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胡适传 >

第15部分

胡适传-第15部分

小说: 胡适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他五位洋学者,汉文一字不识,他们的中国学问实在可怜巴巴,对这些人谈先秦名学,简直可以说是对牛弹琴。胡适叽哩咕噜报告了论文要旨之后,他们便七嘴八舌地提问、诘难,问答往复,直考了两个半小时。口试考过,结果是很不理想;②然而七年的留学生活总算结束了。
    当时国内,新文化运动正迅猛展开。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几篇文章,倡导文学革命,一时名声大噪,以致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也慕名聘请他当教授。胡适得此美差,便匆匆忙忙告别杜威,离开纽约,经温哥华乘船返国,以洋翰林(博士)的身份出现在国内文化界和北京大学的讲坛上。
    1919年2月,胡适的博士论文,经过扩充修改,作为《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在商务印书馆出版,初版封面上竟赫赫印着“胡适博士著”五个大字。各种报章杂志上,“胡博士”的头衔更是满天飞。“博士”简直成了胡适的专称,大有非胡适莫属之概!
    “胡博士”在近代中国文化学术界风风火火数十年,谁也没有怀疑过他的博士学位,谁会不相信胡适是真博士呢?
    可是,事隔三十多年之后,胡适的博士学位竟引起问题了。1952年,哥大东亚图书馆馆长林顿先生,为庆祝1954年哥大二百周年纪念,着手编一本《哥伦比亚大学有关亚洲研究的博士硕士论文目录》,1957年出版,③却没有大名鼎鼎的胡适博士。林氏是根据校方正式纪录编纂的,难道这些正式纪录里竟没有胡适论文的纪录?这不就成问题了吗?
    后来,袁同礼先生编《中国留美同学博士论文目录》,④据哥大所提供的正式名单,胡适是1927年的博士,晚了10年,自然又是一个疑问。袁君便托当年在哥大留学的唐德刚先生复查。唐君为好奇心所驱使,乃去哥大校史图书馆及其他有关部门“彻底清查一遍”,查得胡适的“正式学位纪录确是1927而非1917”。于是袁同礼只好将胡适得博士学位的年份同时列入1917年和1927年,含混过去了。
    这两份目录,都是英文的,又专业性很强,流传不广,因而胡适的博士学位问题没有引起外间人士的注意。倒是去哥大“彻底清查”过有关文件纪录的唐德刚,曾经“慢慢委婉地”向当年流亡在纽约的胡适透露了这个学位的问题。胡适便也逐渐地向唐君“说明其中原委”。而每次解释时,他都免不了“有点苦笑的表情”,并为此“而感到尴尬了”。⑤胡适尽管尴尬,但那时仅有他的“小朋友”唐德刚君知情,外人并未与闻,也没有人怀疑胡适是真博士。他仍然顶着博士头衔,在太平洋两岸飞来飞去,最后飞回台湾省,出掌台北的“中央研究院”。
    胡适的“博士问题”公诸于世,引起风波,并大开笔战,是在他逝世15年之后。
    1977年,台北《传记文学》连续刊出唐德刚的《回忆胡适之先生与口述历史》三篇,⑥“之三”题为《七分传统,三分洋货》,其中说:
    胡先生在哥大当学生时,……按理他那时应该规规矩矩搞“哲学”,把个“哲学博士”读完再说。他不此之图,却丢下正当“庄稼”不搞,而去和陈独秀、蔡元培“捞鱼摸虾”。捞得热闹了,他就甩下哥大这个烂摊子不要,跑回北大做教授去了。一时名声赫赫,《中国哲学史大纲》第一版的封面上也印出了“胡适博士著”的头衔。其实那时他在哥大的注册记录上仍然只是个“博士候选人”,或如今日很多人的名片上所用的“待赠博士”(Ph。D。candidate),离正式学位尚差一大截。胡先生这个“待赠”阶段一直维持了十年。到1927年他再到纽约时才携来一百本1922年在上海印刷出版的博士论文,由杜威玉成,经过补交手续,始由校方正式颁予“哲学博士”学位的。胡氏原先在哥大注册时的英文名字是ShuHu,拿学位的名字则是HuShih,二名分用,在哥大校史上可能也是没有前例的。
    这篇文章是第一次在刊物上公开披露胡适的学位问题,宣布胡适到1927年才拿到博士学位!文章里有不少闪烁其辞的话,不免令人疑窦丛生。消息传出,便成了大新闻,并引起疑胡和卫胡两派的一场笔战。纽约的中文报纸《星岛日报》(后改称《北美日报》),首先发表潘维疆、胡祖强的三篇文章,并用特大字体标题:“胡适非真博士”,作头条新闻刊出,说胡适冒称博士,且“冒称一生”云云。于是系铃人唐德刚不得不出而解铃,投书该报,提出批评,谓“胡适乃真博士”!⑦接着,台北的《传记文学》也发表了汤晏、夏志清等人的文章,起而卫胡。⑧其中夏志清的文章主要还是针对唐德刚、汤晏二人,批驳他们所谓胡适晚十年才拿到学位,是考试“砸锅”,是“规定住校年限不足”,或“捞鱼摸虾”搞文学革命,或“谈恋爱”,不务正业,等等说法。夏君认为只是个“手续问题”,并请已退休的哥大丁龙讲座教授富路得先生出来作证。富氏在答复夏志清的信中说:
第三部分:西乞医国术1910…1917真博士,还是假博士?(2)
    事实很简单。数日前我已将全部事实真相提供给唐德刚。缘于胡适攻读博士学位时,曾有一项规定,要求每位博士候选人要向学校当局呈送论文副本一百份。我想胡适当时认为,对他来说,在中国同侪中展露才华,远比集中精力去出版他的论文更重要。因之,1919年他撰写并出版了他的第一卷《中国哲学史大纲》。至1922年,他又出版了《先秦名学史》(上海亚东图书公司出版),但他当时没有想到将副本呈送给哥大当局。迨至英国政府聘他和丁文江博士担任中英庚款顾问委员会工作时,他又要去美国。于是,他电请他的出版商将他所需要的论文副本一百份寄往哥大。
    当我获悉胡适将返美时,即征得教务长武德布立奇的同意,约请他在哥大作九次演讲(六次对中文系,三次对一般听众),他接受了约请。到那年毕业典礼时,他顺理成章的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我也有幸,陪他一同走上讲台。当时我认为,迄今我仍如此认为,胡适觉得哥大这项规定至为幼稚,他毕竟已经展露了才华,何必为此而烦心呢。不过,后来当他晓得他要返回母校时,他又改变了他的想法。
    富路得于1978年8月15日⑨1927年,富路得先生是胡适取得学位,领取文凭,接受加带的见证人,他的话应该是可信的。
    从我们现在的和旁观的人看来,所谓“胡适的博士问题”,并不是什么“真假”
    的问题,只是晚了10年才拿到。不论1927年胡适取得学位,是“拍拍肩膀,握握手”,或由“杜威玉成”,总是由校方正式授予的博士,怎么假得了呢?在西方今日多如牛毛的博士队伍中,胡适的博士头衔难道比谁逊色吗?更何况他一生还获得那么多的名誉博士学位,他的学术成就是得到世界承认了的!⑩然而,胡适的博士学位毕竟又早用了10年。即使是由于夏、富二氏所说的“手续问题”,胡适本人也应该明白。明知博士尚未到手,不加澄清,反而自称博士,并且白纸黑字印在书上,就涉及读书人的“诚实”品格了。于情于理都是说不过去的。有人要作《西江月》词,讥笑他“哥伦比亚读未终,先把博士使用”,怎奈他何!有人要说他“难免有‘欺世盗名’10年之‘罪’”,也不能指为诬蔑。这博士学位问题之所以成为话柄,不是也可以见出胡适青年时期性格的某一侧面吗?
    ① 参看《藏晖室札记》卷十六,“二六 博士考试”(1917年5月27日追记),上海亚东图书馆版,第143页。其中记主试者六人:
    ProfessorJohnDewey(杜威)
    ProfessorD。S。MillerProfessorW。P。MontagueProfessorW。T。BushProfessorFrederichHirth(夏德)
    Dr。 W。F。Cooley② 胡适自己在《藏晖室札记》卷十六“二六 博士考试”中,记为“考过”,而不是“通过”。1919年9月7日,仍在美国留学的胡适的好友朱经农致信胡适,说:
    今有一件无味的事体不得不告诉你。近来一班与足下素不相识的留美学生听了一位与足下“昔为好友,今为雠仇”的先生的胡说,大有“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的神气,说“老胡冒充博士”,说“老胡口试没有Pass”,说老胡这样那样。我想“博士”不“博士”本没有关系,只是“冒充”两字决不能承受的。我本不应该把这无聊的话传给你听,使你心中不快。但因“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这种谣言甚为可恶,所以以直言奉告,我兄也应设法“自卫”才是。凡是足下的朋友,自然无人相信这种说法。但是足下的朋友不多,现在“口众我寡”,辩不胜辩。只有请你把论文赶紧印出,谣言就没有传布的方法了。
    胡适没有采取自卫手段刊布论文。1920年8月9日,朱经农致胡适信中又提起这件事,说:“你的博士论文应当设法刊布,此间对于这件事,闹的谣言不少,我真听厌了,请你早早刊布罢”(以上两信,见《胡适来往书信选》,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5月一版,上册,第67页、110页)。对于这等关系个人名誉的大事,朋友如此着急,而胡适却不能自卫,可以推断“昔为好友,今为雠仇”的人说的话,“口试没有Pass”云云,大约是言之有据,而胡适却有难言之隐。
    ③ HowardP。Linton;p;ColumbiaVniversityMasters’andDoctoralDissertationonAsia;1875—1956。NewYork:ColumbiaUniversityLibraries;1957。④ Tung…liYuan;p;AGuidetoDoctoralDissertationsbyChineseStudentsinAmerica;1905—1960;Washington;D。C。1961。⑤ 参看唐德刚文:《七分传统,三分洋货——回忆胡适之先生口述历史之三》,载台北《传记文学》第31卷第4期。
    ⑥ 唐德刚的《回忆胡适之先生与口述历史》之一至之三,原载台北《传记文学》第31卷第2至4期,后来续至10篇,集为《胡适杂忆》一书,1981年11月,由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出版,有周策纵、夏志清二先生序,附录周策纵致唐氏信,即《论胡适的诗——论诗小札之一》。
    ⑦ 纽约《星岛日报》所刊的三篇文章是:潘维疆的《胡适的博士头衔索隐》,胡祖强的《从胡适博士头衔被考据说起》,潘维疆的《胡适博士头衔索隐补述》,分别见1978年4月17日、5月13日、5月29日该报。唐德刚信载该报同年6月7日。

第三部分:西乞医国术1910…1917真博士,还是假博士?(3)
    ⑧ 汤晏的《胡适博士的学位的风波》,载《传记文学》第33卷第1期,并附录了唐德刚致《星岛日报》主编信《胡适乃真博士》。夏志清的《胡适博士学位考证》,载《传记文学》第33卷第5期。
    ⑨ 富路得(LutherCurringtonGoodrich)先生这封信的原件曾影印制版,附印于台北《传记文学》第33卷第5期所刊夏志清文,并由夏氏中译。(原件尚有一行:SubjectDr。HuShih’sph。D。degree。中译为:关于胡适博士的哲学博士学位问题)
    ⑩胡适一生所得荣誉博士学位,据胡颂平先生所作《适之先生的博士学位及其他》、《适之先生博士学位补遗》(载台北《传记文学》第2卷第3期及第3卷第2期),共35个,按年代先后排列如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