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文化与潜规则(又名:道破天机)-第1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
加大,防止执法软化,也要为执法机关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维护正常的执法活动顺利开展。与此同时,建设一支能胜任职责的公务员队伍,不断提高素质,提高执法水平,也才能顺利完成执法任务。
二是清除腐败,净化社会环境。商业贿赂行为是社会腐败在商品交易中的反映,脱离开清除腐败、净化社会大环境,去单纯强调制止商业贿赂,无异于空谈。在党中央领导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重视普法工作,不断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严厉制止各种权、钱交易,惩治贪污贿赂等腐败犯罪,使社会大环境逐步净化。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中,高举反不正当竞争的大旗,努力做好执法工作。大环境的净化,将使商业贿赂的“市场”缩小直至逐步消失,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的“普遍现象”和“法不责众”的状况。
三是体制改革,制约特殊权利。针对我国公用企业、特殊行业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借鉴国外做法,尽量引入竞争机制,将带有独占性的服务与一般经营活动明确分开。如,将经营电信网络服务活动与出售电话机的经营活动分离,让诊病的医疗服务与药品经营行为分离等等。国家要从体制改革人手,使特殊服务行业失去滥用优势的条件和机会,从体制上防止商业贿赂、强制交易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产生。将特殊服务与一般性经营分开以后,可以改变利税流失的状况。对于确需国家补贴投资的医疗卫生、水电、通讯、道路、交通等基础建设,国家完全可以从失而复得的利税收入中统筹安排,给予补贴。制止商业贿赂行为,是摆在我国市场经济法制建设中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为保障公平竞争机制的正常实现,还诚信商风于市场,还需要从多方位人手,多部门配合,尽力把商业贿赂活动的势头压下去,使其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以保障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商业贿赂是指发生在商品购销过程中的犯罪。
尽管有法律明文规定,但是长期以来,中国对商业贿赂的治理并不十分有效。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商业贿赂已经成为商业界的“潜规则”。
我们经常可以在电视广告中看到这样的话“出租车送客有回报”,这就是说,商业贿赂已经从“潜规则”到了“广而告之”的地步。
中国的商业腐败有一个相当致命的特点——社会认可度特别高。
市场经济竞争的是价格、是服务,这是一种效能竞争,看谁能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但商业贿赂是争人情、争贿赂金额和关系网,市场竞争变成了贿赂、人情和关系网的恶性博弈,看谁的贿赂手段更高明。
近年来,国际上对腐败的定义产生了很大变化,原来的定义是指“公职人员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2003年以后,全球反腐败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将其修正为“利用委托权力牟利”。国际反腐的一个趋势是私人部门的腐败行为越来越成为重点。
商业贿赂作为众多行业的“潜规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牢不可破。
让圈外人惊讶的是,作为一家声名显赫的医学诊断产品企业,三分中国市场有其一的全球大腕,其丰厚定单的背后,竟然是一笔笔见不得光的“黑金”在施展法力。
让圈内人惊讶的是,送回扣是人所共知的行业规矩,怎么就违法了?
圈内人的这种惊讶会让圈外人更为惊讶:看似堂皇的表面秩序之后,真正法力无边的,竟然是这种不需要说破的但双方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不仅在医药行业,在旅游、电信、建筑等等竞争激烈的商业领域,商业贿赂作为“潜规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牢不可破。
在日趋激烈的电信业,“潜规则”是这样的:每个新建小区的门口都铺有数家电信运营商的电缆线,但是谁能进入小区,就看谁的“运作手段”更高明。电信运营商都明白,要想进入小区,必须要给开发商“意思意思”,谁的“意思”多,谁的电缆线就能入户。大家之所以遵守这个“潜规则”,是因为对抗的后果会很严重:已经铺设到小区门口的电缆线,将永远无法延伸出关键的“最后一步”。
人们都有体会,同样的厂家,类似的产品,相同的质量和价格,买谁的不买谁的,还不是产品背后的利益因素在起关键作用。总之一句话,谁不守规矩,就只有出局。
事实上,我国多部法律对商业贿赂都有着相当严厉的处罚规定。法律界认为:我国法律对行贿受贿处罚之严,为世界所罕见,如果不折不扣地执行,足以让一些依靠商业贿赂打开市场者倾家荡产。但现实的情况是,法律不敌“潜规则”,。执法不力,实质上是对商业贿赂的默认。
吴思说的,在潜规则盛行的秩序下,恶人会得势,好人会被淘汰。把这套理论应用到商业领域同样适用,一个遵守“明文规定”拒绝商业贿赂的企业,肯定会被“潜规则”排斥而被淘汰;而深谙“潜规则”之道的企业则会如鱼得水。在这种“囚徒困境”之下,遵守“明文规定”拒绝商业贿赂的企业,也会转而成为“潜规则”的信徒,进而增大“潜规则”的能量。周而复始,恶性循环。
当游戏参与者屈从于“潜规则”,当裁判员默认“潜规则”,“潜规则”的力量会何其可怕。我们期待的是,当“潜规则”无限强大,膨胀到游戏参与者与消费者包括承受的时候,一个循环就该结束了。
事实上,商业贿赂从一个国人陌生、漠视的概念演变成如今熟悉的概念,折射出的正是市场经济的一个现实困境。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努力后,我国通向市场经济的车轮并未彻底摆脱泥泞,而四处蔓延的商业贿赂,正是其中一处危险的陷阱。
在现实生活中,商业贿赂的污垢,正在玷污着公平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灵魂。商业贿赂颠覆了机会的平等、规则公平等最基本的市场经济要素,当“攻关”、“行贿”成为通向市场机会、高额利润的高效道路甚至是唯一道路时,当遵纪守法的企业纷纷败落、大行贿道的企业笑逐市场,在“生与死”的决择中,我们如何能指望企业秉持应有的商业操守、作出良知的选择?“劣币”驱逐“良币”的荒诞经济图景,正是商业贿赂一手导演的。房价飞涨、药价虚高等坑害民生的现象,正是商业贿赂的“交易费用”层层转移和放大的恶果;假冒伪劣、投机诈骗横行所引发的社会信用危机,也正是商业贿赂裹挟的腐败文化日益滋长的反映。更为严重的是,以商业贿赂为纽带的、在市场经济的某些重要领域已经形成了一些利益共同体,挑战着公平、公正的社会利益分配机制,如果任其蔓延下去,我们面对的就是某些经济学家所担心的一个“坏的”市场经济。
从本质而言,商业贿赂并不仅仅是一个腐败问题,而是制度短缺的外在症候。首先,“好的”市场经济要求政府割舍不应该有的权力垄断。行贿者的供给是以存在受贿需求为前提的,当政府在资源配置中拥有过大权力时,便无法避免大规模的寻租活动;其次,“好的”市场经济要求保障公平竞争的完善法律制度,当市场主体缺乏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时,腐败的商业文化就有了大行其道的可能;再有,“好的”市场经济还要求需要与市场体制相匹配的市场伦理。市场经济绝不意味着资本以“带血”的姿态、肮脏的色彩肆意横行,而是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不断提升美好的人文精神,促使企业负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打击商业贿赂最根本的目的是建设一个“好的”市场经济。而“好的”市场经济,需要政府、制度、企业、社会文化的良性互动。这意味着,对于习惯于权力垄断的政府部门而言,应当重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体制,通过政府的自身改革和职能转换,在市场经济中寻找到准确的角色定位,从根本上降低权力寻租的可能性;对制度建设而言,应当加快市场法制的整体推进,厘清政府、市场、企业之间的权利和义务边界,为中国的企业创造出一个公平竞争的体制环境;对企业和社会文化而言,应当充分挖掘传统美德中的优秀元素,培育出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现代工商文化。从这个意义而言,打击商业贿赂作为一个鲜明的符号,并不是一场简单的斗争,而是必须取得胜利的一场斗争。
商业贿赂与权力腐败:
商业贿赂、权力腐败及所导致的职务犯罪在部分领导的讲话和新闻报道中被混用,并且出现了用商业贿赂取代权力腐败和职务犯罪的倾向。
商业贿赂的法律定义是指经营者为争取交易机会,暗中给予交易对方有关人员以财物或好处的行为。
大而论之,只要犯罪对象被锁定为领导干部或者官员,他就不是商业交易的主体,哪怕其犯罪事实为干预甚至幕后作品交易活动而受贿,其受贿性质也必须归于国家公职人员职务犯罪。
市场经济形态下,商业贿赂一定发生在交易过程中,当然权力腐败及与此相关的职务犯罪也有可能发生在交易过程中(如政府采购、政府工程发包),但多半发生于影响或者左右交易的过程(包括资源配置、市场准入、行政许可、行政审批等环节);因而,商业贿赂与职务犯罪之间的犯罪构成条件、犯罪种类、犯罪性质和所引发的社会危害绝不可互相混淆。
推而广之,商业腐败与权力腐败虽然同属腐败,但二者的腐败性质和危害也截然不同。众所周知,由权力腐败所导致的职务犯罪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远远甚于商业交易过程中发生的商业贿赂。因而,包括中国在内,各国法律对两种犯罪的惩罚程度也不相同:相对于后者,前者所受的法律惩罚要重得多。这几年,人们对贪官量刑越来越轻的现象日益不满,完全可以设想,一旦大量的因权力腐败所致的以受贿或者索贿为特征的职务犯罪均被定义为商业贿赂,其社会后果及对反腐败斗争的负面影响是人们都知道的。
此外,权力腐败与商业腐败的性质也截然不同。前者是一种政治性腐败,它危害的是执政之基。与权力腐败的斗争关系到执政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商业腐败则属于经济领域的腐败,其破坏性主要集中在危害市场经济秩序。
倘若把权力腐败定义为社会腐败的最高等级,那么商业腐败则属于社会的“亚腐败”。此外,权力腐败与商业腐败虽然互为作用,但权力腐败却是商业腐败的源头所在。打击商业贿赂采用目前这种运动式的手段并非全无必要,其必要性首先在于它还符合中国国情,但运动式的打击只治标不治本;若要治本,首先要治权力腐败这个社会腐败的总源头。
对权力滥用和商业贿赂犯罪的治理与控制,是一个全球性的研究课题和实践难题。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权力腐败与公务、商业领域中的“权钱交易”、职务犯罪,更是社会公众普遍关心的焦点问题。
官员腐败呈现出“前腐后继”的态势,通过司法惩治职务犯罪行为的正向功能尚未充分、有效地发挥出来,我们在权力的分散配置和制约机制上还存在着一些漏洞和缺陷。
从现实情况看,在当前,中国商业贿赂案件又出现了高发态势,并与传统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