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张天师的兴起与没落 >

第23部分

张天师的兴起与没落-第23部分

小说: 张天师的兴起与没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十五)

 令大家大感意外的是,张正随先生这次下山,一反他历来的低调,排场弄得相当阔气。他头戴嵌玉七星冠,身穿玄色真丝天师道袍,腰间左悬天师斩妖剑,右挂太上老君亲赐的天师玉印。身后跟着四个玄衣道士。前面两位,一位手持拂尘、罗盘;另一位捧着桃木剑、五雷令牌。后面两位举着旗幡,右边写着“龙虎山至道”,左边写着“正一张天师”。
 这副架势,刚一下山,就把街上的闲人唬愣住了。仔细一看,不错啊,是张正随先生呀!奇怪了,上个月还一身粗布衣服,在村口那间破茶铺子和我喝茶聊天来着。怎么一个月不见,成了这模样啊?
 本来大家仍然打算问:“赵官家新来的那位……”,但现在都知趣地吞进了肚子里。这时就有人一脸谄笑地迎上去,一躬到地,“哟,这不是张道长吗?您打扮得这么标致,这是要上哪里去呀?”
张天师没有介意他用词的不当,矜持地笑了笑,简单地说,“上京!”
 “哟,不得了!是赵官家请您去的吧?真有福气呀!”
 “不是。”张天师淡淡地说,“是贫道自己想去的,听说万岁爷有梦中认祖之喜,贫道不才,忝居天师道掌教之位,故特去恭贺一番。”

 众人面面相觑:皇帝老儿不来找您的麻烦,您就应该给记录在册的每位神仙烧三炷高香了!现在莫非是急着想要“兵解”么?居然自己送上门去。
 ——一般人就是这样,多少都有一种幸灾乐祸的小人之心。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清楚,赵官家这一梦,对天师道来说,比龙虎山变成活火山还麻烦。但就是偏偏要故意拦住龙虎山的道士们问长问短,看到道士们那副失魂落魄的样子,自己便像捡到二两银子那么开心。后人说的好,所谓的幸福,就是当想到邻居们的悲惨遭遇时,从心底油然升起的,那种说不出的奇妙感觉。

 张天师交待完他的行程,却不马上就走,而是悠然地站在那里观赏野地里的一株野菊花。现场一时间有一种令人尴尬的沉默。围观众人的好奇心,在这沉默之中,随着时间的流逝,在胸中不停地翻腾、增长,几乎就要破膛而出了!
 终于有一个泼皮忍不住了,他拱了拱手,嬉皮笑脸地说:“嘿嘿,这个,这个,张道长啊,听说赵官家的圣祖,以前在您家……哈哈哈……”
 张正随先生等的就是这个,他故作镇定,缓缓地把目光从那株野菊花上收了回来。“哦,你说的是不是赵玄朗赵天尊呀?”
 “对对对!就是那个赵什么天尊来着!赵官家说他是个早得不能再早的皇帝爷,但我过去听您家的人说,他以前是太阳变的,还在您家……”

 话还没有说完,张天师忽然仰首大笑,这一笑把旁人都笑愣住了。不过,大家都没有吱声,陈抟老祖一笑笑出个大宋朝的故事,大伙儿都听过。除此之外,村里不时会来个草台戏班子,《华容道》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曹操在戏里,每笑一次,都会弄出大动静来。鉴古知今,大家就明白了:大人物们的笑,那是很有学问的,切莫等闲视之!
 所以只好老老实实地等。好不容易笑完了,张正随天师简单地说:“也对也不对!”
 “怎么会也对也不对呢?还望道长解释一二。”
 “象征主义!”张正随先生脸上露出一丝轻蔑的神情,“谅尔等下愚之氓,也不懂其中的深意。”

 当然不会懂!中国人要懂得什么是“象征主义”,至少还得过上800年。张天师拿眼前这群无知群众没有办法,只得用通俗的语言加以讲解。

 原来,张家的太阳坠地说,和宋真宗的上古九位人皇说,原来是一码事儿!要不然,怎么太阳坠地是九个,而上古人皇也恰好是九个呢?关键在于,老辈儿张天师,早就算到,有一天神仙会托梦告知宋真宗祖宗之事,所以,不敢事先大事声张,以免抢了皇帝的风头。但,不简单交待一下,也有些对不起广大的群众嘛!故而,便采用了象征主义的手法,隐晦地公之于众。
 众所周知,太阳,很早的时候,就象征了人间的君王。且不要提西亚埃及、美洲玛雅、西欧法兰西那些众多号称“太阳王”的君王们,就在俺们中国,也不是没有先例呀!夏朝末年,民众不满暴君夏桀,便抱怨说:“时日曷丧,予偕女皆亡!”

 ——“当然!”张正随先生强调说,“大家不要误会我的意思,我不是说赵玄朗天尊是个夏桀一样的人王。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一点:用太阳象征君王,是古已有之的。所以上辈的天师们,才有赵天尊乃是太阳之喻。想不到大家弄假成真,居然信进去了!哈哈哈!……”
 “所以说加强教育必须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呀!”张天师看着周围似懂非懂的群氓,感叹地说。
 张正随先生望天空拱一拱手,接着往下演讲,“故祖嗣汉天师道陵公,道德高深,法力无边!早在西汉之时,就和赵天尊互为知交。他们二老常常在一起谈论修真炼丹之术,先贤之谊,令我等后辈,不禁生景仰之情呀!”
 他话锋一转,瞪着众人,严厉地说,“至于街头巷尾那些无聊的谰言,实在令人不齿呀!流言止于智者,相信大家都没有听信或者去传播吧?”

 在场众人纷纷拍着胸脯表态:
 “没有没有!这是哪的事啊?俺们从来就不会听那种嚼舌头的话!……”
 “上次我听到隔壁那二小子拿这话问一个道长,俺当时就批评了他……”
 “张道长您老就放心上京去吧!下次谁再乱嚼蛆,俺王秃子第一个给他两大嘴巴!”
…… ……

 于是张正随先生满意地启程了。他嘴上说是要上京面圣,脚下去走得优哉游哉。如果按正常的路线走,从江西出发,经湖北或安徽一省,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便可直抵东京汴梁了。但他走的路线是条令人奇怪的曲线:出江西后,他直奔安徽;由安徽,不向西区湖北,而是向东进入了江苏;到了江苏,逗留了一阵子,往北进入了山东;再由山东而河北,由河北而山西,由山西而陕西;最后,才从陕西慢慢地踱进了中原腹地:河南。
 这一路上足足花了半年多的时间。一路上,张正随天师召开了大大小小几百场群众大会,宣传他的“象征主义”说。听了的老百姓大多恍然大悟:原来赵官家的梦是真的呀!这不,张天师自己都承认了。该别人当皇帝呀,做个梦都那么灵验。看来,人要有出息,祖宗要厉害才可以啊!俺们没有这样的祖宗,活该一辈子蹲在田里挖泥土!

 当时崇道风气正浓,不用说,地方各级官员早就把张正随先生的所作所为飞报朝廷。宋真宗龙颜大悦,半年之后,等张天师忐忑不安地上京之时,迎接他的人已经等了很久了。张天师一看到那位官员,心中一颗大石砰然坠地!
 因为眼前这位官员,正是宋真宗最亲睐的朝臣,今上“崇道认祖计划”的操盘手,著名的大奸臣王钦若。

 后人无法知晓,等到后来,张正随先生如愿以偿,得到宋真宗的“真静先生”的封号时,他心中是否有一丝愧意呢?自己的所作所为,到底说得上是“真”呢?抑或“静”呢?
 ——所以我们说,人生就是这样的无奈:其实我们每个人起初都是老实人,后来之所以变得圆滑不老实,都是给人硬生生逼出来的。
(四十七)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取妻莫愁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 
 出门莫愁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赵恒《劝学诗》

 干兴元年(公元1022年),宋真宗赵恒驾崩。从他登基后的所作所为来看,此人无疑具有当一流昏君的充分条件。但他的运气极好,身边有一大堆如寇准、王旦之类的能臣辅佐,所以就算是想昏庸,也昏庸不到哪里去。
 和历代几乎所有的昏君一样,宋真宗颇具文学才能。上面提到的那首《劝学诗》,很有后来胡适之白话诗的味道。语言通俗,说理明确,老百姓一看就打心眼里喜欢。千百年来,华人以勤读书为首务,这首诗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他最受人诟病的就是后期的崇道造神运动。整件事,仿佛是一个中国版的“皇帝的新衣”。所有的人,包括真宗自己,都知道这件事是假的,荒诞可笑。但每个人都心怀鬼胎,各有各的打算,最后都身不由己地成了这出荒诞戏中的演员。
 演员之中,甚至包括了著名的忠臣寇准。 他不顾朋友的劝阻,为了重登相位,明知有假,还是主动地向真宗报告自己辖区内发现天书的消息。结果偷鸡不着反倒蚀了一把米,被奸臣丁谓趁机揭穿。最后,落得个贬斥远恶军州的悲惨下场。
 另外还有当时的宰相王旦,本来是个挺正直的能臣。在“天书事件”发生的前一夜,宋真宗送了一坛子珍珠给他,倒不是想给他发点奖金,而是暗示他一个为人处事的基本道理:圆滑。结果这位王旦先生一点就通,每次一有天书便冲锋在前,一次次地带头欢呼庆贺。到了后来,良心上实在是受不了了。临终之前,凄凉地对儿子说:我这一辈子没有什么差错,惟有天书一事,怕是逃不了后世的指责。我死后,你把我剃光头发,穿黑衣服下葬吧!

——由此可见,你是什么人,就该老老实实地去做你份内的事。否则,你自己痛苦,大家看着也觉得累。忠臣最好好好地一忠到底,奸臣最好认认真真地奸个痛快!最怕的就是好人忽然做坏事,或者坏人忽然假惺惺地做起了好事。好人做坏事,别人骂起来肯定比骂坏人还狠;坏人做好事呢?王莽这人您听说过吧?也做了蛮多的好事,但人们都说这叫虚伪。

 公元1022,宋真宗的第六子赵受益即位,是为宋仁宗。他继位时是个13岁的小家伙,什么都不懂,真正统治着大宋江山的是刘太后。刘太后一个妇道人家,遇到事情就慌了手脚。刚掌权便遇到了个大难题,急忙召集群臣商议:先帝爷真宗皇帝眼看着就要下葬了。但他留下来的那一大堆“天书”、“祥瑞物”该怎么处理呢?
 要知道,由于神仙们的特别关照,这些神圣物品,几乎可以装满皇宫里所有的垃圾箱了!
 有大臣建议继续奉供,结果招来了大家的一片白眼;有人建议专门造个大殿收藏,结果几乎被大家群殴至死!也难怪群臣怎么激动,真宗生前,俺们就被这些劳什子折腾够了,未必他死了,俺们还要继续受它折腾么? 
 不过,毕竟是皇帝的东西,谁都不好意思明说:干脆丢垃圾桶吧!这时有个聪明的家伙建议:既然它们来自天上,俗话说,尘归尘,土归土,咱们一把火烧之,让它们随着轻烟,回到玉帝那里去吧!
 ——也不妥!人们要问:皇帝是天子啊,既然这样,为什么不连真宗皇帝一块儿烧了?
 最后拍板的是宰相王曾,他庄重地说,这些都是皇天上帝对先皇帝的特别恩赐啊,光荣属于先皇帝。如今,先皇帝已经升仙而去,天书、瑞物也应该与先皇帝同归皇堂奉安才是,万不可再留人间。——意思就是说,用焚烧的方法处理垃圾容易造成大气污染,还是用填埋的方法比较卫生。
 所有的天书瑞物,最终都随着真宗皇帝入土为安,这也标志着著名的宋朝天书崇拜事件的结束。宋真宗的永定陵现在还好好地保存着,那天国务院允许挖了,大家不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