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嗜血的权杖 >

第22部分

嗜血的权杖-第22部分

小说: 嗜血的权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境得有理由啊,你这么高级的军事将领不能随便出境啊,是有限制的,没有极特殊情况,皇帝不可能批准! 
什么理由好呢?想来想去!哎!有了,大宋先帝的陵墓自从南撤以后,一直就没有祭扫过,作为臣子的理当前去祭扫,以此来告慰先皇! 
有了借口,岳飞立即起草申请报告,呈送给了高宗,并强调:“金人不能无缘无故地求和,此次议和,说明他们内部出现了心腹之患,名义他们把土地还给了我们,实际上是暂时放在这里保管而已。” 
岳飞的意思,高宗很清楚,就是变着法子实施北伐! 
高宗很纳闷,岳飞一再请求北伐?北伐究竟为了啥?难道一定要把钦宗接回来,把我赶下台不成?这样的臣子,真该死! 
高宗把这事跟宰相秦桧说了,让他给拿拿主意! 
秦桧一听,这哪行啊,议和刚签下,岳飞就跑到金人地盘上去搞什么祭扫先帝,咱们这么想,人家金人可不这么看!岳飞这分明是唯恐天下不乱啊!阻止,必须阻止!不然金人就会说我们没有信用,破坏议和,这仗就又得打起来了! 
秦桧把想法跟高宗这么一汇报,高宗就紧张起来,马上下诏,坚决不准岳飞北上祭扫先帝陵墓! 
岳飞精心制订的侦察计划,又被高宗、秦桧泼了一头冷水!



第27章 兀术毁约 

再把镜头对准金。 
这议和在大宋引起了强烈反响,在金又是怎样呢? 
莫非金人对议和举双手赞成吗?他们对和平的渴望超越了大宋? 
事实并非如此。 
议和只不过挞懒等人一相情愿的事情! 
金太祖阿骨打的四儿子金兀术骁勇善战,一直反对议和,主张对宋用兵,妄想杀到江南,统一天下。 
浑身的力气没处使啊! 
每次金军攻宋,这个金兀术都亲自上阵,屡立战功,与宋军交战次数很多,胜多败少,曾经率兵一路把高宗追到海上,气焰很是嚣张! 
通过与宋军的交手,他打心眼里就看不起宋,认为只要自己稍微努点力,拿下大宋不成问题。 
都是帮乌合之众! 
在宋金战争后期,兀术曾被吴氏兄弟、岳飞等将领多次打败,心里很是不服,以我堂堂大金勇士,轻松灭辽,俘虏宋二帝,这样的战绩,怎能被胆小如鼠的宋军队打败? 
真是奇耻大辱! 
无奈金熙宗年少无知,刚登帝位,不谙政事,朝政大权被挞懒等亲宋派控制,兀术的意见得不到采纳,心里很是憋气! 
这挞懒肯定是宋重金贿赂了,要挟皇帝答应议和,把到手的肥肉拱手送还了宋。 
这样的叛徒怎能留他性命! 
金兀术常年征战在前沿,手握重兵,掌控金军王牌部队,要想搞掉哪个政敌,那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宋派王伦作为使臣到金交割土地,迎回徽宗梓宫和韦太后。 
是时候,该动手了!金兀术想。他由军中直接入朝,向金熙宗上疏,历陈挞懒等人收受宋巨额贿赂,与宋勾结,共同出卖大金,祸国殃民! 
议和本来就不是金熙宗的本意,但年轻的熙宗控制不了整个局面,只用任由挞懒等人摆布。 
当皇帝最郁闷的事情,就是被人操控。你想啊,皇帝是高高在上,金口玉言,说啥是啥,一旦自己说了不算,那心里是咋个滋味,不说也都清楚! 
心里这个恨啊! 
兀术出现,让熙宗看到了希望,找到了救星。 
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兀术迅速被任命为都元帅,统领所有金军。 
主战派占据了上风,挞懒危险了! 
首先倒霉的是完颜宗磐、完颜宗隽,有了兀术的支持,金熙宗腰杆也就直了起来,开始清理那些不拿他当回事的大臣,首先以里通外国罪诛杀了颜宗磐、完颜宗隽两人,把挞懒的余党清理干净。 
挞懒已经穷途末路了! 
对挞懒,金熙宗还是顾及情面的,毕竟他是太祖的堂弟,为大金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没少出力,虽然他犯了大罪,但到了可杀可不杀的时候,还是不杀的好! 
皇帝有赦免权,使上吧,给他一次机会,解除其兵权,任命为燕京行台尚书左丞相。 
金熙宗还是手下留情了啊! 
兀术可不那么看,今天放过了他挞懒,明天金就要大祸临头了! 
不能放过他!王子犯法,与民同罪,挞懒必须死! 
兀术杀心已起! 
挞懒到了燕京,觉得很失落,让兀术把自己给赶下了台,心里一百个不服。 
老子要造反! 
别以为解了我的兵权,我就不能把你们赶下台,太小看我了,我挞懒也是从刀光剑影中走过来的,什么困难没见过! 
我在大金还有人脉,还有哥儿们,还有人肯为我卖命,我喊一嗓子,还好使! 
在燕京的翼王鹘懒,金太宗吴乞买的儿子,他对金熙宗充满了仇视。 
为什么呢?因为作为金太宗的儿子,他和他的兄弟们有资格继承皇位,然而,这一切都被完颜合刺给搅黄了! 
为什么宋太宗能把皇位留给自己的子孙,而金太宗不能呢? 
或许是金太宗缺少谋略,或许是金太宗更讲情义。 
作为儿子,鹘懒无法理解金太宗。 
失意的人凑到了一起,怨恨就增加了一倍,造反就变得有理! 
挞懒与鹘懒联合起来,召集旧部,也许他们只是想给自己讨个说法,也许他们就是想另立山头,再创一个女真人的国度,也许…… 
从挞懒被贬到燕京那一刻起,他已经被列为重点监控对象,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远在上京的金熙宗和兀术都了如指掌。 
挞懒与鹘懒这种异常举动,让金熙宗十分恼怒,反了你啊,没杀你就够便宜你的了,竟然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要谋我的反!立即下诏,任命兀术为太保兼都元帅,迅速率兵进入燕京平叛。 
哇呀呀,兀术大喊一声,直奔燕京而来。 
再说那挞懒,谋反计划尚在商讨之中,还没来得及付诸行动,兀术的大军就杀到燕京。 
三十六计走为上,跑吧! 
往哪儿跑呢?挞懒想到自己在议和这件事上,有恩于宋,今天自己有难,跑到宋那里避避难,赵构不会不给面子吧? 
大宋那边什么态度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挞懒能不能跑到宋。 
树倒猢狲散!犯了死罪的挞懒,还有谁肯帮他?没有人帮他,就凭他一个人拖家带口的,能跑多快? 
束手就擒吧!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啥也别说了,要杀要刮,随你兀术的便。 
挞懒也是条汉子! 
死是一定的,地点选在祁州,时间是绍兴九年(1139年)八月。 
兀术赢了! 
大宋又麻烦了! 
高宗傻了,秦桧蔫了,王伦倒霉了! 
杀了挞懒,就等于金廷彻底否定了挞懒的议和主张,宋金签订的协议也随之作废。 
兀术的态度很明了,和宋没什么谈的,就是个杀! 
此时,金已经把河南、陕西之地归还了宋,王伦在金等着迎回徽宗的梓宫和韦太后。 
挞懒一死,兀术第一抓的就是王伦! 
死到临头了,王伦这个憋屈啊! 
怎么回事呢?话还要从议和之初说起,当时,王伦清晰地记得,金太宗刚死,金熙宗即位,挞懒主张议和,兀术就坚决反对,扬言要用武力彻底征服宋。王伦看得清楚啊,这兀术不是好惹的,他一旦掌了权,大宋的灾难又来了。所以,王伦利用自己回宋的机会,秘密地向高宗和秦桧做了汇报,可并没有引起他们的重视,一个兀术还能怎地!有挞懒在,他就没有机会。 
盲目地相信挞懒,是高宗和秦桧的短见。 
想当年,金太宗病死,局势混乱,各派争权,实力大减,韩世忠见机会来了,就上疏朝廷,请求带兵出击,打金军个措手不及! 
好主意!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给我杀啊! 
将军遇见进士,兵法遇到儒学,就如同石头遇见水,溶解不了! 
秦桧是进士出身,饱读儒家经典,讲的是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当然在这件事上,就变成了非礼勿伐! 
理由是什么呢?就是《春秋》上曰:“兵不伐丧!” 
在秦桧看来,人家皇帝刚死了,全国都在悲痛之中,在这个时候,给人家来个雪上加霜,多不仁义啊!这样卑劣的手段,不是咱们这个礼仪之邦所做的! 
振振有词啊!冠冕堂皇啊! 
可是让人想不通的是,秦桧为什么不想徽宗、钦宗,为什么不想那些被金军屠戮的大宋子民,为什么不想那些被金人糟蹋的大宋女人! 
谁给他们一个礼字呢?非礼勿抓,非礼勿杀,非礼勿奸! 
可能吗?不可能! 
是秦桧糊涂吗?不,他比谁都清醒。 
那为什么他这要这么做呢?因为高宗。 
当秦桧的意见一出,高宗举双手赞同! 
又一次与高宗不谋而合,看来秦桧把高宗琢磨透了,高宗肚里有几根花花肠子,秦桧都了如指掌,仿佛他就是高宗肚子里的蛔虫。 
皇帝想到的,他都提前做到;皇帝没有想到的,他提前想到了。 
这样的宰相,皇帝怎能撒手! 
官场艺术水平,博导级啊,秦桧!



第28章 大战金兀术 

战争不可避免,一触即发! 
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经过半年多精心筹备,兀术分兵四路:第一路由兀术率领直奔东京;第二路由赵圭率领攻打南京;第三路由李成率领进攻西京;第四路由撒离曷率领杀向永安。 
四路大军气势汹汹,直奔大宋而来。 
他们的信念是:大宋必亡! 
金人的气焰异常嚣张。 
高宗和秦桧等人还沉溺在议和的喜悦中不能自拔。 
虽然高宗也担心金人变卦,曾经专门下诏,告诫戍边的武将们不能松弛边备。 
但问题是,高宗只知道告诫武将们注意边备,他自己并没有高度重视起来,还对金抱有很大的幻想,以为议和从此大功告成,天下太平了,可以好好享受享受做皇帝的乐趣。 
吃吃喝喝玩玩乐乐,这个美呦,这个爽呦!高宗自己率先放松了警惕。 
上边歪了,下边能正吗?皇帝在醉生梦死,边境的将士们怎么可能认真战备? 
一切都流于形式! 
秦桧这时候干什么呢?议和谈成了,他这个宰相该专心处理朝政了,哪些人该用,哪些人不该用,他心里都有了谱。 
顺我者留,逆我者走! 
权力斗争不能讲任何客气,今天你放他一马,明天他就反过来捅你一刀。 
心要硬,手要狠! 
秦桧意识到,该是自己干一番大事业的时候了! 
当所有的注意力都没有放在战争上的时候,战争最容易发生! 
金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了过来。 
这世界就是变得如此之快。 
刚刚松了一口气的宋军,此时正处于放松状态,将士们忙于从长期的战争中解脱出来,或者陪陪老婆孩子,或者喝酒唱歌,或者聚众赌博,或者逛逛青楼…… 
总之这心啊,都没放在金人那里。 
这样的仗还有的打吗?兀术大军没费多大力气就攻占了东京,留守孟庾投降。紧接着兴仁知府李师雄、淮宁知府李正民也先后投降了,河南其他各州也效仿他们,纷纷投降了! 
这些守城的官员原本就是伪齐的,都是投降派,后来伪齐被废,金人接手了这些地方的管辖权,他们都得以留任了,再到了后来,宋金议和,高宗为了确保这些地方的稳定,也没有更换官员。 
一大败笔啊!高宗怎么就不动脑子想一想,这些人都是贪生怕死、卖国求荣的小人,让他们继续当官,实质上就是在为金人安插奸细,这些人与金本来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金军一打来,这些人就率先献城投降,连点抵抗的意思都没有。 
这都是高宗的杰作! 
撒离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