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百年功罪 >

第14部分

百年功罪-第14部分

小说: 百年功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国际学术水平、其中与中国相关的条目由中方学者撰写的权威百科全书,竟在同一册中出现如此大的矛盾说法,不能不令人遗憾。我以为,关键在于对〃领土〃与〃属土〃的概念模糊不清,以至于将〃臣藩〃,或一度是〃臣藩〃,也算作领土的一部分。
以西藏为例,元代时归附蒙古,与四大汗国并列于中国本部之外。不过这一归附,倒是为后来同蒙古一道臣服清朝提供了历史依据。既然〃蒙满一家〃,而蒙藏早是〃一家〃了,所以满藏也可以成为一家,这叫〃顺理成家〃。明初年,曾收服西藏诸部,统称〃乌斯藏〃,即〃抚定四边〃之一,但很快就管不着它的事了。明朝与西藏,基本上只有贸易往来,而无行政上的联系。清朝建立,西藏宗教领袖达赖与班禅主动来归附、朝见,原意仍维系历史上的这种关系。但时代不同了,清王朝帮助达赖取得西藏的最高领袖地位,同时亦掌握了中央政府的控制权。在驻藏大臣的看管之下,西藏的保护国地位逐渐丧失;有清一代,清朝六次对藏用兵,其中包括一次太子挂帅;又将其周边的新疆、蒙古各地征服,隔断了西藏联合其他势力对抗中国的道路。这种种原因,造成了西藏最终无力摆脱中国而独立的结果。
蒙古本土漠南(今内蒙古)在清朝入关以前就已被征服、归附。入关后,康熙曾数度御驾亲征和出巡,击溃准噶尔,收服喀尔喀,控制了外蒙、西藏、青海,粉碎了残元势力以这些地区为基础重建〃大蒙古帝国〃的企望。还借助达赖喇嘛的宗教力量,使其在精神上更加归附朝廷。一片香烛缭绕之中,原先极为剽悍强硬、勇狠嗜杀、令西方人闻风丧胆的蒙古民族也逐渐柔化和〃修善〃,变得民风淳厚朴拙起来。这就造成中国北方近两百年的稳定,一反自古以来那一带匈奴、柔然、突厥、蒙古等民族不断觊觎、袭扰和侵略中原的〃传统〃,成为对中央俯首听命的臣藩。
乾隆两平天山北路的准噶尔,继而平定天山南路的回疆,合两路为〃新疆〃,由中央直接派军队戌守,分置参赞和办事大臣总揽军政大权,归伊犁将军统辖。自此,新疆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清末国势大衰,南北疆发生混战,沙俄乘机干预,左宗棠受命出征,再次平定新疆(又称〃收复新疆〃),改为设省,直接受中央政府统治。
再看台湾。元代始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明朝〃统一中国〃时,并没有将台湾〃统一〃进去,就连〃抚定四边〃,也不曾包括〃抚定〃台湾。至明代中叶,台湾已沦为倭寇海盗与沿海流民逋亡之地,公元1624年,荷兰人登岛,其后又赶走与之相争的西班牙人,派设总督统治全岛,形成蕃民居山,汉民居乡,荷兰人居城的局面。公元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本是福建海盗,与日本海盗合作骚扰中国沿海,来往于日本、台湾、福建之间,后归顺明朝做了将军,以收取商船保护费至暴富(富可敌国)。南明隆武帝前来投靠,郑芝龙实际掌握最高兵权,但拒不出兵抗清,只得由武英殿大学士黄道周募兵迎敌,此即〃将在内而相在外〃的历史笑话。郑成功是郑芝龙与日本太太田川氏在日本所生,郑芝龙投降清朝,但郑成功忠于南明,逃到金厦,以沿海海岛弹丸之地立足,直至赶走荷兰人攻取台湾。郑成功因被清军逼得无路可走,而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实际上,台湾不是〃收复〃而是夺取。由中国人夺取并建立政权(军政府)固然不错,还不能说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如果清朝政府不再去〃收复〃一次,台湾极有可能会发展成为独立于中国之外的一个国家;甚至有可能归于日本,连郑成功都可能被当做日本的民族英雄,——他母亲是日本人,他本人出生于日本,你怎么跟他们扯得清!琉球(隋时台湾也叫〃流求〃)不就变成了他们的冲绳吗?所幸康熙二十二年,清军攻占台湾,将其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清朝是外来侵略者建立的朝代,它强行把900多万平方公里(略小于今日中国的面积)的土地,带给了当时不足40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它在被汉人当做〃鞑虏〃驱逐出历史舞台之际,交出的是一个净收入仍有700多万平方公里、基本完整的大中国。元朝也是外来侵略者建立的朝代,它的〃中国—蒙古〃本部(不含四大汗国及西藏)也极为辽阔,也有可能留给后代一笔巨大的政治遗产,然而没能做到。原因有许多,其中〃时间不够〃是很重要的一条。有人会问,〃时间不够〃真那么重要吗?是的,甚至可能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要不现今对于国际间的领土纷争,就不会以实际占领五十年为定界了。古代的一切动作都要缓慢得多,尤其象把别人〃汉化〃成中国人这样的阴功、内功,两三个五十年恐怕都来不及,非得两三百年不可。这正是清朝所经历的时光。
无耻的好人
常说“乱世出英雄”,《三国》就是明证。里面有多少英雄?数是数不清的。单是蜀汉一朝,就有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这“五虎上将”,姜维好像也算一个。诸葛亮算不算?当然要算,不然于理不通。二十几岁出茅庐,羽扇纶巾定天下大势,运筹帷幄,处变不惊,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这还不算英雄?不过照曹操的意思,当时够得上大英雄的只有两个,一是刘备,一是他自己,“惟使君与操尔”。曹操的英雄是英雄中的英雄,与我们百姓讲的不全是一回事。
蜀营中还有一位魏延,立过不少战功,却没有谁把他当英雄。原因是他脑后有块反骨,靠不住。这块“反骨”别人都看不出来,只有诸葛亮看出来了,要杀他,为刘备所保。正是用人之际,杀降将不利于广纳人材。诸葛亮虽然能决胜于千里之外,看人却不一定准。譬如马谡,他就没看准。刘备曾说马谡不堪大用,他不信,偏教他守街亭,结果丢了。魏延杀了昏庸的上司太守投了过来,使长沙得以和平解放,还救了老将黄忠,功劳是很大的。诸葛亮以貌取人,指他有反骨,实在是一种偏见。魏延终其一生,只反过两次,第二次是诸葛死后。他急报军情时脚步太重,煽灭了油灯,于是怪他坏了丞相的祈禳之法,也就是说,诸葛亮之死是他给害的。那诸葛亮是何等人物,连皇上都称他为相父;把如此罪名扣到魏延头上,岂不是明摆着逼他造反?所谓“祈禳之法”,本不过是装神弄鬼的伎俩,没做成也就算了,竟还要逼反一位久经沙场、功劳卓著的大将。蜀汉虽说是以“人和”得与占尽天时地利的魏、吴成鼎立之势,其实用人一直甚不公平,喜欢任人惟亲。而魏延既死,蜀中再无大将,只等着垮台了。
三国是人才流通的时代,大家都反来反去的,只看谁对我有知遇之恩。用现代语言说,叫跳槽。诸葛亮以忠心耿耿著称于世,是因为他进了一家好公司,遇着一个好老板,也就是曹操评定的大英雄刘备。但即如刘备本人,也反过就不止一次。今天投袁绍,明天投曹操,后天投刘表,甚至还投过吕布。可见单指魏延长了反骨是不公正的,有本事你指着刘备的后脑勺这样说试试。像诸葛亮这样不长反骨的人,倾旷世之才,最后也不过辅佐了一位扶不起的阿斗,结局未见得就怎么美妙。
说到反,吕布的反名最大,要超过魏延。先是杀了义父丁原,后又杀了义父董卓,故人讥为“三姓家奴”。然而细究起来,杀丁原固然不义,杀董卓却是反戈一击有功。董卓枭雄,除了吕布无人能杀。吕布本领高强,力能敌刘、关、张三英,民间才有“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的说法,夸他的英武盖世无双。而且他不是个好战分子,有本事没本事一定要打个出人头地什么的,这样的政治野心他没有。虽说成不了气候,对于饱受战火涂炭的百姓来说,总比穷兵黩武、动不动就兴师北伐或御驾南征要好得多。三国不算是太坏的时代,因为各国都是英主长期执政。及至龙种一个个孵成了跳蚤,天下归晋,反而世风日下,致于五胡乱华,才真正到了黑暗时代。隋唐以后,五代十国的情况也差不多,各地军阀割据,山头林立,一想不通就自称皇帝,你打过来我打过去,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台。这个人上来杀一批人,颁布一个政令;那个人上来又杀一批人,又颁布一个政令。没完没了,百姓可就遭殃了。
那时候有没有什么英雄?实在想不起来,好像是没有。至少没有让人记得住的大英雄。那是一个需要英雄而没有产生英雄的时代。只产生了很多皇帝,当然还有皇后及其亲戚。从朱全忠篡唐,到赵匡胤陈桥兵变篡周,凡五十三年,正规的皇帝出了十几个。再加上那十个小朝廷的皇帝们,大大小小共有五十几个。
有一个叫冯道的人,一生经历过五个政权。这本来没什么,五代么,就应该是这样。问题是他在这五个朝代里都当大官,这就值得说一说了。后唐庄宗时官拜副部长(户部侍郎,充翰林大学士),明宗时复拜中央副秘书长(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弘文馆大学士)。后唐亡,石敬瑭入洛阳,改国号为晋,仍拜冯道为首相,封鲁国公,少帝时封太尉封燕国公。契丹灭后晋,冯道又臣事辽太宗耶律德光。耶律德光北走,刘知远入洛阳建立后汉,拜冯道为太师。郭威篡汉,改国号为周,复拜冯道为太师中书令。冯道病殁于周世宗时,享年七十三岁。如果他等几年再死,等到赵宋政权建立,依例他还能做成一朝大官,那就是六朝元老了。
冯道一生,历五朝事十一主,这在推崇忠诚不贰传统观念的中国人看来,简直太过分了,是为非常的耻辱。宋人欧阳修作《新五代史》,曾痛斥冯道这种不义之徒:“传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乱败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
也就是说,国家之亡,就亡在冯道这样无耻的大臣身上。欧阳修还举了一篇五代时的小说中的故事,作为反例:一位李姓妇人,其夫死在官任上,她于是带着儿子捧着丈夫的骨灰返乡。过开封住店,店老板见她形迹可疑不让住,而李妇偏不肯走,争执之下,店老板扯她的手拉到街上。李妇觉得“被淫”,深以不能守节为耻,就当街将自己的那只手臂剁了下来。欧阳修叹曰:“呜呼!士不自爱其身,而忍耻以偷生者,闻李氏之风宜少知愧哉!”
欧阳修是一代文章大家,他已把丑话说在前面,后人也就不好反驳了。久而久之,冯道竟成为历史上反复无常、趋炎附势、寡廉鲜耻一类小人的代表。照欧阳修的意思,冯道应该向李妇学习,国家一改变颜色,就得自己把自己给砍了;至少也该坚不出仕,这才无愧于先朝皇上的厚恩。欧阳修的节妇观与义士观,对后世的影响至为深远。宋代是中国人重建道德风气的时代,同时也是汉民族由极盛走向衰弱的开始。宋亡时,面对强大的蒙古军队的入侵,志士仁人迭出,节节抵抗,直至最后一位忠臣背着最后一位小皇帝跳入大海。文天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千古名句。
文天祥的忠勇,甚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