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囊尸衣-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气也是一种生物磁场。这洞庭湖溺水身亡的人可不少,湖中有些死不瞑目的死尸,尸体身上的磁场可以被荫尸吸引,荫尸本身不可能双脚浮在水面上行走的,它的脚下踩着吸引而来的浮尸,所以看起来像是在水面上行走。”
师太好奇的朝船帮下的水里面望去,月光下,水面上若隐若现的露出来一个人的后背和另一个人的肚皮,呈现出肿胀和惨白的颜色,并散发出一股像似腐烂的臭鱼虾般的味道。
吴道明指着那两具溺水的尸体说道:“这具俯着身子的是男尸,凡是女尸则都仰面躺在水里的,而且这两具尸首都是含冤而死的,怨气十足,受荫尸吸引而来。”
师太“哦”了一声,心中越发钦佩起这位博学的道兄来,她接着问道:“我刚才看到沈菜花的眼睛怎么会是直勾勾的呢?”
吴道明微微一笑,说道:“荫尸的眼球是不会转动的,与其他的尸变不同,所以她要转动脖颈来看东西。”
“她会伤人么?”师太有些担心地问道。
吴道明回答道:“会的,荫尸善于咬人的脖子,这是一种动物先天都具有的本能,因为荫尸只能够进行简单的思维,本能的东西表现的则更强烈,比如说母爱。”
“怪不得千里迢迢来追你的那件衣服呢。”师太明白了。
“不,我虽然抱了鬼婴很长的时间,但还不足以引沈菜花追到这里来。”吴道明说道。
师太说道:“那是什么原因吸引沈菜花来到了洞庭湖?”
吴道明沉吟道:“沈才华。”
清冷的月亮孤零零的悬挂在夜空里,湖面上一阵微风吹过,师太不由得打了个冷战。
“你是说鬼婴也在这洞庭湖中?”师太说道。
吴道明略一思索,心中已然明了,轻声笑道:“鬼婴不在这里,而是在湘西,沈菜花只是路过洞庭湖而已,我们与她是偶遇,”他回头望了下船家,见其已瘫倒在地了,于是说道,“师妹,有了荫尸带路,我们何愁找不到沈才华?而沈才华如何到得湘西?必是与刘今墨同行。那刘金墨何事怀抱婴儿千里迢迢来到湘西?肯定是与寒生在一起。”
师太望着船家的模样,感到有些忧心忡忡。
吴道明站起身来,朗声一笑道:“当年吴某也曾在岭南东江操过桨,几十年过去了,想不到今日能够为师妹摇橹,夜渡洞庭,实在是三生有幸啊。”
说罢,轻轻向后一跃,稳稳的站在了船尾,操起木橹,摇了起来。
吴道明毕竟有武功在身,恰巧湖面上又吹起了东北风,木船飞快的向西南方疾行,丝毫不逊于荡舟大半生的船家。
师太含情脉脉的望着身着单衣,凸现肌肉线条、威风凛凛的摇橹道兄,心中暖洋洋的,哪管与他一世泛舟五湖也是心甘情愿了。
天亮前,木船终于靠岸了,这里是洞庭湖西南岸的一个古渡口。
清晨,湖边大雾弥漫,空气清凉湿润,微风中闻得到一股淡淡的鱼腥味儿。
吴道明跳下了船,说道:“荫尸不宜见到阳光,会灼伤她的,我们只有晚上再走了。”
前行不远,找到一户农家,给了点钱,农妇高高兴兴地做了早餐。吴道明和师太吃了点东西后就准备先休息,养足精神好晚上行路。
荫尸迫不及待的进了屋,一头扎到了床上,抓起了一床被子,身子缩成了一团躲进了里面。
吴道明解释道:“荫尸不需要吃东西,夜晚子时对着天空吐纳,吸收月亮的精华与天地间的阴气就可以了。”
吴道明向农户打听清楚了,此地隶属于沅江地界,此去湘西已经不远,以他们的脚程,走一夜穿过桃源县就进入湘西了。
整个白天,他们都在休息,吴道明记住了吴楚山人的忠告,没有再去碰师太,尽管心如蚁噬,但最终还是忍住了。
月上东山,他们一行出发了。
月光下,吴道明和师太跟着沈菜花后面沿着公路疾行。
荫尸沈菜花仿佛认得路一般,遇到岔路时不见有丝毫的犹豫,吴道明知道她是凭着一种母爱的本能,驱使她走近沈才华的,尽管那婴儿并非她所亲自生下来,但那孩子的生物磁场确是她再熟悉不过的了,毕竟怀胎九个月,唉,人世间又有多少事不如意啊。
吴道明与师太的轻功本就不弱,虽然尾闾处隐隐作痛,但也非一般江湖好手可比,但一个时辰下来,荫尸却依旧未见丝毫疲惫,吴道明却已经气喘嘘嘘了,他明白,这与他失去了60年的童子之身有着莫大的关系。
再看师太,步履轻盈,衣带飘逸,面色娇红,吐纳均匀,竟越发滋润了,唉,所以听说女人寿命长过男人,看似不假啊。
凌晨时分,他们已经走了几个时辰了,远方已经遥见雪峰山脉,吴道明知道,他们来到了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笔下描绘的桃花源了。
这里历史上就是中国古代道教圣地之一,有第三十五洞天、第四十六福地的赞誉,古往今来,曾咸集无数文人墨客,陶渊明、孟浩然、王昌龄、王维、李白、杜牧、刘禹锡、韩愈、陆游、苏轼等都在此地留下过遗迹。
“师妹,前面树木葱郁,溪流清澈,就是桃源仙境了,我们何不在前面休息片刻?”吴道明气喘嘘嘘,手捂着腰部说道。
师太说道:“就依道兄。”
三人行至前面一个山口处,石壁下有一座古朴的石池,内藏一泓碧水,倒映明月如镜,夜半无人,幽静之极。
荫尸沈菜花走到一边,对着月亮腹部一呼一吸的吐纳着。
“此地为鸡鸣谷口,这座古池相传为七仙女偷下凡间沐浴之处,水滑凝脂,返老还童,幽篁滴翠,飞鸟留踪,只可惜清波留香,仙迹难觅啊。”吴道明叹道。
师太走到池边,以手探水,果觉爽滑,遂站起身来,边褪衣衫边道:“请道兄转过脸去,我也想沐浴一番。”
月光下,师太**着身子向池中走去,虽然已逾六旬,但平时清心寡欲,素食淡茶,却也保养的身材曲线不俗,丰腴可人,并无肚腩,尤其是微微乍起的根根白发,映衬着池中冉冉升起的白雾,在吴道明的眼里,仙气十足,真的如同七仙女下凡来了。
“好!果然有仙女下凡……”对面的树林中竟然有人喝彩起来。
吴道明大惊,未及警示师太,真气一提,几个纵跃如同大鸟一般扑进了对面的树林里。
而此刻,师太从未被男人偷看过自己的隐秘之处,事发突然,一时间竟怔怔的呆住了,竟不曾想到躲入水中,仍旧**的站在月光下。
半空中,怒火中烧的吴道明已将真气凝于右掌,准备一掌击毙那偷看喝彩之人。待得到了林中,吴道明方才大吃一惊,缓缓将手掌放下……
那林中何止是一人!只见十余个男子手拄着锄头,在那里对着赤身**的师太品头论足……
听得有人在说:“此女肤如凝脂,貌美如仙,世间难寻啊。”
还有人赞道:“你看她腰如扶柳,股如马臀,发如银丝,举足轻盈,婀娜多姿,此女应还不曾生育过。”
更有一中年学者模样的人,竟然对着师太吟咏起古诗来:“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所有的人身高都只有一米多高,只及吴道明的腰间,原来他们竟然是一帮侏儒!
第八十八章
此刻,师太方才缓过神儿来,急忙套上僧衣,束好腰带,面色愠怒胀得绯红,大喝一声,凌空跃起,双掌齐出扑向树林。
“且看如此美妙的身影,所谓伊人,美人之贻。”那群人里面又有人在评论了。
师太扑进了树林里也楞住了,扭头看看吴道明,吴道明无可奈何的耸耸肩膀。
吴道明突然一凛,他想起什么来了,于是对那些侏儒说道:“你们可是玉尸?”
侏儒们一阵交头接耳起来,须臾,一个长着白须的老者开口对吴道明说道:“先生,我们是玉尸,居于秦人谷,方才看到这位小姑娘青春貌美,宛若天仙般,一时间禁不住心生感叹,有冒犯之处,还请原谅。”
吴道明想了想,便对师太说道:“师妹,方才这些人并无亵渎的语言,看来他们确实是发自内心的对师妹的赞美,说真的,师妹,他们说出了我一直想说而没有说出口的心里话。况且,他们又都是一些玉尸,与活人不一样,可不必加以计较。”
“他们不是活人?”师太大吃一惊。
“嗯,他们都是玉尸,十八种尸变之一,早年听师傅说起过,但不料竟然在这里真的遇上了,而且还是这么多具。”吴道明说道。
老者说道:“明崇祯十七年,也就是李自成的大顺元年,晚秋,一个名叫‘野拂’的和尚带领一百多农民军来到了秦人谷中。”
“秦人谷?”吴道明问道。
“先秦之时,秦王兵扫**,各国难民纷纷向南迁徙,我们的祖先一族邑人就来到了此地,发现秘道进入了桃花源,从此与世隔绝。直至东晋有一武陵渔父误入桃花源,才发现了我们的先人,这时祖先才知道,秦已灭,时间已经过去了六百多年了,此时已是东晋太元年间了。”老者说道。
吴道明点头道:“此事我是知道的,那武陵渔父回去后禀报了太守,太守派人来寻访,却再也找不到原来的入口了,当时的名士南阳刘子骥,听到竟有这种奇事,便也前去探幽寻访,可是却一去不返。后来南北朝五胡乱华,天下纷争,此事就慢慢被人遗忘了。”
师太微笑道:“道兄说的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吧?”
吴道明答道:“正是,陶潜此文脍炙人口,历代都做为课堂教学文本呢,尤其是那句‘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流传甚广。”
老者为微微颌首,接着说道:“后来,先人们始终都还在秦人谷内居住,农耕鱼桑,鸡犬相闻,黄发垂髻,依然秦装,悠然自得,但是谷内人的身高却越来越低矮了,最后都如同侏儒一般了。”
“近亲结婚。”吴道明小声告诉师太。
“这种日子本来是可以一直过下去的,可是终于有一天,野拂和尚带人闯入了谷中。”老者说到这里之后,停顿了一下,以袖拭泪,侏儒们里已经有人在轻轻的啜泣。
“发生了什么事儿?”吴道明关切地问道。
老者定了定神儿,说道:“那野拂和尚竟然把谷内无论男女老少全部都屠杀殆尽了……”
侏儒们全都失声恸哭起来。
许久,师太问道:“那你们是……”
老者接着说下去:“我们是几个人因为出去采药,这才躲过了一劫,次日返回谷中,发现家园已经被毁,亲人无存。于是我们沿着踪迹追寻,竟一路追踪到了湘西天门山。”
“天门山?”吴道明心中一动。
“这时我们发现那野拂和尚就是天门山寺的方丈,我们冲上去报仇,不料根本不是对手,一个回合下来,我们悉数被擒。野拂把我们全部囚禁在了天门上鬼谷洞内的石潭内,正准备要杀害我们时,清军冲上山来,斩杀了这帮土匪,没留一个活口,于是再也没人知道鬼谷洞里还关押着我们这时几个人。我们被绑在石潭内的石笋上,没有食物,只能喝些石潭水,十多天以后,我们陆陆续续的死去了。”老者悲愤地说道。
吴道明和师太闻言默默无语,这是一段很悲惨的历史。
老者缓缓说道:“后来我们慢慢都苏醒过来了,发现不吃不喝也不饿了,终于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