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三"事件考证-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四、关于外国某些当事人的不同说法
原蒙古外交部专员、曾参加中蒙双方视察林彪坠机现场的古尔斯德,一直到他去世,还坚信坠毁的飞机上没有林彪。(孙一先:《在大漠那边》,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版,第325页)
最早发现飞机坠毁的蒙古拉哈玛大娘,对记者这样谈到当时的情景:那是个可怕的夜晚。凌晨,一阵嗡嗡声把她惊醒,她急忙穿好衣服,出门一看,发现这难听的声音是空中传来的,这时羊群惊散,马嘶狗吠。她仔细一看,从西南向北飞过来一架冒着大火的飞机,飞得相当低,在巴图脑尔布苏木上空,绕图门山转了一圈,顺着扎森山谷向西南方向飞行,声音越来越大,大概不到20分钟,在苏布尔古盆地坠毁。当时没有听到大的爆炸声,只看到现场大火连天。(孙一先:《在大漠那边》,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版,第359页)
当年蒙古外交部次长、参与处理林彪坠机事件的永栋,30年后打破沉默,对日本记者谈了林彪坠机的一些情况。他说:飞机一进入蒙古国境,为了躲避雷达,即实行低空飞行,但我国从一开始便掌握了该机的飞行轨迹,因为该机在极低的低空飞行,轰隆声响,我国是循声而追踪的。失事后,我们知道是中国军机,因为机内枪械散乱,死者多穿军服。“对于坠机的原因,虽然众说纷纭,但是事实上并未遭到外界攻击,亦未有机器故障的迹象。也有说法指系燃料用尽,抑或过于低空飞行而与地面撞击摩擦等等,但是并没有任何证据足以显示这些说法的可信性,因为引擎、仪表等均十分正常,燃料也十分充足。比较值得注意的是,现场是宽广的草原地带,地上留有长达800公尺的滑行痕迹,而令人揣测该机系拟准备降落,但是因为土质过软,途中机体陷落、机翼折断而引起爆炸起火。总之飞机失事并不是如外间所传的原因,系因降落着陆失败所致。”(2000年8月22日台湾《中国时报》转引自力平《周恩来一生》,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500页)
关于256号三叉戟上的黑匣子(2)
苏联高级外交官罗高寿发表了飞机坠毁前发生了严重情况的见解。1992年4月17日《参考消息》转载了法国《世界报》的如下报道:
罗高寿谈林彪出逃飞机坠毁事件
〔法国《世界报》4月15日报道〕林彪事件:罗高寿证实中国的说法。
一位前苏联的高级外交官第一次证实了中国官方对共产主义历史上最离奇的事件之一——林彪事件的说法。罗高寿明确地说,背叛了毛泽东的接班人是在一架1971年9月13日坠毁在蒙古靠近温都尔汗的荒原上的一架飞机里被人发现的。俄罗斯新任驻北京大使罗高寿当时正在乌兰巴托的苏联大使馆任职。他说,苏联驻蒙古使馆那时全然不知道林彪政变未遂后想到苏联避难的计划。
由于苏联人曾说无法验明在事故现场发现的“五号”尸体的身份,人们对中国关于林彪事件的说法一直持一种怀疑的态度。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一些蒙古领导人使这种怀疑重新复活了。因此提出了好几种假设,其中一种认为林彪是在北京或疗养地北戴河被暗杀的,载着他的亲信们逃走的“三叉戟”飞机就是从北戴河起飞的。
据罗高寿说,飞机在坠毁前发生了严重情况,“在机舱内有一些弹洞”。是搭机人与机组人员交过火吗?克格勃的档案也许会提供解开这个谜的新钥匙。
罗大使说,莫斯科会对那时在苏联见到林彪感到困惑。大使这样说就排除了关于林彪反毛得到苏联支持的说法,“他当时已走到了绝路,出逃是一个表示绝望的行动。”
按照常理,当事人的说法是最可信的第一手资料,应当作为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来看待。但是,对于同一件事,当事人说法迥异、各执己见的情况也不鲜见。
拿破仑的死因、希特勒的尸骨葬地、肯尼迪的遇刺真相,诸如此类的历史谜案,至今仍是历史学家争论不休并为之伤神的课题。林彪的出逃与机毁人亡也有某些相似之处,比如256号专机上是否有弹洞就是如此。它的某些疑团,需要众多的研究者尤其是当事人拿出更多的更有说服力的材料,经过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辨析,从而得出科学的、可靠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结论。
当然,由于这一事件的特殊归宿和死无对证,某些情节如果不说是千古之谜的话,至少是值得长期研究探讨的。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1970年至1971年间发生了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的事件。这是‘文化大革命’推翻党的一系列基本原则的结果,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的失败。毛泽东、周恩来同志机智地粉碎了这次叛变。”
林彪的仓皇出逃及机毁人亡,自然是林彪的悲剧,又何尝不是毛泽东的悲剧,又何尝不是党的悲剧!一个执政党,信奉什么样的哲学,实行什么样的路线,构筑什么样的体制,运用什么样的机制,遵从什么样的政治生活准则,建立什么样的人际关系,以及通过什么样的手段方式解决党内矛盾,启动什么样的程序选择和确立党的接班人,等等,这一切的一切,都有历史的惨重教训可供借鉴。今天,对林彪出逃事件进行扎扎实实的考证,引人注目的恐怕不是事件本身的神秘性和可读性,而是事件背后所隐藏的必然性和提供的历史教训。为了防止林彪、叶群、林立果式的人物再生,为了防止“文化大革命”的悲剧重演,为了铲除曾经严重危害党和国家正常的民主生活,容易滋生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的土壤,不妨继续科学而深入地研究“九一三”事件。历史和历史人物永远是一面镜子,永远是一挂警钟,也永远是一部百读不厌、足以温故而知新的教科书。关键在于后人如何审视和解读,如何看待和把握。
1999年2月16日至7月4日初稿
2009年1月18日第五稿改毕
【颜小花】整理
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