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我其谁:胡适-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胡适这个在梅溪学堂崭露头角的机会,是发生在他三哥病危那天的话,则胡适在《四十自述》里所说的日子就不对了。胡适在他三哥四周年忌辰写了一首诗《先三兄第四周年忌辰追哭》。其中有几句写到他跟他三哥初到上海医病,到他进梅溪,以及他三哥弥留的一段:“终乃来沪壖,悠悠别亲故。方期觅卢扁,良药求甘露。岂意此愿力,渺渺成虚度。苍茫黄歇浦,竟作归魂处。我时侍兄来,相处仅匝月。初见医颇效,便期病全绝,遂乃挟箧去,别兄往就学。入学十二日,岂图成永诀。闻耗即趋归,犹幸得一别。”'13'这首诗所题的日子是四月十二日,也就是1908年5月11日。从这首胡适在他三哥的忌日所写的诗来看,胡适跟他三哥在三月底到了上海以后,先照顾了他三哥一个月。因为他觉得他三哥的病情好转,于是比较放心地离开他进了梅溪学堂。如果他是在入学的第十二天接到病危通知,当天是5月11日,则胡适是在4月30日进梅溪学堂念书的。而且,他跳班的日子,也不是上学四十二天,而是上学才十二天以后的事。我们有理由相信胡适在1908年写这首诗时的记忆,是比他二十三年以后写《四十自述》时的记忆要来得正确。
无论如何,在他三哥的丧事办完了之后,胡适把升班的事告诉了他二哥,并且问他“原日本之所由强”这个题目应该参考什么书。他二哥挑出了《明治维新三十年史》及1902年(也就是第一年)的《新民丛报》一类的书,装了一大篮,叫他带回学校去翻看。胡适说他费了几天的工夫,勉强凑了一篇论说交出去。不久以后,胡适也学会了怎么做“经义”。再过几个月,他又跳了班,升到头班去了。但他说英文还是没有读完《华英初阶》,算学还只做到《利息》那一章。其实,胡适在算学方面的进步一点都不差。《笔算数学》分上、中、下三卷,共二十四章:上卷:开端、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诸等法;中卷:数目总论、命分、小数、比例、百分法、利息;下卷:保险、赚赔、粮饷、税饷、乘方、开方、级数、差分、均中比例、推解、量
法、总杂问。'14'换句话说,他在梅溪才几个月,就已经学到中卷的最后一章了。相对之下,他在英文方面的进步就比较缓慢。《华英初阶》只有32页,居然还没有读完,可见他在《四十自述》的增订残稿里说他在梅溪的时候,英文还没入门,确属实情。当然,这种缓慢的进度所反映的恐怕不是胡适,而是梅溪英文课程的进度。无论如何,最惊人的是,他在一两年以后,居然就能读原文书了。这点我们在下文会详细说明。
除了在课堂上所吸收的新知识以外,胡适在课外所得的恐怕更为重要。胡适在上海求学、成长的阶段,对他影响最大的是梁启超。他在《四十自述》里说:“梁先生的文章,明白晓畅之中,带着浓挚的热情,使读的人不能不跟着他走,不能不跟着他想。”他说:“我个人受了梁先生无穷的恩惠。现在追想起来,有两点最分明。第一是他的《新民说》,第二是他的《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15'值得注意的是,《新民说》和《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这两篇,都是在1902年的《新民丛报》里刊出的,而这一年的《新民丛报》也就是胡适跳升到第二班,遇到作文要写“原日本之所由强”那个难题以后,他二哥帮他挑选出来的参考书之一。然而,我们几乎可以确定《新民说》和《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并没有对十二岁的胡适产生立时的影响。1902年梁启超创刊《新民丛报》的时候,是他提倡“破坏、革命”最为激烈的时候。'16'我们在前面引了胡适自己在《四十自述》增订残稿里的话:“《新民丛报》的第一二年汇编颇多革命思想,我又读了邹容的《革命军》,所以也受着了种族革命思潮的感动。”这段话是很可以相信的。对于一个初从徽州乡下独闯上海,不知道地球是圆的、日本在哪里,不知道哥伦布、拿破仑、俾斯麦是人还是东西的十二岁的小孩子来说,那新思潮对他的心灵、对他的整个人的震撼,是令人难以想象的。而这些新思潮里,最能够让一个十二岁的小孩子产生共鸣的,自然是那最能让人血气沸腾(visceral)的民族主义了。
胡适在《四十自述》里,从这最激烈期的梁启超对他的影响说到邹容的《革命军》:
这时代是梁先生的文章最有势力的时代,他虽然不曾明白提倡种族革命,却在一班少年人的脑海里种下了不少革命的种子。有一天,王言君借来了一本邹容的《革命军》,我们几个人传观,都很受感动。借来的书是要还人的,所以我们到了晚上,等舍监查夜过去之后,偷偷起来点着蜡烛,轮流抄了一本《革命军》。
更巧的是,1904年胡适到上海念书的那一年正是日俄战争爆发的一年。胡适说:
上海的报纸上每天登着很详细的战事新闻,爱看报的少年学生都感觉绝大的兴奋。这时候中国的舆论和民众心理都表同情于日本,都痛恨俄国,又都痛恨清政府的宣告中立。仇俄的心理加了不少排满的心理。这一年,上海发生了几件刺激人心的案子。一件是革命党万福华在租界内枪击广西巡抚王之春,因为王之春从前是个联俄派。一件是上海黄浦滩上一个宁波木匠周生有被一个俄国水兵无故砍杀。这两件事都引起上海报纸的注意,尤其是那年新出现的《时报》,天天用简短沉痛的时评替周生有喊冤,攻击上海的官厅。我们少年人初读这种短评,没有一个不受刺激的。周生有案的判决使许多人失望。我和王言、郑璋三个人都恨极了上海道袁海观,所以联合写了一封长信去痛骂他。'17'
在这样的排满、民族主义的氛围之下,怪不得胡适会在1915年他在美国写的那篇残文里,说“十三岁不到,我就已经变成了一个革命分子了”。胡适说他在梅溪的时候变成了一个革命分子,这句话并不算夸张。因为他离开梅溪,就是一个十三岁孩子的革命行为。原来梅溪学堂在那一年要改为梅溪小
学,年底要办毕业第一班。胡适跟王言、郑璋和张在贞四个人听说学校要送他们到上海道衙门去考试。他跟王言、郑璋既然都已经写信去痛骂了上海道台,自然也就不会愿意去考试了。不等到考试的日期,他们就已经离开梅溪了。
'1' 胡适,《四十自述》,《胡适全集》,18:51。
'2' 胡适,《四十自述》,《胡适全集》,18:52。
'3'《胡适外文档案》,E005022066。
'4' Robert Culp; Articulating Citizenship:Civic Education and Student Politics in Southeastern China,19121940(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2007),pp。2627。
'5' 转引自Robert Culp; Articulating Citizenship; Appendix A; Table A2,p。304。
'6' Robert Culp; Articulating Citizenship; pp。2526。
'7' Robert Culp; Articulating Citizenship; pp。2728。
'8' 胡适,《四十自述残稿六件》,《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5:518519。
'9' 陆费逵,《六十年来中国之出版业与印刷业》,http://。china18401949。/thread。aspx?id313,2009年9月22日上网。
'10' 黄恽,《中国最早的英语课本——〈华英初阶〉》,http://。booyee。。cn/bbs/thread。jsp?threadid27257&forumid87,2009年9月21日上网。
'11' 郭大松,《狄考文研究》,http://。lw23。/lunwen_829752347/,2009年9月22日上网。
'12' 胡适,《四十自述》,《胡适全集》,18:5354。
'13' 胡适,《先三兄第四周年忌辰追哭》,《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11:137139。
'14' 王全来,《〈笔算数学〉内容探析》,http://。kongfz。/trade/trade_reply。php?id20493 7&tcgs&tn%E7%81%8C%E6%B0%B4%E4%B8%93%E5%8C%BA,2009年9月22日上网。
'15' 胡适,《四十自述》,《胡适全集》,18:5859。
'16' 请参阅张朋园,《梁启超与清季革命》(台北南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9),页5985。
'17' 胡适,《四十自述》,《胡适全集》,18:5556。
澄衷学堂
胡适在《四十自述》的增订残稿里,总结了他在澄衷学堂的成绩,他说:“在澄衷学堂的一年半,是我进步最快的时期。算学和英文都有进步,文字和思想也有点成熟的样子。严复的译本,梁启超的散文论著,夹杂着一些宋明理学的书,都给了一些思想的材料。”'1'在《四十自述》里,他也说:“我在澄衷只住了一年半,但英文和算学的基础都是在这里打下的。澄衷的好处在于管理的严肃,考试的认真。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学校办事人真能注意到每个学生的功课和品行。白振民先生'总教,即现在的教务长'自己虽然不教书,却认得个个学生,时时叫学生去问话。因为考试的成绩都有很详细的记录,故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容易知道。天资高的学生,可以越级升两班;中等的可以半年升一班;下等的不升班,不升班等于降半年了。”'2'
澄衷学堂是宁波富商叶成忠办的。原来的目的是教育宁波的贫寒子弟,后来规模变大了,就渐渐成为上海一个有名的私立学校(1956年改为上海五十八中学,1985年恢复旧名)。澄衷学堂共有十二班,课堂分东西两排,最高一班称为“东一斋”,第二班为“西一斋”,以下一直到“西六斋”。胡适说当时没有什么严格的学制规定,也没有什么中学、小学的分别。他说,前六班可以说是中学,后六班则为小学。胡适说澄衷的学科完备多了,除了国文、英文、算学以外,还有物理、化学、博物、图画等科。分班的标准,是略依各科的平均程度,但英文、算学程度过低的,都不能入高班。胡适说他初进澄衷的时候,由于英文、算学的程度太低,被编在“东三斋”,即第五班。然而,聪明又不甘落人之后的胡适,很快地又重演了他在梅溪辉煌的纪录,一年内就升了四班。原来澄衷的管理很严,每月有月考,每半年有大考,月考、大考都出榜公布,考到前三名的学生都有奖品。由于胡适每次考试常常都是第一,他进澄衷半年以后,就升入了“东二斋”(第三班),翌年春天又升入“西一斋”(第二班)。'3'
胡适用功的程度,可以说是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无怪乎,在他一生中,他常常谈到一个人成功,天才与努力所占的比率如何的问题。胡适有时候会说,天才不重要,努力才是成功的要素;可是,他有时又会说光靠努力是不够的,没有天才还是不行的。我们可以总括胡适自己的经验,说胡适的成功,是天才加上努力的结果。我们看胡适在澄衷的时候,为了要跳班,如何废寝忘食地学代数:
我这时候对于算学最感觉兴趣,常常在宿舍熄灯之后,起来演习算学问题。卧房里没有桌子,我想出一个法子来,把蜡烛放在帐子外床架上,我伏在被窝里,仰起头来,把石板放在枕头上做算题。因为下半年要跳过一班,所以我须要自己补习代数。我买了一部丁福保先生编的代数书,在一个夏天把初等代数习完了,下半年安然升班。这样的用功,睡眠不够,就影响到身体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