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官场文化与潜规则(又名:道破天机) >

第249部分

官场文化与潜规则(又名:道破天机)-第249部分

小说: 官场文化与潜规则(又名:道破天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走向崩溃,改朝换代。回顾中国历史上的改朝换代,大都是从反对贪官开始的,最后才演变为推翻皇帝。
为什么千军万马非要走当官这座独木桥?因为中国过去的历史告诉人们,只有当官才能发财。不当官,或者家人亲戚好友当中没有官,发财很困难,甚至基本不可能。这种现象不仅过去是这样,即便在今天的中国,还有一些地方是这样。中国的商人阶层始终没有独立地发展起来。中国的商人当宰相,2千年前到秦朝的吕不韦,就成为绝唱,从此商人被排斥在官场之外。在官僚阶层与商人的较量中,官僚阶层掌握着权力和道德制高点,屡战屡胜。中国官僚阶层的主流是天生的国家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西方来的马克思列宁学说对他们一点就通。而中国的商人只能成为官僚阶层的附庸,小心翼翼地收买和腐蚀他们在官僚阶层中的老爷。他们在被征收为国有,与通过贿赂适度生存之间,不得不选择后者。所以中国的商人喜欢行贿,是中国官僚文化的另外一个侧面。
中国官僚文化对中国的历史影响是深刻的。就连近代平民革命领袖毛泽东也不能超脱。原本毛泽东领导的平民革命,建立了一个平分土地,保护工商的民主主义纲领。这样才获得了中国大多数人民的支持,推翻了国民党的官僚阶层统治。但是建国之后不久,迅速形成了一个新的官僚阶层,这批双手空空的新官僚,强烈地呼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农村,他们收了农民土地,在城市,他们收了市民的工厂,商店,和作坊。这批新官僚阶层为自己谋私利的愿望,与毛泽东的空想社会主义不谋而合,这时候他们紧紧团结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了保护自己的官僚阶层利益,击退了右派知识分子的批评。但是后来越来越多的事实从基层反映上来,提醒毛泽东他理想的共产党人正在蜕变为他痛恨的官僚阶层,任何触动他们利益的政策,都遭到了他们的抵制。于是毛泽东发动了文革运动。文革运动的目标是官僚阶层,而地富反坏右分子不过是陪绑。
但是这场运动很失败,演变成一场浩劫。毛泽东没有摆脱官僚文化的影响,仍然在老圈子里打转。他一方面用变相的造反招安方式来加强官僚阶层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又用所谓一元化领导的方式,使权力空前绝后的高度集中,使得新官僚阶层在社会的主导作用更加突出。官僚化渗透进各行各业。行政级别成为那个时代人们奋斗的目标。没有约束的权力导致腐败,这一点实际上在毛泽东在世的时候,就已经显现。走后门,搞特殊化,成为文革后期人们议论的重点。这预告了文革的失败。想必毛主席老人家已有察觉,在失望中离开。
毛泽东死后,邓小平修改了毛泽东的路线,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回顾30年来的改革,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这就是先把经济权力分散给人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场政治体制改革。这是中国自清末民初新政以来,进行的第二次向现代化转轨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在江泽民先生的推动下,保护私有财产写进宪法,允许民营企业主入党,都预示着中国平民开始向官僚阶层告别。拿当代中国官僚阶层与毛泽东时代的官僚阶层相比,权力还有不少,但是已经少了许多。在当今中国,经商已经跟从政一样光荣。但是改革的过程,也出现了许多严重问题,那就是许多官僚利用手中的权力把自己向商人阶层转变,出现了一批轻松致富的人物,引起人们严重的不满。对此,有待于进行公平方面的制度改进,而不能成为倒退到毛泽东时代的借口。
主张回到毛泽东时代,看似道德高尚,其实是一种变相官僚文化的表现。他们主张把全社会的权力重新集中在清官的手里,这是不可能的,是一种空想。这种主张跟改革过程中混水摸鱼,化公为私的腐败分子一样反动,是官僚文化的代表。中国今后正确的选择是,不仅要在经济上把权力还给人民,而且要在一切方面,把权力还给人民。让官僚阶层彻底瓦解,让当官变成一个名叫公务员的职业,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成为平等自由竞争,热爱他人关心社会的好公民。
24。12 中国官场的潜文化形态 
一、引言
官场,在现行的学科体系中不是一个规范的概念,但在大众俗文化的表达中占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主流媒体也都不能回避使用它。所以,官场作为一种现实的客观存在必然应作为研究的对象。
中国的官场不简单,对于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形成、维持并延续着的大一统超稳定结构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官场也就成为整个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旧中国的官场就形成了规则严谨、等级分明、森严壁垒、自成体系,独立于社会并处于社会之上独特的社会结构部分。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打到了旧官场,建立了新政权,对于改造官场带来了一股清新之气。但旧势力不甘心推出历史舞台,正如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所预见的那样,正在侵蚀着执政党的机体,顽强的表现着自己。所以,我们有必要分析官场的旧文化在现实生活的顽强表现。
中国社会是一个官本位的社会,强大而源远流长的官场文化虽然没有形成规范的逻辑体系,却以文化基因的形态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遗传在社会成员的思想意识中。官场文化最容易被人们感受到的是离官场规则最近的显文化形态,这些比较容易通过革命变革,改变制度的办法给予改变。而官场文化中还有更深层次的潜文化形态,它不易被人们认识,但它更本质,发挥着更深层次的支配作用。它的传承力度更大,改变它不但很不易,更要紧的是它还顽强的在影响、甚至支配着我们现在的官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的文化崇拜根本不是创造力,而是重视重复前人的能力,所以会有沉重的历史包袱。
先从事实引入问题
近年,处理的高级别贪官,从成克杰、胡长清到刚罢免的山西省的副书记,还有卖馒头出身从基层走上去的建委主任杨秀珠。所有贪官一个共性的特点是具有两面性的双重人格,口上是反腐败的先锋,实质却是真正的大贪官。这就产生了两个问题:双重人格是不是升迁的必要条件,越腐越升。带病升迁必有他独特的诀窍;在严密的各级考察中,只以公开的主流规则行事能否顺利过关?如此的官员不在少数,现象的普遍性,表明必有本质隐藏其中。那么,是一个什么样的文化形态在支配他们能如此有效的在官场中如鱼得水?相反的例证是,敢说真话的李昌平在原地呆不下去,坚持原则的物价局长被迫辞职;具有庞大权力资源的教育体系发现不了代课教师的不平等问题,只能由挂职的干部上书才能解决。这里有很深的说不清到不明的“道”,这非常“道”,就是我所讲的官场潜文化形态。 
从社会感受发现问题
以写官场小说见长的作家周梅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讲道;“官场的语码系统,外界只看到那层壳,看上去一切都很庄严,一到后台看看呢,很可能是哑然失笑。”官场和大众犹如此岸和彼岸隔开的两个世界,具有不同的语码系统。不少初入官场的大学毕业生,往往迷茫很长一段,他们发现学堂里的知识,公开的理论不能应付复杂的现实生活,需要领悟。而领悟到的东西又往往不可言传。真正深悉官道的人,他们明白自己得到了诀窍,才能事半功倍。不然,你去观察总结,一块毕业的同学,同时进入官场,20年后彼此拉开的差距,绝不是人品和能力所造成的。其中的奥秘就在于能不能得“道”,这个“道”,就是官场的潜文化形态。北大高才生王文景,1989年进入北京市政府,为了实现自我,先是用45分钟的讲演,打动了同去培训的200多同学,得意之后,又用12万字的论文越级想去打动局长。被碰了个软钉子。他初入官场,锋芒太露,犯了官场大忌,自然为官场所不容。如他深悉官道,可能会呆长些,但从此中国就少了个本土的销售大王和销售理论家,正可谓福祸难料。当今,我们众多的官场反腐败小说、影视作品,对官场细致入微的深刻揭示,不能不让理论界汗颜。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作家诺斯古德。帕金森在1958年就写出了揭示英国官场病的著作《帕金森定律》1982年三联书店的中译本译作《官场病》,我们能不能出自己的研究官场病的理论著作呢?
学者吴思先生的概括
研究中国官场很有建树的吴思先生,概括了“官场潜规则”的概念,得到了社会和学界的共识和肯定,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官场潜规则”一词的使用律大得出奇,表明这一概念有它不可替代的特定内涵,反映了社会现象的特定本质。同时,也说明官场中确有一个不为人显见的“潜”在的“场”,这个场中有规则,同时也就有支配和形成规则的潜文化形态。我们有必要从官场的社会现实出发,从潜规则出发,去探寻背后的文化形态的原因。文化才是源代码。潜文化形态造就了许多政治特性,研究中国政治就不能不正视并研究中国官场的潜文化形态。
二、官场潜文化形态的概念
用定义的办法去规定这一概念的内涵,是一件难事。因为其中包含了一个逻辑悖论,“潜”文化形态的“潜”,就是与“显”相对立、相反的。显文化形态是以概念、判断的逻辑体系来构造的,潜文化形态无法按此形式来构造和表达,而只能以领悟、顿悟、意会的方式传承。对不可言说的形态非要言说,当然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
正因为它难以言表,又真实的存在,且不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社会作用,我们就必须正视它,揭示它,让它浮出水面,再去剔除它的负面作用。这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但是,为了行文方便,我们姑且给它一个界定。
官场潜文化形态,是在官场中通行并独有的,以社会心理的感受、意会、领悟等方式发挥巨大影响力的文化形态。
当然,其中又有许多需要界定的概念。我们就从它的几个特点来进一步说明它。
1、独特性
它特定的存在于官场,表现于官场中的为人处事所特有的,与其他领域不同的文化现象。官场的边际壁垒很强,圈内圈外一般不能共通,以社会公众的文化去行事,就行不通。你深入其中之后,慢慢体会,得其要领,才能顺风顺水。不入其中,难得要领。你如不得要领,或反其道行之,那就寸步难行,甚至被踢出圈子。李昌平就是典型一例。
2、隐蔽性
我们一般人接触到的官,都是处于舞台上化好妆的。走上前台的是以文件、讲话、理论包装起来的具有角色面具的官,他们作为人的深层本质已经藏于幕后。所以看官员真正起支配作用的文化观念 ,就不能看他讲什么,而只能看他在干什么。我们评价某人会做官,不是指他会讲官方的理论,而是讲他会按官场的文化游刃有余。
3、意会性
隐蔽性就决定了意会性。这种文化不以理论形态存在,以社会心理、传统习惯、社会无意识的形式存在,以非书面文字形态传承。他以逆淘汰的强制方式变成文化基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