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文化与潜规则(又名:道破天机)-第2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显得有些不可爱、不坦荡与不率真。
多少年来,想当官和想得道的人就像现在的歌迷和感冒患者一样,遍地都是。远点的有姜子牙,修道没修出名,便想做官,一直想到七十多岁,头发胡子都想白了,还是嘴硬不承认;再比如后来的陶渊明,官运不通,就美其名曰“不为五斗米折腰”,回家种菊花发牢骚……说不想当官有些矫情,甚至可以说有些虚伪,有吃不上葡萄的狐狸之嫌。而中国的旧男人,特别是知识分子最忌讳被人说成想当官,他们太虚伪了!所以我喜欢著名作家二月河的话:“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今天。最早我想当官,当不成官,又没有其他事做,就走到这条路上了。”这样的话,谁听了都舒服,因为真实!
现在,我们已经大踏步地进入了“公民社会”,当官更是一种职业的选择而已,有什么不能开诚布公的?
可喜的是,中国男人也开始阳光工程建设了,可以光明正大地说出自己压抑了上千年的心声:我要当官!有一项“中国?日本?韩国?美国中学生关于21世纪之梦”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不想当官,因为当官就意味着责任重大”和“不想当官,因为当官就得牺牲自我”等观点,美国、韩国和日本七成以上的中学生均表示支持,这些国家的大多数中学生都不想以失去自我为代价去谋求高地位。而我国中学生的观点却截然不同,占到四分之三还多的中国学生,对由于当官带来的责任重大、牺牲自我等丝毫不反感,反而把它作为人生的重大目标。这也许可以说明“官本位”思想在我国年轻一代身上依然有影响,但也同样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得出结论:中国年轻一代继承了传统的敢为天下先、当仁不让的“良性当官意识”!这是很正面的信息,我们应该为其骄傲。
另外,在广州,一项针对18至35岁青年人的调查显示,青年男性心目中最理想的职业,已从9年前的“自己创业”,变成了党政机关干部,选择人数高达46。3%。这个曾在上世纪80年代出过“不好好学习,长大只能当干部”之类民谣的地区,现今又重新捡回了“学而优则仕”的“官念”,不知是生活压力的缘故,还是社会意识的映射。我们当然可以期望,将来有更多优秀的公务员,加入到为人民服务的行列。
不要把“官”妖魔化
某小学一个班上共有43名学生,班干部就有40人!报纸曝光后,一度引起大讨论,有人担心,官迷太多,会不会有负面的影响。无庸讳言,“人人有官当”有“官本位”意识作怪之嫌,一些人“官迷心窍”,只是为了图个人私利。但也不能因惯性思维,而怀疑一个想当官男人最初的热情与理想。比如那些孩子,对于所谓“官”,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他们更多的认识,应该是基于一种责任。毕竟擦黑板,关校门等小事,无一不是一种责任,而对每件小事负责,不正是现代文明社会里一个公民的基本生活态度吗?为什么绝大多数的成人一看到“官”这个字,第一个反应就是“权”呢?这很有点像鲁迅先生说的中国人的那一段著名的联想,由尼姑,到和尚,由白臂膀,到全裸体。
中国男人骨子里是有权利欲望的,这是与生俱来的。男人的本性是想改变世界、征服世界,这是应该值得讴歌的力量。中国人的传统是:治国平天下,首选当官。诸葛亮不当宰相,怎么能够三分天下?当官的感觉真好!中国古代男人十年寒窗苦读,就是为了当官,就是为了“入世”,就是因为胸怀天下……改变社会,既满足自己骨子里的热望,又可以“恩泽”众生,犹如包公,有何不可?有何不爽?有何不妥?
要当官的心理,其实是男人对权力的本能追求,是血性的文明表现,也是男人味的表征,一个男人如果不会海聊谈政治,只懂得闲聊流行风尚,往往是会被人瞧不起的。
毛泽东年轻时就立下了很大的志向——想当官。他在《沁园春?雪》中写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他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气魄雄魂,多么豪迈!多么感人!历史也证明,他在这个世界上的“出潮是最精彩的。
更何况,我们现在有渐渐健全的体制与法制,“官”也可以当得更职业化、更专业化!我们应该鼓励男人的这种“官”怀。
本来,想当官,应该像想当科学家、医生、工程师一样,是一种可以公开表白的职业或者理想。只要把竞争机制引进干部人事制度,反对为个人利益谋取官位,反对以“官”谋私,那么为人民“当官”,也就是鼓励做人民公仆,鼓励为事业承担更大的责任、做更大的贡献。这是很光荣的事业,没有什么好遮掩的。现在不是有些部门在公开招聘副厅长、局长、主任吗?那些应聘者,个个都拍着胸脯公开声言:我想上,我愿上,我能上!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这意味着公务员的竞争明显比过去激烈。公务员如果缺乏忧患意识、不思进取,随时都可能被淘汰出局。如今许多人都开始感叹:官越来越不好当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与公务员新思维下,你还好意思再“妖魔化”男人的官瘾吗?
好男人生来想做官
我们生来就注定要面对竞争。想当“现代官”,更要有强烈的竞争欲望,这是一种生命力的证明。在现代社会,“爱当官”还有更现实的意义,它表现出来的就是对政治的关心,对社会的负责任、对民生的关怀。美人最怕性冷感,男人最怕对政治冷漠。
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现实:军人往往英气逼人;想做官的男人往往锐气难挡!有句老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可见,中国男人最初的当官意识,是正面的,是有责任感的表现。很多小学实行班干部轮流当,就是为了锻炼孩子的组织能力与驾驭能力、协调能力和感召力。当官是目标,其实也是人生历练。正如男人参军一样,那是一种意志洗礼,也是“男人毕业”的一等课程。一个男人的心气有多高远,将决定他能走多远。男人最怕失去斗志,而当官欲望,可以强化这种可贵的进取心。
当官不仅与许多个人利益联系在一起,也是对自己价值的一种肯定,更是人生奋斗的目标。
在今天,“张榜招贤”、“毛遂自荐”仍然是男人的美德!这些公开表明想当官的男人,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非常自信,很有男人样。新的时代需要树立新的观念,青年人要敢于自我表现。想当官,只要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作贡献、推动历史进步,就是值得提倡并积极保护的。优秀人才如果能聚集到公务员的队伍里,我们的社会一定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现在,有些商人也投身到这个队伍当中来了,人类文明史上从来就不缺乏“富商从政”的例子,在西方国家更是屡见不鲜。这是国家走向辉煌的一个好现象。作家刘洪波说,“学而优则仕”在中国有悠久传统,倘若都不以贪婪为仕途首任,聚集一批有理想有才干的青年才俊参与国事,又有什么不好呢?
如此升官
升官是官场中人的最大愿望,但官不是想升就能生的,如何升官可以说是个比较深奥的问题。前几天看了几则古代的官场小故事,觉得挺有意思,这些官吏在让人感到既荒唐又莫名、既好笑又可气的情况下官职便得到迅速擢升。
武则天当政时,年事已高的她十分怕老,更怕死,所以非常在乎自己的容貌。这时,有个叫朱前疑的小官便抓住了武则天的心理。有一天他上奏说:“臣梦见陛下寿满八百岁。”武则天听了十分高兴,当即任命他为拾遗。不久,朱前疑又奏道:“臣梦见陛下白发再黑,齿落更生。”武则天又立即提升他为驾部郎中。朱前疑尝到了甜头,一次从河南回来又向武则天禀告:“臣返京时经过嵩山;听见嵩山大呼陛下万岁,结果万山呼应,响彻云霄。”嵩山为五岳之首,它呼万岁,当然就万岁无疑了。武则天不胜欢欣,当场就赐给他一个五品以上的朝臣才有资格佩戴的“算代”,而朱前疑当时还不是五品。这个朱前疑堪称说瞎话不脸红的高手。
南朝宋孝武帝刘骏的爱妃年纪轻轻便死了,刘骏万分悲痛,多次带领群臣到墓地痛哭。一次,秦郡太守刘德愿随同皇上来到墓前,刘骏对他说:“你哭贵妃,只要情真意切,痛不欲生,朕当有重赏!”刘德愿心领神会,随即大放悲声,又是捶胸跺脚,又是呼天喊地,直哭得披头散发,嗓子沙哑,胸前双袖被眼泪湿透,几乎哭得昏死过去。刘骏大为感动,不久就提拔他当了豫州刺史。恐怕刘德愿亲爹死了他也到不了这份上,毕竟对象不同,这可是“工作”需要呀!
如果说挖空心思的溜须拍马和按领导要求去竭力表现还算“平常”招数,毕竟付出了辛苦,让人能“想得通”的话,下面几则就有点让人觉得有点像笑话了。
北宋大臣毕士安是一位颇有声望的名相,他女婿皇甫泌却依仗着岳父的权势为非作歹,毕士安多次劝戒依旧我行我素。无奈,毕士安决定将这一情况申奏朝廷,用国家的法纪来惩戒他。一日早朝,毕士安刚说到“臣有一小婿,名叫皇甫泌……”就被殿外呈上十万火急的军情打断,随后满朝文武紧张地讨论起军情来,直到散朝毕士安也没机会把那件事讲明白。下次早朝时,毕士安又提起此事,刚刚启奏“臣婿皇甫泌”几个宇,不巧这时皇帝内逼甚紧,便急匆匆起身退朝,只听皇帝边走边说:“毕爱卿既然反复提及皇甫泌,朕已知道了。”两天后,皇帝降下一道圣旨:“皇甫泌为官有绩,着迁官一阶。” 就这样,一个恶棍竟因祸得福升了职。
唐高祖的儿子滕王李元婴做隆州刺史的时候骄纵失度,手下参军裴聿多次劝谏,李元婴不仅不听反而恼羞成怒,用竹板狠狠地揍了他一顿。后来,裴聿携带本州的民赋簿籍来京都长安述职,顺便把自己规劝滕王反遭责打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哭诉给皇帝李渊。李渊问裴聿:“滕王打你几回?”裴聿答道:“就一回;总共打了八板子!”李渊听罢,当即传旨把裴聿的官秩连升八级。恐怕裴聿一定后悔,为什么当时他不多打我几下?
武则天当政时,男宠张昌仪任洛阳令,凡是求他办事的只要行贿就一律答应。有一天,张昌仪正要去上朝,有个姓薛的候补官员在路边拦住马头,一边递上50两黄金,一边把自己的名片送上去。张昌仪什么都明白,他把金子收好,拿过名片只看了一眼姓什么就揣进了怀中。随后,张昌仪把那人的名片交给安排官位的天官侍郎张锡叫他办理。没料几天后张锡竟将那人的名片丢失了,只好硬着头皮去见张昌仪。张昌仪听了破口骂道:“真是个不会办事的东西!拖至今日,我也记不得他叫什么了,只记得姓薛!这么着吧,只要姓薛的,你都给他安排官职就是了!” 按当时情况,送礼那个升了官倒也说的过去,就是便宜了他的那些同姓们。
不管通过什么匪夷所思的渠道,这些人的官位确实得到了提升,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不论南朝还是唐宋,他们升官的前提完全相同,那就是朝廷的腐败和当政者的