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史并不如烟 >

第93部分

唐史并不如烟-第93部分

小说: 唐史并不如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容顺没能取得吐谷浑贵族们的信服,最终被贵族们安排的杀手刺死,结束了其憋屈的一生。

在慕容顺身后,他的儿子慕容诺曷钵被立为可汗,这是一个更没有根基的人。他的角色是傀儡,他的身后则是为夺权斗的你死我活的高级官员们。

在这种背景下,唐朝的一位名将被推上了前台,这个人就是兵部尚书侯君集。

李世民交给侯君集的任务是率军增援慕容诺曷钵,调停争权的各方,对于不听命令的部落,一个字:打!



侯君集威风凛凛的再次出发,在他的前方是霞光万丈,在他的梦中,是雄兵百万,为将者追求的就是这个境界,不是吗?

也是,也不是。



就在侯君集率军出发的同时,李靖悄悄地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此闭门谢客。闲杂人等一律免进,即便是亲戚,也不轻易相见。于是在长安闹市之中,李靖自己“与世隔绝”。

老子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老子的话,李靖读懂了,侯君集要么根本没读过,要么根本没读懂。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李靖与侯君集的画像一起挂上了凌烟阁,与他们一起享受凌烟阁画像的总计二十四人。

仅仅两个月后,侯君集被控与太子李承乾一起谋反,伏诛。

六年后,李靖于家中寿终正寝,享年七十九岁,陵墓规模比肩汉代名将卫青、霍去病。



福兮祸兮,皆有因果,归根结底,未尝没有科学道理。





第八章 来来往往


长孙皇后

如果论及中国大历史中皇后的贤良淑德,长孙皇后可以排进前三名,究其原因,是他的丈夫李世民名声很好,那么作为妻子的长孙皇后名声不可能不好,况且长孙皇后确实很会管理,也很会做人。

后世的人熟悉长孙皇后的声名,很有可能是从一则小故事开始。

这则小故事是这样说的:

有一天,李世民下朝之后,脸色非常难看。长孙皇后问及原因,李世民恨恨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了魏征这个乡巴佬。闻听此言,长孙皇后换上了正式场合穿着的衣服,非常正式地向李世民表示祝贺。长孙皇后说:“妾闻君明臣直,现在皇帝有魏征这样敢直言的大臣,不正说明皇帝贤明吗?因此臣妾向皇帝表示祝贺!”

小故事的结尾是这样写的:听了长孙皇后的话,李世民的气消了,从此更加信任魏征。



也不知道是哪个败家编剧编的这种蹩脚小故事,把政治想的太简单了。把李世民想的太简单了,君临天下者,如果如此冲动,如此浅薄,那么天下就危险了。

事实上,无论是李世民,还是魏征,他俩都是在演戏。他们是彼此的陪衬,没有李世民,魏征的形象无法高大;没有魏征,李世民的形象也无法丰满。两个人就是为彼此而生,为彼此而演,这就是传说中的双赢。

至于长孙皇后,她也是在演戏,也是在扮演角色。难得的是,她一直牢记着自己的角色定位:配合皇帝,维护皇帝的权威。不像其他皇后,要么智商不够把戏演砸了,要么智商太高,把皇帝的戏份都给抢了。而长孙皇后牢牢守住了自己的角色,她的法宝只有一个:本分。



关于长孙皇后,先进事迹太多了。

仁慈孝顺,节俭朴素,喜爱读书。献计献策,利国利民,保护宫女,爱护非亲生子女,降低自己生活标准,严格要求亲生子女,等等,等等。

所有的一切都在于两个字:本分,皇后的本分。

如果说皇帝是天下男人最想干,也最难干的差事,那么皇后也是天下女人最想干,也最难干的差事。当皇帝难,当皇后更难。打一个最通俗的比喻,当皇后就是要与一群美女分享一个优秀男人,在分享的过程中,既要表现大度,又要牢牢抓住这个男人的心,你想想有多难。

长孙皇后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幸好,她聪明,她很会做人,于是给世人留下贤良淑德,与世无争的名声。

长孙皇后真的贤淑良德,与世无争吗?

当然不是,不争怎么当皇后呢?不争怎么能把皇权牢牢地留在长孙一脉呢?

长孙皇后也争,也争的厉害,她的法宝是“不争”。



糊涂了吧,为什么争权的法宝是“不争”呢?因为这个“不争”是看起来的。

长孙皇后不为自己争医药和膳食费用,反而主动降低标准。对皇帝的其他妃嫔关爱有加,动辄倒贴,给人印象:不争;

太子李承乾的乳娘请求增加太子宫的各种配备,说白了是帮太子要待遇。按理说这种事情亲娘应该比乳娘更上心,然而申请到了长孙皇后这里,冷冷的一句话就给打发了,“身为太子的,在意的应该是国家大事,哪里有心思去理会生活器具的好坏了。”对亲儿子这么狠,也是不争;

长孙无忌位高权重,长孙皇后多次要求李世民解除长孙无忌职务,免得恩宠太盛,滋生长孙一脉的骄气,对自己兄弟这么狠,也是不争;

长孙皇后病重,李承乾委托房玄龄向李世民请求大赦天下,以祈求长孙皇后延年益寿。结果这个人性化建议也被长孙皇后否决了,“怎么可以因为我一个妇人让皇上大动干戈?你要是这样做的话,我还不如赶快死了。”对自己也这么狠,也是不争。

然而,老子有一句名言:夫唯不争,天下莫与争。

不争,其实是为了争。为什么争?为未来的皇权而争。



当然,在长孙皇后“争”的同时,她对李世民的爱也是真挚的。对于李世民,她始终保持一颗忠心,甚至随身携带毒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把随身携带的毒药拿给李世民看,并深情的对李世民说:“我等你去逝后,就会给你陪葬,我可不能去做第二个吕后!”

一句话改变人的一生,一句话奠定长孙一脉在大唐王朝的地位。

在长孙皇后身后,争储大战打的一塌糊涂,然而即使斗的天昏地暗,储位一直在长孙一脉的控制之中。李承乾,李泰,李治,他们的母亲有一个统一的名字:长孙皇后。



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六月二十一日,长孙皇后于立德殿去世,享年三十六岁。

如果没有一年后那个女孩的进宫,或许长孙一脉还会在唐朝荣耀很多年。然而因为那个女孩的进宫,长孙一脉的命运被改写了,大唐的命运也同时被改写了。

如果有前世的话,这个女孩一定是与长孙皇后的前世有着莫大的深仇。

进宫

贞观十年,长孙皇后逝世时,这个女孩仅仅十三岁。

原本这个女孩与长孙皇后的生活不会有任何交集,然而一切被李世民在不经意之间改变了。

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李世民听闻原荆州总管武士彟有一个女儿貌美如花,远近闻名,本着多多益善的原则,李世民这个合法的“采花大盗”一招手就把这位姓武的女孩招入宫中,从此开始了小女孩的宫廷生活。

小女孩在宫廷的起点很低,职称为“才人”。在后宫中,“才人”是什么级别呢?

按照唐朝规定,皇帝的嫡妻,叫皇后,在皇后之下,为妃嫔,妃嫔也分等级,而且每个等级有编制限制。第一等叫妃,编制四人,一品;妃之下为二品的嫔,编制九人;嫔之下,为婕妤,编制九人,三品;婕妤之下是四品的美人,编制也是九人;再往下为第五品的才人,编制还是九人。

由此可见,才人与皇后差了整整五级。差距之大,如同村长与总统的区别,看着挺近,走起来却挺远。

小女孩在历史上没有留下最初的名字,她的名字都是后来取的。李世民叫她“武媚娘”,她自己称自己“武曌”,她的儿子追认她为“则天大圣皇后”,因此后世的人们都叫她“武则天”。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叫她什么呢?从尊重人权的角度看,应该称她为“武曌”。



说起来武曌的老爹武士彟也是唐朝的有功之臣,而且属于开国那一拨,李渊敕封的十四位太原元谋勋效功臣,武士彟就是其中的一个。

武士彟原本是一个木材商人,在隋炀帝杨广大兴土木的年代发了一大笔财。然而苦于当时商人的社会地位低下,武士彟在积累了一些财富之后就从商人转型成了一名军人。由于他有钱,所以他当兵一起步就从鹰扬府队正当起。鹰扬府队正是隋朝府兵制体系下所有常任军官中最低级的官员,管五十个人。

本来他的生活与李渊的生活也没有什么交集,没想到,到隋炀帝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两人有了第一次见面的机会。李渊奉命平叛,正好路过武士彟当鹰扬府队正的地方,两人相见甚欢,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又过了两年,也就是大业十三年,这一年李渊出任太原留守,顺便就提拔武副连长做了行政司铠,掌管武器兵仗。

别看武士彟只是一个掌管武器兵仗的小官,在关键的时候还替李渊挡了不少事。当时李渊以平定叛乱的名义召集了一些人马,并且把这些人马交给了刘弘基和长孙顺德这两个跟政府毫不相干的人管理。李渊的副手王威、高君雅感觉事情蹊跷,想要调查,结果愣是让武士彟给忽悠过去了。武士彟忽悠说:“长孙顺德他们都是李渊的宾客,如果调查他们就等于怀疑李渊,不给他面子,以后上下级关系还怎么处呢?”

王威和高君雅智商也不高,顺着武士彟的思路一想,也有道理,变乱时期当有非常之法,不妨就让长孙顺德他们先带着吧。

武士彟刚把王威他们安抚住,留守司兵田德平又跳了出来。他也觉得长孙顺德有问题,想建议王威深入调查,结果也让武士彟给按住了,“你懂什么,剿匪的军队一向是李渊负总责,王威他们就是随从,让二把手调查一把手,亏你想的出来!”

经过武士彟两次忽悠,李渊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为最后的起事赢得了时间。而在这期间,武士彟看出了李渊这个潜力股升值空间无限,索性把全部家产都捐了出来用于晋阳起兵,最后的事实证明,他的宝押对了。

唐朝开国之后,武士彟经过几次升迁,出任过工部尚书,还出任过荆州都督,总之在李渊心中,这是一个有分量的人。



历史总是充满着惊人的巧合,说起来,武曌这个唐朝杀手与李渊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果不是李渊热心给武士彟做媒,或许历史上就没有武曌这个人。

武德年间,武士彟的原配妻子去世了。因为武士彟的工作表现很出色,让李渊这个上司很感动,李渊说:“这个人十分忠诚。去年儿子死了,今年老婆又死了。真是可怜!”

为了表彰武士彟这个工作狂,李渊热心给武士彟做起了媒,寻来寻去,寻到了隋朝四贵之一观王杨雄的侄女,杨达的女儿,典型的名门望族,前朝的金枝玉叶。美中不足的是,此时的杨小姐已经芳龄四十四了,究竟是一婚还是二婚,甚至三婚就搞不清楚了。武曌自己的说法是这样的:起初杨小姐是坚定的独身主义者,四十四岁这一年遇到了武士彟先生,两人一见钟情,于是杨小姐改变独身的想法投入了武士彟的怀抱。

一婚也好,二婚也罢,总之四十四岁的杨小姐嫁给武士彟之后展示出很强的生育能力,一连为武士彟生下了三个千金。老大长大后嫁给了贺兰氏,老三后来嫁给了姓郭的,老二后来嫁给了姓李的,老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