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人与自然 系列丛书 >

第31部分

人与自然 系列丛书-第31部分

小说: 人与自然 系列丛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进入莫贺延碛不久,玄奘失手打翻了盛水的皮袋子,致使路上的饮水全部倒光。他本想返回烽火台向边防士兵讨点水,可是他当初立过誓言:“宁可西进而死,决不东归而生!”于是,玄奘便在无水的情形下冒险闯入莫贺延碛。 
  一连四五天,玄奘滴水未沾,跋涉在茫茫无际的戈壁滩,最后,终因体力不支,晕倒在地。夜晚一阵凉风把昏迷的玄奘吹醒,他挣扎而起,继续前行,忽然发现一片草地,还有一眼清泉。绝处逢生的玄奘惊喜万分,人马痛饮一番,好好休息一天,又装满一皮袋水,抖擞精神继续上路。 
  两天后,戈壁滩被远远甩在后面,玄奘来到伊吾国(今新疆哈密县)。 
  当他到达伊吾国时,消息很快传到高昌国,高昌国王是虔诚的佛教徒,他立即派使臣迎接玄奘,邀请玄奘到高昌讲经传道。《西游记》中有唐僧师徒过火焰山的故事,现实中火焰山就在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不过玄奘在高昌国并未受到火焰山的阻滞,反而受到高昌国王的热情挽留。他在这里停留了一个月,最后当玄奘执意西行时,高昌国王送给玄奘大批衣物、盘缠、马匹,并派几十名和尚、民伕护送。为了方便玄奘,高昌国王特写亲笔信,派大臣护送玄奘去见西突厥最高统治者叶护可汗(当时西域大部地区,包括今新疆和中亚都在西突厥的管辖之下),还给玄奘必经的24个国家的国王一一写信,请他们给玄奘提供方便。 
  告别好客的高昌国王,玄奘一行沿着丝绸之路从天山南麓经阿耆尼国(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屈支国(今新疆库车),越过冰雪覆盖的凌山(天山的穆素尔岭),再经大清池(前苏联境内阿塞克湖),到达西突厥的素叶城(前苏联的托克马克)。然后沿中亚荒漠的南缘,攀登世界屋脊的葱岭,穿过从中亚通向南亚的重要通道——铁门,取道阿富汗,踏上了他取经的目的地——印度半岛。 
  在漫长的旅途中,有水草丰美的阿耆尼国的绿洲,也有山岭陡峭、地形崎岖的穆素尔岭。在通过穆素尔岭的冰峰雪岭时,玄奘一行用绳索把人马连结在一起,在崎岖山道上小心翼翼地前行,以防滑下冰谷深渊。夜晚,寒风凛冽,也只能卧冰而睡。大声说话是绝对禁止的,因为冰雪稍受震动就会坍塌,导致雪崩发生。然而即使如此,他们在翻越穆素尔岭时,竟有一半的随行人员被活活冻死了。 
  翻越凌山,又是另一番世界。玄奘和剩下的随行人员经过雪山怀抱的大清池,饱览了这儿的湖光山色。“山行四百途里,至大清池,或名热海,又谓咸海,周千余里,东西长,南北狭,四面负山,众流交凑,色带青黑,味兼咸苦,洪涛浩汗,惊波汩■,龙鱼杂处,灵怪间起,所以往来行旅,祷以祈福,水族虽多,莫敢渔捕。”玄奘在他后来写的《大唐西域记》中这样描写阿塞克湖。接着,他们来到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故乡素叶城(即碎叶城),会见了西突厥的叶护可汗。 
  离开素叶,玄奘在叶护可汗委派的一名译史的陪同下,出西突厥的险要关口——铁门。这是一道纵深五百里的狭谷,中为狭窄通道,两旁尽是陡峭的悬崖,岩石的颜色像铁一样,所以称为铁门要塞。出铁门,又经过许多国家,玄奘一行越过比凌山还要险峻的兴都库什山,到达迦毕试国(今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当他到达印度时,已是离开长安的一年以后了。 
  玄奘于628年夏末入印度,在这个佛教的发祥地度过了15个寒暑,足迹遍及印度半岛。玄奘先在北印度喜马拉雅山西麓的迦湿弥罗国(今克什米尔)留学两年,向当地的佛学大师学习佛学、因明学(印度的逻辑学)、声明学(语言文学学),钻研佛经。然后游历了北印度十多个小国,参观佛教圣地,调查各地的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631年,玄奘进入中印度,沿恒河继续访问各地著名佛学大师,瞻仰佛教圣迹。这年他在全印度佛学中心的那烂陀寺定居下来,用了5年时间潜心钻研佛教经典,终于成为名弥遐迩的那烂陀寺十大法师之一。 
  从638年起,这位旅行家又继续到印度各地漫游,先沿着恒河到达今日的孟加拉国,再沿着印度关岛东岸南行,到达和斯里兰卡隔海相望的达罗毗荼(古国名,今印度东南部)。然后折向西北,沿着印度半岛西岸北上。他曾访问印度著名艺术宝库——阿旃陀石窟,进入印度半岛的腹地(现在昌巴尔河流域东南一带),又西进到今巴基斯坦,沿印度河北上,到达克什米尔南面查漠附近的钵伐多。当他641年重回那烂陀寺时,由于在佛学上取得的巨大成就,被推举为那烂陀寺的讲席,他是公认的全印度最有学问的佛学大师! 
  他达到了来印度取经的目的,于是643年春天,玄奘谢绝印度友人的挽留,用大象和白马驮着佛经、佛象和花种,离开钵罗耶伽(今印度的阿拉哈巴德)踏上返回祖国的归程。他返回时走的是另一条路线,即越过大雪山,由南路经葱岭,从疏勒、于阗、鄯善至敦煌、瓜州,和当年法显出国的路线相近。在路上,他整整走了两年,于645(唐贞观19年)回到长安。 
  玄奘虽然是出于宗教的目的前往印度的,但是和他本人的初衷不同的是,后代的学者最感兴趣的还是他的旅行。在19年中,他行程5万里,游历了110个国家,特别回国后,应唐太宗要求由玄奘口述,弟子辩机记录,最后经玄奘亲手校订的一部伟大著作《大唐西域记》,是这位旅行家对世界探险史的重要贡献。这部著作共12卷,10万多字,真实地记述了玄奘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和传闻得知的28个以上的城邦、地区的地理位置、山脉河流、地形气候、交通城市、风土习俗、物产资源、民族历史、宗教文化等情况。 
  书中涉及的地域,从我国新疆西抵伊朗和地中海东岸,南抵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北面包括现在的中亚细亚南部和阿富汗东北部,东到今印度支那半岛和印度尼西亚一带。由于文笔严谨,准确朴实,这部著作问世后一直受到中外学者的重视,被译成多种文字,至今仍是研究中亚、南亚和中西交通史重要的文献。 
  664年,62岁的玄奘在陕西宜君县玉华寺圆寂。




征服南极 欧洲人迈出了第一步
  根据托勒密的地理学理论,在地球的南方,有一块未被发现的大陆。这块南大陆被当时的人们假设命名为“澳斯特拉利斯地”。为了寻找这个梦一样的地方,欧洲人首先迈出了步伐。 
  1578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派遣弗朗西斯·德雷克去寻找南方大陆。德雷克原是海盗,他勇敢、慓悍,是个无所畏惧的人物。1月12日,他指挥他的船队——“金鹿”号、“玛利方特”号、“伊丽莎白”号驶离了普利茅斯港。一个月后,他们便来到了麦哲伦海峡。 
  由于遇到强风,海面掀起的大山般的巨浪使“金鹿”号失去了方向。但“金鹿”号并未沉没,这一叶孤舟一直在大浪里挣扎,被狂风吹向南方。到10月28日,暴风雨骤然停息之后,船上的人发觉“金鹿”号已漂近一群稀稀落落的岛屿,而在岛屿的南方则伸展着无边无际的汪洋大海。 
  面对着辽阔的大海,德雷克立刻意识到,这是个巨大的发现。因为自麦哲伦以来,人们一直以为海峡南面的火地岛是延伸到南方大陆的一部分。而目前的事实表明,它只不过是一群岛屿而已。这些岛屿是南部美洲的最南端,再往南并无陆地,只有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水在此汇合。 
  德雷克登上海岸扑倒在土地上,亲吻着岩石,然后对部下说:“我们已来到了世界上已知陆地的最南端,并且比世界上的任何人都走得更南。” 
  接着他下令“金鹿”号向北航行。他想寻找美洲北端的大西洋和太平洋会合点。但3个星期后,极度的寒冷和浓密的大雾严重阻碍着他们,而且海岸似乎不断向西北延伸,好像一直通往亚洲。当他看到从北涌来的浮冰之后,他才让“金鹿”号掉头往南,在气候宜人的海岸边休整。这时,他的头脑里又闪现出环球航行的想法,就毫不犹豫地驾船向西驶去。。经菲律宾,穿马六甲海峡,渡印度洋,绕好望角,过佛得角群岛。1580年9月26日,他们终于回到了出发时的港口——普利茅斯。这样,他们在海上度过了34个月。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为表彰德雷克的功绩,赐予他一把镀金的宝剑,并破格封海盗出身的他为爵士。而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发现,把南美南端与南极半岛之间的通道称为“德雷克”海峡。 
  然而南极是否存在着一片大陆,依旧是个惑人的梦。而在100年后,英国人詹姆斯·库克却成了人类第一个名副其实的南极探险家。




征服南极 库克船长的贡献
  1768年,出生于英国约克郡莫尔顿市一个贫寒之家的库克,凭藉自己的勤奋好学、刻苦耐劳,此时已成为一名船长。他这时才30岁,被皇家科学院委派寻找南方新大陆。 
  他把一艘370吨的独桅运煤船改装成探险船,命名为“奋斗”号。该年的8月25日,“奋斗”号离开普利茅斯港,向南航行。南太平洋的秋天,气候非常恶劣,“奋斗”号经常处于狂风巨浪之中。到达南纬40°时,眼前仍是茫茫大海,没有一点陆地的影子,库克就决定转舵向西,到达新西兰的东海岸。100多年前,塔斯曼已经到过这里,但他错误地以为这是南大陆的北部海角。库克为了弄清真实情况,就沿东海岸北上,最终证实新西兰并非是大陆,而是毗邻的两个大海岛。 
  1770年11月,“奋斗”号抵达巴塔维亚,但蔓延着的痢疾和疟疾,夺去了“奋斗”号1/3船员,于是库克下令返回英国。 
  次年,英国政府再次委派库克到南纬40°以南的地区进行考察。破损不堪的“奋斗”号早已不能担此重任了。皇家科学院又拨给库克两艘独桅船,一艘名为“果敢”号,由库克指挥;另一艘“冒险”号由托拜厄斯·弗尔诺指挥。他们于1772年7月13日启锚直驶南大洋。 
  船过好望角,越往南行驶天气越寒冷。冰雪不停地迎面刮来,令人难以招架,但库克仍然下令前进。1773年1月中旬,船队进入南极圈,这是人类首次闯入这个陌生的禁区。接着,巨大的冰山阻碍了他们的行程。他们被迫让船往北开,在克罗泽岛和克尔格伦岛稍事休整后,便向东准备到澳大利亚东海岸,但海上的大风和浓雾使“果敢”号和“冒险”号失去了联系。直到5月份,他们才在新西兰西部的海域重新聚合。这时,库克通过实地航行,已证明南半球南纬40°以南的1/3水域中没有大陆存在的可能。 
  船队在新西兰休整后,便继续航行,但风暴很快又打散了“果敢”号和“冒险”号。库克虽经多方寻找,但始终白费精力,只得孤舟继续探险。“果敢”号再一次进入高纬度海域,进行“之”字形绕纬度线一周航行,先后两次进入南极圈,最远到达南纬71°10′。这时,厚实的坚冰挡住了他们的航道——库克根本没意识到,他朝思暮想的南极大陆海岸离他只有240公里。 
  恶劣的气候使他灰心丧气了。1775年3月21日,他回到好望角时,在报告中写道:“现在,我已经完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