兢业业不难,难的是房玄龄二十余年兢兢业业,鞠躬尽瘁。我们现在看到的几乎所有有关李世民的仁政,其实都有房玄龄的功劳。

在房玄龄弥留之际,他还在做着一件事,上疏力谏李世民停止对高句丽用兵,让人民休养生息。尽管李世民和他的子孙们并没有接受房玄龄的建议,但房玄龄的苦心,天地可表。

贞观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大唐第一名相房玄龄与世长辞,享年七十岁。

在房玄龄的身后,他的儿子房遗直、房遗爱依旧承受着李唐王朝的恩宠,房遗爱更是迎娶了李世民的女儿高阳公主。然而恩泽再盛,也有尽时,永徽四年因为房遗爱与高阳公主的愚蠢举动导致了房玄龄一脉永久衰落,大唐名相房玄龄的光芒在身后数年之后便被子孙丧失殆尽,可惜,可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