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功罪-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初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冯铨,曾向顺治皇帝说明南人北人的差别:〃南人优于文而行不符,北人短于文而行或善。〃南人文章做得好,行为却不一定如其文章一样好;北人文章做得不怎么样,为人却稍善。他建议开科取士:〃取文行兼优者用之可也。〃冯铨是顺天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地道的北人,讲出这番看去不偏不倚的话,以显出自己超然于当时甚为激烈的〃南党北党〃之争。三年以后,冯铨的政治对手、南党盟主、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名夏,因为讲错一句话被检举揭发,处以绞刑。
取〃文行兼优〃者用之,固然是一种不错的用人政策,但到底是取〃优于文而行不符〃的南人,还是取〃短于文而行或善〃的北人呢?冯铨没说。1646年,他受命主持清朝入关后第二届科举考试,373名新科进士中,北人就占了365名。显然在他的心目中,〃行或善〃要比〃优于文〃强多了。既如此,又何必开科取士,进行道德考察就可以了。
北人的〃行或善〃,也值得推敲。即以冯铨本人为例,行迹就大为不善。他在明朝做官,投靠、谄事阉宦势力,栽赃残害东林党人,主持编纂篡改历史的《三朝要典》,成为大太监魏忠贤的两大帮凶之一。清军入关,他应召进京为官,带头响应剃发令,全家都改穿满服,还向多尔衮表白:〃一心可以事二君,二心不可事一君〃。有才无德,恰好成了冯铨自己的最大特点,为后人嘲笑。康熙皇帝恶其名声太臭,下诏削去他的谥号。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文化界曾有〃京派〃与〃海派〃的讨论,鲁迅因作《北人与南人》一文:〃北人的鄙视南人,已经是一种传统。这也并非因为风俗习惯的不同,我想,那大原因,是在历来的侵入者多从北方来,先征服中国之北部,又携了北人南征,所以南人在北人的眼里,也是被征服者。〃作为〃海派〃也是南人的鲁迅,对北人优越感的挖苦简直是入骨三分,不过现在看来有嫌偏狭。其实南人的鄙视北人,在中国也是有传统的,可谓是相互鄙视。东晋时,南方士族瞧不起南渡来的北方士族,言谈文字中常有不敬之语,把北人叫作〃伧鬼〃。
岂止南北,各地居民那种对外乡人的鄙视、嘲笑甚至作弄,我们今天都往往能感受得到。这不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我想说的是,以中国幅员之大,历史之久,南北间的差异成因太复杂了。以北方文化的代表北京为例,它属于外族的历史比中原更长,早在残唐五代的第三代后晋,即作为云燕十六州之一部分划归了契丹,先后经辽、金、元诸朝统治,直到明初收复,前后凡四百三十二年。当初是划出去的,又不是被征服,并且刚做过大唐帝国的子民,文化远较统治民族发达,要优越也只是对契丹人优越,怎么会反过来对留在国内的汉人感觉优越呢。
古今南北谈
古往今来,对于南方北方、南人北人、南风北俗之间的异同,不知有多少人作过观察、辨别和评述。《隋书·儒林传》:〃南人约简,得其英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这是说的儒学,其所含意趣,似乎在其他文化领域也相当符合。北方是儒的故乡,南方是道的家园。北人守传统,南人重义解。道家要比儒家高深,儒家则比道家博杂。故欲经世者应仕于北,欲出世者宜避于南。自古皆然。
清初学者顾炎武讥评天下学子,南人〃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北人则〃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亭林先生是江苏人,任职过南明,又北游诸省二十年,对当时南北两边的情况感触之深,加之难以释怀的亡国之恨,遂有此评。
民国时,南社成员胡朴安曾辑《北京(车酋)轩录》,其中首篇《社会丛谈》由北京人的爱吃葱蒜、穿红绿、听京戏,谈到北人的弱点:〃盖北方人民,感觉迟钝,无葱蒜则舌之味觉不愉快,无红绿则眼之视觉不愉快,无皮黄则耳之听觉不愉快。其感觉迟钝之原因,若医科学解说之,则北方空气干燥,种种电力,传达较迟,是为一大原因。且因感觉迟钝,而益求兴奋之剂以愉快,愈激愈疲,愈疲愈弱,五官本能,因以益钝,是又一原因。以感觉迟钝故,遂至脑筋简单,学说不易输入,文化因以不进步,是人群进化之障碍。〃从味觉、视觉、听觉的迟钝与灵敏入手,一下找到北人难以进化的原因,似乎还有医科学的根据。令人大开眼界。
这本书的第二篇《八埠艳语》,说了一段南妓和北妓的不同,十分生动:
〃妓家向分南北帮。从前界限颇严,南不侵北,北不扰南。间尝评论南北帮之优劣,各有短长。大抵南帮活泼,而流于浮滑;北帮诚实,而不免固执。南帮应客,周旋极殷,如论风头,则洵非北帮可及。至北帮则除床笫外无他技能,除偎抱外无他酬酢。〃妓女在中国的文化史上,向来是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不知从何时起,南北妓女有了如此大的差别。北宋名妓李师师是洛阳人,靖康之乱后逃到湖湘,从此北方再无名妓。明末四大名妓李香君、柳如是、陈圆圆、董小宛都是江南人。清末民初京师名妓赛金花、小凤仙也都来自江浙,不仅凭床笫之技而终能载入史册。
明人黄瑜从中医的医理,谈南人与北人的体质:〃南人凡病,皆谓之瘴。率不服药,唯事祭鬼。设犯伤寒阴阳二症,岂有坐视而不药耶?而南方之人,往往多汗,上盈下虚,用药者妄,发汗吐下,其祸可立而待也。瘴疠之作,率因饮食过度,气痞痰结。槟榔能下气消食化痰,故岭海之人多食之。此可类北人之食酥酪。北方地寒食酥酪,故肤理紧密,一旦病疫,当汗则闭塞,而汗不得出,所以病多难治。〃(《双槐岁抄》)黄瑜说的南人,主要指岭海之人,亦即岭南广东人。食槟榔之俗并不限于广东,北面的湖南人也喜食槟榔,有著名民歌《采槟榔》,虽然那里不种槟榔树。黄瑜说的中医医理,怎么听都有点像〃伪科学〃。我就不信吃酥酪可以把皮肤毛孔吃紧,以至于病多难治。西人吃酥酪(黄油、起司)吃那么多,反倒长出那么深的毛来。康熙皇帝也曾论及南北人的体质,认为北人进补宜用鹿茸而不宜用人参,南人则宜用人参不宜用鹿茸。人参鹿茸,反正都是他祖籍所在地的特产。
看出来的南北差异
作家周作人原籍浙江绍兴,却在北京生活了大半辈子,因而兼通南北,也有许多论述。这里只拣他吃南北点心的不同:〃中国南北两路的点心,根本性质上有一个很大的区别。简单的下一句断语,北方的点心是常食的性质,南方的则是闲食。……北方的点心历史古,南方的历史新,古者可能还有唐宋遗制,新的只是明朝中叶吧。点心铺招牌上有常用的两句话,我想借来用在这里,似乎也还适当,北方可以称为'官礼茶食',南方则是'嘉湖细点'。〃(《南北的点心》)周作人喜欢吃点心,而且提倡吃不是为了饱肚子的点心,喝不是为了止渴的苦茶,终究还是个南人。他对日本文化的喜好,大概也包括日人做点心用料极省,饱肚子的不行,浅尝辄止可也。
南人北人的异趣,外国人也能感觉得到。英国第二任驻香港总督德庇时爵士,如此描写京广两地人的体貌:〃生活在南方的中国人,其体貌特征不如生长在北京的中国人更具有鞑靼人面部所有的突出的棱角。〃夏天时,南方的男人习惯赤裸上身,腰以上晒得黝黑,腰以下仍是白的,〃看上去好象是把欧洲人的下半身接到亚洲人的上半身去一样。〃(《中国人中华帝国和它的居民的概述》,纽约1836年)
比德庇时早二百年来华的葡萄牙传教士曾德昭,看到的特征更外表,认为北人比南人白:〃除广东省人有点褐色外,其余的人是白色,和欧洲人的白色没有两样,越往北走,(照例看到的)人就越白。〃(《大中国志》)
美国人罗斯对南人北人的品评,就比曾德昭和德庇时的观察深入多了,涉及到了性格的层面:〃北方人尽管在才智方面不如南方人,但在性格方面比广东人更稳重、更自信。他们对朋友较南方人真诚。由于他们能够互相信任,北方人便易于联合在一起。正因为此,在经营股份公司方面,他们会比机智聪明的南方商人干得出色。〃(《变化中的中国人》,1911年)对照一下鲁迅的说法:〃北人的优点是厚重,南人的优点是机灵。但厚重之弊也愚,机灵之弊也狡。〃二者所见略同。罗斯一个外国人,还早了二十年。
另一位美国人费正清是著名中国问题专家,他对人的观察可能无法像罗斯那样深入细致,但他生活的时代也不一样了,可以从较高的视点来鸟瞰:〃对于飞越中国大陆上空的任何现代旅行家,从漠漠云雾和阳光交错中透露出来的是两幅典型的画面,一个是华北,另一个是华南。在北京迤南的干燥华北平原上,……极像美国中西部的景致。……华南是一幅完全不同的典型画面,……每年大部分时间稻田都浸在水里,因此从空中望下去它是一片汪洋。〃(《美国与中国》)华北的刻版画,与华南的水墨画,构成他对中国南北印象的两个板块,他心目中的中国人会是什么样的形象?
美国历史学家魏斐德,在他的名著《洪业清朝开国史》中,专门有一节《北人与南人》,谈外族入侵时北人与南人迎敌时各有不同:〃各个征服王朝一向都是喜欢北人甚于南人。例如,在拓拔氏的王朝后,北南之间的敌意变得愈益显著了。〃(该节注)清兵入关,南明遣使左懋第率代表团到北京与清朝谈判,据使团成员陈洪范《北使纪略》载,当时北京城里已经降清的北方籍官员一概闭门拒见这些南方来的代表。既怕被当面斥为〃明朝叛臣〃,闹个不愉快,又怕清廷起疑与南人〃暗中勾结〃。历朝历代都记载,每遇入侵,北人总是远比南人降得痛快和彻底。
我不多举例子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去搜集,或许可以编出一本厚厚的书来。尤其南北的民俗风情,简直历数不尽。北方赶集,南方趁圩。北方对弈,南方下棋。北方用勺,南方用调羹。北方吃馍,南方吃馒头。北方喝粥,南方吃稀饭。远古时北人吃小米(粟),南人吃稻米,后来北人改吃麦面和杂粮,南人依旧吃稻米,再后来南人也偶而吃面。北方叫江为河(东北除外),南方叫河为江。北人善马,南人善舟。北人威重,南人灵巧。……(参阅拙作《南人北人》,1998年)
南北之分
南方北方的划分,一般以秦岭、淮河为界,也就是所说的华北与华南。华南、华北大体对等分割中国自秦以后形成的传统疆域,总面积约在三百万至四百万平方公里之间。华北,中国北方也;华南,中国南方也。这里所讨论的华北,不能遗漏有时被划入〃大西北〃中的一部分,即陕西、甘肃、宁夏;而华南,也应该加上归到〃大西南〃的四川、贵州、云南。为了方便叙述,习惯上,整个陕西、河南都划为北方,而不论是否秦岭以南;整个安徽、江苏也应该都划归南方,亦不论是否淮河以北。但本文有时为求〃精确〃,讨论明代以后问题特地将安徽一省严格按淮河南北划分,这是要预先说明的。在南北分治分裂时代,我以为应以南北王朝各自实际控制的疆域为界。如春秋战国,楚吴越的版图皆为南方,包括现今河南之相当一部分。三国时期,魏国为北方,包括它所统辖的长江以北广大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