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最有本事的皇帝 >

第27部分

最有本事的皇帝-第27部分

小说: 最有本事的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人被逼到了这个份儿上,还能跑到哪儿去呢?

长安居民和起义军将士们几乎全部占领了宫殿,却不见王莽,当然不会罢休。在一个宫女的指点下,居民们和起义军迅速包围了渐台。由于渐台四面环水,桥梁通道被王邑等人拼命死死守住,双方就用弓箭对射,弓箭用完了就肉搏。

一方是杀红了眼,不杀王莽难解心头之恨,另一方为了活命也不惜力。双方打得天昏地暗,尸体成片地倒下,池水变成了血水。

到了黄昏,王莽最后的心腹和党徒都死在愤怒的居民和义军将士的枪刀之下。

死人中有王邑,他无德无才,全凭裙带关系爬上高位,养尊处优,也将对王氏家族的忠诚和对老百姓的仇恨进行到底。

还有王盛,他本来在长安街头卖大饼儿,并没有招惹谁,更不可能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能够当国家领导人。如果遇到好年头,他说不定能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养家糊口,甚至发家致富。还是十多年前,哀章伪造谶言推戴王莽为皇帝时,王莽为了拼凑内阁班子把他侥幸拉到高级干部行列。现在,他以死报答自己的主子。

当身边的人死光时,王莽挣扎着跑进渐台上一间小屋子。

京城商人杜吴最早冲进小屋,一刀结束了王莽的性命,摘去王莽看做命根子的皇帝绶带。

紧接着,起义军校尉公宾就跑进来,他杀人、领功都内行,用刀割下王莽的脑袋,转眼溜出小屋。又接着,蜂拥而¨。电子书 ZEi8。COm电子书 。电子书 。电子书¨至的军民跑上来,争先恐后地争夺王莽的尸体,你一刀,他一剑,很快把尸体剁成肉泥。

这还不算,当王莽的首级被转送到宛城时,更始帝刘玄下令把它悬挂在城头示众,以方便老百姓表达对王莽的愤怒。

当地和四周的老百姓得知消息,纷纷扶老携幼前来看热闹。

有几个胆大的爬上城头把王莽的首级取下来,在人群中踢来踢去。还有更胆大的,干脆把王莽的舌头割下来吃了。不知道这是不是因为大家实在被这条善于说谎的长舌头害苦了。

一个人被人恨不得乱刀砍死,已经是人生极大的失败。他的脑袋如果被人们割下来当球踢,那他一定干了太多不该干的事儿,身上肯定集中了太多人的愤怒。

要是这样老百姓还不解恨,你说这是一个什么人?历史该怎样为这样的人下结论?

肆意携诈篡汉,推行欺民新政,是王莽在历史上留下的两笔丑陋而无耻的重彩。

他51岁摄政,54岁宣布当皇帝,68岁被老百姓切成碎块儿。在我国历史上,实际控制国政17年,其中他建立的所谓的“新”朝存在15年。

为此,他说了很多瞎话,杀了很多人,费了很大劲儿,但绝大部分人不予认可,历史上没有一个史家愿意为这个混乱的王朝写专门的国史。

当一哥混到这个份儿上,悲哀啊!

20世纪初,著名史家蔡东藩说到这儿,感慨赋诗一首,很贴切:

粉身碎骨有谁怜,死后还教臭万年。

用尽机心翻速祸,才知翘首有苍天。

王莽死,“王莽现象”不死

公元23年9月,就在王莽被切成碎块儿没几天,更始军由定国上公王匡率领北上的这一支,拿下了洛阳,生擒王莽的太师王匡和国将哀章。

见西进长安的更始军把王莽的脑袋送回宛城请功,他们也不甘示弱,就把新莽太师王匡和哀章捆起来送回宛城:你们拿了个死的,我们弄来个活的!

刘玄很高兴,立即下令把两人斩首。

刘玄这段时间的主要工作有两个:一是喝酒;二是玩女人。几天前,当王莽的脑袋被从前线送来时,刘玄正在和自己的宠姬韩夫人玩。他说:“要是王莽不胡来,应该跟霍光一样有功名!”

韩夫人也笑着说:“他要是不胡来,天下怎么能是你的呢?”

霍光是西汉著名政治家,名将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官至大司马大将军、辅政大臣。他跟随汉武帝三十年,很受器重,武帝死后,他受命担任辅政大臣,实际执掌汉室最高权力近二十年,为武帝时期及以后汉室的安定和中兴,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刘玄不顾自己的浅陋,把王莽与霍光相比,只能说明他没文化。但是,现在,他与韩夫人的这个简短的对话则很值得玩味,一语道出了莽去玄来的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

史家关于王莽的评价很多。

由于他和他的新莽王朝民愤太大,名声太臭,一直没人愿意专门为之撰史,这些评价都是散见于各种史料之中的。

比如,在《汉书》中,新莽王朝的历史就是以《王莽传》的形式附在末尾的。

王莽通过几十年辛辛苦苦的努力,成功地实现了他祸国殃民的人生理想,形成了一种发人深省的“王莽现象”。

这种现象简单地说就是,一个怀有阴暗心理或政治野心的人通过虚伪、欺诈和造假的手段蒙骗大众,达到个人目的,但很快会自食其果,被大众抛弃。

首先,王莽现象说明造假是完全可以忽悠人的,怎么避免被忽悠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王莽擅长忽悠,广大干部群众普遍缺乏鉴别真假黑白的能力,更要命的是那时候缺乏防止造假的体制机制。

好在一个人可以一时欺骗所有的人,也可以长期欺骗少数人,但他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的人。王莽用他的亲身经历诠释了这个道理。

其次,一切事情成败的原因都集中表现为人的问题。

王莽一生都在玩人,最后还是毁在失去了所有的人,包括干部,也包括群众。

他在刚出道时,处处表现得谦恭,朴素,守法,赢得了当时各个社会阶层,也包括他的家族长辈的赞许。实事求是地说,他在早期还是颇得人心的。当时,前汉末年皇帝爷儿几个不好好工作,不少人就把国计民生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

如果王莽本质上不是个虚伪的人,不喜欢欺诈造假,他一直像早期表现的那样,表里如一,勤政廉政,也是国家和老百姓的福气。老百姓反对他并不是因为他篡汉,而是因为他本人胡来,以至于祸国殃民。

不择手段地掌握了国柄,却又不好好工作,胡作非为,这是非常令人讨厌的。

由于本性使然,他是通过哄、骗、抢才登上一哥位子的,他本人不是,他没有也不可能团结使用德才兼备的干部。王莽从极端自私的个人目的出发,大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一是罔顾干部条件和程序,把一些根本不具备干部素质的人弄进了公务员队伍。

大家只要回忆一下他怎么组建朝廷领导核心的,又是怎样通过在南郊哭天让数千人当官吃皇粮的就明白了。至于他搞裙带关系,让自己的爷们儿弟兄们鸡犬升天,位极人臣,就更不要说了。

二是他和他的统治集团根本容不下诚实的人和有本事的人。

在天下乱成一锅粥时,有个使者刚说了几句实话,立即被撤了职。

而在昆阳大战时,官军如果采纳严尤的建议,先打宛城再收拾昆阳,那么刘秀想创造以少胜多的奇迹将十分困难,战争的结局乃至于历史都可能改写。但是,无德无才的官军主帅,也就是王莽的堂兄弟王寻、王邑非要把愚蠢进行到底,很快就把官军主力一下子玩完。

随着形势的发展,一批有本事的干部眼看再跟着王莽干实在没意思,还说不定身家难保,就纷纷改弦更张了。比如,岑彭向刘縯投降,冯异跟了刘秀,严尤则投靠了自立称帝的刘望。

更有甚者,实在看不下去王莽胡来,干脆倒戈一击。比如,王莽的亲家、国师公刘歆,和他的堂弟、卫将军王涉,就密谋政变,打算直接把他拉下马。

可想而知,王莽笼络并依靠这样一支基本素质不高、作风有明显问题的干部队伍,除了不断地把国计民生搞糟,就是不断地搜刮老百姓,中饱私囊了。

至于王莽是怎么哄骗老百姓、欺压老百姓、饿死老百姓,导致老百姓纷纷起来抗争,直到把他切成碎块儿,大家也都看到了整个过程。

在怎样对待人民群众的问题上,我们民族优秀的治政者总结了不少经验,也有很多感慨,“得人心者得天下”“老百姓是水,当权者是舟,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人民万岁”,等等。但是,这些对老百姓的认识和感情,王莽一点儿都没有。

所以,王莽把广大干部群众往死里玩,最后也死在愤怒的老百姓手里。

“王莽现象”是一个骗子用欺诈创造奇迹的故事,也是一个玩弄老百姓最终被老百姓抛弃的哲理。

第十二章 刘秀其实留了一手

确切地说,刘秀目前是隐忍,但并非不发。

慎思敏行,稳中求胜,是刘秀的风格。在充分表现自己对更始顺从的同时,刘秀从没停止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只是,他有自己的方式。

王莽倒台,摆在刘秀面前的雄主天下之路,既是一条国家统一富强、百姓富裕安康之路,也必将是一条充满血腥杀伐和智慧折冲的艰难征途。

前文已经稍加提及,刘秀在大哥刘縯被害时,匆匆从前线赶回宛城向刘玄请罪,目的就是把最鲜艳的“复兴汉室”的大旗借过来用用。

至于报仇,根本不用等十年。

冰底之火

宛城期间,在刘玄一伙的眼皮底下,刘秀成功地掩饰了自己的感情和心机,表演得很到位。

要知道,这时候更始政权声威正盛,刘玄和他的幕后操纵者全面控制了局势,刘秀的支持者大多噤若寒蝉。

刘秀要不动声色地从刘玄手中把“光复汉室”的大旗借走,确实需要相当的胆识、智慧和手段。刘秀的小妹刘伯姬早就沉不住气。她本是巾帼英雄,性情刚直爽快,要不是刘秀拼命劝着拦着,她早就拔剑找人说理去了!

这时候,她与李通刚结婚不久。

联军上下都知道,在刘玄一伙布下陷阱害刘縯时,李通的弟弟李轶是几个挖坑的骨干之一,于是,伯姬就把满腹的怨气撒向新郎李通。有一次,当着刘秀的面儿,伯姬又忍不住与李通吵骂。

她哭着对李通大叫:“我们刘家到底怎么对不起你们李家了?你的弟弟为什么一心要杀我大哥?你们干脆把我和三哥也杀了吧!”

李通是刘秀兄弟起事的伙伴,现在与李轶、李松兄弟三人又成了更始政权的红人。

关于他的品格和能力,历史上是有争议的。他目前的身份是更始的柱国大将军、辅汉侯,受命持节镇守荆州。

至于这几天,他回宛城是度蜜月,还是帮着处理妻兄刘縯的后事,不得而知,只知道李通在刘縯被害一事上很低调。

眼下,被伯姬吵骂不休,李通也很委屈,只好说:“你别和我搅缠了好吧?我去先杀李轶,再杀昏君刘玄,替你大哥报仇!”

刘秀在一旁是十二分的冷静,他连忙拦住李通,对李通、伯姬夫妇好一番劝慰,才压住了伯姬心头的怒火。

后来,随着刘秀逐渐摆脱困境,势力不断壮大,伯姬终于明白了三哥暂时隐忍不发的原因。

确切地说,刘秀目前是隐忍,但并非不发。

慎思敏行,稳中求胜,是刘秀的风格。在充分表现自己对更始顺从的同时,刘秀从没停止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只是,他有自己的方式。

首先,他利用自己平时与联军将士建立的良好关系,进一步广结善缘,尽可能多地赢得同情和支持。他本来就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大师,平时与联军各方面势力都能相处得好,眼下刻意为之,自然更有效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