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骏日记-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么引人入胜啊!尽管微软一再解释说,他们仅仅是一个卖软件的企业,从来不牵涉进政府行为,更与军方行为无涉,但是类似这样的传言总是无法扑灭。
微软为此颇为头痛,在唐骏的努力下,微软终于意识到,要让中国人真正地彻底地相信微软从来没有在软件中动手脚,政府部门对于安全问题的考虑是不必要的担心,光靠口头解释是没有用的,最好的办法还是亮出自己的底牌,把源代码晒在太阳下给人看,才能清者自清。
于是在2003年2月,盖茨访华,微软和中国国家计委达成了谅解备忘录,微软首次承诺向中国政府开放源代码。此前,澳大利亚内务部是唯一被微软正式提供Windows源代码的美国以外的政府机构。这一备忘录签署之后,中国政府和政府认可的相关机构可以享有查看微软产品源代码的权力。从此,微软在获取政府采购的订单上,往前迈进了一大步。
唐氏沟通技巧
唐骏经常说,他认为在职场中要获得成功,重要的是情商要高,至于智商,能考上普通大学的智商就够用了,但是拥有超人的情商,在以后的人生经历中才能够所向披靡。而情商高的其中一方面,就表现在与人沟通交流的技巧上。
他在做政府关系的时候,就首先注重要获得政府的信任。先信任唐骏这个人,进而才能信任唐骏所在的这个公司。怎么样才能获取别人的信任呢?从微软开放源代码这件事上我们可以得到启发,唐骏的做法也是一样,那就是坦诚相待,把原本的自己简简单单地展现出来,藏着掖着,反而令人心生疑惑。所以,和唐骏接触过的政府官员,都对唐骏开朗、诚恳的态度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甚至在盖茨、鲍尔默访华的时候,都要找机会“表扬”唐骏。
唐骏更被称为公关高手。在唐骏之前,微软和中国媒体的关系并不算好。因为微软的傲慢态度,即便是在跨国公司之中,也是有名的,加上微软的产品策略等等并不讨好,所以中国的媒体记者一有机会就口诛笔伐之。而微软采取的态度是,你想说我的坏话,我偏不给你机会。所以有一段时间,在微软的新闻发布会上,举手提问的记者很多,而被叫到的记者却总是那么几个,这几位据说是和微软关系比较好的,所提的问题是“经过了微软公关部审核”的。但是这样防民之口甚于防渊的做法恰恰起到了相反的效果。记者们没有机会问自己的问题,更得不到微软方面的回答,凭自己的判断来下结论,发表的文章对微软更加不利。当时方兴东就是反微软的一员大将,不仅在媒体上扛着反对微软的大旗,还出版了《挑战微软》一书。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六章 盖茨中国行(5)
唐骏改变了这种状况,他的原则就是,“能说的我都说。记者也是人嘛,只要真诚地对待他们,让他们知道他们想知道的事情,就不会有什么猜疑和误解了”。所以,只要记者问到的问题,他都用一种特别诚恳的态度,实打实地回答,从来不耍花腔,不能说的就告诉记者,微软是上市公司,有些问题实在不方面透露;而只要能说的,就一五一十地把来龙去脉都说出来。他也改变了开发布会时选择性地让记者提问的方法。只要有记者举手,就让人把问题问出来,发布会时间不够用,发布会结束之后再交流。唐骏没有时间,就让相关的人员留在现场继续解答……甚至,唐骏记住了每一个采访过他的记者的名字。在逢年过节的时候,还会主动给记者发祝福短信。先和记者交朋友,交上了朋友,还需要公关吗?
面对盖茨,唐骏的沟通技巧还是一样,那就是以诚相待。随着唐骏职务的提升,他和盖茨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他对盖茨的了解逐渐加深,他对盖茨的敬佩日渐加深的同时,也意识到,盖茨其实还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很有“个性”的,有点脾气、很忙碌、有点孩子气同时又有着伟大胸怀的一个爱吃汉堡包的美国人。
唐骏很自信,他给盖茨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主要是依靠两点,一是做事的认真规范。有人说唐骏在盖茨上演讲台的路上用粉笔画脚印,守在盖茨的门口以备不时之需,在盖茨下榻的酒店提前准备好汉堡包和烤鸭的做法,是不是有些讨好的嫌疑?但唐骏不这么认为,他说他所做的事,就是他身为经理人的职务范围之内该做的事。他用他从日本学到的规范和细致把它做到极致。不仅仅对盖茨是这样,事实上对微软的其他高管,唐骏一视同仁,都是同样对待的,因为这是他的职责。而职责之外的事,即便举手之劳,也绝对不做,因为那样不规范,不职业。
在2003年4月1日,盖茨访华过去没有多长时间,媒体上突然爆出了一条大新闻,说盖茨遇刺身亡了。事实上,那一天是西方的愚人节,外国的一家网站开盖茨的玩笑,做了这样一条假新闻。可是不巧偏偏被中国的一个记者看到了,被当作大新闻爆了出来,连中央电视台都在滚动新闻中播出了。这可是震动世界的大事,唐骏的手机一下子就炸了锅,国务院副总理、科技部部长、*部长、信息产业部部长纷纷打来问他,更不用说媒体记者的电话了。
唐骏一开始有点发懵,他也不知道这件事到底是真是假,当时正是美国半夜时间,打电话去总部也联系不上,又不可能给盖茨家里打电话,问:“听说您遇刺了,是真的吗?”略作思索之后,唐骏决定自作主张,他答复所有人说:“这是假新闻,不可能发生,因为两个小时之前,我还刚刚跟盖茨先生通过电话呢。”
他镇定自若的答复让大家都相信了,传闻平息下来,电视台也把这条新闻撤下去了。唐骏瞬间的决定防止了一场风波,当然也挽回了中国新闻界的面子。很多人问他,你怎么就不怕呢?万一盖茨真的遇刺了你怎么办?
唐骏说,如果盖茨真的死了,我还怕什么?
盖茨没有死,如果他知道唐骏的机智果断的危机处理方法,一定也会说:That’s good。
。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七章 人事变动突如其来(1)
日记原文
2003年8月8日:网上流言
“唐总,摩托罗拉的陈永正要来微软做大中国区的总裁,你知道吗?”“网上已经有消息传开了”,一位媒体的朋友在电话中告诉我,“快去看网上的消息,黄存义要被换掉了”,同样内容的短信息也进来了……怎么可能?我一直在电话里否定着……
立刻拨通了黄的电话,“我也是刚刚从网上看到的”,黄在电话里也是这样不可思议的口吻,这是下午3点27分的事,美国总部的人已经在梦乡里了。我们统一了口径,表示“微软公司对此类消息不做任何的评论”。(确实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去评论,难道说微软公司不会在不让我们知道的前提下发出这样的消息,难道说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消息已经全面铺开,陈永正也没有出来否定,摩托罗拉也没有否定……)
晚上十点半的时候,我习惯地查了邮件,收到了Kevin Johnson的邮件,希望明天早上我们几个开个重要的电话会议,没有讲电话会议的内容,但是这已经是非常明确的信息了,网上的消息果然是真实的了。
我不知道是好是坏,心情很复杂……虽然对黄来说肯定是百分之百的坏事,因为有人要来代替他,对我来说,难道换个人就能改变目前的格局吗?
我也不想那么多了,就这样吧,反正第二天新的一天又会开始的。
2003年8月15日:杜家滨谈陈永正
下午中央侨办邀请了海外留学归国的商界企业家来钓鱼台国宾馆开座谈会。国务委员唐家璇出席了今天的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有很多熟悉的人,吴鹰、杜家滨、黄辉等。今天会谈的话题就是海归人员在回国后的一些感悟和建议,感觉这更像是一个接见会。
中间我和杜家滨聊了很多。第一次见家滨是1997年的7月。当时家滨是微软中国的总经理,而我是作为微软大中国区技术支持中心总经理的候选人。虽然我已经通过了总部的面试,但他作为微软在中国的老大,为了表示尊重(虽然我的职位和他是平行的),我还是专程去北京和家滨进行了一个面试。在美国的时候就特别听说了家滨的工作和“生活”。听说家滨是住在五星级酒店的套间。这对当时在美国工作的员工来说,简直就是梦一般的生活,羡慕无比。这是个周末的早晨8点,果然家滨安排在中国大酒店进行了“早餐面试”,我感觉他的工作节奏好快,他的那种神态、那种自信、那种优越感确实让我一直很羡慕。我们的“面试”并没有特别的实质的内容,我想他就是想通过交流来感受一下,主要是看看是否喜欢和我这样的人一起工作。我一直在强调“今后在工作上请家滨多多关照……”。我受了很多日本文化的影响,有着发自内心的谦虚和诚恳。这种“日本”交流方式其实非常管用,当时感觉家滨对我还是比较接受的。
第二次见家滨是在泰国普吉岛的大中国区的98年度的Kickoff会议。(对于一个在总部工作的技术出身的人来说,当时觉得一个Kickoff会议要到普吉岛来开,实在是奢侈啊!羡慕这样潇洒的工作方式)出席的都是大中国区总监以上的高管。家滨是微软中国的总经理,也听了他对98年度的展望,感觉他是个蛮能做演说的领导。
我第一次打高尔夫也是在那儿,而且还是直接下场了,记得那个Banyan Golf Club很美…… 。 。。 想看书来
第七章 人事变动突如其来(2)
1997年11月正式来到上海工作后,多次和家滨见面,他总是面带笑容,感觉他是一个比较容易相处的人,而且我们之间没有任何的利益冲突,一切都很平静,但是背后却有很多不平静的地方。那是1998年2月初的一天,我的老板Brian Nelson从香港来北京,我去北京向他汇报工作(他一直是我最好的后盾,也是我特别喜欢的老板)。晚上他邀请我和Fernando De Sousa一起去香格里拉喝酒,然后很神秘地告诉我,微软中国正在找一个新的总经理,现在一些都在进行之中。Brian是个非常感性的人,他突然和我说:“Jun,你要不和她聊聊吧,现在就。”我正在迷惑的时候,Brian已经把接通的手机给我了。“Jun,你好,我是Juliet。”给我一种我们已经认识很久了的感觉。“Brian和我提起过你,希望我们今后有机会见面……”感觉这个女性不一般,很阳光,很亲切。这就是我和吴士宏的第一次交流。
随之而来的就是杜家滨离开微软公司,吴士宏加盟微软公司。
之后家滨加盟了思科公司,而且做得很不错,不过之后就没有见过他了。
家滨最后临走的时候说:“Jun,Tim不是那种背后搞人的人。”这句话意义深刻,他对Tim看法很正面。这也是最让我感到安慰的一句话。
有种期待,对于未来……
2003年8月16日:第一次见陈永正
今天终于要和未来的老板Tim见面了,虽然听了些传言(不过传言一般都是传坏的,还有外企员工的特征就是喜欢传言,喜欢猜测),好在我从来都是把人往好的地方想,尽量不信那些传言,我觉得再坏能坏到哪里去呢?!再说了……
约好下午2点时见面,我1点45分就到了希尔顿(我喜欢提前一点,表示一种尊重),没想到Tim早就已经来了。原来他之前在这里有个会,所以安排在这个宾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