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世界500强进门之道:一个外企面试官的面经-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所以,我还是希望他能在接下来的面试中给我一些惊喜,改变我的第一印象。
但是,很快第二件让我感觉不舒服的事情发生了,H同学手工填写的职位申请表简直惨不忍睹,字迹不但上下翻飞,而且是漫山遍野地涂改,身份证号码18位涂改的有8位,最可气的是连妈妈的年龄都写成了32岁(我后来特别问了一下,应该是52岁)。
看到这里大家就会发现,我在前面的文章中提到过这个人,因为印象深刻,所以在这里多次被提了出来。说实话,我并不要求他能够写一手漂亮的书法,现代人很难得有写的一手的好字,这点我可以理解。但是作为应聘者最起码的态度,至少是工整的填写好他自己的职位申请表。如果连进公司的第一张表格都如此马虎地完成,我想我将来怎能指望他在将来的工作上不出错呢。好不容易挑出来的人选,却如此马虎,到此,H同学基本出局。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四讲:瞧这一堆人(7)
但是,鉴于公司形象的考虑,这个面试还是要进行下去,毕竟面试也是一种宣传,也是形象工程的一部分。我们后面基本上不再讨论工作,而是讨论有关兴趣的话题,比如说NBA,意甲,八卦,总之,在这方面,小H同学着实让我刮目相看,不但对“时局”洞察明确了如指掌,他绝对是潮人中的潮人,让我知道了很多信息,心情也愉快很多。
但是很可惜,我们要的是专业人员,不是小报记者,H同学尽管满足了我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但是无法满足我对专业人才的渴望。其实在和他交流中发现他可能是个很好的teamplayer,如果他能够认真对待面试,加上性格也比较开朗,如果能再善于把握和捕捉周围的信息的话,或许他还是很有机会的。最后,我还是善意的提醒小H同学考虑面试的穿着、态度以及好好练习中国书法,他也欣然接受了。
在面试的过程中,所有的细节都要注意,现在的社会不比从前,就快要达到电脑代替人脑的地步了,字写得不好也已经是普遍现象,但尽管如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是应该认真对待,刚刚学习写字的时候,父母,老师都教我们横平竖直,简单的一份职位申请表,内容并不多,写起来应该也不算困难,而且字代表了一个人的脸面,能够体现了一个人的内涵,如果字迹写的过于潦草,会让自己在此丢掉很多印象分,是在不划算,如果方便,大家可以没事的时候多练习写写字,不为别的,只为能够在面试的时候能把填写的内容写的工整些。
(I)
第九个面试者是一个女孩子,我们暂且称呼她为I。本科毕业,工作不到一年,家在湖北武汉,工作在苏州高科技园区,很希望到上海工作。按我的习惯,进会议室,先握手,再招呼面试者在自己的对面坐下,然后简短介绍自己。今天还是出了些意外,我走进会议室的时候,I是背对会议室坐着的,我走到她身边的时候,由于右手拿了她的简历,所以伸出的是左手,而I呢,她稍微站起来一下,然后伸出了她的右手,这个别扭呀,但这并不影响我的判断和心情,只是觉得有点尴尬。
坐下后,我先仔细打量了一下对方,看上去有点幼稚。第一感觉很重要,因为作为面试官,将来可能会和应试者长期工作,是否看的顺眼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倒不是说要漂亮或英俊,主要是顺眼,就像摆在你办公室里的盆栽,不需要鲜花怒放,但至少看上去要和谐。我做简短的开场白,“你好!我叫XXX,是你应聘部门的负责人,那我们现在开始,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好么?”接下来的过程,是真正让我印象“深刻”的。
我们的I小姐着实厉害,开始讲述她的经历,从大学开始,读什么专业,上哪些课,为什么读这个专业,为什么读这个大学,这个大学有多好(其实我都没听说过),在大学里作过什么,然后是怎么找工作,怎么去的苏州上班,上班做得怎么不错,多次受到上司的表扬(我一天不知道要表扬多少回我的同事,我们公司提倡鼓励和肯定),然后是为什么离开,为什么想来上海等等。如果不是我在耐心倾听了10分钟以后打断了她,天知道她能不能在30分钟的面试时间里完成她的演说。
遇到这样的应聘者,一般情况下我们会打断他们滔滔不绝的发挥,回到面试的正题上。因为我们的每一次面试都要考察应聘者将近10方面的素质,诸如沟通能力,分析能力,适应能力等,而且还要在这30分钟内让面试者清晰和明确的了解他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所以时间其实是比较紧的。但因为这是第一个面试该职位的人,作为热身,我希望能多一些观察,少一些主观判断,所以格外有耐心。
平心而论,她的演讲稿倒是不错,行文流畅,结构完整,差不多是整个简历的详细复述。她也的确很投入,投入到连我的笑容都僵硬了都没有注意到。A最后还很自信地向我笑了笑。很明显,她的沟通能力并不强,因为在整个面试过程中她几乎没有注意到我的反应,我在听的过程中反复翻看她的简历,尽量保持微笑但只是出于礼貌。所以,接下来的时间,我基本没有让她有机会发挥卓越的叙述能力,按时完成面试。结果已定。
第四讲:瞧这一堆人(8)
在离开会议室的时候,我好奇地问了她一句,“今天感觉还不错吧?”她的感觉还是出奇得好。我很无奈,这可能就是小B多次遇到过的情景,面试多多,每次感觉都不错,有时还会告诉家里人,公司肯定要他,但每次都没有回音。
现在来分析一下I小姐的问题,首先,I小姐在进入面试房间的时候,错误地选择了座位,背对门就座,会看不到进来的人,往往会造成很尴尬的局面,就像上面我遇到的情况一样,通常在正规的面试中,有以下五种座位排列。
黄色代表面试官,蓝色代表应聘者,B、C、E这三种座位方式我们比较常用。在面试中,一定要随机应变,就像在上面握手这个动作,当见到面试官右手拿着东西,伸出左手来握手的时候,一定要配合伸出左手,上面的I小姐也许是由于紧张造成的,在这里就不在赘述了。
I小姐在面试中最糟糕的表现是,语言不够简洁,而且缺乏沟通能力。如果面试官在面试中和你有眼神的交流,并不停地点头,这表示他赞同你的观点,并鼓励你继续,如果面试官不能和你有眼神的交流,而是在你介绍的时候翻看简历,表现出很累很烦的样子,就可以停下来,听面试官发问。在面试的整个过程中,一定要时刻注意当时的气氛,抓住面试官的心态,适度的表现自己。
不要让人以为你的加薪追求胜过职业发展
在面试过程中,关心薪资问题本身无可厚非,因为职场中人大部分还是为了家里的柴米油盐整日奔波,辛苦工作。但我认为这方面的考虑和计划大可私下盘算,或者和朋友讨论,在面试这种场合和招聘人详细讨论就不合适了。J先生就是一位尝试和我讨论他将来薪资发展的典型代表。
J工作5年多,同行业内资公司背景,以前的工作内容和我们招聘的职位比较相似。因此,在工作内容的沟通上比较顺畅,只是由于内外资公司处理事务的流程不太相同,会有一点分歧。在前半段的讨论中,他给我的感觉是中规中矩。在后半段的面谈中,他给我的感觉比较精明,但算不上聪明,因为他把自己的专业面试搞砸了。
转折点从我的一个较为普通的问题开始,“你有问题要问我吗?”他立刻抓住机会,问了几个提前准备好的问题,比如,公司发展方向,我一一作答。
最后,他的话题转到工资上,“我想了解一下如果我能通过面试,工资待遇方面如何?”
“工资待遇我们人事部的同事会给您解释,我的解释可能不够清晰和全面。”这样的问题,很多人都会问我,这似乎是我的统一回答。
有人很好奇,作为部门经理,掌握着一个部门所有的预算,包括人力,怎么就不能告诉应聘人工资情况呢。在外资企业,分工是很明确的。业务部门的经理,尽管负责该部门的预算,但是在招聘的时候他只能提出需求,比如说,要招聘的职位,职位等级(关系到工资的范围),学历和经验的要求。而工资,是要人力资源部门根据符合条件的人员目前的具体薪资情况进行一系列的计算得出最终的录用薪资,当然,这个时候,用人部门的经理可以发表意见加或减,但也是有一定的幅度限制。
J先生仍然不死心,继续问,“我可不可以再问一下,这个职务的大概薪资范围,还有薪资和福利情况?”
我简单介绍了一下福利情况和薪资结构,但关于具体薪资,我的回答还是人力资源部门会和他谈。
但是,J先生仿佛就是为了搞清薪资而来,不停地继续追问道:“我再多问一句,您觉得贵公司的薪资福利在行业中算好还是不好呀?”
我有点不耐烦,“我们公司还可以,中等偏上,还有什么问题么?”
“还有,我想再问一下,我提出的薪水算不算合理呢?”如果不是鉴于考虑到代表了公司的形象,我真的会很干脆的打住他的发问。
“还可以,关于薪资的具体情况你需要和人力资源部面谈,好吗?有没有其他问题?”我明显已经不耐烦了。他大概也有察觉,就没再继续追问下去。
尽管我也是缺乏远大理想的功利主义者,但是他的这种行为确实让我很难接受。这明显让人认为他是个比较精明的人,对加薪的追求胜过于职业发展。
第四讲:瞧这一堆人(9)
后来,人事部同事的反馈也很有意思,J八字还没有一撇,先把工资福利谈得很清楚,每一个细节都没有错过,适合做薪资专员,这当然是句玩笑话。在面试中,薪资可以谈,但切记在这个方面盘问的过多,这只能让对方怀疑你的求职动机,薪水固然重要,但从企业的角度考虑,他们更希望找到一个在企业能够承受的薪水范围内,以工作为主的人选。
适当包装,切忌过度
J同学是一天里面最让我感觉反差最大的一位。J同学是一所重点大学的应届毕业生,所学专业与我们要求相近。选择J同学来面试,多少是由于她在简历里附的彩色的2寸报名照给我留下了的不错的印象。不是说J同学的照片有多漂亮,她的照片给我的感觉是比较大方得体,穿着套装显得成熟稳重,给人非常职业的印象。
当见到她的时候,她的形象却让我非常失望。如果说照片上的人是Tom,而实际来参加面试的却是Jerry。照片上明明是一个成熟干练的职业女性,而实际上是一位柔柔弱弱,娇声娇气的小孩子——说话慢慢吞吞,仿佛自言自语,而且经常会忘词,更不要说说话简洁干练有条理了。我真的开始怀疑现在是不是有艺术报名照,后来跟人事妹妹的聊天中得知,果真有这样的报名照。
从简历上看,J同学在这些应届生里是比较出色的一位,但面谈后发现,简历和照片一样,有很多粉饰和包装的成分。我并不是否认包装,俗话说得好,“人要衣装,佛要金装”,包装一定有帮助,但一定要有度,否则可能适得其反。如果硬要用镀金的冒充纯金的,要是碰上较真儿的,真要咬上一口辨真伪,那麻烦就大了。
当然,我不是那个死心眼,但在职场上历练了这么多年,看个把年轻人还是没什么问题的。J同学在简历里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