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史并不如烟 >

第76部分

唐史并不如烟-第76部分

小说: 唐史并不如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做成的,无论如何审问,就是不说。

不过这一次,李渊却准备把恶人做到底,竟然准备将尉迟敬德处死,估计还是想把尉迟敬德当成皇子不和的替罪羊。然而想处死尉迟敬德又谈何容易,秦王李世民愣是顶住压力,非要救尉迟敬德一命,这可怎么办呢?

查无实据,秦王力保。李渊想来想去,还是放过了尉迟敬德。然而这一放就是他的一生之祸。经此劫难之后,尉迟敬德就算把命彻底交给了李世民。从今以后,尉迟敬德眼中只有秦王,没有皇帝,更没有太子和齐王。在日后的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敬德射死齐王,进而全副武装威逼老皇帝李渊。玄武门之变,尉迟敬德功劳第二,没有人敢居第一!

其实这一切都是拜李渊和李元吉所赐!



挖不动尉迟敬德的墙角,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又将矛头指向了秦王府左一马军总管程知节(程咬金)。已经经历过张亮和尉迟敬德的强硬之后,哥俩给程知节准备的不是敬酒,直接就变成了罚酒。在李渊面前又是一个小报告,李渊随即将程知节派往康州(甘肃省成县)担任刺史,意思很明显:哪凉快哪待着吧!

然而没想到,程知节也是个牛人,居然顶着坚决不上任。程知节曰:大王股肱羽翼尽矣,身何能久!知节以死不去,愿早决计。(由此可见,李渊的皇帝威严要打折扣的!)

程知节顶牛坚决不上任,太子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也没有太多的办法,毕竟他们最管用的法宝就是老爹李渊,然而这个法宝也不能老用,用的多了恐怕就不灵了。

对付完程知节,哥俩转而对付秦王府的另一个牛人。这一次又走回到了老路:金钱收买!这个牛人是谁呢?秦王府右二护军段志玄,就是贴身跟随李世民厮杀的那位。

然而,面对送上门的金银绸缎,段志玄的反应跟尉迟敬德一样:原物奉还。

到这个时候就不得不佩服李世民的人格魅力了。按照规矩,来挖墙角的出的价钱绝对要高于本主的价钱,不然没有人愿意轻易跳槽。然而即使太子建成开出了大价钱,秦王府的牛人们却一个也没有动,这是为什么呢?只能归结为人格魅力。



如果说全世界什么东西都可以用金钱购买,那么最后一定有一样东西金钱无法收买,这个东西是什么呢?人心!



一直碰壁的建成和元吉不会想到,在他们大张旗鼓挖秦王府墙角的同时,秦王李世民也不动声色地挖起了他们墙角。与建成、元吉不同的是,他的目标很小,行动同样低调,他所挖的人物在太子宫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然而就是这个小人物的一个消息,让李世民迎来了一生的重要转机!

这个人物先暂且不提,稍后他将登上历史的舞台。

回过头来还是来说秦王府的那些人,这些人在武德七年到九年的日子并不好过。武将要么被挖墙角,要么受到各种莫名其妙的处分;而文官呢?日子也不好过!秦王的“十八学士”并没有维持多久,这些人陆陆续续被以各种名义调走,人才流失让李世民叫苦连天,不知所措,无奈之下,求计于房玄龄。房玄龄微微一笑,对李世民说了这样一句话:“王府虽然走的人很多,那都没什么好可惜的。杜如晦这个人有大才!要是大王只想镇守一方做个王爷,那你用不着他;若是大王想君临天下,那就得倚靠此人了。”

经此推荐,杜如晦一跃成为李世民的重要幕僚,秦王府的重大谋略都是由房玄龄和杜如晦参谋做出,这两个人是李世民名副其实的左膀右臂。

然而左膀右臂到现在也成了太子建成的眼中钉,建成谓元吉说:“秦王府只有房玄龄和杜如晦的谋略还算厉害!”随即又给李渊打了一个小报告,李渊很快批示:将此二人赶出秦王府,非皇命不得再进!

这日子实在没法过了!



我为鱼肉,人为刀俎,粗人樊哙都知道鸿门宴的危局,秦王府的牛人们何尝不知道王府的危局。

其实,在许久之前,房玄龄与长孙无忌已经看到了危局,两个人还有过一次深谈。那时房玄龄担任行台考功郎中,而长孙无忌担任比部郎中,两个人以往关于时局谈论的并不多,而随着危局逼近,两个自视甚高的人终于走到了一起。

房玄龄说:“现在矛盾激化了,要是对方发难,我们肯定大败。不如让秦王直接掌握废立大权!如今已经没什么退路了!”

长孙无忌说:“我早就这么想了,只不过不说而已。你现在说的正合我的心意!”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已经看透了皇子争斗的危局,而这个危局在老皇帝李渊那里无药可解,而李世民倒是有解开的可能,这种可能就是行周公之事,说白了就是将废立大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大舅哥,两人亲密无间,这种重大的事情只能让长孙无忌先试探一下,然后房玄龄这样的外人才能卷入。

长孙无忌入内与李世民交了底,这一交底让李世民顿时紧张了起来。其实自己掌握废立之事他自己也曾经想过,然而念头仅仅一闪而过,不敢往深里想,毕竟那意味着大逆不道。听长孙无忌再次提起,李世民发现,废立之事已经成了华山一条道,自己即便想绕开也绕不开了。

要么杀人,要么被杀,李世民有第三条路可选吗?



重大的事情还是听听房玄龄的意见。李世民召来了房玄龄,房玄龄什么态度呢?当然跟长孙无忌说的一样。房玄龄说:“大王你战功盖世,继承大业理所当然,不用再犹豫了!”

到了这个时候,诛杀建成和元吉已经提上了台面,李世民既没有完全肯定,也没有完全否定,因为他实在找不出第三条道路可走。此时另外一个关键的人物也加入到游说的队伍,这个人就是房玄龄的老搭档杜如晦,自此三人口调一致,总之一句话,“要么杀人,要么被杀”。

房玄龄和杜如晦被扫地出门之后,原来的铁三角只剩下长孙无忌一人,不过长孙无忌还是很快找到了同道中人,这些人都是谁呢?分别是长孙无忌的舅舅雍州治中高士廉、左候车骑将军侯君集以及老相识尉迟敬德等,这些人的工作就是日夜不停奉劝李世民诛杀李建成、李元吉。

然而李世民还是犹豫未决,又求计于灵州大都督李靖,李靖环顾左右而言他,就是不表态。随后问计于行军总管李世勣,李世勣同样如此,不置可否。

李靖和李世勣是聪明的,手握兵权的大将万万不能卷入皇子纷争。一旦卷入,凶多吉少,押宝成功或许荣耀一生,押宝失败必定是灭族之罪,说到底大将不能与皇子走得太近。保持中立,最终你会赢得每一方的尊重!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李靖、李世勣缄口不言保持中立。同时也有权威史料记载李靖、李世勣向李世民表示过忠心。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李靖和李世勣没有直接参与过玄武门之变,而在李世民登基后,两个人都得到了重用。从这个结果来看,两人在关键时刻应该向李世民表过忠心。



一方摩拳擦掌,一方磨刀霍霍,双方的天平总有一天会打破,这一天来了。

同大唐开国一样,玄武门之变的直接导火索还是跟东突厥有关。就在秦王跟太子双方暗战升级的同时,不受欢迎的邻居东突厥人又来了。这一次东突厥将军阿史那郁射设率数万骑兵南下黄河河套,进入唐朝境内,包围乌城(陕西省定边县南),战争一触即发!

按照惯例,如此规模的大战一般需要李世民出马。然而就在李世民在府中等待李渊征召的同时,太子李建成在李渊面前推荐的却是另外一个人:齐王李元吉!耳根一向偏软的李渊同意了太子的提议,随即命李元吉督右武卫大将军李艺、天纪将军张瑾等救乌城。

帅位被抢,李世民心中不太痛快,然而父皇已经下令,自己也不好再说什么。

令李世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李元吉在父亲李渊面前又提出一个小小的要求:请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及秦叔宝等与之偕行,简阅秦王帐下精锐之士以益元吉军。

李世民顿时明白了一个成语:釜底抽薪。此时的李世民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明白这四个字的含义,也更加清楚这四个字的分量,这分明是要把他放在案板上乱剁!

房玄龄、杜如晦被扫地出门,四员猛将再被抽走,精锐士兵被抽调。如果真是这样,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城只是一个寓公,一个匹夫而已,届时太子建成要对付他比对付一窝蚂蚁都简单!

怎么办?遵命还是抗命?是抗争还是顺从呢?



就在李世民犹豫不定时,一个神秘人物来到了秦王府,这个人就是李世民先前在东宫挖的墙角,这个人的品级很低,只是一个从七品,官职也不大,率更丞。

这个人叫王晊,此时已经被李世民挖墙角成了秦王府安插在东宫的“无间道”,现在王“无间道”传来了一个令李世民无比震惊的消息,正是这个消息,引爆了长安上空的火药桶。

王晊密告李世民说:“太子跟齐王商量过了,明天饯行的时候把你杀了,然后再把你的将军用计玩杀。事后就率军逼宫,谁敢不服?”

这个消息表明,太子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准备在饯行之时动手除掉李世民,随即向老爹李渊逼宫,顺便将尉迟敬德等人一起坑杀,一了百了!

狠!狠!狠!怎一个狠字了得!



李世民将王咥的话一一告诉了长孙无忌等人,秦王府一下炸了锅,长孙无忌等随即力劝李世民先事图之。李世民叹说:“骨肉相残,我不忍心。不如咱们先等等。要是他们真的造反,咱们再去讨伐。”(后发制人)

闻听此言,尉迟敬德说:“谁不怕死?现在大家把命交给你都是天意。现在大祸临头了,大王你还不担心。我虽然出身低微,但也不会束手就擒,到时候我就走了。”(将上一军)

尉迟敬德话音刚落,长孙无忌说:“不听敬德的话,我们败定了。敬德走的话,我也会离开的。”(再将一军)

尉迟敬德与长孙无忌都不同意李世民的后发制人,他们全都主张先下手为强,末了还给李世民下了最后通牒:你如果不先下手,我们这些人就不管你了,我们各自逃命,你自己留下来等死吧!

面对尉迟敬德和长孙无忌的摊牌,李世民急忙阻止,“我的意见你们也不能全部推翻,你们再研究一下,看看有没有更为稳妥的方法!”稳妥?刀架在脖子上,到哪里找稳妥呢?

尉迟敬德说:“王今处事有疑,非智也;临难不决,非勇也。且大王素所畜养勇士八百馀人,在外者今已入宫,擐甲执兵,事势已成,大王安得已乎!”

尉迟敬德的意思是责怪李世民不智不勇,进而摊牌说,即使你秦王想息事宁人,你手下那磨刀霍霍的八百勇士答应吗?他们手里的刀答应吗?都不会答应!



李世民还在犹豫,他很清楚迈出这一步将有多难,而一旦迈出这一步,就再也不能回头。

成功,则残杀兄弟,逼父退位;失败,则身首异处,落得乱臣贼子的永世骂名。

世界上有比这更难做的选择题吗?



看李世民下不了决心,长孙无忌们继续着自己的游说:“何况李元吉也不是省油的灯,只怕将来他也会造太子的反。他与太子用计陷害大王您,然后齐王再用计构陷太子,那时天下就乱了。”

长孙无忌们的说服还是很有技巧的,他们拉出了李元吉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