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交锋三十年--改革开放四次大争论亲历记 >

第13部分

交锋三十年--改革开放四次大争论亲历记-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光的工资也立即从1000多元降到700多元。贫穷和愚昧结了婚,生出个孩子叫落后。这里〃官本位〃猖獗,办事拖拖拉拉,歧视外来投资,吃拿卡要盛行。干部们还挺骄傲:〃别看我们不会抓工业,我们会种庄稼。〃菏泽的职工穷得没钱买厂子的股份,怎么办?陈光就送。菏泽的穷困落后程度超出了陈光的想象,他觉得这些企业根本不会有人买,只有送给有实力的企业来救活,送给人家人家还不一定要。他说:〃与其说是送出企业,卖掉企业,不如说是送出包袱,送出债务。说是送出去,实际上是引进来,这叫换个爹娘养孩子,如果孩子能养好,换个爹娘又何妨?只要能把企业搞活,不管荷泽的企业姓荷不姓荷。〃这使他又多了一个绰号〃陈送光〃。
菏泽的工业极其薄弱,比起诸城来差了一大截,所以菏泽改制的结果不如诸城那么显著。
在这个时刻,我给陈光写信,支持他的改革。
1999年1月19日,陈光给我回信。当时电子邮件尚不流行,陈光写给我的信还是老派风格中式红色竖格信纸,流畅的字体一行行竖写。
信中说:〃不管你说的对与错,总会惹得许多人乱加指责。他们不了解下边的真实情况,也不容人家分辨,只知道用的'左'的大帽子压人。与其让他们大吵大闹,倒不如静观其变,过些时候再说。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我有这个信念。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改革如大江东去,是什么力量也挡不住的。我对此充满信心。〃
6月21日,他又给我来信说:〃改革很难,民主不易,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主义灾难深重,真正与世界接轨,尚需时日。〃这几句话沉甸甸的,是一位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改革者的箴言,既给人力量,又促人深思。所以,陈光这几句话,时常在我的脑子里回响。
2000年,荷泽撤县设市,陈光就任第一任市长。2002年,陈光被任命为市委书记。2003年,陈光下令市、县、乡三级都成立招商引资小组,一半干部在家主持工作,一半出去招商。有时陈光还亲自带队出去招商。而在诸城,引进资金是企业自己的事,政府根本不管。
当然,陈光的改革并非百分之百成功,比如出售医院就出了问题。2004年,市政府借鉴江苏宿迁的经验,卖了5家医院。但菏泽的医院职工和卫生管理部门普遍反对,再加上有的购买者买下医院之后没有按照许诺进行投资,出现了诸多问题。2005年5月,市政府不得不把医院又全都收了回来。市政府发的文件说:医院改制的出发点是对的,在操作中出了一些问题。后来陈光说:〃菏泽的医改情况很特殊,我不想多说。其实我不赞成荷泽医改,事业单位改革和企业不同。〃

第36节:陈光怎么变成〃陈卖光〃?(4)

陈光仍然是老脾气,对各种纷至沓来的非议不予理会。他说:〃我在改革时不会考虑这些,你处理我,把我免职我不管,历史会有定论。因搞改革被人骂,受批判,是正常的。关键是做人要有个标准,如果老考虑领导高兴不高兴,提不提拔,那就做不了改革者。〃
陈光仍处于争议之中,荷泽就有一些人骂他。就在陈光推进改革的时刻,公安部门在荷泽一些地区查获了几起脱衣舞演出的非法行径。当地有人趁机说,陈光又多了一个绰号〃陈脱光〃,陈光现在已经是〃三光〃了卖光、送光和脱光。这〃三光〃的绰号,当然是一些人乱调侃。跳脱衣舞各处都有,该处罚谁处罚谁就是了,为什么单把〃脱光〃的帽子给陈光戴上?
尽管如此,谁也不能否认,陈光主政下的菏泽发生了巨变。2006年,全市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人员第一次领到了全额工资,当年市财政收入猛增到30个亿。增幅全省第一,但总量还是末一位。菏泽的工厂有响动了,路变宽了,下水道不堵了,灯都亮了,绿化面积扩大了,公务员的工资涨上去了,黄河水也引来了。拿现在和1997年比,荷泽全市企业亏损面由90%降到12%。
2008年2月8日,陈光的一项政绩上了《人民日报》。菏泽2007年粮食产量491万吨,占全国粮食产量近1%,近5年新增粮食产量约占全国增产的5%。在农产品越来越紧缺、越来越金贵的今天,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菏泽春季的风沙和夏季干热风是威胁农作物的主要灾害。陈光上任之后连年大规模植树造林,终于建成完善的防护林体系,使风沙日数减少70%,年降雨量增加2。9%。陈光向《人民日报》记者宋光茂介绍说,荷泽农民因此每年增加收入两亿元。2008年初,在山东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将两辆农技推广车奖给了荷泽。
陈光说:〃荷泽已经步入发展的快车道,我俯仰无愧,改革者的功过是非,应由事实评说。政声人去后,无声胜有声!〃陈光以巨大的勇气走出国企产权改革第一步,在竞争性领域实行〃国退民进〃,从而给私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他的实践,在当代中国改革史上留下了自己鲜明的脚印。
陈光对《新京报》记者说,他曾和另一位著名的改革官员仇和彻夜长谈,〃谈得很深,农村改革、企业改革的深层次的东西。〃他很欣赏仇和说的一句话:〃为公才改革,为私谁改革?谁愿意做那些戳别人眼珠子的事情?〃
2008年初夏,52岁的陈光调任山东省省长助理。按众人理解,虽是平级,当然更为重要,此后他的工作将覆盖全省。他的新任务是协助省长在全省开展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包括企业改革、乡镇改革等诸多内容。陈光有了更大的舞台。期盼陈光锐气不减,为山东改革做出更大贡献。

第37节:厉有为蒙难记:所有制改革的插曲(1)

厉有为蒙难记:所有制改革的插曲
我见到厉有为,是《交锋》一书出版两年之后。
2000年春天,厉有为来京出席〃两会〃,住在京西大观园酒店。我去看望他,谈起1997年那场风波,他还是义形于色,愤慨不已。谈话间,他也披露了一些外人所不知的内幕。
1996年秋,身为中央候补委员、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的厉有为来到中央党校,参加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习。厉有为从百忙中脱身出来,有了这样一个静下心学习的机会,自然十分珍惜。他哪儿也不去,从阅览室到寝室,再从寝室到阅览室,两点一线,集中精力阅读、思考和写作。
厉有为阅读与写作,与实际工作结合很紧。当时的经济改革与国企改革,总是被所有制问题绊住脚,他想努力在这个问题上有所突破。在3个月时间里,他一共写了4篇文章。11月20日完成的第4篇文章,就是引起争议的《关于所有制若干问题的思考》。在这篇文章里,厉有为提出,除了公有制与私有制之外,可以建立多数劳动者占有多数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
临毕业,党校老师建议用这篇文章作为他的毕业论文,班主任还决定让厉有为做论文交流。厉有为在两个学员班上宣读了论文,引起热烈反响。老师和同学都向他要这篇文章,他在送给大家的文章上加了一句话:〃此文章请研究提出意见,不供发表。〃
未曾想,小范围传阅的文章,却激起了一场始料不及的大风波。1997年初,一篇批判厉有为的打印文章,在北京各界广为散发。大批判文章后面,附上了厉有为的《关于所有制若干问题的思考》,并说此文是一篇〃及时而难得的反面教材〃。
批判厉有为的话十分吓人:
〃深圳市委书记厉有为在中央党校一次省部级干部学员研讨会上,作了一篇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大唱反调的报告。这篇被广泛散发的报告,绝不是一份普通的学习体会和思考,而是精心准备抛出的一份彻底改变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方向的政治宣言和经济纲领。改革前沿的这位封疆大吏公然要求党的十五大按照他的思考从根本上修改党纲、党章,再清楚不过地表明,经过18年的改革,一种得到很大发展的社会经济关系和政治力量,再也不甘于屈居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的'补充'角色了。他们公开向党内党外申明,要由他们来改变和掌握中国今后社会演进的走向。〃
〃可以说,对这份报告的态度,是当前改革的关键时刻,检验一个共产党员是否清醒地认识到真假社会主义改革的试金石。一切真正的共产党人,应当自觉地起来与反马克思主义的修正主义浊流做坚决的斗争。〃
还有更严重的事情发生。
1997年2月10日,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编辑发行的《历史唯物主义通讯》(以下简称《通讯》)第28期发表了进一步批判厉有为的文章:《厉有为意欲何为?首都理论界人士批评厉有为同志所谓的〃一些新认识〃》。
这个理论研讨会是1997年1月18日召开的,据说有2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他们来自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
《通讯》说,厉有为的文章〃有严重的理论错误和极有害的政治主张〃,〃这些话出自他这样的领导干部之口,并在筹备党的十五大期间散布,因而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决不能等闲视之。〃
不知为什么,《通讯》没有列举这些〃教授、专家和学者〃或者〃有识之士〃的姓名。所有发言者均用〃首都理论界人士〃或〃与会专家学者〃命名。
批判要点集中在以下4个问题:
第一,厉有为说马克思所说的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之后的社会主义〃,而我们搞的〃现实的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之前的社会主义〃。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现实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优越性。这是厉有为为了毁掉我国的全民所有制,为了搞私有化而编造的理论根据。
第二,厉有为的文章抹杀了当今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基础上的本质区别,宣扬〃趋同论〃。这是厉有为为了在我国推行私有化而制造的舆论。
第三,厉有为的文章提出了一个多数人占有多数生产资料的私人股份化的方案。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私有化方案。这就是要通过搞非国有化,化公为私,培植和养肥一个新的资产阶级。
第四,厉有为的文章公开要求改变我们党的性质,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罕见的。厉有为所代表的是那些已经拥有私产和企图拥有大量私产与私人股权的一些人。
既然上纲这么高,《通讯》图穷匕现了:
〃与会的专家学者建议并要求反映:像厉有为同志这样的思想和政治素质的共产党员,不够共产党员的条件,更不适宜作为中央候补委员进入党的中央委员会,也不适宜担任任何一级党政组织之重要的领导职务。〃

第38节:厉有为蒙难记:所有制改革的插曲(2)

厉有为看到这些大批判,一下子懵了。京城的水如此之深,这是他没有料到的。一不留神,就要把他这个〃封疆大吏〃淹没了顶。
为什么这些〃理论界人士〃下手如此之重?我和凌志军写的《交锋》曾经对批判者的动机做过如下分析:
一是这些人选择厉有为作为突破口,经过缜密的考虑。厉有为的官不大不小。官不大,批起来风险小;官不小,批起来能震动。这些人要的就是震动,要吸引各界眼球。二是厉有为的看法在当时有代表性,狠批厉有为可以封住很多人的口。三是十五大即将召开,批判者力图通过这些舆论给中央施加压力,影响十五大决策,使私营经济政策发生倒退。
厉有为的《关于所有制若干问题的思考》到底说了什么?
让我们看看这篇文章的概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