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史并不如烟 >

第241部分

唐史并不如烟-第241部分

小说: 唐史并不如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了代价惨重的黄粱一梦。

如果让杨国忠重新选择,他会选择十二年如梦如幻的巅峰体验,还是会选择平平淡淡过一生呢?

至于杨贵妃,由于篇幅的原因,我没有过多涉及杨贵妃的受宠以及她所谓的“祸国殃民”。在我看来,把杨贵妃归为“红颜祸水”系列是不公平的,因为大唐王朝衰落的责任在李隆基,而不在杨贵妃。

遗憾的是,不少史家还是将亡国的责任推到女人身上,比如人妖合体的苏妲己,比如陈叔宝的后庭花,再比如导致晋王朝八王之乱的贾南风,似乎每一个覆灭王朝的背后,总是站着一个红颜祸水的女人。

其实,女人的肩膀很稚嫩,她们扛不起覆灭一个王朝的重任。

兵变终于平息,马嵬坡被沉沉夜色笼罩。我们不知道李隆基是如何挨过了马嵬坡那长长的一夜,没有杨贵妃的夜晚,他寂寞吗?

第二天一早,又到了出发的时候,李隆基身边的高级官员只剩下韦见素一人,其他人要么给杨国忠陪读去了,要么脚底抹油溜了。就这个韦见素,还是虎口拔牙抢回来的,不然李隆基就成了光杆司令了。

李隆基在内心又叹息了一声,只能用火线提干的方式来充实干部队伍。韦见素的儿子韦谔成为火线提干的受益者,他被直接任命为御史中丞、善后事宜总监,这样他们爷俩成为逃亡路上李隆基最信任的人。解决了干部的问题,李隆基以为可以出发了,没想到,士兵们又有了新想法。士兵们说道:“杨国忠谋反,我们把他杀了,现在却要去杨国忠的地盘——蜀郡,他的旧将故旧都在那里,肯定会对我们不利,所以蜀郡不能去。”不去蜀郡?还能去哪里呢?众人开始七嘴八舌。有人建议去河西、陇右,有人建议去灵武,有人建议去太原,还有个建议很有才——回长安!

听着众人七嘴八舌的建议,李隆基心中暗暗叫苦,此时此刻他只想直奔蜀郡,其他地方都不是他的理想之地,至于回长安,那更不可能了,刚从长安逃亡出来,怎么可能再回去呢?

放在以往,李隆基必定会大喝一声表明自己的态度,然而,现在,他却不敢了,前一天刚发生一场兵变,他依然心有余悸。

刚刚火线提拔的韦谔看懂了李隆基的心思,便提出一个折中建议:“返回长安,需要有抵御叛军的准备,而如今兵力太少,所以不能再回长安了。不如暂且前往扶风,再慢慢商量去处。”

折中的建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一行人便准备往扶风郡进发。

就在这时,附近的百姓挡住了去路,他们拦住了李隆基的马头,说道:“皇宫,陛下的家;陵寝,陛下的百年之所,如今陛下舍弃这些,又将去哪里呢?”

李隆基哑口无言,他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索性将难题留给太子,让太子李亨断后,安抚群情激昂的百姓。

百姓拦住太子李亨的马头说道:“皇上既然不肯留下来,我等愿意带领子弟跟随殿下一起破贼,收复长安。倘若殿下和皇上都到了蜀郡,谁来给中原百姓做主呢?”

说话间,人越聚越多,转眼已经有数千人的规模。

接下来的描述,来自《资治通鉴》:

太子李亨摇了摇头,没有答应百姓的请求。李亨说:“皇上远赴蜀郡,我怎么忍心不陪伴在左右。况且现在我还没有跟皇上当面告辞,总得跟皇上见一面,然后再定去向。”

李亨拨马欲走,他的儿子建宁王李倓和宦官李辅国拦住了马头,说道:“安禄山作乱,四海分崩离析,不收拾人心,如何恢复山河。如果殿下跟随皇上入蜀,叛军烧断进出蜀郡的栈道,那么中原之地就等于拱手让给叛军了。人心如果一旦涣散,就无法收复,再想有今天的局面,也办不到了。如今之计,不如集结西北守卫边防的士兵,同时召回正在河北讨贼的郭子仪、李光弼,然后联合进军向东讨伐安禄山,收复长安、洛阳,使社稷转危为安,宗庙得以重建,到那时打扫干净皇宫迎接皇帝归来,岂不是人间最大的孝。何必拘泥于日常的嘘寒问暖,像小孩子一样呢?”

李辅国和李倓说完,李亨的另外一个儿子、广平王李俶也加入了游说行列,李亨犹豫了。

这时百姓上来,抱住了李亨的马,李亨彻底走不动了。

李亨无奈,只好命李俶飞马报告李隆基:百姓热情高涨,不肯放李亨走!

李隆基闻言,说了一声:“天意啊!”

随后李隆基分出两千士兵以及飞龙厩的御马交给李亨,同时宣布要传位给李亨,然而李亨却坚决拒绝了。

谢天谢地,这段描述终于写完了。不知道大家看完什么感觉,我看完的第一感觉是呕吐,因为这段描述水分太大。仅从描述来看,李隆基、李亨父子绝对是古今父子关系的典范——父慈子孝。然而,真实的史实却并非如此,李隆基与李亨之间一直藏着深深的芥蒂,父子俩一直处于相互猜疑、相互戒备的状态,从来没有真正的父慈子孝。之前马嵬坡兵变,背后便有李亨的影子,倘若没有李亨背后支持,陈玄礼绝没有胆量诛杀杨国忠一族。现在马嵬坡百姓挡路,正好给了李亨与父亲分道扬镳的借口,他不想再活在父亲的阴影之下,他想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试想,如果李亨跟着李隆基去蜀郡,那么他将依然生活在李隆基的阴影下,当了二十年太子的他,不想再重复以前的生活了。于是,李亨决定与父亲分道扬镳,走一条与父亲不同的路。李亨的想法并没有错,只是他一味强调自己的仁孝就让人作呕了,想当皇帝就说想当皇帝呗,何必遮遮掩掩,何必给自己找那么多理由?古代的皇帝,就是做作!

李隆基向左,李亨向右

与李亨分别后,李隆基一行来到了岐山,这时军中传起了谣言:安禄山的前锋部队已经尾随而来。谣言让刚刚平复的军心再次动摇,李隆基看在眼里,心急如焚。夜晚,李隆基入住扶风郡,这时士兵们已经心猿意马,心思全不在守卫之上,言谈之中,对李隆基的不敬脱口而出,即便龙武将军陈玄礼想制止都制止不住。李隆基皱起了眉头,照这么发展下去,还能走到蜀郡吗?就在李隆基发愁时,从蜀郡运来的十万匹彩绸抵达了扶风郡,这些彩绸激发了李隆基的灵感,他要用这些彩绸化解目前的困局。李隆基命人将彩绸堆到院子里,然后把禁卫士兵都召了进来。靠着二楼的栏杆,李隆基开始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演讲:朕近些年老了,所托非人,以至于安禄山作乱,朕还得远远躲避他的兵锋。朕知道你等都是仓促出行,没来得及与父母妻子告别,便跟朕跋山涉水来到这里,一路劳累到了极点,朕对此深感惭愧。此去蜀郡道路险长,而且蜀郡偏小,人马众多,或许那里供应不上,因此今天允许大家各自回家,朕自己与皇子、皇孙、宦官一起入蜀,想必也能走得到。今天在这里就与大家诀别,诸位可以把这些彩绸分了,作为回家的路费。回到家里,见到父母以及长安父老,替朕问好,请他们各自好好珍惜自己!

李隆基说完,老泪纵横,泪水沾湿了衣襟。李隆基的话推心置腹,一下打动了禁卫士兵,在场的士兵都哭了,说道:“臣等生生死死都跟随陛下,不敢有二心。”良久,李隆基回应说:“是去是留,全由你们自己决定!”无疑,这次演讲是成功的,从此,军心稳定了下来,一个多月后,李隆基平安入蜀。李隆基那边解决了路线问题,李亨这边却还不知道往何处去,天下之大,哪里是他的龙兴之地呢?广平王李俶(李亨长子)打破了沉默:“天色渐晚,此地不可久留,大家说说咱们该往何处去?”众人一片沉默。这时建宁王李倓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昔日殿下曾经当过朔方节度大使,每年过年时将帅们都会递上拜年的帖子,我依稀记得他们的名字。况且朔方离这里比较近,兵马也非常鼎盛。现在安禄山叛军刚进入长安,一定忙于抢掠,无暇他顾,我们就趁这个机会前往朔方,到那之后,再图谋大局。”

李倓说完,看着父亲李亨,等他作最后决定。李亨心里何尝有谱,二十年来他只是做一个挂名太子而已,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历练,现在听儿子如此建议,那就不妨试上一试。前往朔方的动议就这么定了下来,李亨一行人开始赶路。刚走出不远,险情发生了,前面居然出现了叛军。李亨不敢怠慢,急忙命令士兵迎战。敌我双方打成了一团,许久之后,只听一声大喊:都别打了,自己人!这时,大家停下手,仔细一看,确实是自己人,对方不是叛军,而是从潼关撤下来的败兵。李亨擦了擦头上的冷汗,既然是自己人那就合兵一处吧,前往朔方。两军瞬间合并,一起开拔。行不多远,又遇到了一道坎。这道坎是一条河,名字叫渭河,李亨一行人就被渭河拦住了去路。渭河上没有桥,要想过河只能蹚水。然而,河水很深,不会游泳的人根本过不去,如果强行过河,后果跟秤砣一样——沉底。李亨无奈,只能把人马分成两拨,有马的一拨,没有马的一拨,有马的由马驮着过河,没马的,原路返回,该干吗干吗。仅此一分,李亨的筹码少了一大半。过了渭河,李亨的筹码继续减少,由于担心安禄山追击,李亨采取了一路狂奔的方式,一日一夜急行军三百余里,等到宿营地一看,跟上来的士兵只剩下几百人。就拿这么点人开始创业?真把自己当努尔哈赤了(自吹靠十三副铠甲起兵)。还好,接下来的日子,好过了一些。李亨一行辗转来到了平凉郡(宁夏固原县),这里有皇家马场,在这里李亨挑选了数万匹战马,同时招募了五百士兵,有这些人马打底,李亨的军事力量有了一点模样。与此同时,朔方的官员也没有闲着,他们积极行动了起来,要给李亨一个大大的惊喜。





第八章 李亨当政


灵武登基

李亨还在平凉逗留,朔方的官员们却再也坐不住了,因为他们看到了一个天大机会:拥立新君。

古往今来,拥立新君都是一件让人梦寐以求的事情,朔方的官员同样不能免俗。

朔方留后杜鸿渐与六城水运使魏少游等人一起开了一个会,会上得出一个结论:平凉地势开阔,不易屯兵,灵武(朔方战区总部所在地)士兵粮食都非常充足,如果迎接太子到此,向北召回正在作战的士兵,向西征发河西、陇右劲旅,向南平定中原,这可是万世难得的机会。

杜鸿渐等人的结论还比较公允,只是这样的结论一半为公,一半为私,在一切为公的旗号下,杜鸿渐他们公私兼顾,打一点自己的小算盘。

严格来说,杜鸿渐的做法是越权的,因为此时朔方节度大使是郭子仪,而杜鸿渐只是郭子仪外出期间临时主持工作,现在杜鸿渐拍板迎接李亨,这就是慷郭子仪之慨,抢了郭子仪的功。

只是拥立新君的机会太诱人了,他已经战胜不了自己的心魔。

杜鸿渐火速派使者到了平凉,与使者一起到达的还有邀请李亨到朔方的奏疏以及朔方战区士兵、马匹、兵器、粮食、军用物资和名册,这一切都是杜鸿渐用来表示诚意的道具。看到奏疏和名册,李亨一直忐忑不安的心终于放下了,朔方战区还真是识时务,想什么就来什么。这时,河西战区司马裴冕正好路过平凉,正赶上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原本,裴冕要到长安出任御史中丞,现在安禄山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