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百年功罪 >

第24部分

百年功罪-第24部分

小说: 百年功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日之间还隔著个高丽,也长期是中国的附庸,如果它都没能以这种方式并入中国,日本就更不容易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日本从来没有对外战败过。它遭受过的最大的侵略战争,是在中国的元代。公元一二七四年,元世祖忽必烈发兵大举征日,结果一无所获。当时中国南宋尚存,蒙古人挟同高丽参战。六年后,南宋已亡,忽必烈利用(南宋)中国善水战的优势,再度攻日,还预先设置了“日本行省”,不料大败而归,不及逃走的十几万元兵大部分被日兵杀死。以蒙古人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英勇善战,尚且在日本败得如此之惨,看来“元初蒙古模式”也难奏效。
中国从来都把打外国(族)说成是“征伐”、“平定”、“讨逐”,把外国(族)打中国说成是“入侵”、“侵扰”。自古中国“征伐”外国的战果甚少佳绩,往往不及外国“入侵”能大奏奇效。匈奴“侵扰”中国好几个朝代,才被中国“平定”,平定后还老大一阵子不安分,弄出的事比入侵还麻烦,是一个耗时耗力、劳民伤财的跨世纪工程,代价太大,在现代社会似乎更加得不偿失。“匈奴模式”走不通。 
最终结果是中国征服日本
最有可能的,是“清朝模式”和“金朝模式”。甲午战争直至清朝覆亡之际,是日本重演清朝入关的最有利的时机。中日双方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实力极为悬殊;中国还有像孙中山这样鼓吹“中日一体”、唯恐日本不出兵的革命党人作为内应,条件比明末清初时还要好,至少不会更差。但是它错过了,拖了四十年,到民国才重新开打。这时中国已在国民党领导之下,初步建立了现代国家体制,及现代装备的军队。难是难得多了,但如果它能按李宗仁事后制定的战略方针打,征服中国仍大有希望。但它又错过了,进退失据,只好重演“金朝模式”。
金朝自公元一一二六年底攻占北宋汴京,制造“靖康之耻”,到一二三四年初亡于蒙古,凡一百零七年;如果算上攻取辽国五京的时间,凡一百一十一年。日本自一九三七年攻占中华民国首都,制造南京大屠杀,到一九四五年向同盟国投降,只有八年;即使算上发动“满洲事变”占领东北的时间,也才十四年。金朝先是扶持建立张邦昌、刘豫伪政权;后乾脆自己来干,成了代表“中国”的两个“合法”政府之一。日本也扶持建立了伪满洲国和汪精卫政府,但来不及“自己干”,来不及“合法”就投降了。这样短的时间,使它终于没有能够融入中国,被“汉化”成“中华民族”的一员;也使得中国人始终无法消弭“外国入侵”的心头之恨。
如果时间足够长—到底要多长?不好说,反正十年、八年是绝对不够的。无论如何,日本总归是照著金朝的样子“野”了这么一把,这笔账咱们得记著,说不定将来有那么一天,它还会以某种方式加入中国。清朝的建立者满洲人,是金朝建立者女真人的后裔,而满清初建时的国名就叫“后金”。满清实现了他们的先人的梦想:占领和统治整个中国,而最终也被整个中国所吞没。如果是这样一个结果,我以为即使日本赢得战争的胜利,对中国而言未见得就一定是坏事。可以推断,中国征服和统一日本,与日本征服和统一中国,最终结果是完全一样的。那就是:只有一个中国。一个日本这样的国家,和一个中国这样的国家,都不足以真正令西方人畏惧;而一个日本那样发达的中国,或一个中国那样庞大的日本,却足以使所有的国家不敢小觑。
有人会说,这是善良的中国人的一厢情愿。不对。这恰恰是日本人,而非中国人的“一厢情愿”。虽然一百年来,中国一直在试图以各种方式、走各种道路努力成为像日本那样发达的中国都未获成功,但还是要比日本成为像中国那样庞大的日本,要“容易”多了。咱们关起门来反覆折腾就行了,走多少弯路、摸多少石头、交多少“学费”、耗多少资源、死多少人命,都是“自己家里的事”,与别人无碍。只要世界有足够的耐心等待我们“迎头赶上”,只要我们能无数的打击之下“挺得住”不再被分割、瓦解,就可能熬到“中国的世纪”那一天。而日本,只有发动战争一条路可走,并且还没打赢。毕竟地球上的“生存空间”是有限的,时间的感觉却是“无限”的。何况,必要时咱们还可以“空间换时间”,拖垮拖死一切竞争对手与来犯之敌。
设想日本打赢了中国,当然不能排除“细节”的考虑。在当时的国际背景之下,西方各国处于自身在远东的利益,能否坐视中国为日本所吞并?日本得了中国这片土地,能否暂抑疯狂扩张、进而称霸世界的欲火?是马上四处出击,驱使中国庞大的人力资源为其征战他国,还是为稳固这块辽阔的新殖民地,先停下来进行建设、发展和同化,而后再作下一步的打算?甚至一如历代外来王朝那样,终于为他们所仰慕的汉文化薰陶,一改凶悍顽强的民族风格,变得跟汉民族一样儒雅柔弱,不再存称霸之心?
任何一个“不坏”的结果,都不能说明过程的必要与合理。人类发明了战争,发明了自相残杀的武器,发明了以一种文明摧毁另一种文明,或者一种较高(较低)的文明征服另一种较低(较高)的文明,甚至整个人类的生存环境都有可能在将来的某一天为战争和武器所毁灭,今天的人仍不得不承认,战争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往往起到的促进和催化作用。明白地说,就是所谓“进步作用”。但战争终究不是一件好事,至少它的过程是非人道的,哪怕现代国际社会设计出那么多的“人道”的战争公约,也还是设计不出一种“人道的战争”方式。
朝代与中国的国家概念
人类历史上,曾有过数不清的国家。数不清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多〃,而是由于头绪的繁复,演化的纷乱,再加上国家的概念本身也是变化的,有时是模糊不清的,无法进行精确的分析与统计。西周初年,有国一千余个;进入春秋时,只剩下差不多十分之一,但仍有一百多个;到战国时代,大国只有〃七雄〃,在七雄的夹缝和边缘地区还缀有寥若晨星的若干小国;最后,秦横扫六合而统一,建立了一个国家:大秦帝国。
这还只是〃中国〃建国以前的一段历史,局限在中原一带及周边地区的范围内。周以前呢?留下的史料太少,是所谓半信史时代和传说时代,那就更说不清楚了。至于世界其它地方,应该由他们的历史学家去统计。可惜的是,也没有统计出来。如日本,在卑弥呼女王的邪马台国以前,曾有过〃百余国〃。具体〃余〃多少?一向精细不马虎的日本人,也拿不出一个数字,只好笼而统之。
翻开中国历史地图集,那些远古时的国家,甚至连疆域也无法界定,只有一个个像城市标志一样的据点,冠以国名,其实就是封号。汉字〃国〃与〃国家〃相近的含义最初有三:一曰〃邦国〃,二曰〃国都〃,三曰〃封地〃。我以为,其基本含义为封地。有封地才有邦国,有邦国才有国都。领受封地的贵族,即为各邦国之主;国主居住及政权所在地,即为国都。封地以前有没有过国家?可能也有,但那时国的概念、形态更加模糊,〃国〃这个字词也没造出来。〃国〃字的出现,就是从封地开始。
事物都有个起源,国家也不例外。早期的〃国〃,大多是部落和城邦,是一些相对独立、互不隶属、彼此间没有明确界线的群落。一个部落的首领特别优秀,经济发达,军事强大,能够一呼百应,号召其它部落协同征战、开发,于是成为各部族的共同首领。中国远古传说时代的三皇五帝,大抵属于这一类。那时的〃皇〃和〃帝〃,绝不是后来秦始皇所定义的〃皇帝〃,没有无上的权威,地位也不稳定,职务更不能世袭,顶多只相当于〃酋长联席会议主席〃。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第一王朝夏的建立。
夏向比较像样的国家形态迈进了一大步,如果它确实存在过的话。它在率领各部族治水的过程中赢得了崇高威望和地位,逐步建立起了一套行政权力系统,有了分工管理及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再也不象从前,一个首领既要开发农业,又要设计房屋,还得发明医药,能文能武,整个一百事通。夏的首领称为〃王〃,按照现在的词义理解,王比帝要低。但事实上,夏王朝的王,比以前的任何一位〃皇〃和〃帝〃地位高多了。他再也不需要下田耕作,只顾发号施令,聚敛和享受财富,大量使用奴隶。更重要的是,王位是可以世袭的。
夏的边界已很明确,而且所占的地盘相对于各部落也很大。它是先于各部落第一个成型的国家,故称为中华第一王朝。但夏与其它各部落的关系,仍不是行政上的隶属关系,没有超出〃大盟主〃的地位。后来的商与周也是如此,只是大盟主的易位,与一般我们所说的〃改朝换代〃有本质的不同。商取夏而代之,周取商而代之,都没有将前面的大盟主彻底消灭,只是放逐,另外安排一处方国,允其延续部族的香火。
夏商周三代,本质上讲,都不是一个统一的大王朝,不过为诸侯部族的首领而已。各部族接受册封,军事上听从〃中央〃王朝的号召,定期或不定期朝贡,是基于一种会盟的信约,而非严格意义的直属关系,基本上不受王朝的掌控。所谓〃尊王攘夷〃,是要求诸侯们遵守这种信诺,共同起兵勤王,不能只图自身的利益,置大盟主的安危于不顾。褒姒一笑倾城,再笑倾国,就是因为周幽王轻率地拿诸侯们之间的信约当儿戏以取悦美人,到后来真的大难临头,烽火连天都没人理了。如果诸侯是天子的直接部属关系,天子贵为全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他下道命令就行了,还怕你各路人马不听从调遣?这个典故像极了民间流传的〃狼来了〃的寓言,都是信约被破坏造成了悲剧。不同的只是,放羊的孩子破坏的是社会信约,天子破坏的是会盟信约。
非但如此,各诸侯之间还进行频繁、残酷的战争,相互征伐、吞并。如果它们与王朝同为一个国家,岂不全部是在打内仗?〃中央政府〃怎幺从来都不管一管?任凭这种不合理的高成本的内耗延续了两千年?这是说不过去的。事实上,诸侯之间的战争,就是国际战争。经过战争,一些部族被兼并了,一些国家被消灭了,胜利者越来越强大,当强大到一定的地步,就会起兵讨伐身为大盟主的王国。如果讨伐成功,则自己成为大盟主。商伐夏,周伐商,都是这样。商汤伐夏之前,先攻灭韦、顾、昆吾诸国,然后正式讨伐夏王朝。周在伐商之前,已经完成了内部的部族国家化,晋升为王国。周文王是其第一代国王,他伐犬戎、密须、(于阝)国,灭崇国、黎国,于是诸侯归者日众,〃三分天下有其二〃。周武王即位,发兵征讨殷商纣王。
西周是一个制度更为完善的王国,其国王始称〃天子〃,封诸侯国无数。诸侯与天子之间有明显的等级差别,礼仪规格都不得僭越。如果周王朝实施严格的中央集权制,不这样大肆分封,或者极力削弱各属国的权力、文化差异,完全可以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中国〃。可惜它没有做到,甚至连试都没试过。诸侯各国低于〃天子之国〃这是肯定的,但诸侯们仍然自立门户,各自为政,内政、外交、军事、经济、文化、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