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舍我其谁:胡适 >

第62部分

舍我其谁:胡适-第62部分

小说: 舍我其谁:胡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方法”,他则是在1914年的秋季班才选的。换句话说,胡适在正式选修历史的辅助科学以及史学方法以前,就已经注意泰西的考据学了。
胡适在日记里说他“近来”关心泰西之考据学,这就表示他对考据学的注意已有一段时间了。事实上,他才到美国留学,就已经有心考据的事业了。比如说,他对《诗经》的一些新看法,就是在农学院的时候,自己课余读书时所悟出来的道理。他在1911年4月13日的《留学日记》里说:
读《召南》、《邶风》。汉儒解经之谬,未有如《诗》笺之甚者矣。盖诗之为物,本乎天性,发乎情之不容已。诗者,天趣也。汉儒寻章摘句,天趣尽湮,安可言诗?而数千年来,率因其说,坐令千古至文,尽成糟粕,可不通哉?故余读《诗》,推翻毛传,唾弃郑笺,土苴孔疏,一以己意为造《今笺新注》。自信此笺果成,当令《三百篇》放大光明,永永不朽,非自夸也。'16'
他的考证文章《诗经言字解》,就是在这一个月以后写出来的:
夜读《小雅》至《彤弓》。“受言藏之”、“受言櫜之”等句,忽大有所悟。余前读诗中“言”字,汉儒以为“我”也,心窃疑之。因摘“言”字句凡数十条,以相考证,今日始大悟,因作《言字解》一篇。'17'
胡适在1916年12月26日的一则日记里回顾了他这篇虽然“闭门造车”,但却能小有所成的考据成绩。他说:“吾治古籍,盲行十年,去国以后,始悟前此不得途径。辛亥年作《诗经言字解》,已倡‘以经说经’之说,以为当广求同例,观其会通,然后定其古义。吾自名之曰‘归纳的读书法’。”'18'最有意味的是,虽然大家都说胡适到哥伦比亚大学去师从杜威,从此成为实验主义者。然而,事实是,胡适从康乃尔转学到哥伦比亚,他在学业上最大的成就,而这也是他一生学术研究的发射台(launching pad),不是实验主义,而是中西考证学融合的结晶。
'1'《胡适日记全集》,7:532。
'2'“President Rawlings addresses newly tenured faculty,”The Cornell Chronicle; June 4,1998,http://。news。cornell。edu/Chronicle/98/6。4。98/tenure。html,2010。1。21。
'3' Lois Gibbons; ed。,Gee Lincoln Burr:His Life(Ithaca; New York: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43),pp。2829。
'4'“Gone to Leland Stanford,”Cornell Daily Sun; XII。113,May 2,1892,p。1。
'5'“The Aims of History,”Cornell Daily Sun; X。6,October 3,1889,p。1。
'6'“Interesting Lecture,”Cornell Daily Sun; XXIV。134,March 29,1904,p。1。
'7' 胡适,《介绍几部新出的史学书》,《胡适全集》,13:66。
'8'《胡适日记全集》,1:202。
'9'“History;What It Is; And What It Is For?”Cornell Daily Sun; XXXIV。18,October 11,1913,p。4。
'10' Gee Burr,“The Freedom of History,”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22。2(January,1917),pp。253271。
'11'“A Theory of Social Causation Discussion,”Publications of the 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3rd Series,5。2,Papers and Proceedings of the Sixteenth Annual Meeting。Part II。New Orleans; LA。,December 2931,1903(May,1904),pp。175199。
'12'《胡适日记全集》,2:349351。
'13'《胡适日记全集》,7:156157。
'14' 胡适,《四十自述》,《胡适全集》,18:97。
'15'《胡适日记全集》,2:263。
'16'《胡适日记全集》,1:134。
'17'《胡适日记全集》,1:142。
'18'《胡适日记全集》,2:447。
哥伦比亚大学时期:中西考证学的汇通
胡适为什么转学?现在终于可以真相大白了。当时的他,不愿意让人家知道有“博士”雅称的他,居然也会有惨遭滑铁卢的命运。这一点也不奇怪,是人之常情。幸而他的守口如瓶不可能作到绝对,我们从他给韦莲司的一封信,可以判断他选择了哥伦比亚,并不是因为杜威或实验主义。有关这点,详见下文。胡适对他自己思想形成的轨迹,一向不会吝于留下至少是片语只字的痕迹。唯一例外的是有关他一生思想关键的转捩点。我们可以说这是他不老实的地方,但我更宁愿相信这是他给后世想为他立传的历史家所下的一个挑战。比方说,胡适为什么要在1936年为他的《留学日记》写的《自序》里说:“我在1915年的暑假中,发愤尽读杜威先生的著作。”'1'这句余英时称之为胡适对他自己的思想“有明白的交代”的话,其实对我们一点用处也没有。这句话不但一点帮助都没有,反而还有误导我们的作用,因为它让我们误以为这是胡适“明白的交代”他自己思想的一句话。现在我们终于真正了解他为什么在1915年夏天,会“发愤尽读杜威先生的著作”了。原因很简单,他当时已经知道他要转学到哥伦比亚大学去师从杜威了。在此之前,杜威是康乃尔大学唯心派哲学的论敌,他根本就没有好好读过杜威的著作。现在,他就要转学到哥伦比亚去跟杜威写论文了,焉有不临阵磨枪的道理!换句话说,胡适并不是因为“尽读”了杜威的著作以后,发现他是杜威的私淑艾者,于是“发愤”申请转学到哥伦比亚大学去做杜威的入室弟子。他之所以选了杜威,实在有点像乔太守点鸳鸯谱,点到了哥伦比亚大学。
无论如何,胡适在1915年9月20日坐夜车离开康乃尔大学所在的旖色佳,21日晨抵达纽约,住进哥大的宿舍。历来的学者都把胡适、杜威与哥伦比亚大学连结在一起,这种联想的始作俑者无他,就是胡适本人。胡适在《留学日记》的《自序》里说他“发愤尽读杜威先生的著作”以后,接着说:“从此以后,实验主义成了我的生活和思想的一个向导,成了我自己的哲学基础……我写《先秦名学史》、《中国哲学史》,都是受那一派思想的指导。我的文学革命主张也是实验主义的一种表现;《尝试集》的题名就是一个证据。”'2'事实上,不但是胡适后来一生的哲学思想,即便是他的文学革命的主张,也不是在哥伦比亚大学才形成的。其开花结果的地点是在哥伦比亚大学,可是其孕育发芽的地点是在康乃尔大学。所谓的实验主义也者,所谓《尝试集》的题名也者,只不过是他在日后倒回头去冠给它的名称与语言。有关这些,请待第八章的分析。我们在本节所要处理的,是胡适在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生生涯,我们要检证的,是他说“我写《先秦名学史》、《中国哲学史》,都是受那一派思想的指导”那一句话。我们可以开门见山地说:胡适在哥大最大的成就,既不在于他成为杜威的入室弟子,也不在于他把实验主义纳入取经的行囊,而在于他成功地汇通了中国和西方的考证学。
胡适在哥伦比亚大学只有两年的时间,从1915年到1917年。我在《胡适史学方法论的形成》里反对余英时的一个说法。他判断哥大接受了胡适在康乃尔研究所的学分,他说:“今据《口述自传》,则知他在康乃尔最后两年已修了足够的哲学史和哲学课程,所以他读博士学位的时间一共是四学年。”'3'我当时的理由是:美国研究所的学分是不可能跨校承认的。我现在必须作一点修正。根据康乃尔大学1913学年度研究所的学制规定:“研究生在其他大学注册在学的资格,如果本校教授认可,可以视同为在康乃尔大学注册在学的资格。准予这个许可的条件为何,没有通例,必须视个案处理。学生必须向其教授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康乃尔大学承认他在其他大学注册在学的学分。无论个别情况如何,该学生必须至少在康乃尔大学注册在学一年。”'4'虽然这是康乃尔大学的规定,但我们可以推测哥伦比亚大学也可能作同样通融的规定。康乃尔大学规定博士研究生必须至少注册在学三年。所以,我现在要回过头来接受余英时的判断,认为胡适在哥大只念了两年的研究所是符合在学规定的。
胡适在哥伦比亚大学所选的课,根据他晚年在纽约所作的《口述自传》,分为三个领域:哲学为主自不待言。其他两个辅领域(minor felds),一个是“政治理论史”,另外一个是“汉学”。'5'哲学的领域,他一共选了四门课。其中,他选了杜威的两门课:“逻辑理论诸派”(Types of Logical Theory)以及“社会政治哲学”(Social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胡适说他因为上了杜威开的逻辑这一门课,帮他决定了博士论文的主旨,亦即,先秦名学史。'6'另外两门哲学课,一门是乌德布瑞基教授开的“哲学史”,'7'另一门是艾德勒(Felix Adler)教授的课,胡适没有说这门课的名称。政治理论史的领域,胡适只提到了丹宁教授(William Dunning),说他教的是政治理论史,没有说课的名称。'8'有关他在哥大所学的汉学,胡适只提到他的老师夏德(Friedrich Hirth)及其逸事,也没有提到他上的课的名称。'9'
我们从胡适在哥大所选的哲学课程来看,就可以知道他即使到了哥大,即使投身到杜威的门下,也不是五体投地式地拥抱实验主义。他在哥大的三个哲学老师,除了杜威以外,还有艾德勒和乌德布瑞基。其中,乌德布瑞基教授是唯实论者。艾德勒教授是康德派的。我在此处提出这个问题,并不意味着说胡适在哥大就应该狭隘地只选杜威的课,重点在于勾勒出胡适在哲学思想与方法上的不自觉或者糅杂性。就以艾德勒教授为例。胡适在《口述自传》里描述了他跟艾德勒教授的关系:
我的哲学老师里,我要特别谈到杜威和艾德勒教授……我到哥伦比亚大学以前就知道艾德勒教授了。我在前边已经提到艾德勒是伦理文化运动的创始人。这个运动的目标在建立一个宗教。它没有神祇的理论,而完全是建立在人类行为、品格、做人的虔敬(holiness)的基础上。我在旖色佳的时候,我一些犹太同学和朋友在康乃尔成立了一个“理学会”(Ethics Club)……我第一次见到艾德勒教授,是他来康乃尔的“理学会”演讲的时候。我十分激赏他以道德作为基础所建立的无神宗教。那与中国的传统吻合,很自然地对中国学生具有吸引力。我在哥大选了艾德勒教授一门课,得以亲炙他以及他的家人。
我在《留学日记》里录下了几句艾德勒教授的箴言:“道德的责任并不是外烁的戒律;而是能让他人——例如所爱的人——把最完美的自我(best)展现出来的一种不得不为的行为(necessity to act)”;'10'“我们只有透过关切他人或外界,才可能常保活力和正直”;'11'“人生的要义在生趣盎然地(vitally)影响他人”;'12'“影响他人之道在让他们不妄自菲薄”。'13'我们从这几句话可以很容易看出来自康德及其绝对定律的哲学的影响。艾德勒是对我一生影响很大的一个人。'14'
如果杜威的思想里有他自己所承认的“黑格尔的沉淀”,杜威对康德则是采取批判的态度。他所批判的,不只是康德认识的二元论,而且是他的先验、诉诸普世皆准的定律的先验哲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