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策略思维 >

第24部分

策略思维-第24部分

小说: 策略思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例子。'8 
'在丹佛,一家康复中心治疗富有的可卡因瘾君子的办法是,让他们写一份自首书,假如他们不能通过随机尿检,这份自首书就会被公告天下。许多人在自愿陷人这样的境况之后都会反悔,想方设法要赎回这份合同。不过,假如监管这些合同的人让他们重写合同,就会被炒鱿鱼;进而,假如该中心不能及时炒掉这个同意瘾君子们重写合同的员工,它的信誉也会大打折扣。
这个故事的窝意在于,单有合同并不能解决可信度的问题。若想奏效,还需要另外一些可信度工具,比如雇用对强迫执行或者他人信誉面临考验间题具有独立兴趣的人士。实际上,假如信誉影响足够大,可能根本没必要正式签订一份合同。这就是“一言既出,驯马难追”的意义。①① 
另一方面,在大学教授中间曾经有过这么一个说法:“商人之间握一握手已经足够。不过,若是你的大学教务长许诺你什么东西,最好还是请他写下来。”
切断沟通切断沟通之所以可以成为一种管用的确保承诺可信的工具,原因在于它可使一个行动真正变得不可逆转。这一做法的一个极端形式是一份最后的遗嘱或者证词中的条款。一旦这一方死亡,再也没有进行再谈判的机会。(举个例子,英国国会就不得不专门通过一个法案,才得以修改塞西尔·罗兹(CecilR 
Rhodes)的遗嘱,从而为女性成为罗兹奖学金获得者打开了大门。)一般而言,只要有心,总有办法使你的策略变得可信。
比如,多数大学都会为捐赠教席定出一个价码。现行价码大约是150万美元。这些价码不会刻在石头上公告天下(当然也没有用常春藤遮掩起来)。人人都知道,为了接受已经去世的捐赠人的条件和捐款,假如其并未达到目前的价码要求,大学就会修改自己的规矩。
我们没有必要通过死亡的方法使自己的承诺显得可信。不可逆转性其实就站在每个邮箱旁担任警戒。谁没有寄过一封信,然后又觉得后悔,想把它拿回来?反过来也一样:谁没有接过一封信,然后又觉得后侮,但愿自己从来没有接到过?不过,一旦你打开这封信,你就不能把信寄回去,假装自己从来没有读过。
在这种邮政做法普遍推行之前,实现承诺的一个成功的工具就是,在用支票付款的时候,选择没贴邮票也没写回信地址的信封寄出自己的支票。寄出一封没有回信地址的信本身就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承诺。邮局1 
朋过去常常投递这类信件,收信人只要支付邮资就能收到这封信。公共设施公司或者电话公司知道,这么一封信很可能装了一张支票。他们宁可支付邮资,也不愿再等一个收费周期才收到付款(或者另一封没贴邮票也没有回信地址的信)。
这些公司的代付邮资问题终于在邮局修改自身政策之后得到解决。邮局宣布,没贴邮票的信件不再投给收信人;若有回信地址就退回发信人处,若没有回信地址就不再发送。这样,这些公司可以宣布不再接收任何没有贴足邮票的信件了。
不过,假如你在回信人和收信人处都写上该公司的地址,又会怎样?这么一来,邮局就知道应该把信退给谁了。记住,你不是第一个听说这个主意的人。而且,假如这个做法开始流传开,可以肯定的是,邮局的政策还会进行修改,以后没贴邮票的信件甚至不会退回发信人处。
将切断沟通用做一个确保承诺遵守的工具,其中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假如你被单独囚禁,与外界隔绝,那么,你要想确定对手是不是真的按照你的愿望行事,就算还不至于完全没可能,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你必须雇用其他人,确保合同得到遵守。比如,遗嘱就是由受托人而不是死者本人负责执行的。父母立下的禁止吸烟的规矩虽然在父母外出的时候仍然可能具有毋庸置疑的地位,却也不能强迫执行。
破釜沉舟军队通常借助断绝自己后路的做法而达成遵守承诺的目标。这个策略至少可以回溯到1066年,当时,征服者威廉(William)的侵略大军
烧毁了自己的船只,从而立下了一个许战不许退的无条件承诺。西班牙殖民者科尔特斯(Cortes)在征服墨西哥的时候沿用了同一策略。他刚刚抵达墨西哥的坎波拉(Cempoalla)就下令烧毁和捣毁自己的全部船153只,只留下一条船。虽然他的士兵面对着数目大大超过自己的敌人,但他们已经别无选择,只有战而胜之。“假如(科尔特斯)输了,那么他的做法很可能被视为疯狂…… 
不过,这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在他的心里除了取胜就是灭亡,再也没有其他选择。”'9'破坏自己的船只使科尔特斯得到两个有利之处:首先,他自己的士兵团结起来了,每一个人都知道他们全体都会战斗到底,因为他们已经没有可能中途放弃(甚至逃跑);其次,也是更重要的一点,这一承诺对敌人产生了影响。他们知道科尔特斯要么取胜,要么灭亡,而他们自己则有撤退到后方的选择。他们选择了撤退,而不是跟这么一个已经横下一条心的敌人较量。要使这类承诺产生预期效果,光有作战室里的策略家们达成一致还不够,你必须让(你的以及敌人的)士兵们都有透彻的了解。因此,这个例子当中特别有意思的一点在于,“捣毁舰队虽然是科尔特斯的提议,但士兵们不仅知道,而且表示支持”'10'。这个破釜沉舟的想法显示了策略思维随着时间流逝而不断发展的历程。特洛伊人似乎早在希腊人乘船前往特洛伊抢夺海伦(Helen)的时候已经通过倒推法了解了这一策略。① 
当时的情况是,希腊人企图征服特洛伊,而特洛伊人打算烧毁希腊人的船只。不过,假如特洛伊人当真成功地烧毁了希腊人的船只,他们大约只会使希腊人变成更加坚定不移的敌人。实际上,特洛伊人没能烧毁希腊船只,而是眼看着希腊人败退回家。当然了,希腊人留下了一匹木马作为礼物,这一次轮到特洛伊人在接受这份礼物的时候显得匆忙草率了一些。'll'① 
虽然特洛伊人很可能通过倒推法了解了这一策略,但希腊人却走在了这场博弈的前面。谢林将希腊将军色诺芬(Xenophon)当做这种策略思维的一个早期例子。虽然色诺芬没有当真切断自己的退路,他却在自己的著作里提到了破釜沉舟的优势。参见Schelling 
眼的“Strategic Analysis and Social Problems” ,收录在他的论文选集。Choice and 
Consequence(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4)中。
到了现代,这一策略不仅用于海路攻击,还用于陆路攻击。多年以来,埃德温·兰德(Edwin 
Land)的宝丽来公司一直有意拒绝关闭自己的快速成像业务。随着该公司渐渐将自己的全部筹码押在快速成像技术之上,它等于给自己立下承诺,必须竭尽全力打击闯入这个市场的侵略者。
1976年4月20日,在宝丽来公司独霸快速成像市场长达28年之后,柯达公司闯了进来:它推出了一款新的快速成像胶片和相机。宝丽来的反应咄咄逼人:它起诉柯达,说它侵犯了自己的专利权。埃德温·兰德作为该公司的创办人和主席,已经做好准备,决心捍卫自己的领地:这是我们全心全意投入的领域。这是我们的整个生命所在。而在他们看来,这只不过是另一个领域罢了…… 
我们一定要坚守我们的阵地,保卫这个阵地。'12'马克·吐温在《傻瓜威尔逊》(Pudd‘nhead 
Wilson)这篇小说里解释了这一哲学:听好了…… 
,傻瓜会说:“不要把你的鸡蛋全放在一个篮子里。”但是,智者会说:“把你的鸡蛋全放在一个篮子里,同时切记看好那个篮子。’, 
'l3'快速成像市场的战争于1990年10月12日结束,当时法庭判决柯达向宝丽来赔偿9。094亿美元。① 
柯达被迫从市场上收回自己的快速成像胶片和相机。虽然宝丽来重新夺回了快速成像市场的垄断地位,却面临便携式摄影机以及只要1小时就能冲印普通胶卷的微型实验室的竞争而不得不步步退让。早已破釜沉舟的宝丽来终于开始意识到,自己陷人了一个下沉的岛屿,却没有办法逃跑。该公司果断改变经营哲学,尝试多元化经营,开始涉足录像胶片甚至普通胶片市场。
① 宝丽来的股价实际上由于法庭宣布这一赔款数字而下跌,因为市场原本指望它能得到15亿美元赔偿。
人们没有必要按照字面意思当真烧毁桥梁或者连接各大洋的船只。人们可以通过采取一种可能惹恼某些选民的政治立场,从而象征性地切断自己的后路。沃尔特·蒙代尔在宣布接受民主党提名,成为该党1984年总统候选人的时候,曾经声称他一旦当选就会加税,这实际上就是立下了一个承诺。尽管信奉供方经济学的选民是无可挽回地失去了,却使蒙代尔的立场在那些支持加税减少赤字的选民看来更加可信。(对于蒙代尔来说)不幸的是,结果被惹恼的选民的数目实在太大了。
最后,建设而非烧毁桥梁也可能成为立下一个可信的承诺的办法。在1989年12月的东欧改革中,建桥意味着推倒隔离之墙。民主德国总理埃贡·克伦茨(Egon 
Krenz)面对大规模的示威抗议和移民潮,很想许诺改革,却又拿不出一个具体的计划。人民当然疑虑重重。凭什么他们应该相信改革的含糊许诺确实发自内心,并且影响深远?即便克伦茨真心支持改革,他也会失去人民的支持。拆除部分柏林墙有助于民主德国政府立下一个可信的立志改革的承诺,而不必提供什么具体细节。通过(重新)开放这一通向西方的桥梁,政府迫使自己一定要改革,否则就要冒人民大规模逃亡的风险。既然人们以后仍然可以逃亡国外,政府的改革许诺就会显得既可信,又值得等待。反正两德统一不到一年时间就要实现了。
让后果超出你的控制在影片《奇爱博士》里,那台“末日毁灭机”是由埋藏在地下的巨大的原子弹组成的,一旦引爆就会释放巨量辐射,足以消灭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一旦苏联遭到入侵,这台机器就会自动引爆。当美国总统米尔顿·莫弗利(Milton* 
Muffley )询问这么一个自动引爆开关究竟有没有可能制造出来时,奇爱博士答道:“不仅有可能,而且不可缺少。”
这台机器是一个绝妙的阻吓手段,它会使一切入侵变成自杀。①本来,假如苏联遇到美国入侵,其总理迪米特里·基索夫(Dimitri 
Kissov) 
很有可能犹豫,不愿意实施报复或者冒同归于尽的风险。只要苏联总理还有不作反应的自由,美国就有可能冒险发动进攻。现在有了这台“末日毁灭机”,苏联的反应将由这台机器自动做出,其阻吓的威胁也就变得可信了。
*影片中为Merkin,但原文如此。——译者注①显然,赫鲁晓夫曾经打算使用这种策略,他威胁说苏联的导弹会在柏林发生武装冲突的时候自动发射。参见Tom 
Schelling的Arms and Influence, 
p。39。不过,这一策略并非毫无代价。比如,很有可能发生一个小事故或者未经政府授权的小规模人侵,而苏联人其实也不愿实施报复,但他们毫无选择,因为采取行动的权力已经不在他们的手里。这也正是《奇爱博士》里发生的事情。
要想减小出错的后果,你一定希望找到一个刚好足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