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穿布鞋的马云:决定阿里巴巴生死的27个节点(出书版) >

第4部分

穿布鞋的马云:决定阿里巴巴生死的27个节点(出书版)-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草’,最初是给朋友做,他们知道我这么多年的信用还是不错的,然后就同意做了。最初做的是望湖宾馆,杭州的一个四星级宾馆,然后是钱江律师事务所,最后是杭州第二电机厂。”
幸运的是,在中国黄页创办的第三个月,也就是1995年8月,经过当时中国电信主管部门邮政部电信总局的批准,上海首先在中国内地开通了44K的互联网专线。对马云而言,这就意味着他可以通过长途电话拨号的方式接通网络,给客户看网上的主页。局面慢慢好转,马云带着他的团队也促成了几单生意,但大部分的钱都被VBN拿走了,中国黄页也就没有剩下多少钱。马云渐渐地有了自己做网页的想法。
1996年,李琪的加盟使马云的这个想法成为现实。李琪加入后,他很快就做出了中国黄页自己的网站和服务器。在发布了第一批中国互联网主页后,中国黄页逐渐被人们知晓。而随着互联网行业的逐渐升温,也出现了许多竞争者,有中科院下属的高能物理所创办的“中国之窗”,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毕业的张朝阳创办的“爱特信”公司等。
当时的马云有了把中国黄页做成中国雅虎的想法。因为北京是信息的大本营,于是他带着8个人的团队迅速北上。在北京,马云希望借媒体的宣传来打响中国黄页的知名度。就在此时,中国黄页也遭遇了最强劲的对手——杭州电信。杭州电信通过中国黄页的成功看到了互联网行业的前景,开始抢占这个市场。当时杭州电信的注册资本是2。4亿元人民币,而马云的中国黄页仅5万元。与杭州电信大约竞争了1年,1996年3月,马云选择与杭州电信合作。杭州电信出资18。5万美元和中国黄页组建合资公司。杭州电信占70%的股份,马云占30%。
合作没多久,双方就发生了意见分歧,因为马云仅有30%的股份,所以基本上没有话语权。同时,马云很快意识到,当初杭州电信愿意与自己合作,是因为他们的互联网技术不如自己,就采用了先将中国黄页买过来,把技术学到手,再自己发展的手段。看清这些之后,马云决定离开。
离开并不代表放弃,马云离开是为了开始创建自己更清晰的未来:“想清楚干什么,然后就要清楚该干什么;知道该干什么之后,要明白自己不该干什么。在创业的过程中,四五年以内,我相信任何一家创业公司,都会面临很多的抉择和机会。在每个抉择和考查机会的过程中,你是不是还是和第一天,像自己初恋那样,记住自己第一天的梦想,至关重要。在原则面前,你能不能坚持?在诱惑面前,你能不能坚持原则?在压力面前,你能不能坚持原则?最后知道想干什么,该干什么以后,再给自己说,我能干多久,我想干多久,这件事情该干多久就干多久。”
二次创业与互联网相遇
这次创业其实是把海博翻译社变成了海博网络,海博的英文是hope。当他用凑出来的两万元注册了这个公司时,马云的命运从此与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了。此后的中国黄页都是沿着互联网的这个发展方向进行的。
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选择,无论是做翻译社还是卖鲜花礼品,其创业项目本身的限制都无法成就今天的阿里巴巴,这个选择让他搭上了通向未来的列车。
选择来自运气和对未来的坚信
1995年是全世界互联网商用的第一年,这一年中看到互联网的人少之又少,马云之所以看到是因为帮杭州市政府的忙去美国讨债。此行让他看到了互联网,当他把海博翻译社这个页面做成了网页时,一天居然有5个人通过网页找到了他们,这让他体验了传说中芝麻开门那种喜悦。在这里,他莫名其妙地在帮忙的过程中去了美国,而且还莫名其妙地在回来的最后一站去了西雅图,而且去了一个网吧,他的朋友还坚持让他敲了几个键,让他找到了关于互联网的手感。这些都是巧合,这些都是运气。但如果一个对新鲜事物没有好奇的人是不会把这样一些奇遇与未来的公司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相信在1995年,也有一些人看到了互联网,但他们并没有用公司这样的一个组织形式来固化对互联网的追随。
在别人的反对中仍然坚信
马云在1995年看到了互联网,也决定把自己未来的发展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这一点很可贵。但有很多人,当决定要做事情时,如果周围的人反对,他们就会放弃。我们知道的情形是,当时他对24个朋友讲,23个不相信,可见这个选择的难度,但他的这个选择还是没有因为别人的反对而变化。
得到用户需要先用媒体启蒙
马云选择的这个创业项目因其超前,不得不采用与媒体合作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信息,从而懂得互联网。人们只有懂一点儿互联网才有可能成为他中国黄页的用户,这就是他参加和运作了一系列媒体活动的原因。那些活动包括:
1。 通过《北京青年报》的司机的关系,在《中国贸易报》上发表宣传互联网的文章。
2。 到《人民日报》做两次演讲,并让《人民日报》上网。
3。《东方时空》栏目的拍摄。
当然还有其他媒体活动,也就是说,他的创业从一开始就与媒体结合在一起。因为他要用媒体启蒙大众,他还用了比尔·盖茨的名义,说互联网终将改变人类。几年后大家都信了互联网,他告诉大家这不是比尔·盖茨说的,但启蒙的目的达到了。所以,马云这个创业同其他创业用媒体宣传产品和品牌不同,他还承担着启蒙时代的使命。直到今天,他在电子商务和金融领域的创新都在承担着启蒙的重任,只有启蒙才有更大的市场,所以他创业注定要用媒体的炮火开道。
不了解资本的滋味导致创业的失败
中国黄页与杭州当地的电信公司展开了竞争,此后杭州电信投资140万元人民币,占股70%,对于一个注册资本只有5万元的公司,马云当时的欣喜之情可想而知。但是很快,他的想法在董事会里得不到支持,这家公司以失败而告终。但马云从中悟到了对资本的体会,这个成本同样并不高。这个体会是:资本永远不能控制一家公司,资本只能为创业服务,而不能控制公司。对于阿里巴巴这样一个后来的每一个发展阶段要驾驭如此大资本的公司来说,这个学费无疑交得非常划算。
敏锐的机会发现者
马云在美国第一次接触互联网的故事,在2008年前后,我听过好多次。那时候阿里巴巴B2B刚刚上市,市值超过200亿美元,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马云一时风头无两,关于他早年的故事又被人拿出来翻来覆去地讲。这个故事是其中之一。每个人讲的版本,细节上都有出入,一时让人难辨真假。因为这个故事太过传奇,像一个典型的离奇小说中的情节:被绑架、想尽办法逃脱、偶然间因祸得福发现了日后仗以成名的利器——互联网。有的版本的故事中还会有枪出现。武侠小说主人公掉下悬崖发现失落的武功秘籍,然后借此称霸武林也是同样的路数。
这个故事太过吸引人了。以至于人们会忘记马云创办中国黄页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以及马云为何会放弃中国黄页北上北京,去为外经贸部打工。
马云一向敏锐。在美国接触互联网,然后意识到这里面大有玄机,就是这种敏锐的证明之一。
1995年,也可以说是互联网元年。1995年8月19日,网景上市。今世的所谓互联网思维,很大程度上由网景缔造。这家公司成立16个月时,没有一分钱利润,但是上市当日市值已达71亿美元,年底突破200亿美元。网景的创始人中,吉姆·克拉克至今仍是硅谷传奇人物。他创办过三家市值10亿美元以上的公司。硅谷流传着一句话:“第一次成功说明你很幸运,第二次成功说明你很棒,第三次还能成功说明你是吉姆·克拉克。”另一个创始人马克·安德森,当年是个少年得志的科技神童,今天则是风险投资大佬,他投资的公司包括Twitter、Facebook、LinkedIn、Zynga等。网景之后,再没有人以利润率来衡量一家科技公司,人们开始谈论用户数和点击量。
但马云是在中国创业。他不是马克·安德森那样的科技神童——当时的中国也不可能产生马克·安德森这样的人物,正像今天我们还在讨论中国何时能产生史蒂夫·乔布斯这样的人物一样,他只能借助合作伙伴来完成技术开发。无论是前期和美国公司的合作,还是后来自己拉起队伍做中国黄页,技术都不能成为他可以倚仗的优势。他只是个敏锐机会发现者。这也就造成,当竞争对手纷纷进入时,马云发现自己没有什么优势面对像杭州电信这样的强大对手。
拿破仑有句名言,当你无法打败一个对手时,那就加入他。马云和杭州电信成立了合资公司,自己和团队只有30%的股份。这种情况下,即使合资的另一方不是一家大型国企,他也相当于拱手让出了公司的控制权。如果马云不安于做一个打工者,这种状况必然不能持久。更何况,当时的潮流是,国有企业甚至政府机构的人辞职下海。比如下面这个例子:1995年,一个叫丁磊的人从宁波邮电局辞了职,花了1000多块钱买了张飞机票,飞到了广州,当时他的薪水才800多元。他的梦想是做一个小老板,后来他创立了一家名叫网易的公司。
不过,无论如何,马云总算开始了和互联网的接触。巧合的是,正是在1995年,杨致远和大卫·费罗创立了雅虎。无论今天人们怎么谈论雅虎,以历史的眼光来看,它已经是一家伟大的互联网公司。后来,它还做了一笔伟大的投资,那就是以10亿美元投资阿里巴巴。
另外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事情是,马云在创办中国黄页时已经显示出了他和媒体沟通的天赋。今天我们能看到的马云去国家体委“推销”中国黄页的视频片段,出自当时《东方时空》的樊馨蔓拍摄的纪录片《书生马云》。他通过一名报社的司机认识了《中国贸易报》的总编辑孙燕君,孙燕君帮助他组织了一场发布会。他还说服了人民日报社的社长范敬宜,“让《人民日报》上网”。即使在今天看来,一个创业公司的创始人能够取得这些媒体的认可,也是一件惊人的事情。
节点3 1997年12月,外经贸商务信息中心
创业者最重要的是创造条件,如果机会都成熟的话,一定轮不到我们。所以呢,一般大家都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一般大家都觉得机会成熟的时候,我认为往往不是你的机会。你坚信事情能够起来的时候给自己一个承诺说,我准备干5年,我准备干10年,干20年,把它干出来,我相信你就会走得很久。
选择创业团队
1997年12月,马云接到了外经贸部抛来的橄榄枝。邀请他加盟他们的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EDI),担任信息部总经理。当时的互联网行业正处于起步阶段,马云因为中国黄页在互联网行业被大家所知晓。所以当时外经贸部为了能够聘请他开出了非常好的条件:提供200万元的启动资金,并给其团队30%的股票。马云率其8个人的团队加入政府外交系统的组织,协助中国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马云同他的团队利用一年的时间,成功地推出了网上广交会、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上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中国招商和中国外贸等一系列网站。可以说,外经贸部的所有网站几乎都是马云跟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