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陶渊明集译注及研究 >

第13部分

陶渊明集译注及研究-第13部分

小说: 陶渊明集译注及研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抚军,即江州刺史王弘。永初二年秋,庚登之入京都,谢瞻赴豫章(今
江西南昌),王弘在溢口(今九江市西)为他们设宴送别。陶渊明亦应邀在
座,此诗便是当时所作。
诗中将凄厉肃杀的秋景同感伤悲愁的别绪融为一处,层层点染,情感真
挚,既表达又惜别之情,也传达出诗人旷达的情怀。
秋日凄且厉,百卉具已腓(2)。
爱以履霜节,登高饯将归(3)。
寒气冒山泽,游云倏无依(4)。
洲诸四缅邈,风水互乖违(5)。
瞻夕欣良宴,离言幸云悲(6)。
晨鸟暮来还,悬车敛余辉(7)。
逝止判殊路,旋驾怅迟迟(8)。
目送回舟远,情随万化遗(9)。
'注释'
(1)王抚军:王弘。义熙十四年(418),王弘以抚军将军监江州、豫
州之西阳、新蔡二郡诸军事,任江州刺史。客:兼指庾登之和谢瞻。庾登之:原任西阳太守,
此次征人为太子庶子、尚书左丞。谢瞻:原任相国从事中郎,此次赴任豫章大守,途经得阳。按谢瞻
永初二年(421)为豫章太守,次年瞻死,则此诗即当作于永初二年。
(2)卉(huì 会):草的总称。腓(féi 肥):草木枯萎。
(3)爱:于是。履霜节:指秋九月。《诗经?幽风?七月):“九月肃霜。”饯:以酒食送行。
将归:将要离去之人。指咦登之、谢瞻。
(4)冒:覆盖。倏(shū书):忽然,疾速。
(5)洲诸:水中陆地,大者为洲,小者为淆。《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洲;小洲曰诸。”
缅邈:遥远的样子。风水互乖违:风向和水流的方向相反。乖违:违背,有分离之意。
(6)离言:离别的话语,告别之辞。聿:语助词,无义。
(7)悬车:也作“县车”。古代记时的名称,指黄昏前的一段时间。《淮南子?天文训》:“'日'
至于悲泉,爱止其女,爱息其马,是谓县车。至于虞渊,是谓黄昏。”敛余辉:收敛了残余的光辉。
谓夕阳日光渐暗。
(8)逝:去,指离去的客人。止:留,指送客的人。判:分开。旋驾:回车。迟迟:缓慢的样子。
(9)回舟:归去的舟。回:还,归。万化:万物变化,指宇宙自然之化迁。遗:忘,消失。
'译文'_
秋日凄寒风凌厉,
百草皆衰成枯萎。
眼见霜降至九月,
登高饯别送客归。
寒气肃肃宠山泽,
游云飘忽无委依。
洲诸四望天遥远。
风向水流正相背。
傍晚欣逢设佳宴,
离别话语使人悲。
晨出之鸟暮飞归,
夕阳落日残光辉。
客去我归路不同,
回车惆怅意徘徊。
目送归舟去遥远,
情随自然归空寂。
与殷晋安别并序
'说明'
此诗作于晋安帝义熙七年(411),陶渊明四十七岁。
殷氏名铁,字景仁,原先任江州晋安郡南府长史椽,故称殷晋安。殷景
仁在晋安南府时,住在得阳,与陶渊明有交往。义熙七年,刘裕任太尉职,
辟殷景仁为参军。景仁离得阳东下时,陶渊明作此诗赠别。
诗人与殷景仁是隐。仕殊途,“语默自殊势。亦知当乖分”,报负不同,
势必要各奔前程。但二人在为时不长的交往、游从之间,却结下了深厚的友
谊。诗中着重表现了对往日交情的留恋,依依惜别之情,以及诗人旷达的胸
怀。
殷先作晋安南府长史椽(1),因居浔阳(2),后作太尉参军(3),移家东下(4)。
作此以赠。
游好非少长,一遇尽殷勤(5)。
信宿酬清话,益复知为亲(6)。
去岁家南里,薄作少时邻(7)。
负杖肆游从,淹留忘宵晨(8)。
语默自殊势,亦知当乖分(9)。
未谓事已及,兴言在兹春(10)。
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11)。
山川千里外,言笑难为因(12)。
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13)。
脱有经过便,念来存故人(14)。
'注释'
(1)南府:是晋安郡分设的南郡。长史椽(yuàn 院):郡丞的书记。长史指郡丞;椽是掌书记之
职。
(2)浔阳:地名,在今江西九江市。
(3)太尉:官名,指刘裕。
(4)东下:由浔阳去建康,顺江东下。
(5)游好:谓交游、相好。尽:极。殷勤:情意恳切深厚。
(6)信宿:连宿两夜。《诗经?幽风?九罭):“公归不复,于女(通‘汝’)信宿。”毛传:
“再宿曰信;宿犹处也。”亦兼有流连忘返之意。《水经注?江水二》:“流连信宿,不觉忘返。”
酬:应对,交谈。清话:谓无世俗之谈。益复:更加。
(7)去岁:指义熙六年(410)。南里:即南村。诗人于去岁迁居于此。参见《移居二首》。薄:
语助词,无义。少:短。
(8)负杖:持杖。负:凭恃。肆:肆意,纵情。游从:相伴而游。淹留:久留,指流连忘返。宵:
夜。
(9)语默:说话与沉默,代指仕与隐。《周易?系辞》:“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
殊势:地位不同。乖分:分离。
(10)未谓:没有想到。谓:以为。事:指分离之事。及:到,来临。兴:起,动身。言:语助
词,无义。这两句是说,没有想到离别的事就来了,(您)在今年春天就动身。
(11)这两句比喻殷景仁的离去。
(12)难为因:难得有因由。因:因缘,机会。这一句是说,难有机会在一起谈笑了。
(13)良才:指殷景仁。江湖:指隐居于江湖。贱贫:作者自指。
(14)脱:倘或,或许。存:存间,探望。故人:老朋友,作者自指。
'译文'
殷景仁原先任江州晋安郡南府长史椽,因而住在污阳。后来作太尉参军,
迁移全家东下。我作这首诗赠给他。
好友相交并不久,
一见如故意诚恳。
流连忘返对畅谈,
更加知心相亲近。
去岁迁家至南村。
你我短时为近邻。
持杖游乐相伴从,
随兴所至忘时辰。
仕隐地位自不同,
我知早晚当离分。
不料离别已来到,
动身就在此年春。
飘飘西来风,
悠悠东去云。
千里山川相阻隔,
再度相逢难有因。
贤才出仕能通达,
江湖隐者多贱贫。
倘若有便相经过,
勿望来看老友人。
赠羊长史并序
'说明'
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东晋大将刘裕北侥后秦,破长安,灭姚涩,
驻军关中。驻军京都的左将军朱龄石得到捷报后,派遣长史苹松龄前往祝贺。
陶渊明写此诗赠给他,时年五十三岁。
长安已破,九州统一,诗人是为之高兴的,希望可以了却游历中原、瞻
仰先圣遗迹的夙愿。然而刘裕的胜利,陶渊明并不为之乐观,诗歌在灵复抒
发对上古盛世和古代圣贤的仰慕之中,透露着令不如昔的慨叹,暗寓着对现
实的忧心忡忡,并表示了隐居的决心。此诗曲折深婉,含蓄蕴藉,感事忧时
而不露痕迹,被清代方东树誉为“陶诗当以此为冠卷”(《昭昧詹言》卷四)。
左军羊长史衔使秦川(1),作此与之。
愚生三季后,慨然念黄虞(2)。
得知千载上,正赖古人书(3)。
贤圣留余迹,事事在中都(4)。
岂忘游心目?关河不可逾(5)。
九域甫已一,逝将理舟舆(6)。
闻君当先迈,负疴不获俱(7)。
路若经商山,为我少踌躇(8)。
多谢绮与角,精爽今何如(9)?
紫芝谁复采?深谷久应芜(10)。
驷马无贯患,贫贱有交娱(11)。
清谣结心曲,人乖运见疏(12)。
拥怀累代下,言尽意不舒(13)。
'注释'
(1)左军:指左将军朱龄石。羊长史:指羊松龄,当时是左将军的长史。长史:官名,将军的属
官,主持幕府。衔使:奉命出使。秦川:指关中一带。
(2)愚:自称的谦辞。三季:指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末期。《汉书?叙传下》:“三季之后,
厥事放纷。”颜师古注:“三季,三代之未也。”黄虞:指传说中的上古帝王黄帝和虞舜。
(3)千载上:指千年以前的事情。赖:依赖,依靠。
(4)余迹:犹遗迹。中都:中州,泛指洛阳、长安一带的中原地区。
(5)游心目:游心并游目的合称。游心:犹涉想,谓心神向往。游目:谓目光由近及远,随意观
览瞻望。逾(yú于):越过。
(6)九域:九州,指全国。甫:开始。一:统一。逝:发语词,无义。舟舆:船和车。这两句是
说:全国已经统一,我将整理车船到中原去。
(7)先迈:先行,指去关中。负疴(kē科):抱病。不获俱:不能同往。
(8)商山:在今陕西省商县东南。少:稍。踌躇:驻足,停留。
(9)绮与角(1ù路):指崎里季和角里先生。角亦作“角”。他们同东园公,夏黄公为避秦时乱而
隐居商山,至汉初时都有八十多岁,须眉皆白,被称为“商山四皓”(事见晋?皇甫谧《高士传》)。
精爽:精神魂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为魂魄。”
(10)紫芝:蕈的一种,跟灵芝相似,菌盖和菌柄皆呈黑色。传说四皓在商山隐居时常采而充讥。
(11)驷(Sì四)马:四匹马拉的车。贳(shì世):赦兔,免除。患:祸患。交娱:连接不尽的
欢乐。交,前后相接, 《高士传》记“四皓”作歌说:“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晔晔紫芝,可以疗饮。
唐虞世远,吾将安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之畏人兮,不如贫贱之肆志。”陶渊明此诗以上四
句。就是用此歌之意,是说四皓已亡,紫芝无人再采,深谷也久已荒芜;但富贵不能免祸,不如贫贱
为乐。
(12)清谣:清新的歌谣,指上引《四皓歌》。结心曲:牢记于内心深处。乖:违背,相离。运
见疏:谓因时代相隔而被疏远了。运:指时代。
(13)拥怀:怀有感慨。累代,许多代。意不舒:意未尽。舒:舒展。
'译文'
左将军长史羊松龄奉命出使秦川,我作此诗赠给他。
我处三代衰微后,
古之盛世我思慕。
了解千年以前事,
全靠阅读古人书。
古代圣贤留遗迹,
桩桩都在中州处。
岂能忘记去瞻仰?
无奈山河远隔阻。
九州今始定一统,
我将整装登征途。
听说你先奉命去,
我今抱病难同赴。
如果路途经商山,
请你为我稍驻足。
多谢商山贤四皓,
未知精魂今何如?
紫芝有谁还在采?
深谷应是久荒芜。
仕途难免遭祸患,
岂如贫贱多欢娱?
四皓歌谣记心内,
不见古人叹命苦。
数代之下怀感慨,
言不尽意难倾诉。
岁暮和张常侍(1)
'说明'
从此诗所写内容来看,当作于晋义熙十四年(418)的除夕,陶渊明五十
四岁。
这一年的十二月,宋王刘裕幽安帝而立恭帝,篡晋之势甚显。陶渊明此
侍以双关的笔法,从岁暮著笔,将市朝的变化。风云的严厉,同岁暮的凄冷、
暮年的悲伤融为一处,使全诗笼罩着浓重的悲凉感伤的气氛。其中不仅抒发
了诗人穷困愁苦。憔悴悲慨的“深怀”,而且深刻地寄托着对行将易代的忧
虑与悲愤。
市朝凄旧人,骤骥感悲泉(2)。
明旦非今日,岁暮余何言(3)!
素颜敛光润,自发一已繁(4)。
阔哉秦穆谈,旅力岂未愆(5)!
向夕长风起,寒云没西山(6)。
厉厉气遂严,纷纷飞鸟还(7)。
民生鲜长在,矧伊愁苦缠(8)!
屡阈清酣至,无以乐当年(9)。
穷通靡攸虑,憔悴由化迁(10)。
抚己有深怀,履运增慨然(11)。
'注释'
(1)岁暮:指除夕。张常侍:当指张野。《晋书?隐逸传》说陶渊明“既绝州郡觐谒,其乡亲张
野及周旋人、羊松龄、庞遵等,或有酒要之,或要之共至酒坐”。又据《莲社高贤传》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