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温州人-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一语道破天机。人们钦羡温州群体有今天的景象,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温州人吃过的苦。
温州是个到处荡漾着市井文化与俗乐气息的地方,一种过分沉湎于俗世之乐的地域文化影响着这个地域的人们的气质:缺乏思辨、拒绝心灵里形而上的诉求,有灵气却无大气。
有人说,温州人是一群缺点和优点同样鲜明的人,也许真是这样。
处处讲人情
温州人向来以浓厚的人情味闻名于天下;
朋友来了多一双筷;你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你有事我帮忙,我有事你也跳进去;那种过河拆桥、只要金钱不要朋友的人,是没有朋友的……
浓厚的情谊使温州人赢得了很多的朋友,也打出了一片天下。
但是,温州人的“情”会不会太浓了?浓得化不开?
在杭州工作多年的温州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平时老乡来找,一般就是三件事:一是喝酒;二是子女到杭州读书,希望能关照;三就是遇到麻烦事,需要疏通。
对第一件事,温州人是乐而忘返,每一次总喝得面红耳热,酣畅淋漓。对第二件也是乐于从命的,看见朋友的子女就像看见自己家的孩子。对于第三件事情,就时常费踌蹰了:有时候是一些小事,小赌赌被抓起来了,或者是车子违章被扣住了等等,这些事只要有熟人,在杭州的朋友还是照办不误。令人心疼的是有些朋友出了非常大的事,事到临头来委托去疏通,对此,杭州朋友就非常为难了。他们这么多年在外地工作,总希望人们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不走弯路,不走后门。
因此,如果没有熟人,基本上就回绝掉;如果有熟人,也只是淡淡地打个招呼。
作为温州人,他们希望自己能有比谁都浓的人情味;作为现代人,他们却希望处处是法则,事事有规范。
在温州,情与法的冲突与较量每时都可遇到。
不论谁出了事情,只要他稍稍有几个朋友,马上就会有人往有关的部门去跑,托熟人、找关系。在温州办事情,没有人情、没有关系、没有门路绝对不行,工商要有人,税务要有关系,办工厂要走后门,定摊位要找熟人,甚至谁犯了死罪,公安和法官那儿也会有说客——温州人想:有钱能使鬼推磨,有关系能使死人变活人。
可毕竟法制在逐步健全,毕竟人们开始有了现代意识,毕竟知道有些事该办有些事不该办了。
由此,我们也想起了温州有些干部的落水。
在温州当官比在其他地方又好当又不好当。
“好当”指的是只要你正直,有“网络”好好用,不要太贪,不要太出风头,不要丢掉朋友,你总能获得长足的发展。“不好当”指的是人情太重了,朋友之间平时整天在一起,你吆我喝,你酒我烟,一旦朋友有事了你却跑得“远远三十六”,那你还有什么脸面在温州混下去?温州有些干部是为了朋友而栽掉的。毕竟,温州是个人情大于原则的地方!
在杭州就不大会出现这种事情了。杭州人大多比较谨慎,人际关系相对来说也比较淡薄:非常可能通融的事情可以试着办办,无法通融的事情你就死了心吧。他们法规意识强了一些,可人情味也跑掉了一些。
※虹※桥※书※吧※BOOK。HQDOOR。
第36节:受歧视的财富(7)
对人类来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事物总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鱼与熊掌总不能兼得。对温州人来说,处处讲人情,不讲原则,温州就会长期处在十足的小农意识氛围里,温州的现代化构建就会被拖后腿,温州人也就无法以现代意识与世界接轨;如果太冷漠,完全丢掉了该有的温情,那温州人又不成其为温州人了。显然,反差极大的温州人将永远面对很多类似的问题,尤其是在大社会向现代化迈进的时候。
当然,温州人也在变,因为温州的下一代与现代社会的关系更加密切。一个在杭州的温州文化老板承接了一个温州少年人交托的影视广告片的制作业务。温州少年是这位老板的晚辈,对他早已耳闻目睹,敬佩有加,但对于业务,他却明确地对老板说:“你是我尊敬的长辈,可我们的生意是生意,还是签个约吧。”
从这个少年人身上,杭州的温州人至少开始感到了家乡的变化。
我不喜欢温州人
温州一本叫《温州人》的杂志新近出版,该杂志的记者对“温州人”的形象做了一个调查,结果让人颇为尴尬。大多数被调查者居然说:“我不喜欢温州人。”
一位在温州至北京航班上工作的空姐是其中的典型。
这位长得非常漂亮的空姐,在温州飞往北京的客机上引起记者的注意。她神态冷漠,懒洋洋地推着车,没有任何热情。当她完成了工作坐在飞机尾舱的位置上时,记者走过去采访她。
记者问:“能向你提几个问题吗?”
“说吧。”
记者笑着说:“如果没说错的话,你不喜欢这个职业。”
“为什么?”
“我刚才注意到,你对今天这批乘客缺乏一种热情。”
“是吗?我能问一下你的职业吗?”
“我是记者,一本杂志的记者。《温州人》,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
“《温州人》?看过,候机厅内有。你是温州人吗?不过,你可以不用回答这个问题,我跟你说实话,我不喜欢飞这条航线,尤其不喜欢温州人。”
“为什么?”
“他们秩序最乱,闹哄哄的。他们不懂得如何乘飞机,他们不懂礼貌,总之,我不喜欢他们。”
“能说得具体一点吗?”
她抬起手看了一下表。“我不喜欢飞这条航线,原因很简单,我真的不喜欢温州人。可没办法,我们公司每天都有这里的航班。当然是轮换,大致是一个月轮一次,轮到一次必须在温州待30天。工作一天休息一天。一天的工作量是很大的。像今天,早上8点开始,到晚上10点以后才结束。飞北京,再飞长沙、贵阳,再飞深圳。我给你报我们的航班是告诉你,我们一天下来很累。
“说起温州人吧,这帮人很无序。有人说了,在机场的候机室内,哪支队伍最乱,那就是飞温州的。温州人喜欢插队,喜欢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上飞机。当飞机还在滑行的时候,温州人就站起身打开行李箱往外拽东西。刚才你也看到了,坐你前面的那位先生,把那么大的行李往飞机上拽。托运不是很好吗?又不另加你的钱!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不喜欢把行李托运。刚才,前面还有位小伙子,把大箱放在行李架上,我叫他拿下来,因为行李架的门关不上。他凶得很,说,我就带个箱子怎么不行?我说,不是说你不能带,而是这么大的箱子带上来没地方放,我叫他拿着行李跟我到机舱后面去,他还很不高兴。他带这么大的行李上飞机绝对是他的错,我帮他解决问题,他应该感谢我才是。当然我并不在乎他的感谢,但烦我总不对吧。你说从职业的规范要求来看,我必须微笑服务。我笑过呀。你别说,当空姐的最累的是每天对着乘客笑。你以为笑很轻松呀,一天下来腮帮子怪酸的。飞别的航线,你对别人笑,别人也懂得对你笑。在温州这条航线,得不到这种回报,或者说很少得到这种回报。我觉得在这条航线上连笑都不公平。我觉得温州人好像不会笑,或者说笑不好。(说完这话她笑了,这是在飞机上的第一次)。
“你问我对温州人的其他印象,那只能是同别的地方的人相比啦。概括起来说,他们的缺点除了无序、不会笑,或者说笑不好,还有就是不懂规则,上来的时候你已经看见了,等会儿到北京的时候你再看看是怎么下的。优点是很有钱。真的,几乎每个人的手上都带着金戒指、金手镯之类东西。能把你的袖子卷起来给我看看吗?噢,没有,那么你不是温州人。哦?那么你是会笑的、没有钱的温州人。
“戴金挂银我不反对,起码这证明你有钱。有钱也并不是坏事,而且,有钱证明你在赚钱方面很成功。但如果一个人除了有钱还是有钱,又怎么样哪?
“可以说虽然我不喜欢温州人,但我尽量在适应温州人。为什么?我自己都快成为温州人了……不是,不是那个意思,还没呢。只是因为,我们这家航空公司和别的航空公司合并了,说以后要在温州设个基地。我们公司里的那些双职工或单身空务人员将被调到温州……对,就落户在温州。我当然是单身的,就是说我将被调到温州来,说不准将来我还得找一个温州人当老公。你说我要是不学会喜欢他们的话。我该怎么办呢?
“对了,你说你是《温州人》杂志的记者,要把同我聊的内容写出来登在杂志上?可以呀,不过不要点出我们公司的名称,当然也不能点我的名字。就写一个空姐说的,她不喜欢温州人。”
两小时的飞行,在聊天似的采访中结束。空姐抬手看了一下表说:“快到了,我得过去看看。”也许是对记者有点儿好感,过了一会儿她特意过来说,北京的地面温度是零摄氏度,询问记者的衣服带够没有。
飞机开始向下滑行,空姐在那儿巡视着,说:“请系上安全带。”飞机慢慢地在跑道上滑行。此时记者的心情很复杂。果然,不愿见到的场面出现了:很多乘客匆匆忙忙地站起身来。
记者回头看看空姐。空姐什么话也没说,只是会意地冲着记者笑了笑。
不久,这位记者果然将他与空姐的对话登在了杂志上。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HQDOOR。
第37节:生而知之金钱的气味(1)
第四章 生而知之:金钱的气味
温州人天生就是做生意的。温州人的血液里好像就流着一种商业因子……这些被广泛认同的说法无外乎是说温州人天生机敏,尤其是对商业,仿佛与生俱来就有一种才能。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刮风下雨,鼻子一耸,他们都能嗅出金钱的气味。温州人显得特别胆大妄为,什么都敢想,什么都敢干。而且,这种胆大又有着相当的实践作基础,温州人的商业美誉更是广泛流播。
不要总想着安定下来
南远舟和他的家族企业就是温州人商业天才的一个世纪杰作。
作为新加坡的富豪,南远舟家族拥有20亿美元的资产。南氏家族旗下的大小企业共有59家,员工过万,涉及橡胶、电子、娱乐、海运、房地产等多个领域。虽然南先生向来低调,回避媒体对他的宣传,但是在工商业圈子里,“南远舟”仍然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近年来,南先生逐渐把企业移交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已经顺利完成了过渡。退休后,南先生一方面怡情养性,一方面为各种公益事业奔走,过上了一种在他说来“非常愉快”、“非常理想化”的生活。
可是,谁能想象的到,60年前,15岁的南远舟还只是一个为填饱肚子而发愁的穷小子呢?
那时候,南远舟的父亲南世代一家辗转到达泰国。1926年南远舟出生之前,南世代已经有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农场,生活已经比较殷实。
父亲给南远舟取名“远舟”,是让儿子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总有一天要回去。他时常告诫儿子:“树挪死,人挪活。不要总想着安定下来;要到处闯,到处看,看哪里最有机会,自己的命运是自己把握的。”
南远舟5岁时,母亲积劳成疾,不久去世。南远舟13岁时,南世代一病不起,在变卖了家产之后,仍然没有治好自己的病,依依不舍地合上了眼睛。
一个14岁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