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儿子,你尽管说 >

第27部分

儿子,你尽管说-第27部分

小说: 儿子,你尽管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在男孩生气时,不要对他的事越俎代庖 他的处境好比正走在小桥上,你要注意两点:既不要放纵,也不要和他对抗(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 假如不健康的攻击行为再次发生,你也不要气馁 老毛病不容易改,你可以带着害怕和失望的情绪来寻找一下原因……把目光放远一点,而且要看到他的进步,还要提醒自己注意到儿子现在的行为已经不同于从前了(不要混为一谈)。但毕竟他还没有完全长大成人。
男孩的怒气(9)
在冲动的时刻:给家长的妙招
★ 家长必须保持镇静 由愤怒升级到攻击行为是很快的,特别是在双方都失控时(非打起来不可)。
★ 当自己和儿子都在气头上时,别想到惩罚 等自己和儿子都冷静下来再说。
★ 允许孩子发脾气 说说这样的话:“我理解你的发怒”,或“要是我,也会生气的。”(这样往往会令人惊奇地让气氛缓和下来)。
★ 不要羞辱孩子的发怒,但是要严格限制他的攻击行为 如果你的真实意思是:“不允许你打人”,那就不要对他说:“至于吗?犯得着撒野呀?”
★ 解决问题 这是在双方冷却下来之后使事态彻底得到平息的办法。
★ 对付攻击行为要令行即止 可别说“这回就算了”,因为那会使你更累或者更加束手无策。
★ 观察进步,及时表扬 男孩表现好了,就要及时给以反馈。无论是减少了被迫的人身攻击行为,或是增加了健康的愤怒表达,都是有价值的,并需要及时给予认可。
★ 张弛有度对孩子和家长都有好处 有的时候,你需要对儿子做的就是给他一个控制住自己的机会。不论他是两岁、十岁或十六岁,都会使他由于得到让自己冷静的机会而受益。等到大家都冷静下来,再回来解决已经发生的事情。
★ 把家庭建设成“决不宽恕”攻击行为的场所。
在冲动的时刻:让男孩健康表达愤怒的特殊步骤
以上的建议是指导家长帮助男孩实现无攻击行为发怒的,但是仅仅靠告诉男孩在发怒时不能做什么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有点别的东西来疏导一下。换句话说,不让男孩做出攻击行为,那就得让他做点别的才行。男孩可以学会按照三个简单的步骤在冲动的时刻做出一些别的行为来(这是帮助他打破恐惧→愤怒→攻击行为怪圈的保证):
当生气的时候,有意延缓一下再做出行为 告诉男孩,给自己来一个暂停是很不错的做法。等上几分钟(或几秒钟)再做出行为会令结果大不相同(最少也要数上20下)。要让男孩知道,从一个坏的(激烈的、充满火药味的)场合离开是具有良好判断力的标志。
发怒的时候先和自己交谈一下 告诉男孩这不是简单地自言自语,而是让事情过过脑子。在冲动的时刻先对自己说“我能应付这种情况”,根据我的经历,这样的做法曾经帮助一位48岁的首席执行官和一位56岁的物理学家成功地控制了他们的愤怒。而像“我真棒”或“我干得不错”之类的肯定说法能避免肾上腺素在体内的泛滥。告诉男孩身体要服从于智慧,与自己交谈之后的冷静会使得思维(再评价、再思考)更清晰有序。
选择并做一些其他的身体活动 当然,男孩并不总是能预见到自己即将发怒,但是他可以事先计划好在发怒的时候该怎么办。如果文化环境允许男孩放弃暴力,就更可能让他在发怒时抑制住身体的反应。离开现场、去散散步,或者之后再到运动场上松弛一下紧张的身体,释放一下过剩的精力。
结论
最终以什么方式表达愤怒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男孩所掌握的能力,而且男孩会从社会对攻击行为公认的宽容程度中汲取很多东西。即使考虑到个人的性格及其演变所带来的影响,愤怒怎样被化解、是否会引起相关的攻击性回应,这些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男孩所掌握的关于表达愤怒的知识。男孩女孩的性别差异似乎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第七章
忠告家长:家庭要做的事(1)
家庭生活是情感培养的第一课。
——丹尼尔·戈尔曼 《情感智慧》
男孩的情感发展虽然不是全部,但是最基本的是在家庭中完成的。本章将大量引述成长心理学和实用心理学的内容,以便帮助家长把家庭的影响、男孩的个性、以及男孩的社会表现联系起来。这些知识对家长是非常有用的。关于对男孩情感的回应,我所给出的建议会尽量贴近日常的实际情况,而不会提出一种全新的回应方式。这样做的目的是尊重家长和他们的儿子之间已经建立起来的沟通,同时让这种沟通得到相当程度的延伸,从而帮助家长更好地促进儿子的情感技能。
男孩在情感表达方面所面临的
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了,我在谈到男孩的时候有时会用女孩作为参照。这种对比的唯一目的是让大家看清,本来属于人类共有的全部表达方式却往往不允许男孩完全掌握。看看下面这个真实的故事:一天夜晚,茉莉坐在床边。对一个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该上床睡觉了。整个晚上茉莉都像平常一样活泼烂漫,现在一提到上床休息,一下子变得一言不发了。茉莉的爸爸走过来问她发生了什么事,这孩子立刻面色阴沉并哭了出来。她说:“我再也不坐校车了。孩子们不听司机师傅的劝告,在车上大声喧哗。今天下午,司机师傅告诉我们,明天一早都得到校长办公室去!”
茉莉的爸爸仔细听着,明白了茉莉的情绪变化。显然,茉莉本来已经忘了这件可怕的事,但是上床睡觉让她想到了明天,继而想到了将要乘坐校车。她的父亲是这样回应的,首先问茉莉是否尊重了司机师傅(或许茉莉仅仅是怕麻烦累及自己?),茉莉回答说她很尊重司机师傅,而且一概做得很好。排除了这种可能,她父亲接着又追问茉莉对此事的心理感受,茉莉回答:“我害怕……怕极了。”茉莉的父亲据此确信她没有做错什么事,茉莉的感受也是有道理的。于是,茉莉看上去轻松多了。稍后,她父亲又问她为什么会惊慌失措,“因为我没做错任何事,可是我还是要被叫到校长室去。”再问她怕什么,“因为我实在看不惯那些孩子成心和司机师傅对着干。”茉莉的爸爸告诉她,她的所有心理感受都是有道理的,假如他是茉莉的话,他也会这样。
紧接着,茉莉和她父亲商量明天到了校车上该怎么办,也谈到了如果真去了校长办公室该说的和该做的。所有这些都进行完之后,在茉莉刚才还充满忧郁的脸上又绽放出了熟悉的笑容,看上去是一副如释重负的样子。对一名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比喻,她实实在在地释去了重负。那一夜茉莉睡了一个好觉。
行为背后的心理感受
上述情形在不同的家庭出现过无数次,面对的具体问题不尽相同(在学校受人欺负了、面临大考、接受运动队试训、结束一段早恋等等),但是,在感受和表达情感的需求、希望被理解、期待问题得到解决等方面都是相同的。当悲伤和绝望的感受占据了内心世界时,孩子们希望家长能帮助他们找到走出困惑、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得不到帮助,悲伤和绝望的感受就会“消失”,或者走上旁门左道,从而让孩子们无法掌握直接而健康的表达和应对方式。
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我要讲关于茉莉的这个真实的故事。这是由于像这样的事情,如果是女孩子,往往会有一个美满的结局。假如把茉莉换成“米奇”,类似这样的故事完全不可能有这样的结局。如果大家还记得前面的章节所说的,此时的理由就是不言而喻的了:男孩深信不应该说出害怕的感受(有的男孩把它推广为即使感到害怕也是不应该的),并且男孩往往学会了在害怕和狂怒时应该表现得勇往直前才对(而不是简单地把心理感受说出来)。
假如茉莉是一个男孩,当被问起“发生了什么事”时,最可能的回答就是“没什么”。“同流规则”要求男孩,既然是“强者”,就要把情感的脆弱面掩藏起来。如果让茉莉换成米奇的话,这孩子就可能把恐惧和愤怒隐藏起来,或者让它走入旁门左道,例如生病、过分激动,或许那一夜会睡不着觉。
怎样以良好的方式培养不按“通常的”社会规则(和“同流规则”一样被人们所接受)行事的男孩,是家长要持续面对的一场挑战。在这个挑战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看清隐藏在行为背后的心理感受并知道自己能为此做什么。
让我的儿子谈心理感受会不会使他懦弱?
不,谈论心理感受决不会使他变成懦夫。正像第一章叙述过的,很多家长就是出于这种担心而对抗儿子的情感的。归根到底,就是担心男孩感受并表达情感会贬损了他的男孩子样或男子汉气。当不把“同流规则”当回事的男孩被遵守它的男孩瞧不起的时候,上述担心得到了强化。男孩即使了解并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仍可以做个“真正的男孩”,而且他仍然是坚强的,难道不是吗?为了证明这个说法,让我们来观察一下女孩子们的交往和行为。
在公共场合,男孩和女孩的行为都呈现出男性化的特征。男孩和女孩都把控制在人前表达情感看得很重要,都不愿意在学校里当着别人的面哭,在这一点上女孩一点也不比男孩差。女孩同样演绎了“男子汉气概”,诸如:自信心、独立意识、逻辑推理能力和明确的目的性,等等。但是家庭对女孩的脆弱情感更宽容些,也就是说,在家里允许女孩哭,但不允许男孩哭。然而,在中学和大学里常见到女孩哭吗?职业女性在工作岗位上常哭鼻子吗?我并不是说不能哭,我的意思是,家长担心儿子由于关注情感而成为“懦夫”,这种忧虑是极其荒谬的。
忠告家长:家庭要做的事(2)
由此看来,虽然与男孩相比较,女孩的脆弱情感容易得到家长的宽容,也更为社会所接受,但是男孩和女孩的公开行为看上去是相似的。在表现原则上,女孩和男孩一样坚毅,大多数时候她们同样既不哭也不退缩。这种现象表明,家长为了不让儿子变成“懦夫”所付出的辛劳,事实上只会阻碍男孩的情感发展,而起不到“让他们在生活中坚强起来”的作用。
“同流规则”影响着每一个人
在过去20年来,我曾为几百名有男性化行为的青春期女孩做过咨询服务,她们的家长总是说女儿不愿意说心里话(那些女孩的普遍反应都是“我就是不愿意说嘛!”)。表面上看来,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女孩和男孩一样“坚韧”。现在的女孩都有很强的个性,心里很藏得住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尽管男孩和女孩的情感表现不同,但他们的情感表现都是在男性化的文化氛围中实现的。女孩不必像男孩那样屈从于“同流规则”,但是女孩(和女人)也谙熟“同流规则”并往往按其行事,这是因为“同流规则”能让人在当今共同的主流文化中“吃得开”。
好处与坏处是并存的,女孩比男孩有了更宽泛的可以抒发情感的范围。这似乎就是由于男孩和女孩在社会交往中的不同实践所造成的。女孩“学会了”表现外在的坚强,同时她们仍可以具有细柔的情感。总而言之,我们也可以教导男孩既领会到自己的情感又不失其外在的“坚毅”。
我把男孩和女孩放在一起比较,目的是让大家能正视并培养儿子的情感。最终结果是使男孩明白自己的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