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 >

第66部分

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第66部分

小说: 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行的。汉武帝最后晚年,他不是罪人而是罪己,这是非常了不得的。这是作为君主。在罪人罪己上是区分明君跟昏君的试金石和分水岭。作为一个皇帝来说,为什么汉武帝的评价这么歧义还有一点,封建帝制。封建皇帝这个制度,这个制度不好。当年说若得阿娇为妻当做金屋储之,那个小彘儿,刘彘是非常可爱的。这个彘儿后来发展成汉武帝这个人完全是封建帝制把他塑造出来的。有什么样的制度,就能塑造什么样的领导,什么样的皇帝。封建帝王这个制度,它只能塑造出来像汉武帝这样的一个人。作为一个皇帝来说,汉武帝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呢?显然作为一个皇帝来说,汉武帝是一个成功者,胜利者。但是作为一个人来说,汉武帝是一个成功者还是失败者呢?失败者。他作为一个皇帝是成功者,功大于过。作为一个自然人来说,他是个失败者。他的人生是很失败的。所以他既是成功者又是失败者。既是明君又是暴君,他就是这么一个非常复杂的一个人。所以我们评价汉武帝很难用一个字,用一个词来说他。我们只能说出来他的复杂性。汉武帝的一生我们到此全部讲完了。但是写《史记》的司马迁还留下了一篇非常著名的作品。这篇重要的文献写了些什么?他对我们了解司马迁,了解《史记》有些什么重要的价值?请看下集,《绝笔之作》,谢谢大家。


第37讲绝笔之作

【画外音】公元前99年,对于司马迁来说,是一个命运多舛之年。这一年,因为李陵之祸,司马迁被处以宫刑,打入大狱。出狱以后司马迁担任了汉武帝的中书令,中书令负责把大臣的奏章呈送给皇上,把皇上的圣旨和旨意传达给大臣。就在司马迁担任中书令期间,司马迁的一位好朋友任安写信给他,要他利用担任中书令的机会“推贤进士”。那么任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要写信给司马迁?司马迁接到任安的信以后,会是什么反应呢?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王立群读史记之《绝笔之作》。
任安的字叫少卿,原来是一个出身很卑贱的人,任安的家境很艰难,小的时候家境很穷,后来他做过亭长,就象刘邦一样做过亭长,由亭长后来又做到乡里的三老,古代是十亭一乡,一个乡设一个三老,三老是管教化的官,任安也做过三老,就是他做过亭长,也做过乡里头的一个文教官员。后来因为出错,就丢了官,丢官以后,任安就到卫青的家里面去了,就是任安是卫青家的门客,古书叫“舍人”,就在卫青家里面做了舍人,就是卫青家的门客。在卫青家里面,任安由于家里面穷,没有钱去贿赂卫青家的管家,所以卫青家的管家就给了任安一个差事,叫他养马,就成了牧马人。在这个时候,任安结识了他的一个好朋友叫田仁,田仁这个人,我们在讲《巫蛊之难》的时候,曾经讲过这个人,他就是放戾太子出城门的那个人,任安跟田仁两个人相识,都在卫青手下做门客。但是卫青并不了解这两个人,有一次,卫青带着任安、田仁去拜访他的老主人——平阳公主,到了平阳公主家以后,就让任安跟田仁和平阳公主的骑奴在一块吃饭,任安和田仁心里很不平衡,两个人做了一个惊人之举,就是任安拔出来佩刀,把那个席子划断,这边坐的是任安和田仁,那边坐的是骑奴,用刀子把席割断,表明自己和田仁和那些骑奴绝不是一类人,这让平阳公主的管家都非常惊讶。我们通过这个小事看出来,任安是个很有个性的人。后来呢,汉武帝派人到卫青家里面去选侍从,就是选郎官,卫青挑了十个人,在他的一百多个门客中间挑了十个人,这十个人都是家境富有的人,让这些人准备了服装、马匹,准备推荐给汉武帝,但是没有选田仁,也没有选任安。当卫青把这十个人选选好之后,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人来了,这个人是个著名的酷吏,叫赵禹,赵禹来到以后,就问卫青选的人怎么样,卫青就把选的十个门客跟赵禹说了,赵禹就把这十个人召过来问了一遍,问完以后,赵禹就对卫青说了,他说你挑了十个,都是家境富有的人,没有一个是有才的人,就是没有才华,他说这不行,你不能把这十个人,推荐给皇上,他说你把你所有的门客召集过来,然后卫青就把他一百多个门客都召集过来,让赵禹来挑,赵禹一个一个地谈话,谈完以后,最终选了两个人,一个是任安,一个是田仁。卫青最后没有办法,就把这两个人,推荐给汉武帝了,汉武帝召见这两个人的时候,任安就推荐田仁,说田仁比自己才能高,田仁就推荐任安,说任安比自己才能高,两个人互相推荐,汉武帝经过考察,对这两个人都非常满意,就任命了这两个人为官。这个时候呢,任命任安的官就是北军监护使者,就是作为管理北军的最高官员,大家知道,北军是西汉长安,它的都城长安的国防军,任安就做了北军监护使者,就是一个指挥官。后来,任安又做了益州刺史,益州就是今天四川,做了益州刺史,任安在益州刺史的任上,知道司马迁受了宫刑以后出来,汉武帝让他做了中书令,中书令这个官实际上是皇帝的秘书长,是个很重要的职务,但是武帝时期的这个重要的职务是由宦官担任的,司马迁接受宫刑以后,汉武帝给了他中书令这么个职务,所以任安就给司马迁写了封信,叫司马迁利用自己担任重要职务的机会,向汉武帝推举贤士,司马迁接到这个信以后,心情非常复杂,司马迁没有回信,没有回任安的信。
【画外音】就象是金子总要发光一样,任安的仕途之路,就有一点这样的味道,任安写信要司马迁举荐贤才,也说明任安对于朝廷有着一副热心肠,但是接到任安书信的司马迁却没有回复,这是为什么?而接下来的一件事,一下子改变了任安的命运,那么这又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呢?
在戾太子事件,就是巫蛊之难发生的时候,任安跟田仁两个人都被卷到这个事件去了,田仁这个时候做什么官呢?田仁这个时候做丞相司职,就是丞相手下的一个官,负责把守城门,结果田仁看见太子带着皇孙跑过来的时候,田仁就把城门打开,放太子逃了,结果田仁后来被杀,这是田仁。任安这个时候是又做了北军的监护使者,任安做北军统帅的时候,戾太子亲自去拜访北军,拿着节令调任安来帮助他,任安接受了太子的节令,但是没有出兵,所以戾太子这个事件过后,汉武帝认为,任安虽然接受了太子的节令,但是没有出兵,应当说没有帮助太子,所以没有处罚任安。但是不久发生了一件小事,就是任安处罚了他手下的一个小吏,这个小吏受了任安的处罚以后,就给皇上写了一个报告,说任安其实是想帮太子的。这样呢,汉武帝重新调查这个事件,认为任安是坐山观望,就是看着两边,将来太子赢了,他要帮太子,就认为他是骑墙,所以就把任安抓起来,下到狱中,定为死罪。这一年,就是巫蛊之难的这一年,这是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任安就被投到狱中,而且判了死刑,而且巫蛊之难中间判死刑的人,是得不到赦免的,所以任安是必死无疑。司马迁得到这个消息以后,觉得任安不久于人世,而任安前几年,给自己写的那封信,自己一直没有回,想到任安不久于人世了,司马迁就写了一封长信,这封信将近三千字,回复给任安,这就是《报任安书》,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报任安书》。
【画外音】前面王立群先生讲到,司马迁在得知任安就要不久于人世后,就写了一封近三千字的书信,回复给任安,这就是著名的《报任安书》,就是这封书信,成了司马迁的绝笔之作,也成了中国历代史学家研究司马迁的重要史料,鲁迅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就是在评价《报任安书》时提到的,那么《报任安书》究竟记载了什么?为什么后世会有如此之高的评价呢?
大家知道,往往人们在写信的时候,可以敞开心扉,说一些心里的真话,所以这封信是司马迁揭示他心灵的很真实的一个材料,那么这封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整个《报任安书》就写了一个字就是耻辱的“辱”,但是这一个“辱”字,虽然是贯穿全文,但是作者写,也就是作者司马迁在写的时候着重写了三点。第一,是受辱之因,就是为什么遭受宫刑。第二,是遭辱之痛,就是受了这场奇耻大辱以后,内心的痛苦。第三,是忍辱之由,就是为什么受了这么个奇耻大辱,自己能够忍下来,坚持活下来。为什么,实际上就讲他遭辱、受辱、忍儒。先说受辱之因,其实我们在读《史记》的第一篇中已经讲到过,司马迁受宫刑这件事情和李陵事件有关。
【画外音】李陵事件发生在公元前99年,因为外交上的失败,汉匈关系又紧张起来,汉武帝派宠妃李夫人的哥哥贰师将军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另派李广的孙子李陵随从李广利押运辎重,但李陵不愿如此,他向汉武帝公开提出愿意带他的五千步兵单独出征,汉武帝获准,结果在与匈奴对战中,匈奴以八万骑兵包围李陵,经过八昼夜的战斗,李陵斩杀了一万多匈奴骑兵,但由于得不到主力部队的后援,结果弹尽粮绝,在无奈中投降匈奴。
实际上李陵事件发生以后,汉武帝心里头非常震怒,在震怒的情况下,向司马迁征求意见。司马迁就说,李陵这个人,据我的观察,他是一个很优秀的人才,按《报任安书》的原话来说,就是有国士之风,所谓国士就是一国之中最优秀的人,所以李陵的战败投降,是不得已而为之,再说了,李陵带了五千步兵,杀死的敌人远远超过他带领的军队,只是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李陵才被迫投降。而现在有一些大臣,看见李陵投降以后,就极力地说李陵的坏话,他觉得不公道,而且看到汉武帝心情很郁闷,他想替武帝宽宽心,所以他替李陵讲了几句话,这几句话导致了司马迁接受宫刑。应当说李陵的兵败投降,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但是这件事情上来说,汉武帝是要负责任的,汉武帝批准李陵带领五千步兵出征,在出征的时候,另外一个老将路博德,他就发现这个事情不好,就给汉武帝上书,要求阻止这场行动,汉武帝没有听,反而逼着李陵出兵,应当说在李陵出兵这个问题上汉武帝是有责任的,李陵再能打,带五千步兵出征,往往是凶多吉少的一件事情,所以汉武帝实际上派李陵出征这件事情,汉武帝是一个很冒险的一种行为,这个举措的本身,汉武帝是有责任的。那么李陵投降匈奴这件事情,在当时来说,在汉匈作战这个阶段来说,并不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我举一个人,在汉匈战争中间,有一个很有名的将领,叫赵破奴,这个人的传记,记载在《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间,记载了这件事情,赵破奴这个人,本来是汉军将领,后来投降了匈奴,投降了匈奴以后又拐回来了,又回到汉朝来了,回到汉朝以后,汉武帝并没有处罚他,而且让他担任了骠骑将军霍去病的随从,后来立了功还封了侯。酎金事件以后,赵破奴又丢了侯,后来赵破奴又立功,又封了侯,赵破奴是两次封侯,而且,赵破奴在第二次封侯以后,带兵出征带了两万军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